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繪師N.Y.所造的「大自在天像」。「大自在天」即「濕婆神」,「濕婆神(Śiva)」一切能力來源是性力(Śakti),若無她則濕婆只是一具「無能為力(Aśakti)」的「屍體(Śava)」,性力(Śakti)就是「濕婆神」的愛妻「Pārvatī」亦名「Umā」,也就是大自在女神(Maheśvarī),她是宇宙絕對的一切活動可能性。「濕婆神」的梵語「Śiva」是「寂靜」、「福樂」、「吉祥」、「恩惠」、「友善」、「仁慈」的意思,又「濕婆神」的前身是吠陀神話的「Rudra」,「Śiva」其實也是「Rudra」的別名。
《唱誦奧義書》解釋「Rudra」云「Rudra則諸氣息,使此萬物哭泣(Rodayati)也。」闡明Rodayati(哭泣)的語根為「rud-」。在《梨俱吠陀》中Rudra為祛除邪惡並施恩惠予人的神靈乃濕婆神的前身,彌曼差哲人Sāyaṇa為《吠陀經》作注疏,定義Rudra字源意即「掃除『罪業與苦難』者」。又學者馬克多奈爾澤則將語根「rud」解釋為「叫」,學者庫拉斯曼則將語根「rud」解釋為「輝耀」,因此「Rudra」名字有以下解釋「怒吼者」、「強大猛烈者」、「赤紅閃耀者(朱雷光)」、「除去邪惡者」。 《梨俱吠陀》讚歌:「噢!Rudra,汝是生來就榮耀著的最尊者,是強者中的最強者, 噢!金剛杵揮舞者(Vajradbāho)。請令我們遠離悲傷,阻斷所有傷害的攻擊。」 在此表示,Rudra是擁有「Vajra(「堅實不摧」以及「雷電」)」力量之強大神靈。 Rudra像一頭猛烈的野獸,常對於對手慘烈和毀滅性的打擊。乃是猛烈帶來恐懼的神,因此亦以「Ghora(令人感到極度恐懼害怕者)」稱呼Rudra。在《梨俱吠陀》中,Rudra亦有別名「天牛神」,即兇猛的公牛,享有許多讚美詞, 如力大無窮,強中最強者,不可戰勝者,甚至就是世界之主「Īśāna」, 密教具有忿怒形象護法神「伊舍那天(Īśāna)」就是來自於此。在《梨俱吠陀》記載「Rudra」的別名為「濕婆神(Śiva)」,《白夜柔吠陀》揭露此神的種種別名:「三目(Tryambaka)」、「獸主(Paśupati)」、「有(Bhava)」、「殺者(Śarva)」、「支配者(Īśāna)」、「大天(Mahādeva)以及「竈神(Ugradeva)」,皆成為「濕婆神(Śiva)」的別名。在《白騾奧義書》尊稱「濕婆神(Śiva)」為「大自在天(Maheśvara)」,整個世界都是大自在天身體的各部位所遍布。
大自在天的梵名為「Maheśvara」,在漢譯佛經將「Maheśvara」的音譯為「摩醯首羅」、「摩醯濕伐涅」。《商枳略奧義書》解釋梵語「Maheśvara」:「乃是以自有的大能,統治一切,所以稱為「大自在(Maheśvara)」。」當然「濕婆神(Śiva)」所謂「自有的大能」乃是來自愛妻「Pārvatī」亦名「Umā」也就是「性力(Śakti)」。梵語「Maheśvara」由「Mahā」與「Īśvara」所組成,「Mahā」是「大」的意思;「Iśvara」的語根「Īś」為「主宰」的意思,漢譯「自在」表示「威力自如」。
作為大自在天(Maheśvar)的「濕婆神(Śiva)」以五種不同的方式展現自身,這些被視為數論派的五唯與五大,所謂五唯即色、觸、色、味、香,五大即地、水、火、風、空。相應地「濕婆神(Śiva)」現身為「新生者(Sadyojāta)」、「仁慈者(Vāmadeva)」、「中心之主(Īśāna)」、「最高的本質(Tatpuruṣa)」與「不怖者(Aghora)」。在印度民間認為這樣的「濕婆神(Śiva)」具有五面而稱為「五面最高自在天(Pañcamukha-Parameśvara)」。
大自在天(Maheśvar)身上包含了「五大基本原則(Sadāśivatattva)」亦為宇宙的五種運動:創造、維持、毀滅、救贖與解脫,也代表五種「慧根(Jñānendriya)」即眼根、耳根、鼻根、身根,以及五種「作根(Karmendriya)」即口語、手作、足步、排泄、生殖器官,還有前述的五大即地、水、火、風、空。如此大自在天(Maheśvar)代表宇宙整體與一切的呈現。
大自在天(Maheśvar)也就是「濕婆神(Śiva)」的基本型態就是「林伽」,「林伽」是梵語「Liṅga」的音譯,「Liṅga」是標誌、符號的意思,以「陰莖」形象的物體作為「濕婆神(Śiva)」的標誌而稱為「林伽(Liṅga)」。
如前述「濕婆神(Śiva)」的一切能力的源自愛妻「Pārvatī」,「Pārvatī」也就是性力(Śakti),她的象徵是約尼,約尼是梵語「Yoni」的音譯,「Yoni」是女性生殖器的意思,以「女性外陰部」形象的物體作為「Pārvatī」的象徵而稱為「約尼(Yoni)」
