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華胎藏院へようこそ

我於金胎兩部大法所修持之本尊,大悲胎藏曼荼羅之本尊乃觀音母白處尊亦名白衣觀世音、白衣觀自在、白衣佛母;

梵名為pāṇḍara-vāsinī、pāṇḍarā或是pāṇḍarādevī。
又日本密教真言宗之《覺禪抄》所載之白衣觀音形象,身穿白色輕柔衣、頭髮上覆白帛即是對應之襲純素衣。左手持開敷蓮花,代表成就菩提之母德,並具有「本覺」的意義。圖像中白衣觀音之髮冠為如意寶珠,即是蓮華摩尼、蓮華妙寶,「蓮華摩尼、蓮華妙寶」(Maṇi-Padmā)也是白衣觀音之別名,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蓮華手院(觀音院)表增益方便,觀音母白衣觀音髮冠之如意寶珠也是開顯觀音院增益之德。

白衣觀音有二梵名,分別是「Pāṇḍaravāsinī」以及「Pāṇḍarā」,梵名Pāṇḍaravāsinī為「身穿白衣的女尊」、「住於最白淨處之女尊」;梵語Pāṇḍarā則開顯她自身就是「最白淨處」,也就是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中院八葉蓮華胎藏(子宮),因此善無畏三藏稱她為「最白淨處」(清淨無垢之子宮)並說明「從此最白淨處出生普眼」。
在日本密教現圖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東方佛母院列有『七俱胝佛母』,她是蓮華部的佛母而與白衣觀世音為一如不二之女尊。「七倶胝佛母)」所謂七俱胝(Saptakothī)意譯為七千萬其實是代表無量數,她即是出生無量諸佛菩薩之佛母,七倶胝佛母又名 「准胝觀音佛母」亦名「Cundā」、「Cundrā」、「Caṇḍā」、「Candrā 」、「Cuṇḍrā」以及「Cundavajrī」等梵名,在漢傳經典中將其音譯為「純陀」、「宗達」、「尊那」等等,這些皆源自「女神教」(shaktism)的女神別名,依印度各地語言(方言)之差異而有不同稱呼。

所受持金剛界曼荼羅之本尊乃蓮華部母法波羅蜜(Dhrama-pāramitā)亦名法金剛女(Dhrama-vajrī)。

以日本真言密教所言金胎不二,則觀音母名白衣觀世音與蓮華部母法金剛女乃一如不二之女尊也。又依金剛頂瑜伽密教之教義,法波羅蜜・法金剛女代表金剛法性、真如波羅蜜多與般若波羅蜜多,是以她與佛母般若波羅蜜多乃一如不二之女尊也。
在顯教則信仰中國佛教之女性尊──觀世音菩薩,俗稱觀音佛祖、觀音娘娘,日本則稱為觀音樣。

中國化的觀世音菩薩的身世,即是《香山大悲菩薩傳》的妙善公主傳說,妙善公主成道為千手觀世音菩薩。

蓮華胎藏院的主題為日本密教、神道暨巫女文化,中國道家、觀音暨女神信仰,印度女神教(Shaktism)和中國藏密等等.....

【FGO】Māra-Śūnyatā (中)


延續:【FGO】Māra-Śūnyatā (上)
以下以日本密教之金剛頂瑜伽法門,也就是依金剛智三藏解說三十七尊女尊之金剛秘密曼荼羅"的《 金剛頂大瑜伽秘密心地法門義訣》來解釋「Māra-Śūnyatā」。金剛秘密曼荼羅的女尊金剛愛菩薩,她代表「一切如來摩羅大菩薩三昧耶智印」。

◉摩羅──令清淨佛陀從淨土”墮落”至雜染世界的殺者
「摩羅」能令樂染淨者不得自在,「摩羅」是梵語「Māra」的音譯,金剛智三藏說明此梵語的意譯為「殺者」,代表一切如來摩羅大菩薩三昧耶智印的女性尊金剛愛菩薩所持的弓箭,在菩薩成等正覺,即是成佛,住在清淨處,也就是淨土,卻不樂於隨順於現世雜染世界來成就眾生,她就以金剛愛染弓箭擊射不喜隨順娑婆世界渡眾生的佛陀,令他無法久住淨土,也就是以金剛愛的愛染智攝取佛陀的清境智,因此稱為「殺者(Māra)」,即「殺清淨而順愛染」,也可說是一種令清淨佛陀從淨土”墮落”至雜染世界來救渡眾生的慈悲。

