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華胎藏院へようこそ

我於金胎兩部大法所修持之本尊,大悲胎藏曼荼羅之本尊乃觀音母白處尊亦名白衣觀世音、白衣觀自在、白衣佛母;

梵名為pāṇḍara-vāsinī、pāṇḍarā或是pāṇḍarādevī。
又日本密教真言宗之《覺禪抄》所載之白衣觀音形象,身穿白色輕柔衣、頭髮上覆白帛即是對應之襲純素衣。左手持開敷蓮花,代表成就菩提之母德,並具有「本覺」的意義。圖像中白衣觀音之髮冠為如意寶珠,即是蓮華摩尼、蓮華妙寶,「蓮華摩尼、蓮華妙寶」(Maṇi-Padmā)也是白衣觀音之別名,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蓮華手院(觀音院)表增益方便,觀音母白衣觀音髮冠之如意寶珠也是開顯觀音院增益之德。

白衣觀音有二梵名,分別是「Pāṇḍaravāsinī」以及「Pāṇḍarā」,梵名Pāṇḍaravāsinī為「身穿白衣的女尊」、「住於最白淨處之女尊」;梵語Pāṇḍarā則開顯她自身就是「最白淨處」,也就是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中院八葉蓮華胎藏(子宮),因此善無畏三藏稱她為「最白淨處」(清淨無垢之子宮)並說明「從此最白淨處出生普眼」。
在日本密教現圖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東方佛母院列有『七俱胝佛母』,她是蓮華部的佛母而與白衣觀世音為一如不二之女尊。「七倶胝佛母)」所謂七俱胝(Saptakothī)意譯為七千萬其實是代表無量數,她即是出生無量諸佛菩薩之佛母,七倶胝佛母又名 「准胝觀音佛母」亦名「Cundā」、「Cundrā」、「Caṇḍā」、「Candrā 」、「Cuṇḍrā」以及「Cundavajrī」等梵名,在漢傳經典中將其音譯為「純陀」、「宗達」、「尊那」等等,這些皆源自「女神教」(shaktism)的女神別名,依印度各地語言(方言)之差異而有不同稱呼。

所受持金剛界曼荼羅之本尊乃蓮華部母法波羅蜜(Dhrama-pāramitā)亦名法金剛女(Dhrama-vajrī)。

以日本真言密教所言金胎不二,則觀音母名白衣觀世音與蓮華部母法金剛女乃一如不二之女尊也。又依金剛頂瑜伽密教之教義,法波羅蜜・法金剛女代表金剛法性、真如波羅蜜多與般若波羅蜜多,是以她與佛母般若波羅蜜多乃一如不二之女尊也。
在顯教則信仰中國佛教之女性尊──觀世音菩薩,俗稱觀音佛祖、觀音娘娘,日本則稱為觀音樣。

中國化的觀世音菩薩的身世,即是《香山大悲菩薩傳》的妙善公主傳說,妙善公主成道為千手觀世音菩薩。

蓮華胎藏院的主題為日本密教、神道暨巫女文化,中國道家、觀音暨女神信仰,印度女神教(Shaktism)和中國藏密等等.....

觀世音菩薩的由來


(松浦シオリ老師所繪的美女觀音)

觀世音菩薩的起源
  佛教與印度文化之學者岩本裕主張『觀世音菩薩原為中亞、西亞之女神納入佛教,由於如同法華經歧視女性的教理「龍女變成男子身成佛」以及「顯教沒有女性佛菩薩」,女神不幸變性為男性菩薩。
  觀世音菩薩的女神前身為中亞的古代盛國貴霜帝國(西元一世紀至三世紀)諸王所發行貨幣上可見的圖案女神Nanaia(見下圖)。

(西元1~3世紀刻有女神Nanaia的貴霜帝國貨幣)
以及Ardoxkṣo女神,此女神也就是波斯神話的女神Ashi,她是司掌豐饒、婚姻、幸運的女神:

