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波羅蜜代表四智、四曼荼羅
唐密祖師不空阿闍黎所譯的《金剛頂一切如來真實攝大乘現證大教王經》中『金剛波羅蜜(薩埵金剛女,梵名:Satva-vajrī)代表一切如來智三昧耶』而偈云:「奇哉一切佛,薩埵金剛堅,由堅無身故,獲得金剛身。」;『寶波羅蜜(寶金剛女,梵名:Ratna-vajrī)代表『大灌頂』而偈云:「奇哉一切佛,我名寶金剛 ,於一切印眾,堅灌頂理趣。」;『法波羅蜜(法金剛女,梵名:Dharma-vajrī)代表金剛法性』而偈云:「奇哉一切佛,法金剛我淨 ,由自性清淨,令貪染無垢。」;『羯磨波羅蜜(羯磨金剛女,梵名:Kama-vajrī)代表一切供養』而偈云:「奇哉一切佛,我名業金剛 ,由一成一切,佛界善作業。」以上四女尊即為「一切如來大波羅蜜」。
在宋代施護所譯的《一切如來真實攝大乘現證三昧大教王經》則將此四女尊之偈誦依序翻譯如下,金剛波羅蜜(薩埵金剛女,梵名:Satva-vajrī)偈云:「大哉一切正覺尊,薩埵金剛我堅固,由堅固性本無身,是故金剛身出現。」;寶波羅蜜(寶金剛女,梵名:Ratna-vajrī)偈云:「大哉一切正覺尊,我即名為寶金剛,彼一切印一切願,是即灌頂堅固理。」;法波羅蜜(法金剛女,梵名:Dharma-vajrī)偈云:「大哉一切正覺尊,大法金剛我清淨,由本自性清淨故,令諸貪染悉無垢。」;羯磨波羅蜜(羯磨金剛女,梵名:Kama-vajrī)偈云:「大哉一切正覺尊,多業金剛即我是,由一成於無盡故,於有情界善作業。」
宋代施護所譯的《一切祕密最上名義大教王儀軌卷》記載:「觀悉無上菩提心,最上佛性所從來,建立波羅蜜多名,此即薩埵金剛(Satva-vajrī)尊;大慧波羅蜜多淨,四攝法門從是生 ,而四攝法利無邊,此即寶金剛(Ratna-vajrī)菩薩;真實波羅蜜多淨,即大波羅蜜多生, 祕密法門平等智,此即法金剛(Dharma-vajrī)菩薩;金剛波羅蜜多淨,即四波羅蜜多王,一切施作悉相應,此即羯磨金剛(Kama-vajrī)尊;大智波羅蜜多淨,金剛波羅蜜多性, 一切祕密普相應,由是出生十二相。」
在唐密祖師不空阿闍黎所譯的《大樂金剛不空真實三麼耶經(理趣經)》於<一切如來寂靜法性現等覺出生般若波羅蜜多理趣>中金剛波羅蜜(薩埵金剛女,梵名:Satva-vajrī)代表「金剛平等現等覺,以大菩提金剛堅固故」;寶波羅蜜(寶金剛女,梵名:Ratna-vajrī)代表「義平等現等覺,以大菩提一義利故」;法波羅蜜(法金剛女,梵名:Dharma-vajrī)代表「法平等現等覺,以大菩提自性清淨故」;羯磨波羅蜜(羯磨金剛女,梵名:Kama-vajrī)代表「一切業平等現等覺,以大菩提一切分別無分別性故」。
在《理趣經》之<一切法三摩耶最勝出生般若波羅蜜多理趣>中金剛波羅蜜(薩埵金剛女,梵名:Satva-vajrī)代表「一切平等性故,般若波羅蜜多平等性」;寶波羅蜜(寶金剛女,梵名:Ratna-vajrī)代表「一切義利性故,般若波羅蜜多義利性」;法波羅蜜(法金剛女,梵名:Dharma-vajrī)代表「一切法性故,般若波羅蜜多法性」;羯磨波羅蜜(羯磨金剛女,梵名:Kama-vajrī)代表「一切事業性故,般若波羅蜜多事業性」。
