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華胎藏院へようこそ

我於金胎兩部大法所修持之本尊,大悲胎藏曼荼羅之本尊乃觀音母白處尊亦名白衣觀世音、白衣觀自在、白衣佛母;

梵名為pāṇḍara-vāsinī、pāṇḍarā或是pāṇḍarādevī。
又日本密教真言宗之《覺禪抄》所載之白衣觀音形象,身穿白色輕柔衣、頭髮上覆白帛即是對應之襲純素衣。左手持開敷蓮花,代表成就菩提之母德,並具有「本覺」的意義。圖像中白衣觀音之髮冠為如意寶珠,即是蓮華摩尼、蓮華妙寶,「蓮華摩尼、蓮華妙寶」(Maṇi-Padmā)也是白衣觀音之別名,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蓮華手院(觀音院)表增益方便,觀音母白衣觀音髮冠之如意寶珠也是開顯觀音院增益之德。

白衣觀音有二梵名,分別是「Pāṇḍaravāsinī」以及「Pāṇḍarā」,梵名Pāṇḍaravāsinī為「身穿白衣的女尊」、「住於最白淨處之女尊」;梵語Pāṇḍarā則開顯她自身就是「最白淨處」,也就是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中院八葉蓮華胎藏(子宮),因此善無畏三藏稱她為「最白淨處」(清淨無垢之子宮)並說明「從此最白淨處出生普眼」。
在日本密教現圖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東方佛母院列有『七俱胝佛母』,她是蓮華部的佛母而與白衣觀世音為一如不二之女尊。「七倶胝佛母)」所謂七俱胝(Saptakothī)意譯為七千萬其實是代表無量數,她即是出生無量諸佛菩薩之佛母,七倶胝佛母又名 「准胝觀音佛母」亦名「Cundā」、「Cundrā」、「Caṇḍā」、「Candrā 」、「Cuṇḍrā」以及「Cundavajrī」等梵名,在漢傳經典中將其音譯為「純陀」、「宗達」、「尊那」等等,這些皆源自「女神教」(shaktism)的女神別名,依印度各地語言(方言)之差異而有不同稱呼。

所受持金剛界曼荼羅之本尊乃蓮華部母法波羅蜜(Dhrama-pāramitā)亦名法金剛女(Dhrama-vajrī)。

以日本真言密教所言金胎不二,則觀音母名白衣觀世音與蓮華部母法金剛女乃一如不二之女尊也。又依金剛頂瑜伽密教之教義,法波羅蜜・法金剛女代表金剛法性、真如波羅蜜多與般若波羅蜜多,是以她與佛母般若波羅蜜多乃一如不二之女尊也。
在顯教則信仰中國佛教之女性尊──觀世音菩薩,俗稱觀音佛祖、觀音娘娘,日本則稱為觀音樣。

中國化的觀世音菩薩的身世,即是《香山大悲菩薩傳》的妙善公主傳說,妙善公主成道為千手觀世音菩薩。

蓮華胎藏院的主題為日本密教、神道暨巫女文化,中國道家、觀音暨女神信仰,印度女神教(Shaktism)和中國藏密等等.....

天鈿女與天照大神


學者河合隼雄在他的著作《神話與日本人的心靈》於天鈿女命與天照大神二女神之對照提出有趣的看法。這兩位名字均含有『天』的女神,在很多方面形成對比。太陽女神天照大神是一位光耀四方的女神,屬於天界,當初曾一身武裝、怒吼吶喊,具有巾幗不讓鬚眉的特點。須佐之男命的入侵,隱喻了他對姊神天照大神之性關係,神話對此巧妙地加以掩飾,力圖消隱天照大神的肉體情慾。因此,太陽女神天照大神被塑造為一如處女神雅典娜為冰清玉潔之處女形象。而天鈿女命無所顧忌地裸露肉體,與太陽女神天照大神正好相反。同時,天鈿女命對太陽女神天照大神說「有比妳更加尊貴的女神」,這句話的意思可以解釋為,太陽女神天照大神透過獲取天鈿女命的肉體情慾性特徵,即可成為「更加尊貴的女神」。鏡子具有反映「真實」的能力,這段神話中天照大神所照映自身的鏡子,通過給具有聖潔處女性的她加上肉體情慾,而把她變得「更加尊貴」。也可以說,一度行動積極、光輝燦爛的太陽女神天照大神,通過被動的體驗,洞悉黑暗,涅槃為「更加尊貴的女神。這一點與《日本書紀》之一書所云「於是日神方開磐戶而出焉。是時以鏡入其石窟者,觸戶小瑕,其瑕於今猶存。此即伊勢崇秘(いせいつきまつる)之大神也」有異曲同工之妙,這一句「其瑕於今猶存」於本文所述觀點不謀而合,為一反論:「唯有不完美,才更顯尊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