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野山真言宗「齋藤仁鐵阿闍梨(筆名為『蝉丸P』)」所策劃的佛像女体化(即『波羅蜜多形』)之『仏像これくしょん(仏これ)』,由繪師ojyozon所造之「伊舍那天像」。「伊舍那天」的梵語為「Īśāna」,意思是「統治者」,《吠陀奧義書》解釋為「Īśāna」云「蓋以主宰之力、滋生之能,統治一切天神」。「伊舍那天」亦等同於「自在天」,自在天的梵語為「Īśvara」,意思是「隨自所願而得者,即主宰也」、「所有控制者的控制者」,《離所緣奧義書》解釋Īśvara:「唯大梵依其自能稱為自性者,既創造世界, 又入乎其間,為大梵等,管制智與諸根,是為自在主(Īśvara)。」無論是「Īśāna」或是「Īśvara」皆為「濕婆神(śiva)」的別名或是化身。
「濕婆神(śiva)」本身即是「大自在天」,大自在天的梵語為「Maheśvara」,《商枳略奧義書》解釋「Maheśvara」為大主宰,且以其自有的大能,統治一切,所以稱為大自在。《 吠陀奧義書》解釋「世尊Maheśvara」而云「使其敬愛者得智,且施以恩惠; 聚入吠陀語言又吐出,捨棄一切性狀,以"自我"智與瑜伽威力且尊大且崇上也」 ,《白淨識者奧義書》云:「自性即Māyā(摩耶),當知摩耶主(Māyin/Māyāvin),即是大自在。 其分為萬有,瀰漫此世界。」,《白淨識者奧義書》亦將Rudra(濕婆神的別名)稱為「大自在天(Maheśvara)」、「原人(puruṣa)」、「 世尊(Bhagavat)」、「眾神之主(devānāmadhipa)」等不朽之尊號。 大自在天具足神威、幻化(Māyā)等卓越不可思議之特質,為眾生最後依止, 大自在天為宇宙秩序的創造者、延續者甚至具有破壞能力,為一全能、全知及遍在之神。 大自在天是眾生之護持與拯救者,以無限之救度能力,透過化身或神變隨時地拯救眾生, 眾生可以透過對於神的專心奉侍得到救度,也可由密續方式與神合而為一,獲取無上的能量。 此奧義書亦闡釋大自在天(Maheśvara)住於眾生的心中,心念上知道住於心中者可獲得不朽。
在佛教宇宙觀中「大自在天(Maheśvara)」為色界頂色究竟天(Akanistha)之主,「伊舍那天(Īśāna)」則為「大自在天(Maheśvara)」的化身而為「欲界第六天他化自在天之天主」亦名「自在天(Īśvara)」。密教的《大日經疏》記載「嚕捺羅,亦佛所化身。是摩醯首羅之化身也(亦名伊舍那)。」則將大自在天(Maheśvara)的化身伊舍那天(Īśāna)亦名為嚕捺羅,嚕捺羅的梵語是「Rudra」,《唱誦奧義書》解釋「Rudra」云「Rudra則諸氣息,使此萬物哭泣(Rodayati)也。」闡明 Rodayati(哭泣)的語根為「rud-」。在《梨俱吠陀》中Rudra為祛除邪惡並施恩惠予人的神靈乃濕婆神的前身,彌曼差哲人Sāyaṇa為《吠陀經》作注疏,定義Rudra字源意即「掃除『罪業與苦難』者」。
「Rudra」名字有以下解釋「怒吼者」、「強大猛烈者」、「赤紅閃耀者(朱雷光)」、「除去邪惡者」。 《梨俱吠陀》讚歌:「噢!Rudra,汝是生來就榮耀著的最尊者,是強者中的最強者, 噢!金剛杵揮舞者(Vajradbāho)。請令我們遠離悲傷,阻斷所有傷害的攻擊。」 在此表示,Rudra是擁有「Vajra(「堅實不摧」以及「雷電」)」力量之強大神靈。 Rudra像一頭猛烈的野獸,常對於對手慘烈和毀滅性的打擊。乃是猛烈帶來恐懼的神,因此亦以「Ghora(令人感到極度恐懼害怕者)」稱呼Rudra。在《梨俱吠陀》中,Rudra亦有別名「天牛神」,即兇猛的公牛,同樣享有許多讚美詞, 如力大無窮,強中最強者,不可戰勝者,甚至就是世界之主「Īśāna」, 密教具有忿怒形象護法神「伊舍那天(Īśāna)」就是來自於此。
《大日經》所記載伊舍那天之真言:「namaḥ samanta-buddhānāṃ rudrāya svāhā(皈依普遍諸佛 皈依嚕捺羅 成就)」。種子字為「(i)」代表「解脫」、「法身」、「般若波羅蜜多」兼俱。在日本密教中伊舍那天位於現圖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最外院的東北方。
繪師ojyozon所造之「伊舍那天像」為一面三目二臂騎牛之忿怒相,面上三目表降伏三妄執,胸乳以髑髏為瓔珞,髑髏表根本無明,以其為瓔珞,表示煩惱即菩提之義,右手持三叉戟, 左手持「劫波杯」,有兩種說法一種指為劫波樹(梵 kalpataru)所造之杯,另一則指為髑髏所做之杯。 在相信六道輪迴的佛教,認為欲界主伊舎那天(Īśāna)手持「劫波杯」象徵飲盡生死流轉之血。 說到髑髏杯則想起日本有傳說織田信長將敵將作為髑髏杯,這樣的想像也真符合第六天魔王之形象啊(笑)。
