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華胎藏院へようこそ

我於金胎兩部大法所修持之本尊,大悲胎藏曼荼羅之本尊乃觀音母白處尊亦名白衣觀世音、白衣觀自在、白衣佛母;

梵名為pāṇḍara-vāsinī、pāṇḍarā或是pāṇḍarādevī。
又日本密教真言宗之《覺禪抄》所載之白衣觀音形象,身穿白色輕柔衣、頭髮上覆白帛即是對應之襲純素衣。左手持開敷蓮花,代表成就菩提之母德,並具有「本覺」的意義。圖像中白衣觀音之髮冠為如意寶珠,即是蓮華摩尼、蓮華妙寶,「蓮華摩尼、蓮華妙寶」(Maṇi-Padmā)也是白衣觀音之別名,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蓮華手院(觀音院)表增益方便,觀音母白衣觀音髮冠之如意寶珠也是開顯觀音院增益之德。

白衣觀音有二梵名,分別是「Pāṇḍaravāsinī」以及「Pāṇḍarā」,梵名Pāṇḍaravāsinī為「身穿白衣的女尊」、「住於最白淨處之女尊」;梵語Pāṇḍarā則開顯她自身就是「最白淨處」,也就是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中院八葉蓮華胎藏(子宮),因此善無畏三藏稱她為「最白淨處」(清淨無垢之子宮)並說明「從此最白淨處出生普眼」。
在日本密教現圖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東方佛母院列有『七俱胝佛母』,她是蓮華部的佛母而與白衣觀世音為一如不二之女尊。「七倶胝佛母)」所謂七俱胝(Saptakothī)意譯為七千萬其實是代表無量數,她即是出生無量諸佛菩薩之佛母,七倶胝佛母又名 「准胝觀音佛母」亦名「Cundā」、「Cundrā」、「Caṇḍā」、「Candrā 」、「Cuṇḍrā」以及「Cundavajrī」等梵名,在漢傳經典中將其音譯為「純陀」、「宗達」、「尊那」等等,這些皆源自「女神教」(shaktism)的女神別名,依印度各地語言(方言)之差異而有不同稱呼。

所受持金剛界曼荼羅之本尊乃蓮華部母法波羅蜜(Dhrama-pāramitā)亦名法金剛女(Dhrama-vajrī)。

以日本真言密教所言金胎不二,則觀音母名白衣觀世音與蓮華部母法金剛女乃一如不二之女尊也。又依金剛頂瑜伽密教之教義,法波羅蜜・法金剛女代表金剛法性、真如波羅蜜多與般若波羅蜜多,是以她與佛母般若波羅蜜多乃一如不二之女尊也。
在顯教則信仰中國佛教之女性尊──觀世音菩薩,俗稱觀音佛祖、觀音娘娘,日本則稱為觀音樣。

中國化的觀世音菩薩的身世,即是《香山大悲菩薩傳》的妙善公主傳說,妙善公主成道為千手觀世音菩薩。

蓮華胎藏院的主題為日本密教、神道暨巫女文化,中國道家、觀音暨女神信仰,印度女神教(Shaktism)和中國藏密等等.....