Ashi
波斯女神「Ashi」名字語源為「獲得」、「應得的份」「報酬」之意。使人作善行而獲得應有的善報,就是女神「Ashi」的職責。
這位女神的身材高挑,且全身發出金色的光芒,她是最高神阿胡拉・瑪滋達的愛女,Ashi是一位心地善良的女神,在神話中時常展現她純真善良的一面,
她是英雄和女性的守護神,她令英雄成就豐功偉業,令女性得到幸福,然而世上仍存在著不幸的女性,令她感到十分心痛。
她悲傷歎息說「世上的哀傷真令人痛心,我應該返回天上嗎?還是躲在地下呢?」
這時阿胡拉・瑪滋達回答「美麗聰慧的Ashi啊,別回到天上,也別躲在地下。妳就留在這裡,住在我蓋好的華麗宮殿裡好了。」

女神Ashi沒有示弱地逃離大地,而是住在阿胡拉・瑪滋達建造的宮殿。她在吸收波斯諸神所形成的宗教「瑣羅亞斯德教」的古經「阿維斯陀」中也以天使的身份出現。

  波斯女神Ashi與印度幸運女神Lakṣmī系出同源,然而後來波斯神話中許多原屬於Ashi的描述,都變成了水之女神Anāhitā活躍的場面。雖然和Anāhitā不同,Ashi不是水之女神,但二女神仍有「賜予人類財富」、「引導信者邁向勝利」、「同為豐收女神」等許多共通點,所以即使將神話中Ashi登場的敘述換成Anāhitā之習合,也不會有太突兀之處。因此Ashi在神話中登場的次數越來越少,有時甚至連對她而言堪稱最為重要的『授予英雄勝利的女神』之職責也會分派給Anāhitā。

  由於Anāhitā與Ashi之習合信仰,日本種智院大學教授賴富本宏先生則如此主張觀世音源於「波斯女性水神Anāhita」,印順在《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與開展-觀世音》也提到「 觀世音的來源,或以為基於波斯的女性水神Anāhita。」
Anāhitā是水之女神,她的名字意謂「清淨」:

 Anāhitā
根據波斯之信仰,在全世界所有河川中流動的水,都是來自於她所管轄的水源。 由於水是孕育萬物的生命之源,所以Anāhitā被視為生命、豐收的女神。Anāhitā是身材高挑且皮膚潔白的女性。 她身披黃金斗篷,配戴項鍊、耳環等飾品,頭上頂著以繁星裝飾的冠冕。西亞到南亞一帶區域,自古以來就常有文化交流。 因此Anāhitā也和亞洲其他的女神有著密切的關聯性, 例如西亞的女神Ishtar,Anāhitā也被認為是金星之女神。 此外,Anāhitā別名「Harahvatī Arədvī Sūrā」意謂擁有水滋潤萬物者, 印度的河水之女神Sarasvatī與她系出同源為同一女神,日本則習合水神市杵島姬命。 在希臘化時代,Anāhitā則與愛和美之女神女神Aphrodite習合而被稱為「’Αναϊ^τις」。 當祆教於西元前六世紀左右誕生後, 在地的女神Anāhitā就被降級次於「Aməša Spənta」的中級神Yazata。 不過她的重要性非但沒有因此有任何減少,反而更為增加了。 在祆教的教典波斯古經中, Anāhitā的正式名稱是「Arədvī Sūrā Anāhitā(純潔無垢的激流)」,可說是備受讚許。 根據波斯古經所記載的天地創造神話,世上一切河川、海洋之水,全部都是來自於Anāhitā所擁有的水瓶。Anāhitā與Sarasvatī為同源之女神,而印順法師提到觀世音菩薩之由來是基於Anāhitā, Sarasvatī是水之女神也是音樂與語言之女神,她創造了「svara-mandala(聲音曼荼羅)」, 世界一切皆源自於此,真言陀羅尼也源自於她。 又學者考究《妙法蓮華經》之經句「妙音觀世音」中的「妙音」梵文應是「svara-mandala-paramim gatah」, 即「體得聲音曼荼羅之究竟者」也就是指「觀世音(Avalokitesvara)」菩薩。更增添此說法的意義。

