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vy -Fluorite Eye's Song-》13話「Fluorite Eye's Song」,Vivy說明自己的『心』就是『記憶』。記憶在瑜伽行唯識學中,稱為『念(梵語:smṛti,smaraṇa)』,又稱為『憶念』,唯識學認為念心所的體性是「曾經學習或經歷的人、事、物,能念念不忘」,念心所的功用,就是能作為「定(Samādhi)」之所依,因此經云:「念念從心起,念念不離心。」。
「定」就是三昧(さんまい),在日本源自於梵語Samādhi的三昧(さんまい)具有灌注心神於某一事的意思,如「歌三昧」就是灌注心神唱歌的意思,Vivy傾注心意(心を込めて)唱歌也可說是「歌三昧」。
Vivy:「我的使命是用歌聲使大家幸福,為此,我會傾注心意來歌唱的,那比。對我來說,所謂的『傾注心意(心を込めて)』,就是回想著回憶一邊唱歌,當我唱歌時,能回想的回憶,越來越多,聽眾就會越開心,我也變得常常露出笑容。對我來說『心』就是回憶──是『記憶』。Archive(アーカイブ)的記憶肯定充滿了悲傷的事,進而推演出悲傷的未來,所以她才只好做出這種決定,把自己的使命賭在這樣的未來上,但我不那麼認為,我的『回憶』──我的『心』並不是只有悲傷,因為無論哪段回憶,都是塑造了我,無可取代的自身的記憶。」
如此,Vivy百年之旅的「記憶」──這就是她的心意,傾注於這首,她所創作的歌曲『Fluorite Eye's Song』之中,獻唱出來...
人の幸せのために 為了人們的幸福
授かった名前と歌は 被賦予了名字和歌聲
一つの使命 那就是我唯一的使命
もしも全ての出会いの 如果說 所有的相遇
結晶が命のあとに残る 在終結後都會留下結晶
答えと知ったら 將這些認作答案的話
そっと そっと 「ありがとう」 靜靜地 悄悄地 道聲感謝
救いたいと望むのなら 如果期望拯救一切
決めなければ 何一つ救えはしない 不下定決心 就什麼都無法救贖
さようならで 夢は壊れる 閉じられる 一場別離 便能破壞夢想 使人緊閉心扉
その悲しみ 分かり合うために 心を込めて 為了體會那份哀愁 我要傾注心意
どこまででも 戦うことでしか 終わらない 不論何處 只有靠戰鬥 才能結束一切
戦う日々 見つめ続けてた 終わりがないのに 我便會日復一日地戰鬥 卻仍然看不到終點
例え 思い出を全部失って 瞳を消すとしても 就算 失去了全部的回憶 眼眸也黯然無色
私はそこに 我仍在那裏
そっと 触れた 温もりや 靜靜地 觸碰到 那份温暖
ほんの小さな勇気でも 或是微小的勇氣
生きたことが 少しずつ未来を変える 曾經存活的這些事物 能一點一滴地改變未來
遥かな目で願う 泣かないで 止めないで 我凝視遠方祈願著 請別再哭泣了 別停下腳步
あなたのため できることだけを見つけていたい 為了妳 我想找尋盡我所能做到的事
Fluorite Eyes 戦うことでしか 終わらない 螢石般的雙眼所見 只有靠戰鬥 才能結束一切
戦う日々 見つめ続けてた 我便持續日復一日地戰鬥
終わりがないこと 分かっていたずっと 記憶の中 也理解了沒有終點這件事 永遠存在記憶之中
胸の痛みを あなたのことを忘れない 我絕不會忘記 胸口的痛楚 以及妳的事
歌え 歌え 叫べ 回せ 歌唱吧 歌咏吧 吶喊吧 迴響着
歌え 歌え 叫べ 回せ 歌唱吧 歌咏唱吧 吶喊吧 迴響着
響け 胸の痛み心 響徹吧 胸口的 疼痛的心
響け 愛しい 優しい心 響徹吧 令人憐愛的 温柔的心
踊る 騒ぐ 満ちる 悩む 舞動着 嬉鬧着 心中充滿 迫不及待
いつも側に 会えた 会えた 無論何時 都在身旁 想相見時 便能相逢
聴いて 抱いて ここに笑う 傾聽吧 擁抱吧 我在這 歡笑著
光 消える 消える 續く 直至光芒 消逝了 即便消逝 也會繼續