在《理趣經》之<一切有情加持般若波羅蜜多理趣>中金剛波羅蜜(薩埵金剛女,梵名:Satva-vajrī)代表「一切有情如來藏,以普賢菩薩一切我故」;寶波羅蜜(寶金剛女,梵名:Ratna-vajrī)代表「一切有情金剛藏,以金剛藏灌頂故」;法波羅蜜(法金剛女,梵名:Dharma-vajrī)代表「一切有情妙法藏,能轉一切語言故」;羯磨波羅蜜(羯磨金剛女,梵名:Kama-vajrī)代表「一切有情羯磨藏,能作所作性相應故」。
在《理趣經》之<平等金剛出生般若波羅蜜多理趣>中金剛波羅蜜(薩埵金剛女,梵名:Satva-vajrī)代表「般若波羅蜜多無量故,一切如來無量」;寶波羅蜜(寶金剛女,梵名:Ratna-vajrī)代表「般若波羅蜜多無邊故,一切如來無邊」;法波羅蜜(法金剛女,梵名:Dharma-vajrī)代表「一切法一性故,般若波羅蜜多一性」;羯磨波羅蜜(羯磨金剛女,梵名:Kama-vajrī)代表「一切法究竟故,般若波羅蜜多究竟」。
在《理趣經》之<最勝無初中後大樂金剛不空三昧耶金剛法性般若波羅蜜多理趣>中金剛波羅蜜(薩埵金剛女,梵名:Satva-vajrī)代表「菩薩摩訶薩大欲最勝成就故,得大樂最勝成就」;寶波羅蜜(寶金剛女,梵名:Ratna-vajrī)代表「菩薩摩訶薩大樂最勝成就故,則得一切如來大菩提最勝成就」;法波羅蜜(法金剛女,梵名:Dharma-vajrī)代表「菩薩摩訶薩得一切如來摧大力魔最勝成就故,則得遍三界自在主成就」;羯磨波羅蜜(羯磨金剛女,梵名:Kama-vajrī)代表「菩薩摩訶薩得遍三界自在主成就故,則得淨除無餘界一切有情住著流轉,以大精進常處生死,救攝一切利益安樂,最勝究竟皆悉成就」。
依唐密祖師不空阿闍黎所譯的《金剛頂瑜伽金剛薩埵五祕密修行念誦儀軌》之記載,『金剛波羅蜜(薩埵金剛女,梵名:Satva-vajrī)即為「慾金剛(Iṣṭa-vajrī)」』,她亦名「般若波羅蜜(Prajñā-pāramitā)」,能通達一切佛法,無滯無礙猶如金剛能出生諸佛,所謂「般若及方便,智度所加持, 諸法及諸有,一切皆清淨」;『寶波羅蜜(寶金剛女,梵名:Ratna-vajrī)即為「金剛計里計羅(Vajra-Kelikilā)』,她是「虛空藏三摩地(Ākāśagarbha-samādhi)」,與無邊眾生安樂,拯拔無邊眾生溺貧匱泥者,所求世出世間希願皆令滿足,所謂「慾等調世間,令得淨除故,有頂及惡趣,調伏盡諸有」;『法波羅蜜(法金剛女,梵名:Dharma-vajrī)即是「愛金剛(Rāga-vajrī)」』,她亦名「多羅(Tārā)菩薩」,住大悲解脫,愍念無邊受苦有情,常懷拔濟施與安樂,所謂「如蓮體本染,不為垢所染, 諸慾性亦然,不染利群生」;『羯磨波羅蜜(羯磨金剛女,梵名:Kama-vajrī)即為「金剛慢(vajragarvā)」』,她是「大精進波羅蜜(Mahāvīrya-pāramitā)」,住無礙解脫,於無邊如來廣作佛事及作眾生利益,所謂「大慾得清淨,大安樂富饒, 三界得自在,能作堅固利」。此四女尊依序分別代表『大慧即般若波羅蜜、大三摩地』、大慈大悲、大精進而濟拔無邊有情,令證金剛覺有情』。
在《大日經》中女性代表「三摩地」,於《金剛頂經》中女性代表「智」,智為能入之門,從女性代表的智入觀空性真如,而為女性生殖器的三摩地之大樂,從中修證大悲蓮華胎藏之理而會本覺之義,即身成佛,因此唐密祖師不空所譯的《金剛頂瑜伽中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論》即言「四波羅蜜菩薩為三世一切諸聖賢生成養育之母」。
