日本密教的《覺禪抄》、《阿娑縛抄》以及《白寶口抄》認為白衣觀音與葉衣觀音為同一女尊,這是因為白衣觀音以白蓮華(Puṇḍárīka)之花瓣(Patra)為衣,葉衣觀音則以白蓮華之葉為衣,因此葉衣觀音乃白衣觀音之化身。
以究竟了義而言,觀音母白衣觀音乃現圖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諸尊觀音的母親,因此她是諸觀音尊之本躰,諸尊觀音從她所出生而為觀音母白衣觀音之垂跡,即「蓮華部發生、大勢至、毘俱胝、聖觀自在、多羅、大明白身、馬頭、大隨求、窣覩波大吉祥、耶輸陀羅、如意輪、大吉祥大明、大吉祥明、寂留明、被葉衣、白身觀自在、豐財、不空羂索、水吉祥、大吉祥變、蓮華軍荼利、千手千眼觀自在、不空鉤觀自在、忿怒鉤觀自在、十一面觀自在、孔雀王母、一髻羅刹」皆是觀音母白衣觀音之應化垂跡。
葉衣觀音又名披葉衣,她的梵名為「Parṇaśabarī」,「parṇa」為葉子的意思,日本密教解釋為蓮葉,西藏密教則為解釋為深山叢林的樹葉;她的尊名中的「śabarī」是持明瑜伽女的意思,「śabarī」亦為「自在女(Iśvarī)・雪山神女(Pārvatī)」的別名,在印度女神教(shaktism)中「Parṇaśabarī」亦為雪山神女(Pārvatī)之一種形象。「śabarī」可以寫成 「śavarī」,所以『Parṇaśabarī』可以寫成「Parṇaśavarī」,漢譯經典稱她為「葉衣菩薩」、「披葉衣菩薩」、「葉衣觀自在菩薩」、「葉衣觀音菩薩」。
葉衣觀音以「蓮葉」為衣,乃現圖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觀音院的女尊,配屬胎藏三部之一的蓮華部,她也是觀音母白衣觀音之化身,密號為「異行金剛」。西藏密教則主張葉衣觀音,常示現居住在山間,以披戴樹葉為衣裙,配屬於金剛頂瑜伽五部之一的羯磨部,她是事業母度母之化身。
葉衣觀音是能消除諸眾生有情之疫疾飢險、劫賊刀兵、水旱不調、宿曜失序等一切災禍,並能增長諸眾生有情之福德、國界豐盛、人民安樂等殊勝功德。《葉衣觀音菩薩經》描述葉衣觀音的妙女身為曼妙天女形象,頭戴寶冠,冠有無量壽如來,瓔珞環釧莊嚴其身,胸乳豐滿哺大悲乳,有四臂分別持蓮華、結期剋印、數珠、鉞斧。
《佛說瑜伽大教王經》則記載葉衣觀音的妙女身:「身現金色坐於蓮花上,頂戴五如來冠,想降甘露雨,身有圓光熾盛照曜,以花鬘嚴飾,六臂三面,面各三目,現喜怒相,一切裝嚴,右第一手持金剛杵,第二手持鉞斧,第三手持箭,左第一手持羂索及作期剋印,第二手持貝葉樹枝,第三手持弓」其中手持金剛杵,象徵不可摧的智慧;手持罥索及作期剋印,象徵對內外元素的控制; 手持金剛斧代表斬除一切病根;手持貝葉樹枝,代表治癒疾病身心舒暢; 一手持弓另一手持箭,代表破除一切煩惱無明的般若智慧。
現圖大悲胎藏生曼荼羅的葉衣觀音的妙女身為肌膚呈肉色,左手持索,右手持杖。右膝屈立,坐於蓮華上。
她的種子字為象徵代表的『』(sa)或摧破一切魔障的『
』(hūṃ)。三昧耶形為未開敷蓮華杖;印相則為右手「與願印」,左手持羂索。她的心真言為『Oṃ parṇaśavarī hūṃ phaṭ』能夠清淨一切厄病災疾,庇祐健康長壽。
葉衣觀音乃至現圖胎藏曼荼羅之諸觀音皆為白衣觀音母之應化垂跡
Labels:
大慈大悲觀音媽,
女神教之大自在女神(Maheśvarī)・Pārvatī,
胎藏之觀音院,
蓮華部母・觀音母・白衣觀音,
諸觀音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