彌勒佛與釋迦牟尼佛

琉球將豐作之年稱為彌勒世,中國民間傳說也認為彌勒治理世間是人人豐衣足食的時代-

以下引用我小學時買的故事書-中國佛話中第27則故事

哪個樁先開花

彌勒佛與釋迦牟尼佛是兩兄弟。

彌勒佛生得笨重,腦筋也笨點;釋迦牟尼佛腦筋聰明一點,生得也靈巧些。

以後兩人就爭天下、爭地盤。

彌勒佛說:「這個天下要我管才對呢,怕你管不起哟。」

釋迦牟尼佛說:「我怎麼管不起呢?」

「你管,人們不怕你。」

「我有辦法,我有牢籠、枷鎖,我有兵,還有劍和刀,不聽我就把他殺了。」

彌勒佛說:「你殺了一些,還是會再出來一些;你關了一些,還是會有一些人出來犯法。」

釋迦牟尼佛說:「我管得好,不怕。」

「你管不好。」兩人爭得沒辦法。

釋迦牟尼佛就說:「那我們兩人來栽樁。哪個樁開花了,就哪個管天下。」

彌勒佛說:「對嘛。你栽什麼樁?」

「我栽木頭樁。你呢?」

「我栽石頭樁。」好,兩人就各栽各的樁。

規定第二天就要開花。

彌勒佛笨重,到半夜就睡著了;釋迦狡猾,一晚上看著這兩個樁哪個開花。

彌勒睡得很沉,打起好響的呼嚕。

釋迦看彌勒栽的石頭樁開花了,自己的木頭樁卻沒有開花.

就偷偷把石頭樁上的花扯下來栽到自己的木樁上。

雞叫了,他叫醒彌勒佛,說:「起來,起來,看我們兩個的樁哪個開花了?」

彌勒爬起來一看,怪了,怎麼搞的?

心想:我的石頭樁是要開花的,他的木頭樁是不會開花的;

怎麼這些花搬到木樁上了呢?真是怪事。

彌勒不相信,但又說不過他。

釋迦牟尼佛說:「該我管了吧,我的木樁先開花嘛,你的石頭樁沒開花。」

彌勒佛說:「好嘛,該你管,你就管嘛。就算你殺一些、關一些,還是有人要犯法。

百姓只好三口青菜、一口飯。

是我管嗎?天下會太平,犯法的人沒有,人們可以三口肉,一口飯,

一天要打扮三次呢!現在既然你要管,就讓你管嘛!」

以後,天下就叫釋迦管起來了。

生活緊張的時候,一些老年人就悄悄的說:

「生活不好嗎?釋迦牟尼佛在管天下嘛。你看:三口青菜,還沒得一口飯。」

生活條件好了,老年人又悄悄的說:「世道在轉,恐怕是彌勒佛管天下,

生活好起來了,現在可以三口肉,一口飯,一天打扮三次了。」

順便再提一則與過年有關的傳說。

這次釋迦牟尼佛的形象就正面地多了,訓誡人類要勤勞工作。

乾坤袋-如來佛和彌勒佛的民間故事

現在我們去寺廟遊玩,進門就可以看到一個胖乎乎的大肚子菩薩,

咧着嘴在那裡嘻嘻地笑,他就是彌勒佛。

穿過一個庭院,來到大雄寶殿,那裡塑着一個大佛,臉相十分威嚴,那就是如來佛。

為啥彌勒佛在前殿,整天嘻嘻哈哈?

如來佛在正殿,總是一本正經?這裡有一段故事。

據說,很早很早以前,彌勒和如來兩人是親兄弟。彌勒比如來年紀大,所以叫哥哥。

那一年,天帝派他們兩人下凡來管理人間,為瞭解決人間的一切困難和煩惱,

天帝還親手交給他們一隻乾坤袋。這只乾坤袋看看也不大,

可神奇哩,裏邊裝滿了人世間的一切好東西,隨你什麼金銀財寶、

五穀六畜、山珍海味、綾羅綢緞、高樓大廈,凡是好看的,好聽的,好玩的,

真是要有什麼就有什麼,應有盡有,而且取之不竭,用之不盡。

有了這只乾坤袋,就可以隨心所欲,整天享福啦。

誰先當家呢?兄弟倆一商量,既然彌勒是哥哥,就讓彌勒先當家吧。

正月初一,彌勒高高興興地當起家來了。他想,要我當家,我就得當好家,

讓天下老百姓人人都 無憂無慮、心滿意足地過日子,都豎起大拇指稱讚我彌勒,

我也好流芳百世,萬代稱頌啊!於是,他就把乾坤袋的袋口放開,

讓袋裏的好東西源源不斷地流向人間。

這下不得了了,百姓有吃有穿,又有各種各樣的玩耍遊戲,多麼開心!