波羅蜜之梵文悉曇字轉寫為「pāramitā」,此字由『pāram(成無上正覺之彼岸)』+『itā(到達的過去分詞之女性形)』,所以pāramitā為女性詞,在密教中為女尊菩薩,密教所言波蘿蜜菩薩即是女身形象之女尊菩薩,也等同佛母,因為「抵達成就無上正覺之彼岸就如母親產下聖者」一樣,例如:般若波羅蜜多(Prajñāpāramitā),可將Pāramitā漢譯為佛母,般若波羅蜜多(Prajñāpāramitā)即為般若(Prajñā)佛母(Pāramitā)』”所以「住波羅蜜(pāramitā)形」即指三十七尊皆為「女性身」。
出生金剛部諸尊的金剛部母・金剛波羅蜜(薩埵金剛女,梵名:Satva-vajrī)、出生寶部諸尊的寶部母・寶波羅蜜(寶金剛女,梵名:Ratna-vajrī)、出生蓮華部諸尊的蓮華部母・法波羅蜜(法金剛女,梵名:Dharma-vajrī)、出生羯磨部諸尊的羯磨部母・羯磨波羅蜜(羯磨金剛女,梵名:Kama-vajrī)乃大日如來之四親近菩薩,她們依序分別代表「金剛智(大圓鏡智)」、「灌頂智(平等性智)」、「蓮華智(妙觀察智)」、「羯磨智(成所作智)」而稱四智菩薩,依據唐密祖師不空阿闍黎所譯的《都部陀羅尼目》的記述,「金剛部母・金剛波羅蜜(薩埵金剛女)」、「寶部母・寶波羅蜜(寶金剛女)」、「蓮華部母・法波羅蜜(法金剛女)」、「羯磨部母・羯磨波羅蜜(羯磨金剛女)」也依序代表《初會金剛頂經》之『金剛界品』、『降三世品』、『遍調伏品』、『一切義成就品』四品所開顯之曼荼羅,《都部陀羅尼目》又云此四品開顯之曼荼羅:「一一曼茶羅,建立六曼茶羅。所謂大曼茶羅、三昧耶曼茶羅、法曼茶羅、羯磨曼茶羅、 四印曼茶羅、一印曼茶羅。 唯降三世曼茶羅具十曼茶羅,餘皆具六曼茶羅一切印契一切法要,以四智印攝盡」,所謂四智印即四波羅蜜菩薩,她們包攝金剛頂瑜伽之諸曼荼羅和一切印契一切法要。
金剛頂瑜伽之初會一切如來真實大乘現證大教王
唐密祖師不空阿闍黎並無將金剛頂瑜伽密教之十八會的第一會『一切如來真實大乘現證大教王』翻譯完全,不空阿闍黎所翻譯的三卷之《金剛頂一切如來真實攝大乘現證大教王經》僅有<金剛界品>中的「金剛界大曼荼羅章」而已。直到宋朝施護所翻譯的三十卷《一切如來真實攝大乘現證三昧大教王經》才將金剛頂瑜伽密教初會之『一切如來真實大乘現證大教王』全譯完整,內容由<金剛界品>、<降三世品>、<遍調伏品>、<一切義成就品>等四品所組成,開顯分別四智菩薩之境界,即<金剛界品>之六種曼荼羅開顯「出生金剛部諸尊的金剛部母・金剛波羅蜜(薩埵金剛女,梵名:Satva-vajrī)」;<降三世品>之十種曼荼羅開顯「出生寶部諸尊的寶部母・寶波羅蜜(寶金剛女,梵名:Ratna-vajrī)」;<遍調伏品>之六種曼荼羅開顯「出生蓮華部諸尊的蓮華部母・法波羅蜜(法金剛女,梵名:Dharma-vajrī)」、<一切義成就品>之六種曼荼羅開顯「出生羯磨部諸尊的羯磨部母・羯磨波羅蜜(羯磨金剛女,梵名:Kama-vajrī)」。
