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續:【FGO】Māra-Śūnyatā (上)、【FGO】Māra-Śūnyatā (中)
愛慾女神迦摩:「たまには、ノリノリで行っちゃいますかー! 魔王的大サービス、心臓麻痺に注意です。夏の堕落を、今、あなたに! ギュンギュンギュンギュ〜ン!」
愛慾女神迦摩施展寶具『恋もて堕とすは愛果てなり(Māra-Śūnyatā)』時,她會轉起「蓮華輪(Padma-cakra)」,如她所言,這是「美しき欲の花(美麗的愛欲之花)」以及「甘露でも味わいましょう(品嘗甘露之味)」,依照金剛頂瑜伽密教所言,「蓮華性即愛染性」、「蓮華乃女陰之隱喻,蓮華乳相,即女陰流出之愛液」以及《理趣經 》所云:「味清淨句是菩薩位」。
在金剛頂瑜伽中「蓮華輪(Padma-cakra)」與蓮華部曼荼羅相應,也就是三十卷本的《金剛頂經》的<遍調伏品>之六種曼荼羅,<遍調伏品>揭示蓮華本染不為垢所染,即世界本性皆清淨,因此不捨煩惱,若善於控制,一切皆成清淨,亦即以主蓮華部之德的觀世音菩薩為中心,揭示六種曼荼羅世界。
因此,愛慾女神迦摩施展寶具的另一句台詞:「『恋もて堕とすは愛果てなり』───欲が燃え果て、残るは虚ろ。無明の中に、愛のみが満つ。煩悩無量誓願断……」所謂煩惱無量誓願斷,其實是不斷而斷,這也是日本密教的《大日經》之大悲胎藏法所揭示的「本有」───《大日經》的深旨,以一切眾生本有淨菩提心所具之無盡莊嚴藏,即本有本覺之曼荼羅為旨,以本性清淨之蓮華,即平等之真理為體;胎藏曼荼羅之中臺八葉,專顯此真理;即所謂若據本有,俱時圓滿;然住心一品,實本經全部之宏綱。初説淨菩提心之正二觀,次循序説八心、三劫、十地、六無畏等,以脩生始覺之法門,明本有平等之真理,則金剛頂宗始覺脩生之法門也。是果何故?本有之法,平等不二,不寄諸脩生差別之法,則不能顯平等上之差別,故《大日經》之文雖若為脩生,而其實則是本有。 所謂「本有」即論萬有諸法,棋布宙合,蕃變無垠;即近至吾人的一舉一動、一語一默,無論善、無惡、無論無記,究其實,悉住於本不生際;本有常住,皆自心本具之功德。男女之戀愛者,是本有之具德;貪欲瞋恚者,也是本有之具德;十善十惡,亦悉本有之具德;而無一可斷,如此,將孰取孰捨呢?一切諸法皆法界曼荼羅。一切眾生之語默動作,皆法身如來之三密。如此一來,又何脩而何求呢?雖然在於凡夫,則以其無始以來妄念妄執之染覆,昧本覺之光明,遂至曼荼羅之德相不能開顯;而自心本具曼荼羅之莊嚴,竟淪棄為生死屋裡之閒家具;以是之故,窘逐於業煩惱之羅剎,漂流生死大海,跉碰三途惡路,而無有出離之緣;成闡提必死之人,而不自知。今始覺矣,發心脩行,志於開顯本有之德相、本覺之曼荼羅,然而當其未開顯之時,以凡夫之罪惡三業,不但不得云功德不可捨而已,無甯謂惡、不善法之不可不捨也。若夫機緣之已熟也,由於毘廬遮那之加持力,無明之妄執遣除,自心本具之曼荼羅開顯,於法身之三密得自在,周遍法界,廣利益一切眾生。
梵語「Māra-Śūnyatā」,若以「如來藏(Tathāgatagarbha)」來解釋,「空性(Śūnyatā)」就是「如來胎藏(Tathāgatagarbha)」即孕育如來的「佛母之子宮」乃清淨無垢而為圓成實性之真如,煩惱則是外加其上的客塵,煩惱的本質是不存在的,因此能轉「魔(Māra)的境界」成為清淨無垢的「空(Śūnyatā)之境界」。
蓮華胎藏院へようこそ
我於金胎兩部大法所修持之本尊,大悲胎藏曼荼羅之本尊乃觀音母白處尊亦名白衣觀世音、白衣觀自在、白衣佛母;
梵名為pāṇḍara-vāsinī、pāṇḍarā或是pāṇḍarādevī。
又日本密教真言宗之《覺禪抄》所載之白衣觀音形象,身穿白色輕柔衣、頭髮上覆白帛即是對應之襲純素衣。左手持開敷蓮花,代表成就菩提之母德,並具有「本覺」的意義。圖像中白衣觀音之髮冠為如意寶珠,即是蓮華摩尼、蓮華妙寶,「蓮華摩尼、蓮華妙寶」(Maṇi-Padmā)也是白衣觀音之別名,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蓮華手院(觀音院)表增益方便,觀音母白衣觀音髮冠之如意寶珠也是開顯觀音院增益之德。
白衣觀音有二梵名,分別是「Pāṇḍaravāsinī」以及「Pāṇḍarā」,梵名Pāṇḍaravāsinī為「身穿白衣的女尊」、「住於最白淨處之女尊」;梵語Pāṇḍarā則開顯她自身就是「最白淨處」,也就是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中院八葉蓮華胎藏(子宮),因此善無畏三藏稱她為「最白淨處」(清淨無垢之子宮)並說明「從此最白淨處出生普眼」。
在日本密教現圖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東方佛母院列有『七俱胝佛母』,她是蓮華部的佛母而與白衣觀世音為一如不二之女尊。「七倶胝佛母)」所謂七俱胝(Saptakothī)意譯為七千萬其實是代表無量數,她即是出生無量諸佛菩薩之佛母,七倶胝佛母又名 「准胝觀音佛母」亦名「Cundā」、「Cundrā」、「Caṇḍā」、「Candrā 」、「Cuṇḍrā」以及「Cundavajrī」等梵名,在漢傳經典中將其音譯為「純陀」、「宗達」、「尊那」等等,這些皆源自「女神教」(shaktism)的女神別名,依印度各地語言(方言)之差異而有不同稱呼。
所受持金剛界曼荼羅之本尊乃蓮華部母法波羅蜜(Dhrama-pāramitā)亦名法金剛女(Dhrama-vajrī)。
以日本真言密教所言金胎不二,則觀音母名白衣觀世音與蓮華部母法金剛女乃一如不二之女尊也。又依金剛頂瑜伽密教之教義,法波羅蜜・法金剛女代表金剛法性、真如波羅蜜多與般若波羅蜜多,是以她與佛母般若波羅蜜多乃一如不二之女尊也。
在顯教則信仰中國佛教之女性尊──觀世音菩薩,俗稱觀音佛祖、觀音娘娘,日本則稱為觀音樣。
中國化的觀世音菩薩的身世,即是《香山大悲菩薩傳》的妙善公主傳說,妙善公主成道為千手觀世音菩薩。
蓮華胎藏院的主題為日本密教、神道暨巫女文化,中國道家、觀音暨女神信仰,印度女神教(Shaktism)和中國藏密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