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華胎藏院へようこそ

我於金胎兩部大法所修持之本尊,大悲胎藏曼荼羅之本尊乃觀音母白處尊亦名白衣觀世音、白衣觀自在、白衣佛母;

梵名為pāṇḍara-vāsinī、pāṇḍarā或是pāṇḍarādevī。
又日本密教真言宗之《覺禪抄》所載之白衣觀音形象,身穿白色輕柔衣、頭髮上覆白帛即是對應之襲純素衣。左手持開敷蓮花,代表成就菩提之母德,並具有「本覺」的意義。圖像中白衣觀音之髮冠為如意寶珠,即是蓮華摩尼、蓮華妙寶,「蓮華摩尼、蓮華妙寶」(Maṇi-Padmā)也是白衣觀音之別名,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蓮華手院(觀音院)表增益方便,觀音母白衣觀音髮冠之如意寶珠也是開顯觀音院增益之德。

白衣觀音有二梵名,分別是「Pāṇḍaravāsinī」以及「Pāṇḍarā」,梵名Pāṇḍaravāsinī為「身穿白衣的女尊」、「住於最白淨處之女尊」;梵語Pāṇḍarā則開顯她自身就是「最白淨處」,也就是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中院八葉蓮華胎藏(子宮),因此善無畏三藏稱她為「最白淨處」(清淨無垢之子宮)並說明「從此最白淨處出生普眼」。
在日本密教現圖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東方佛母院列有『七俱胝佛母』,她是蓮華部的佛母而與白衣觀世音為一如不二之女尊。「七倶胝佛母)」所謂七俱胝(Saptakothī)意譯為七千萬其實是代表無量數,她即是出生無量諸佛菩薩之佛母,七倶胝佛母又名 「准胝觀音佛母」亦名「Cundā」、「Cundrā」、「Caṇḍā」、「Candrā 」、「Cuṇḍrā」以及「Cundavajrī」等梵名,在漢傳經典中將其音譯為「純陀」、「宗達」、「尊那」等等,這些皆源自「女神教」(shaktism)的女神別名,依印度各地語言(方言)之差異而有不同稱呼。

所受持金剛界曼荼羅之本尊乃蓮華部母法波羅蜜(Dhrama-pāramitā)亦名法金剛女(Dhrama-vajrī)。

以日本真言密教所言金胎不二,則觀音母名白衣觀世音與蓮華部母法金剛女乃一如不二之女尊也。又依金剛頂瑜伽密教之教義,法波羅蜜・法金剛女代表金剛法性、真如波羅蜜多與般若波羅蜜多,是以她與佛母般若波羅蜜多乃一如不二之女尊也。
在顯教則信仰中國佛教之女性尊──觀世音菩薩,俗稱觀音佛祖、觀音娘娘,日本則稱為觀音樣。

中國化的觀世音菩薩的身世,即是《香山大悲菩薩傳》的妙善公主傳說,妙善公主成道為千手觀世音菩薩。

蓮華胎藏院的主題為日本密教、神道暨巫女文化,中國道家、觀音暨女神信仰,印度女神教(Shaktism)和中國藏密等等.....

化樂天・蛟蛤曼荼羅


『Fate/Grand Order』的殺生院リリィ~真的好口愛~マジ菩薩さま!!

底下我以日本密教之經論來解釋『化樂天・蛟蛤曼荼羅』這個"名詞",所謂「化樂天」乃欲界六天之第五天,在「他化自在天」之下,彌勒菩薩所處之兜率天之上,「化樂天」之梵語為「Nirmāṇarati」,由「Nirmāṇa」與「Rati」所構成的名詞,其中「Nirmāṇa」是變化、神奇地憑空創造、幻化的意思,而「Rati」是「適悅」、「快樂」、「性快感」,如理趣經所云:「適悅(Rati)清淨句是菩薩位(男女交合吟詠玩味舒適的快感,也是清淨菩薩的境界)」,因此「Nirmāṇarati(化樂天)」就是自己變化出享樂之事物,也就是在色、聲、香、味、觸接享受愉悅快感。

「蛟蛤」指的是中國傳說的「蜃」,傳說「蜃」是一種大蛤或是一種蛟,當「蜃(しん)」在海底吐氣時,她的氣息會讓人看見樓臺城市的幻覺,也就是海市蜃樓(日語:蜃気楼)的由來,在印度將海市蜃樓之光學現象稱為乾闥婆城、陽燄,在《大日經》中即以觀察幻、陽焰、夢、影、乾闥婆城、響、水月、浮泡、 虛空華、旋火輪這十種比喻現象來締觀世界的真實樣貌:

 