各品所開顯六種曼荼羅即:㈠ 綜合全體的『大曼茶羅』;㈡如來的真髓在於大悲發現,將此以象徵方式表現的『三味耶曼茶』; ㈢如來的世界依大智而開顯,將此已象徵方式表現的『微細智(sūkṣma-jñāna)曼荼羅(通稱法曼荼羅)』; ㈣如來世界的實現在於以大悲、大智爲根據的供養,表顯此德的『事業・羯磨曼荼羅』。以此大、三、 法、羯四種受茶羅爲核心,還有統合此四種曼茶羅的㈤『四印曼茶羅』,與彙集成一尊的㈥『一印曼茶羅』等六種曼茶羅。 進而在<降三世品>除了以上六種曼茶羅加上說四種『教敕曼茶羅』,合為十種曼荼羅,『一切如來真實大乘現證大教王』之儀軌分即以各種角度說二十八種曼荼羅開顯「四智菩薩(即四部母)」之境界。
又雖然不空阿闍黎所翻譯的三卷之《金剛頂一切如來真實攝大乘現證大教王經》僅有<金剛界品>中的「金剛界大曼荼羅章」,但是乃出二十八種曼荼羅出之根本,首先在「金剛界大曼荼羅章」是設定金剛界曼茶羅三十七尊,以作為中心的大日如來、阿閦如來、寶生如來、觀自在王如來、不空成就如來等五尊表五部、五智,此世界的體解依五相成身觀而成就,進而揭示具體觀想法的三十二尊瑜伽法。其次說曼茶羅的畫法,以及入壇灌頂之作法,體解曼茶羅之世界者依五種印智得悉地成就。
其次說如實體解曼茶裡世界的四種印之實踐法。這是⑴全體尊像的大印; ⑵以諸尊內在本性在於浮菩提心,故二手作金剛縛,以月輪(象徵淨菩提心)爲基礎結種種印的三味耶印;⑶誦諸尊真實語,證得真實世界的法印; ⑷以諸尊的活動爲自己所有,故二手作金剛拳,結種種羯磨印。其次,揭示解印等作法,「金剛界大曼荼羅章」至此結束。
以上所述的內容,從<金剛界品>到<一切義成就品>之四品的各章都相同。不同的是,四品中通稱為大、三、法、羯的四種曼荼羅以及實修法的為大、三、法、羯的四種印。前者是從大悲、大智、供養實踐的立場揭示曼荼羅的性格,而後者是全體之體解以及透過身、口、意之實修,證得一一曼荼羅世界的方法。因此通稱為「大、三、法、羯、四、一」的六種曼荼羅中,各有實修法的大、三、法、羯等四種印。
開顯「出生寶部諸尊的寶部母・寶波羅蜜(寶金剛女,梵名:Ratna-vajrī)的<降三世品>,以下概略揭示<降三世品>的基本精神。<降三世品>是降伏違背世尊教法的傲慢自我心(以瑜伽行唯識而言即第七識末那識),顯現金剛忿怒,令證得金剛界之世界。以大自在天爲首的五類諸天表根本煩惱以及由之生起的種種煩惱,因而降伏大自在天以及五類諸天,將之收入曼茶羅中。這是以象衛的方式表現根本煩惱之主體的我人轉生於法身大日的世界。此<降三世品>如同前揭<金剛界品>,是由⑴忿怒大曼茶羅;⑵以忿怒到根據的大悲曼茶羅;⑶忿怒微細智曼茶羅;⑷忿怒供養曼荼羅,以及統合此四曼荼羅的四印、一印等六種曼茶羅章所組成,換言之,以與<金剛界品>相同的圖案,尤其以忿怒的立場爲代表,將通稱「大三法羯四一」的六種曼荼羅組成一個系統。其次揭示四種教敕曼荼羅,這是將大自在天以及五類諸天收爲曼荼羅之主要尊,各章無異於以大日如來爲中心而開展的金則界曼茶羅諸尊,因而說大三法羯等四種曼荼羅。
開顯「出生蓮華部諸尊的蓮華部母・法波羅蜜(法金剛女,梵名:Dharma-vajrī)」的<遍調伏品>是爲體解世界之本性一切清淨,故以蓮華部調伏之用表現,從種種角度說統制一切須惱,我人生命之根本煩惱在偉大的宗教生命中昇華。全體之結構與<金剛界品>同樣,以蓮華部之用表現,說「大三法羯四一」等六種曼茶羅。
開顯「出生羯磨部諸尊的羯磨部母・羯磨波羅蜜(羯磨金剛女,梵名:Kama-vajrī)」的<一切義成就品>所揭示的是,<降三世品>的根本倒惱之降伏、教敕曼荼羅之再生、<遍調伏品>煩惱之制御、清淨世界之開示與大生命之蘇生是我人本性的摩尼寶珠顯現。因此從豐當的我人本性的立場來見金剛界曼荼羅,如同前品說「大三法羯四一 」等六種曼荼羅。