「約尼(Yoni)」是宇宙的根源乃是原始的子宮,「林伽(Liṅga)」則是從她的深處所產出,因此宇宙的本質是「約尼(Yoni)」而不是「林伽(Liṅga)」,宇宙的本質是「Pārvatī」也就是「本初最高性力(Ādi Parāśakti)」亦名「大自在女神(Maheśvarī)」。
「濕婆神(Śiva)」與愛妻「Pārvatī」的居住聖地是印度北方喜馬拉雅山脈的「岡仁波齊峰(Mt. Kailash,梵語Kailāsa)」,在那裏「秘密(Guhyaka)」即「夜叉(Yakṣa)」又名「密迹(Guhyapāda)」、持明(Vidyādhara)、瑜伽女(Yoginī)、部多(Bhūta)等等,皆為濕婆神(Śiva)與愛妻Pārvatī的隨眾「群(Gaṇa)」之一類,群(Gaṇa)之主就是大自在女神Pārvatī之子「群主(Gaṇapati)・毘那夜迦(Vināyaka)」。
大自在天(Maheśvara)的法器為「三叉戟」,代表創造、維持與毀滅,濕婆神與愛妻Pārvatī坐騎是名為「歡喜(Nandi)」的白牛,濕婆神作為「歡喜(Nandi)」牛的主人而名為「歡喜自在天(Nandikeśvara)」,Pārvatī則名為「歡喜自在女(Nandikeśvarī)」。
在印度宗教與神話中「濕婆神」有種種形象,其中怖畏的形象稱為「Bhairava」,音譯為「陪臚」,意譯為「怖畏」,「濕婆神」則以此形象降伏死神閻摩而稱為「Kālantaka」,「Kāla(死亡)」為「閻摩(Yama)」的別名,梵語「taka」則是終結的意思,因此「Kālantaka」即終結死亡者。密教的蓮華部之明王「降閻魔尊(Yamāntaka)」又名為「金剛怖畏(Vajrabhairava)」就是源於「濕婆神」降伏死亡的怖畏形象「Bhairava」。
不僅如此,密教的忿怒尊「Heruka」如金剛部阿閦如來所化身的「呬嚕迦(Heruka)」、喜金剛、勝樂金剛之形象皆源自「濕婆神」之怖畏形象「Bhairava」,密教的金剛部族也與此有關,如《理趣經釋》即言大自在天曼荼羅與金剛手普賢曼荼羅同一。
在密教中大自在天(Maheśvara)為「色界(rūpa-dhātu)」最高天「色究竟天(Aghaniṣṭha/Akaniṣṭha)」之天主,欲界主伊舍那天、大黑天皆是大自在天(Maheśvara)的化身,大自在天的妻子名為「烏摩(Umā)」也就是「Pārvatī」的別名,大自在天后「烏摩(Umā)」是大自在天之「性力(Śakti)」,在密教稱「性力(Śakti)」為「明(Vidyā)」、「德(Bhaga)」、「般若波蘿蜜多(Prajñāpāramitā)」。大自在天因為擁有大自在天后「烏摩(Umā)」而為三千大千世界主, 時輪密教(Kālacakra Tantra)之主尊「時輪金剛(Kālacakra)」與「一切母(Viśvamata)」就源自大自在天與大自在天后,時輪密教的圓滿次第也源自印度女神教(shaktism)之密續。
在「濕婆神」的慈善形象之中,作為知識智慧的闡釋者與瑜伽的傳授者稱為「瑜伽自在(Yogeśvara )」,密教的蓮華部主觀自在王如來名「瑜伽自在(Yogeśvara )」即與此有關,甚至在金剛頂瑜伽密教的《一切如來金剛三業最上祕密大教王經》云:「無量壽佛大自在,璃諸疑惑金剛住,了貪性(愛染性)到彼岸(即般若波蘿蜜多),歸命蓮華部所說(即蓮華本染不為夠所染)」稱無量壽佛(即觀自在王如來)為大自在(Maheśvara),《一切如來金剛三業最上祕密大教王經》又云「語金剛即大自在天」說明身語意三密屬於蓮華部的語密金剛即為大自在天,表達出蓮華部與具有「瑜伽自在(Yogeśvara )」的「濕婆神」之關聯性。
大自在天也就是「濕婆神」的一切能力來自愛妻「Pārvatī」也就是大自在女神「Umā」,她右手持「蓮華」或是結「持蓮印」,代表她是宇宙之母,「蓮華」代表「原始胎藏」即「大母神的子宮」,蓮華就是「約尼(Yoni)」,而如前述「約尼(Yoni)」是「Pārvatī」的象徵,代表宇宙的本質也就是「本初最高性力(Ādi Parāśakti)」,因此「Pārvatī」也就是代表胎藏的「蓮華」,以密教《大日經》來說明是就是「大悲蓮華胎藏」。
在金剛頂瑜伽密教中觀自在王如來的妻子是蓮華部母白衣觀音,白衣觀音也就是觀自在王如來性力(śakti),而如《一切如來金剛三業最上祕密大教王經》中「觀自在王如來」即「法語金剛如來」乃大自在天,則蓮華部母「白衣觀音(Pāṇḍaravāsinī)」即是大自在女神「Umā」。
繪師N.Y.所造的「大自在天像」為胸乳豐滿婀娜多姿的女尊,以紅色蓮華為頭飾,手持代表創造、維持與毀滅的三叉戟,設定她為水屬性,正是與金剛部所代表的水大相應,其顏色為藍色代表降伏一切魔障,也是轉嗔恚無忍為大圓鏡智。「大自在天」的種子字為「(ma)」代表我覺本不生不滅,即常樂我淨四波蘿蜜多。真言:「oṃ maheśvarāya svāh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