  1. 『幻』:如咒術、藥力等產生升空、隱形、履水、蹈火等不可思議的事情以及種種幻象,雖然一一推求沒有實在性,但六情所對,現前明了。雖然展轉相生,往來十方,變化多端,但亦非去非不去。為什麼呢?因為它本身就是如此,不是人們推理判斷的,要麼是變化,要麼是不變化,要麼是有,要麼是無那樣,其本性即是清淨,自己親自證知才能認識到。真言門持誦修行,依三密方便而行,得成一切不可思議,超出邏輯思惟所能判斷推理范圍的事,也是這樣,種種推求都無所得,而自在神通,宛然不謬,其中奧妙,只有親自證知才可知道。
  2. 『陽焰』:又如陽焰(海市蜃樓),遠遠望去像一羣奔騰的野馬,像波濤洶湧的大海,但到近處一看,什麼也沒有,僅有的只是人們談論的名相罷了。看一切事物和現象也是這樣,性空假有。真言行者在瑜伽中見到的種種殊勝境界,包括所見十方諸佛海會,無不如此,僅僅是名言概念上的假名,是一種虛妄的分別。
  3. 『夢』:又如夢中自見種種天宮樂土,或在地獄受苦,經歷千百歲,而夢醒來之後則知一無所有,此作夢因緣中求其實在,都不可得,而夢事昭然,記憶猶新。此等以一念為千萬歲,一心為無量境,不是世上有智慧的人所能判斷推理出來的事,也不是可以懷疑的事,唯獨作夢者自己可以印證。真言行者的瑜伽之夢也是這樣,出現類此情況可不能起執著之心。
  4. 『影像』:如鏡子中照出來的影像,不是鏡子所作,如面不照鏡就影像不現。也不是人面所作,因為沒有鏡子面現不出來。也不是拿鏡子的人所作,因為無鏡無面則無影像,也不是本來自然就有,因為沒有鏡沒有面沒有執鏡者,就沒有影像。也不是沒有因緣,如果沒有因緣,應該常有或者常無,沒有鏡沒有面,應該自己出來。由此可知影像不是自生,也不是他生,也不是無因緣而生。不是先無,也不是後無,不是先有,也不是後有,也不是非有無。一切事物都是如此,真言行者所成就之悉地也是如此。
  5. 『乾闥婆城』:又如乾闥婆城、海市蜃樓,遠望去樓閣亭台,人物車馬,燦然可觀,然而只能眼見,而無實有。真言行者也同樣,對於密嚴佛國、十方淨土、修羅天宮等悉地宮,不能妄生貪著,求其實事。
  6. 『回響』:如在深山峽谷中,空曠大屋裡,發出聲音,就有回響,而此響聲因以聲轉聲而有,不是由誰來發出的,愚癡之人不懂此中道理,執著為實有,以為有東西發出的。真言行者如在瑜伽中聞到種種音聲,包括諸佛聖者現前以無量法音而教授,也要以響喻觀察,認識到此諸境界都是從三密眾緣而有,是事非生非滅,非有非無,這樣就不致墜入戲論之中,自然得到音聲智慧。
  7. 『水月』:如明月照在平靜的水面上,映現出月亮的影像,分分明明,與懸掛在虛空中的月亮毫無差別,而用棍子攪亂,水面失去平靜,月影不再映現。真言行者觀察事物亦如此,佛心月輪照於眾生靜水心中,空月水月,佛心自心,毫無分別。而水有不平,心有障礙,月影不現,心佛不生。又如千江萬水,月亦不去,水亦不來,而一月當空,普映眾水。 觀察心佛亦如此,眾生心亦不來,佛心亦不去,而以智慧杖攪之,自心佛心無有實處。
  8. 『浮泡』:觀察雨水中的浮泡,泡起即是水起,泡滅即是水滅。心之變化也一樣,佛心眾生心,種種變化不同,均不離自心。真言行者在瑜伽中見到的種種不思議變化境界,心生則有,心滅便滅,終不離自心,生時無所來,滅時無所至。
  9. 『虛空』:如虛空中本來沒有男女房捨,園林花果,而因為心情迷亂,妄見種種人物形象。
  10. 『旋火輪』:如空中旋轉的火燼,有輪像出現,而實無輪像在空中,是旋轉而產生。在真言瑜伽中隨心所運,成就自在,亦是方便技巧使然。

 

以此十種比喻直接觀察認識世界真實樣貌,即可得普眼蓮華,所謂普眼是遍觀,蓮華是自性清淨法性,也就是如實觀照世界本是清淨,即般若波羅蜜多清淨與《理趣經》相應。


「曼荼羅(maṇḍala)」則是現實世界轉變為無盡秘密莊嚴的真如世界的壇城,藉由三密瑜伽相應,這也可說是「大幻化(Mahāmāyā)」,那麼『化樂天・蛟蛤曼荼羅)』的意思就是將「如同蛟蛤(蜃)吐氣時造成的海市蜃樓一樣,將此世幻化成自我產生快樂之樂園」


所以在「化楽天・蛟蛤曼荼羅」寶具動畫中泳衣殺生院祈荒就如蛟蛤(蜃)一樣吐氣(水中吐氣成泡沫),就是以海市蜃樓將此世成為自我產生快樂的樂園之大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