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繪師N.Y.所造的「阿耆尼像」。阿耆尼為梵語「Agni」之音譯,梵語「Agni」本身就是「火焰」的名詞,與拉丁語的火焰—「ignis」是同源詞(及與英文動詞著火「ignite」同根)。 Agni作為火的神格化象徵了火焰永恆不朽的奇蹟,「Agni」為「火神」,在漢譯佛經中意譯為「火天」。
在《梨俱吠陀》中,用以讚嘆此神之讚歌僅次於因陀羅 。 雖然通常將阿維斯達之宗教稱為拜火教,但就吠陀而言,其拜火之風習絕不劣於阿維斯達。此因火炬具有不可思議之力,且與我人日常生活關係密切,故對於火是辛苦得來的遠古先民而言,將火視為神聖,並非不可思議,此外,印度人常認為火能將供物傳送予神,是神與人之媒介,因此在所有 的祭祀中,火是不可欠缺,其地位相當高。在有關阿耆尼的神話中,混入了種種要素,故其神格非常複雜。雖然如此,由於此神本是火之神格化,故其形相或作用都不失去火之特質。但若論及其重要的特質,首先就降誕而言,相較於他神,此神較具意義。
《梨俱吠陀》通常將阿耆尼視為是由天空地等三處所生。若在地上,是由二片木片(araṇī)摩擦而生,故有時稱彼為「力之子( Sahasaḥ-putra)」。若在空中,阿耆尼之母為「水女神(Āpaḥ)」,水女神身為母親,最富母愛,因此她們生下了阿耆尼,並成為一切動與靜之事物的生產者,如此「火(Agni)」即孕育於「水(Āpaḥ)」,對應自然現象,隱喻電火來自與雨雲。若在天上,太陽為阿耆尼視的本處,彼生於最高天,潛藏於三界之天界而為天火。由此三處所生的阿耆尼其本性並無差別,只是座所不同,故並非另有其他眾多的阿耆尼。就此而言,阿耆尼又名「三座(Triṣacdhastha)」,此乃《梨俱吠陀》最初表現的三位一體之思想,爾後之所以於三處設祭火,以及印度教立梵天、毗濕籤、濕婆等三神,且有將三者視為一體的傾向,都是由此而發展的。 對於阿耆尼之形相,亦有諸說:亦即如太陽之輝曜,有酪色顏面,無足無頭,三頭七光,面向所有生物,三舌,千眼等等,要言之,恐怕是就火燃燒狀態,從種種方面而作的觀察。
阿耆尼的性格與作用中,最為主要的,第一是破闇黑,燒除不淨, 因此被視為降魔神,故有「羅刹殺害者(Rakṣohan)」 之稱號。第二是家庭爐竈之主神,故常被稱為「家主(Gṛhapati,有時也被稱為客) 」。第三,祭祀中,將供物傳送予神,故被稱為「運送供物之神(Havyavāhana)」或「使者(Dūta)」 。此一方面類似「祭官(ṛtvij) 」,故或以四祭官之名稱之。此外,對於崇拜者能給予恩惠,救其危難;如同因陀羅,是強大的王者(samrāj),能統治人類;以其規律(vrata)規定天地等。其所擁有之尊號,前揭之外,又有「知一切者(Viśvavedas)」、知生者 (Jātavedas)、遍在者(Vaiśvānara,遍於人間的)等種種。
在印度教中阿耆尼為守護東南方的護世神(lokapāla),密教將火天列為十二天之一乃守護東南方的天神,在密教中有一源自於吠陀火供儀式稱為「護摩(homa)」,護摩也就是「火供」,護摩的梵語為「Homa」意思是「燒」,根據密教的《大日經疏》之<世出世護摩法品>所闡釋,護摩法有世間護摩法與出世間護摩法。世間護摩法是吠陀以來的傳承,有四十四種火法。出世間護摩法有行事作法的外護摩及重視內觀的內護摩法。內護摩是觀想火、火即本尊(大日)與行者合而為一。《大日經疏》云:「內作者,本尊即火,火即自身也,今謂理釋者,本尊即是毘盧遮那,此毘盧遮那不異於自然之慧火,此火不異於我身也,即以一自性三和合,名內護摩也,和合為本尊即火,火即同自己。」
又《大日經疏》云:「次明內護摩法,即以此三事等:中作息災即用大慈大悲,此三平等,大慈大悲和合時,一切息災尊,為第一悲也;若作增益,即以悲及大喜和合也;若忿怒者,火為胎作事,胎即心也,謂有因緣須作忿怒之事降伏於人,即從其內心中而起忿怒,此忿怒非如世間之忿怒也,謂從大悲心中照了忿之實,而以方便起之,以降伏惡法也。如是等,但內作護摩即能辦諸事也,故凡護摩義者,謂以慧火燒煩惱薪,令盡無餘之義也。」又《大日經疏》解護摩(Homa):「護摩是燒義也。」所謂火是慧火即是「般若波蘿蜜」也就是「一切智智」,一切智智就是眾生自心也就是本有的菩提心,因此《大日經疏》即云:「此火即是菩提心別名也。此菩提心火而燒妄想等事悉令淨除,是名內護摩義也。」如此,內護摩法就是以「煩惱妄想」為柴薪,而以自心(菩提心)為火種燃起「般若波蘿蜜(Prajñā-pāramitā)」之慧火為「明(Vidyā)」,破除一切昏闇無明。
在《大日經疏》所揭露開顯的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中的一切遍知印即『一切如來智印(salvatathāgatajiñāna-mahāmudrā)』乃蓮華上之銳角朝下三角形即《大日經疏》所云:「畫作一切遍知印,作三角形其銳下向純白色,光焰圍之在白蓮花上。」三角就是代表六大之一的「火大」,而銳角朝下三角形在印度文化中代表「女陰」,印度之《歌者奧義書》即稱護摩之火來自「女陰」:「祭火便是女人。其火來自女陰,煙是感情的親密, 火焰是陰道,餘燼是對她的穿透,火花是高潮。 在這種火中,諸神奉獻精液,通過這種奉獻,子嗣得以產生。」因此,此一切遍知印代表生出一切如來的「佛母般若波蘿蜜多」亦即生出一切智者的「大悲胎藏」。
在《大日經》的五字門加持人躰之五個部位,以火輪之三角▽加持心,就是以以「大悲胎藏」為「心🤍」。密教的金剛頂經系統將六大之一的「火大」配屬蓮華部而為「大愛染慈悲」,在印度文化中蓮華象徵「原始胎藏」、「母親的子宮」。 在印度教與佛教經文中蓮華被性隱喻為神聖子宮、陰道, 蓮華是梵文女性陰道的同義詞, 女性陰道柔軟,呈粉紅色且有開口,就如紅蓮華,而佛教也有「火焰化紅蓮」,因此,蓮華-女陰-火大,三者於密教相互隱喻。
金剛頂經系統的《一切秘密最上名義大教王儀軌》說明:「白衣菩薩(即白衣觀音)為火大。」、「火天赤色壇三角,做敬愛事如本儀。」敬愛(vaśīkarana)即男女彼此愛戀、夫妻相親相愛之法,火曼荼羅之三角壇▽,即是戀愛成就法。
繪師N.Y.所造的「阿耆尼像」乃雙乳渾圓美麗性感褐膚的女尊,身體纏繞愛染火,雙手持劍滅盡魔障。火天的種子字為「(A)」,真言:「namaḥ samanta-buddhānāṃ agnaye svāhā」、「oṃ vajranala svāh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