以手遊FGO而言,可謂「恋もて堕とすは愛果てなり」(「以戀入墮,愛之果也」),原本功德圓滿已臻旃檀功德佛的極樂無為涅槃界,也就是居於極樂淨土中,然而,她無法對現世遭遇的人理燒卻置之不理,而"自甘墮落",也就是倒駕慈航,成為人理繼續保障機關迦勒底之招喚系統所招喚的從者,協助御主拯救人理,這就是以金剛愛的愛染智攝取佛陀的清境智,也符合《理趣經》所云:「菩薩勝慧者,乃至盡生死, 恒作眾生利, 而不趣涅槃。」
◉摩羅──愛染眾生淨化煩惱
另一種情況,眾生被一切煩惱所堅牢地染縛而不信佛菩薩之教法,她(金剛愛)即以金剛愛染弓箭也就是摩羅智印擊射,纏縛眾生的煩惱,就即刻被破壞,她再以清淨法來愛染眾生,眾生便以她為因緣開示悟入佛之知見。這就是「殺雜染而順清淨愛染」,因此一切如來能以摩羅智來以愛染來讓煩惱雜染成為清淨,即「以戀入菩提,大愛染之果也」

以手遊FGO而言,愛慾女神迦摩的幕間故事,她就是以「愛染」來洗滌御主的疲憊。
◉摩羅──金剛妻
金剛秘密曼荼羅的女尊金剛愛菩薩,秘密義為「金剛愛染奉持」,這也是她稱為「金剛妻」的緣由。她如賢妻愛染奉持眾生,令眾生離苦得樂,即為是染愛之智。

以手遊FGO而言,泳衣姿愛慾女神迦摩,如金剛妻愛染奉持御主。
◉空(Śūnyatā)=般若波羅蜜多(Prajñāpāramitā)=婆伽(Bhaga)
說完「Māra」,現在說「Śūnyatā」,也就「空」。梵語「śūnyatā」是形容詞「śūnya」的名詞化,可以翻譯成「空」或是「空性」。梵語śūnyatā的動詞字根為「√Vi(√ū)」此動詞字根具有膨脹、增長、成長的意思,如女陰(女性生殖器)中的子宮膨脹而中空,若從陰道口往內看,則是「裏頭什麼都沒有的空無」,但是整體子宮卻是有的的狀態,並且能孕育胎兒,即真空而妙有,如此「非有」亦「非無」的狀態就是「śūnyatā(空、空性)」。

在金剛頂瑜伽密教中,以「婆伽(Bhaga)」來隱喻「Śūnyatā(空)」,能證空性(Śūnyatā)的智慧般若波羅蜜多,在金剛頂瑜伽密教也稱為「婆伽(Bhaga)」,能證空性(Śūnyatā)的般若波羅蜜多與般若波羅蜜多所證的「空(Śūnyatā)」是一如不二。
「婆伽」是梵語的音譯,意思是「女性生殖器」, 因為「Bhaga(女性生殖器)」能平息煩惱轉為大樂,又能從中生出如來,即為「佛母般若波羅蜜多」。印度濕婆教(Shaivism)以代表濕婆的「林伽(liṅgaṃ)」為信仰對象,林伽也就是陽具,這表現出濕婆教室以男性原理為根本,金剛頂瑜伽密教則以代表佛母般若波羅蜜多的「婆伽(Bhaga)」為尊,說明金剛頂瑜伽密教是以女性原理為根本,又同樣以女性原理為根本的印度女神教(Shaktism)則以「約尼(Yonī)」來稱「女陰」,代表「本初最高性力(Adi-Paraśakti)」。

在金剛頂瑜伽密教中以如來住在「婆伽(Bhaga)」,也就是住在「女性生殖器」中來表示如來自內證智(即法界體性智)之境界,其中常樂我淨之四波羅蜜多滿足。佛陀十號之一的「Bhagavān(薄伽梵)」就是如來因為住有「Bhaga(「女性生殖器」即「佛母般若波羅蜜多」)」之中, 「vān」即「住有」的詞性為男的語尾字,活在「Bhaga(「女陰」即「佛母般若波羅蜜多」)」之中而得解脫煩惱的自在大樂。不空三藏在《金剛頂經瑜伽十八會指歸》所言「第十五會名祕密集會瑜伽, 於祕密處說,所謂喻師婆伽處說,號般若波羅蜜宮」,喻師婆伽是「金剛喻師婆伽之略」還原梵文為「Vajrayoṣidbhaga」=「Vajra-yoṣit(金剛女的)」+「bhaga(女性生殖器)」, 即「金剛女的女性生殖器」,也就是「佛母般若波羅蜜多」。

日本密教中「法界體性」為法爾六大即「地、水、火、風、空、識」,因此手遊FGO中的宮本武藏追求的「空之境地」,正是”此”而得法界體性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