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華胎藏院へようこそ

我於金胎兩部大法所修持之本尊,大悲胎藏曼荼羅之本尊乃觀音母白處尊亦名白衣觀世音、白衣觀自在、白衣佛母;

梵名為pāṇḍara-vāsinī、pāṇḍarā或是pāṇḍarādevī。
又日本密教真言宗之《覺禪抄》所載之白衣觀音形象,身穿白色輕柔衣、頭髮上覆白帛即是對應之襲純素衣。左手持開敷蓮花,代表成就菩提之母德,並具有「本覺」的意義。圖像中白衣觀音之髮冠為如意寶珠,即是蓮華摩尼、蓮華妙寶,「蓮華摩尼、蓮華妙寶」(Maṇi-Padmā)也是白衣觀音之別名,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蓮華手院(觀音院)表增益方便,觀音母白衣觀音髮冠之如意寶珠也是開顯觀音院增益之德。

白衣觀音有二梵名,分別是「Pāṇḍaravāsinī」以及「Pāṇḍarā」,梵名Pāṇḍaravāsinī為「身穿白衣的女尊」、「住於最白淨處之女尊」;梵語Pāṇḍarā則開顯她自身就是「最白淨處」,也就是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中院八葉蓮華胎藏(子宮),因此善無畏三藏稱她為「最白淨處」(清淨無垢之子宮)並說明「從此最白淨處出生普眼」。
在日本密教現圖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東方佛母院列有『七俱胝佛母』,她是蓮華部的佛母而與白衣觀世音為一如不二之女尊。「七倶胝佛母)」所謂七俱胝(Saptakothī)意譯為七千萬其實是代表無量數,她即是出生無量諸佛菩薩之佛母,七倶胝佛母又名 「准胝觀音佛母」亦名「Cundā」、「Cundrā」、「Caṇḍā」、「Candrā 」、「Cuṇḍrā」以及「Cundavajrī」等梵名,在漢傳經典中將其音譯為「純陀」、「宗達」、「尊那」等等,這些皆源自「女神教」(shaktism)的女神別名,依印度各地語言(方言)之差異而有不同稱呼。

所受持金剛界曼荼羅之本尊乃蓮華部母法波羅蜜(Dhrama-pāramitā)亦名法金剛女(Dhrama-vajrī)。

以日本真言密教所言金胎不二,則觀音母名白衣觀世音與蓮華部母法金剛女乃一如不二之女尊也。又依金剛頂瑜伽密教之教義,法波羅蜜・法金剛女代表金剛法性、真如波羅蜜多與般若波羅蜜多,是以她與佛母般若波羅蜜多乃一如不二之女尊也。
在顯教則信仰中國佛教之女性尊──觀世音菩薩,俗稱觀音佛祖、觀音娘娘,日本則稱為觀音樣。

中國化的觀世音菩薩的身世,即是《香山大悲菩薩傳》的妙善公主傳說,妙善公主成道為千手觀世音菩薩。

蓮華胎藏院的主題為日本密教、神道暨巫女文化,中國道家、觀音暨女神信仰,印度女神教(Shaktism)和中國藏密等等.....

最接近神的女人──處女座沙迦(Śakyā)


最接近神的女人──處女座(Kanyā-rāśi)之黃金聖鬥士「沙迦(Śakyā)」。神態寂靜,一行三昧(行住坐臥皆於正定中),胸乳渾圓(大悲福智),清純無垢,右手持揮三密(身語意)斬戲論之金剛利劍,左手施無畏印,執調伏百零八煩惱之念珠。
「Śakyā」是女性形梵語,意思是「大能」、「勇猛」的意思;「處女座」的梵語是「Kanyā-rāśi」,梵語「Kanyā」就是少女、純潔處女的意思,「Kanyā」也是印度女神教之無敵女戰神「難近母(Durgā)」之別名。

在大日經密教中,「女性尊」代表「三昧(Samādhi)」與「功德(Puṇyāī)」以及出生諸佛菩薩之「母(mātṛkā)」,在金剛頂瑜伽密教中,「女性尊」代表「明(Vidyā)」也就是「智慧(Prajñāpāramitā)」與「總持(Dhāraṇī)」,同時也代表宇宙真理之「真如(Tathatā)」,女性尊所具有的「母性」則是生產、養育諸尊的「波羅蜜多(pāramitā)」也就是諸佛菩薩之「母(mātṛkā)」。

日本密教真言宗以大悲胎藏生曼荼羅表「理」,金剛界曼荼羅表「智」,金胎不二,理智一如,又以蓮華部為「理德」,「理」以「攝持(Adhiṣṭhāna)」為義,如母親的子宮攝持胎兒;金剛部為「智德」,智以「簡擇(Pravicaya)」為能,即如母親教導孩子明是非善惡,「蓮華部」與「金剛部」一如即為「如來部」。

處女座黃金聖鬥士沙迦(Śakyā)所持的三鈷杵即代表「蓮華部」、「金剛部」與「如來部」,也代表貪、嗔、癡而分別對應三部,貪於「蓮華部」即為「大愛染慈悲」,嗔於「金剛部」即為「大忿怒調伏」,癡於「如來部」則為「理智不二,即身成佛」,因此,密教不斷貪、嗔、癡而是將其昇華,在肯定現實世界之餘,不被現實世界的雜染所汙染,如《理趣經 》所云:「蓮體本染,不為垢所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