像這樣,金剛界品揭示金剛界全體的、普遍的特性,<降三世品>則立於降伏煩惱與再生復活之立場,<遍調伏品>立於一切淨化與大生命之付予的立場,<一切義成就品>立於人格摩尼寶珠顯現的立場來揭示,從四波羅蜜出生而即身成佛。因此四品相互關聯,同時各品所示的「大三法羯四一」等六種曼荼羅也被此相關。從而各品所揭示的曼荼羅觀想的真言及證得各曼荼羅世界而得的悉地成就的觀想印言等都相互關運。
蓮華胎藏院へようこそ
我於金胎兩部大法所修持之本尊,大悲胎藏曼荼羅之本尊乃觀音母白處尊亦名白衣觀世音、白衣觀自在、白衣佛母;
梵名為pāṇḍara-vāsinī、pāṇḍarā或是pāṇḍarādevī。
又日本密教真言宗之《覺禪抄》所載之白衣觀音形象,身穿白色輕柔衣、頭髮上覆白帛即是對應之襲純素衣。左手持開敷蓮花,代表成就菩提之母德,並具有「本覺」的意義。圖像中白衣觀音之髮冠為如意寶珠,即是蓮華摩尼、蓮華妙寶,「蓮華摩尼、蓮華妙寶」(Maṇi-Padmā)也是白衣觀音之別名,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蓮華手院(觀音院)表增益方便,觀音母白衣觀音髮冠之如意寶珠也是開顯觀音院增益之德。
白衣觀音有二梵名,分別是「Pāṇḍaravāsinī」以及「Pāṇḍarā」,梵名Pāṇḍaravāsinī為「身穿白衣的女尊」、「住於最白淨處之女尊」;梵語Pāṇḍarā則開顯她自身就是「最白淨處」,也就是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中院八葉蓮華胎藏(子宮),因此善無畏三藏稱她為「最白淨處」(清淨無垢之子宮)並說明「從此最白淨處出生普眼」。
在日本密教現圖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東方佛母院列有『七俱胝佛母』,她是蓮華部的佛母而與白衣觀世音為一如不二之女尊。「七倶胝佛母)」所謂七俱胝(Saptakothī)意譯為七千萬其實是代表無量數,她即是出生無量諸佛菩薩之佛母,七倶胝佛母又名 「准胝觀音佛母」亦名「Cundā」、「Cundrā」、「Caṇḍā」、「Candrā 」、「Cuṇḍrā」以及「Cundavajrī」等梵名,在漢傳經典中將其音譯為「純陀」、「宗達」、「尊那」等等,這些皆源自「女神教」(shaktism)的女神別名,依印度各地語言(方言)之差異而有不同稱呼。
所受持金剛界曼荼羅之本尊乃蓮華部母法波羅蜜(Dhrama-pāramitā)亦名法金剛女(Dhrama-vajrī)。
以日本真言密教所言金胎不二,則觀音母名白衣觀世音與蓮華部母法金剛女乃一如不二之女尊也。又依金剛頂瑜伽密教之教義,法波羅蜜・法金剛女代表金剛法性、真如波羅蜜多與般若波羅蜜多,是以她與佛母般若波羅蜜多乃一如不二之女尊也。
在顯教則信仰中國佛教之女性尊──觀世音菩薩,俗稱觀音佛祖、觀音娘娘,日本則稱為觀音樣。
中國化的觀世音菩薩的身世,即是《香山大悲菩薩傳》的妙善公主傳說,妙善公主成道為千手觀世音菩薩。
蓮華胎藏院的主題為日本密教、神道暨巫女文化,中國道家、觀音暨女神信仰,印度女神教(Shaktism)和中國藏密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