在密教十二天・護世八方天中伊舍那天為守護東北方位的護法天神,又有趣的是日本陰陽道鬼門是位於東北方位角,所謂鬼門即疾病、災厄的出入口,而伊舍那天在《佛説大方廣曼殊室利經》也被稱為鬼神主(Bhūteśvara),也與金剛頂瑜伽十八會之初會《一切如來真實攝大乘現證三昧大教王經》稱大自在天(Maheśvara)為「一切部多最大自在」相應,部多(Bhūta)即鬼神。
在印度教中濕婆神(Śiva)所擁有的五個面向,對應地、水、火、風、空, 其中第五面朝向上(天空)就被稱為「Īśāna」,對應「空大(Ākāśa)」,在《大日經疏》又將等同於「伊舍那天(Īśāna)」暴惡神(Rudra)稱為大黑天(Mahākāla),即濕婆(Śiva)作為破壞神毀滅宇宙的型態,《大日經疏》與金剛頂瑜伽十八會之第六會《理趣經釋》亦將大黑天(Mahākāla)解釋為大日如來的化身,《理趣經釋》將「Mahākāla」解釋為大時,「時(kāla)」為三世無礙之意,「大(Mahā)」是大日如來法身無處不遍,而為遍於時空之神。
在日本密教中「不動明王」為大日如來的教令輪身,正法輪身為金剛波羅蜜多菩薩,即般若佛母代表証悟「空性(śūnyatā)」的智慧,也是「般若波羅蜜多(Prajñāpāramitā)」,領悟空性的智慧・般若波羅蜜多如「金剛(Vajra)能斬斷一切,亦能揮斬一切如來,即斷四種成佛智能取與所取之障礙,是以「虚空を破りて、真に!零(śūnyatā)の先に私は至る!」。
蓮華胎藏院へようこそ
我於金胎兩部大法所修持之本尊,大悲胎藏曼荼羅之本尊乃觀音母白處尊亦名白衣觀世音、白衣觀自在、白衣佛母;
梵名為pāṇḍara-vāsinī、pāṇḍarā或是pāṇḍarādevī。
又日本密教真言宗之《覺禪抄》所載之白衣觀音形象,身穿白色輕柔衣、頭髮上覆白帛即是對應之襲純素衣。左手持開敷蓮花,代表成就菩提之母德,並具有「本覺」的意義。圖像中白衣觀音之髮冠為如意寶珠,即是蓮華摩尼、蓮華妙寶,「蓮華摩尼、蓮華妙寶」(Maṇi-Padmā)也是白衣觀音之別名,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蓮華手院(觀音院)表增益方便,觀音母白衣觀音髮冠之如意寶珠也是開顯觀音院增益之德。
白衣觀音有二梵名,分別是「Pāṇḍaravāsinī」以及「Pāṇḍarā」,梵名Pāṇḍaravāsinī為「身穿白衣的女尊」、「住於最白淨處之女尊」;梵語Pāṇḍarā則開顯她自身就是「最白淨處」,也就是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中院八葉蓮華胎藏(子宮),因此善無畏三藏稱她為「最白淨處」(清淨無垢之子宮)並說明「從此最白淨處出生普眼」。
在日本密教現圖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東方佛母院列有『七俱胝佛母』,她是蓮華部的佛母而與白衣觀世音為一如不二之女尊。「七倶胝佛母)」所謂七俱胝(Saptakothī)意譯為七千萬其實是代表無量數,她即是出生無量諸佛菩薩之佛母,七倶胝佛母又名 「准胝觀音佛母」亦名「Cundā」、「Cundrā」、「Caṇḍā」、「Candrā 」、「Cuṇḍrā」以及「Cundavajrī」等梵名,在漢傳經典中將其音譯為「純陀」、「宗達」、「尊那」等等,這些皆源自「女神教」(shaktism)的女神別名,依印度各地語言(方言)之差異而有不同稱呼。
所受持金剛界曼荼羅之本尊乃蓮華部母法波羅蜜(Dhrama-pāramitā)亦名法金剛女(Dhrama-vajrī)。
以日本真言密教所言金胎不二,則觀音母名白衣觀世音與蓮華部母法金剛女乃一如不二之女尊也。又依金剛頂瑜伽密教之教義,法波羅蜜・法金剛女代表金剛法性、真如波羅蜜多與般若波羅蜜多,是以她與佛母般若波羅蜜多乃一如不二之女尊也。
在顯教則信仰中國佛教之女性尊──觀世音菩薩,俗稱觀音佛祖、觀音娘娘,日本則稱為觀音樣。
中國化的觀世音菩薩的身世,即是《香山大悲菩薩傳》的妙善公主傳說,妙善公主成道為千手觀世音菩薩。
蓮華胎藏院的主題為日本密教、神道暨巫女文化,中國道家、觀音暨女神信仰,印度女神教(Shaktism)和中國藏密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