  在波斯伊朗的Taq-e Bostan發現的薩珊國王Khosrow二世即位儀式之雕刻中,國王右手邊手持水壺流出泉水的女神就是Anāhitā。這也是持瓶觀音的原型。

  水瓶與蓮華同樣是女陰子宮的象徵。如德國印度文化學者施勒伯格在《印度諸神的世界-印度教圖像手冊》所說『『蓮華』象徵原始胎藏、母親的子宮、她是yonī(女陰)也就是大自在女王雪山神女(Maheśvarī・Pārvatī)的標誌,Linga從她深處誕生』、『從一開始水瓶就與母親神連繫在一起,水瓶代表著母體子宮,因而象徵著生命之源與豐收富足』以及參考羅伯特比爾著繪的《藏傳佛教象徵符號與器物圖解》:「在印度文化中蓮華被性隱喻為神聖子宮、陰道,蓮華是梵文女性陰道的同義詞,女性陰道柔軟,呈粉紅色且有開口」。 
 觀世音菩薩又名蓮華手菩薩,蘇格蘭宗教哲學家朱·坎貝爾在她的著作《空行母-性別、身分定位,以及藏傳佛教》中主張觀世音菩薩的前身就是蓮華女神, 並且對於觀世音菩薩的別名『Maṇi-Padme』也就是觀世音菩薩六字真言「Oṃ maṇi padme hūṃ」,具有女陰崇拜的意義:『A.H.弗蘭克(A. H. Francke)在他的一篇解釋該咒語含義的文章中指出, padme中的「e」是以「a」結尾的陰性名詞的呼格。 他主張該咒語是在稱呼名為瑪尼帕德瑪(Manipadma) 的女神—「寶珠蓮花之神」 ,或珍珠蓮花女神, 這樣一個稱號也可以貼切地適用於中國觀音(Kuan-Yin) 以及西藏觀音(Chenrezig)的前身女神, 在古代呈現的不同身相;依照上述之解讀方式, 該祈願文便成為祈頌女性根本性徵—即陰蒂陰道之神— 很有力量之咒語。』此外,在《佛說祕密相經》大日如來亦對觀世音菩薩說『即汝蓮華手是名為蓮華』。
  東密高野山寶善院住職佐藤任在《密教の神々 その文化史的考察》認為觀世音菩薩前身的蓮華女神就是『śrī』、『Lakṣmī』,又如《大日經疏》所言蓮華的別名為『水生(ambu-ja)』,吉祥女神(śrī-Lakṣmī)之別名也是『水生(ambujāsanā)』。在密教不同於歧視女性的顯教接受女性女身佛菩薩後,蓮華部族便有許多源自吉祥女神(śrī-Lakṣmī)以及性力派的觀音女尊,如大吉祥明觀音等等,而不必再如顯教將女性轉為男性的佛教恐女思想。
大中華地區則是奇蹟似的將觀音菩薩還原為女性,如神話學大師約瑟夫·坎伯認為中國的觀音女神正是回歸她原型的女神本質。
 印順在《佛法是救世之光》提到『觀世音在今日印度教中,也是有人知道的,而且還是女性。所以唐宋以來,觀音像塑為女相,是有意義與根據的』。的確,在印度佛教被印度教吸收之後,觀世音菩薩成為印度教的女神, 如雪山神女、難近母,其實千手觀音也是從『Durga』的千手型態而來。所以印度人看到大中華地區與日本的千手觀音都會當成是『難近母』 。

從本文,也可知大中華地區乃至日本信仰觀音菩薩為女性是合乎整個信仰歷史脈絡的,

參考資料
《密教の神々 その文化史的考察》,高野山宝善院住職佐藤任,平凡社,978-4582766738
《梵學探幽-印度文化論集》,李南,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ISBN 978-7-5202-0086-8
《印度諸神的世界-印度教圖像手冊》,施勒伯格著 范晶晶譯. ISBN 978-7-5475-0892-3
《アジア女神大全》吉田敦彦編集 松村一男 編集,ISBN: 978-4791765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