於是,男人放下鋤頭,女人走下織機,一個個無憂無慮在湧向大街,大家唱呀,跳呀,高興極了。

 就這樣,人們誰也不幹活了,誰也想不到要幹活。

一玩玩了整整半個月,眼看正月十五就在眼前,如來不由得發起急來,

這還了得!要是讓老百姓一個勁兒地玩下 去,萬一乾坤袋倒空了,

人們也養成了好吃懶做的壞習慣了,這豈不是害了他們嗎?

於是,如來一發狠,就把彌勒手中的乾坤袋奪了過來,

把袋口一下子扎得緊緊 的,再也不讓袋裏的好東西流出來了。

這一來,地上的老百姓看看再不勞動就要挨餓啦,也就一個個拿起工具,重新各自幹起活來。

從此以後,也就傳下了這樣的習慣:人們在新年裡總是要心情地玩一玩,從年初一到正月十五,

誰也不幹活,吃得好,穿得好,痛痛快快過個年。一過正月十五,可就不能含糊了,家家戶戶都要開始打算春耕,

開始忙碌起來。再說那寺廟裡的位置,也就這麼定了下來:彌勒佛最先當過十五天的家,他多少有點功勞,

就供有前 殿;如來佛辦事穩妥,當得了家,正殿自然就得讓他去坐了。可是這樣卻苦了彌勒。彌勒已經吃慣了,

用慣了,身體養得胖胖的,哪能下地幹活?稍微一動,就氣喘 吁吁,汗流浹背,他怎麼肯去做那些苦活呢?

想想沒有辦法,只好厚着臉皮去向天帝討來一隻老鼠,回來以後,就讓老鼠去咬那只乾坤袋。

乾坤袋雖然十分厚實,那 老鼠的牙齒也非常尖利,日也咬,夜也咬,到底被它咬出了一個小洞來。

於是,彌勒就靠着那個小洞裡漏出來的一點東西來過日子。

可惜好景不長,這個秘密很快就被如來發覺了。如

來心裡氣呵,卻又毫無辦法;老鼠很狡猾,總也抓不住它。

如來就去向天帝告狀,要討一隻貓來捉老鼠。
 
天帝覺得有理,就當場給了如來一隻花貓。

天帝把花貓裝在一隻盒子裡,再大囑咐,千萬不能在半路上把盒蓋打開。

如來答應着,小心翼翼地走出天宮。半路上,如來忍不住,想看看天帝給的到底是只怎樣的貓。

不料,他剛打開盒子,貓就跳出來,眨眼就跑沒了。如來只好再問天帝去要,這回,天帝給了他一隻哮喘貓。
 
 這次如來可當心哩,半路上不敢再打開蓋子來看一看,終於安全地回到了家中。

雖是只哮喘貓,但有了它看守乾坤袋,老鼠果然就不敢太猖狂了。

不過,說到底它總 歸是有哮喘病的,一走路就會“呼嚕嚕”地響個不停,動不動還想睡覺,

所以常常要被老鼠鑽空子。再則,貓發現了老鼠,一追,老鼠逃得快,一鑽進洞,貓就沒辦法了。

為啥?因為貓有哮喘病,不能挖洞,一挖洞就喘得難受,只好眼睜睜地讓老鼠逃掉。

所以,老人說起來,貓捉老鼠的事,也就是那個時候傳下來的,

他們還常常指着彌勒佛的大肚子說:“別看他嘻嘻哈哈,吃得滾壯,他還全靠了老鼠幫忙哩!”

-------------

值得一提的是,日本七福神的布袋,背著袋子在日本稱為「堪忍袋」,

「堪忍」是容忍、忍耐、寬恕的意思,「堪忍袋」指容忍的限度、容人之量都大的很,

如我們臺灣人對彌勒菩薩印象是笑口常開,大肚能容天下難容之事,

在日本這大肚能容也可裝進這「堪忍袋」裡頭。

反倒是裝滿金銀財寶的福袋,是七福神的大黑天所擁有。

祂的神使也正是老鼠,這樣一來反倒是日本的大黑天更相似於中國的彌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