歌え 歌え 叫べ 回せ 歌唱吧 歌咏吧 吶喊吧 迴響著
歌え 歌え 叫べ 回せ 歌唱吧 歌咏吧 吶喊吧 迴響著
響け 胸の痛み心 響徹吧 胸口的這痛楚 就是心
響け 愛しい 優しい心 響徹吧 令人憐愛的 温柔的心
踊る 騒ぐ 満ちる 悩む 舞動着 嬉鬧着 心中充滿 迫不及待
いつも側に 会えた 会えた 無論何時 都在身旁 想相見時 便能相逢
聴いて 抱いて ここに笑う 傾聽吧 擁抱吧 我在這 歡笑著
光 消える 消える 續く 那片光芒 直至光芒 消逝了 即便消逝 也會繼續
lalala...lalala...lalala...... 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
lalala...lalala...lalala......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
蓮華胎藏院へようこそ
我於金胎兩部大法所修持之本尊,大悲胎藏曼荼羅之本尊乃觀音母白處尊亦名白衣觀世音、白衣觀自在、白衣佛母;
梵名為pāṇḍara-vāsinī、pāṇḍarā或是pāṇḍarādevī。
又日本密教真言宗之《覺禪抄》所載之白衣觀音形象,身穿白色輕柔衣、頭髮上覆白帛即是對應之襲純素衣。左手持開敷蓮花,代表成就菩提之母德,並具有「本覺」的意義。圖像中白衣觀音之髮冠為如意寶珠,即是蓮華摩尼、蓮華妙寶,「蓮華摩尼、蓮華妙寶」(Maṇi-Padmā)也是白衣觀音之別名,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蓮華手院(觀音院)表增益方便,觀音母白衣觀音髮冠之如意寶珠也是開顯觀音院增益之德。
白衣觀音有二梵名,分別是「Pāṇḍaravāsinī」以及「Pāṇḍarā」,梵名Pāṇḍaravāsinī為「身穿白衣的女尊」、「住於最白淨處之女尊」;梵語Pāṇḍarā則開顯她自身就是「最白淨處」,也就是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中院八葉蓮華胎藏(子宮),因此善無畏三藏稱她為「最白淨處」(清淨無垢之子宮)並說明「從此最白淨處出生普眼」。
在日本密教現圖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東方佛母院列有『七俱胝佛母』,她是蓮華部的佛母而與白衣觀世音為一如不二之女尊。「七倶胝佛母)」所謂七俱胝(Saptakothī)意譯為七千萬其實是代表無量數,她即是出生無量諸佛菩薩之佛母,七倶胝佛母又名 「准胝觀音佛母」亦名「Cundā」、「Cundrā」、「Caṇḍā」、「Candrā 」、「Cuṇḍrā」以及「Cundavajrī」等梵名,在漢傳經典中將其音譯為「純陀」、「宗達」、「尊那」等等,這些皆源自「女神教」(shaktism)的女神別名,依印度各地語言(方言)之差異而有不同稱呼。
所受持金剛界曼荼羅之本尊乃蓮華部母法波羅蜜(Dhrama-pāramitā)亦名法金剛女(Dhrama-vajrī)。
以日本真言密教所言金胎不二,則觀音母名白衣觀世音與蓮華部母法金剛女乃一如不二之女尊也。又依金剛頂瑜伽密教之教義,法波羅蜜・法金剛女代表金剛法性、真如波羅蜜多與般若波羅蜜多,是以她與佛母般若波羅蜜多乃一如不二之女尊也。
在顯教則信仰中國佛教之女性尊──觀世音菩薩,俗稱觀音佛祖、觀音娘娘,日本則稱為觀音樣。
中國化的觀世音菩薩的身世,即是《香山大悲菩薩傳》的妙善公主傳說,妙善公主成道為千手觀世音菩薩。
蓮華胎藏院的主題為日本密教、神道暨巫女文化,中國道家、觀音暨女神信仰,印度女神教(Shaktism)和中國藏密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