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5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80周年,中華民國抗戰勝利。就來寫一篇Born–Oppenheimer 近似
原子核–電子自由度分離:Born–Oppenheimer 近似
多電子多原子體系的Hamiltonian
其中 𝑟為N 個電子座標的合集:
𝑅為 𝑀個原子核位置的合集:
又原子核動能運算子中的M則是原子核質量。
多電子多原子體系的Hamiltonian這在數學上是包含 3N+3M 個空間座標的偏微分方程:
首先定義只對電子自由度的Hamiltonian:
若已解出電子Hamiltonian對應的Eigenfunction,即對於任意原子核坐標 R,已知相應的絕熱電子態波函數:
則可把全波函數展成這些電子態的線性組合(linear combination)
代入全波函數的定態Schrödinger equation,可得到一組耦合的原子核方程,其中包含了
稱為非絕熱耦合(non-adiabatic coupling)運算子。
如果只考慮某一個絕熱電子態的貢獻,最簡單的近似就是忽略不同態間的非絕熱耦合,體系滿足時間反演對稱性(即不存在外磁場時),絕熱電子態波函數可以取為實數函數,並且由於原子核質量遠大於電子質量,可得到著名的 Born–Oppenheimer近似這意謂著對任意原子核構型,電子始終處在基態——從直觀上說,對分子結構的任何緩慢改變,電子都能迅速做出響應,幾乎不會熱自發地跳到激發態;原子核所感受到的勢能等效於當前原子核構型 𝑅下電子基態能量 𝐸0(𝑅)(其中已包含核—核斥力),因此,電子自由度提供了原子核之間相互作用的“媒介”。

在固態物理學的能帶計算也是使用Born–Oppenheimer近似。在0k下,因此電子皆處在基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