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華胎藏院へようこそ

我於金胎兩部大法所修持之本尊,大悲胎藏曼荼羅之本尊乃觀音母白處尊亦名白衣觀世音、白衣觀自在、白衣佛母;

梵名為pāṇḍara-vāsinī、pāṇḍarā或是pāṇḍarādevī。
又日本密教真言宗之《覺禪抄》所載之白衣觀音形象,身穿白色輕柔衣、頭髮上覆白帛即是對應之襲純素衣。左手持開敷蓮花,代表成就菩提之母德,並具有「本覺」的意義。圖像中白衣觀音之髮冠為如意寶珠,即是蓮華摩尼、蓮華妙寶,「蓮華摩尼、蓮華妙寶」(Maṇi-Padmā)也是白衣觀音之別名,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蓮華手院(觀音院)表增益方便,觀音母白衣觀音髮冠之如意寶珠也是開顯觀音院增益之德。

白衣觀音有二梵名,分別是「Pāṇḍaravāsinī」以及「Pāṇḍarā」,梵名Pāṇḍaravāsinī為「身穿白衣的女尊」、「住於最白淨處之女尊」;梵語Pāṇḍarā則開顯她自身就是「最白淨處」,也就是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中院八葉蓮華胎藏(子宮),因此善無畏三藏稱她為「最白淨處」(清淨無垢之子宮)並說明「從此最白淨處出生普眼」。
在日本密教現圖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東方佛母院列有『七俱胝佛母』,她是蓮華部的佛母而與白衣觀世音為一如不二之女尊。「七倶胝佛母)」所謂七俱胝(Saptakothī)意譯為七千萬其實是代表無量數,她即是出生無量諸佛菩薩之佛母,七倶胝佛母又名 「准胝觀音佛母」亦名「Cundā」、「Cundrā」、「Caṇḍā」、「Candrā 」、「Cuṇḍrā」以及「Cundavajrī」等梵名,在漢傳經典中將其音譯為「純陀」、「宗達」、「尊那」等等,這些皆源自「女神教」(shaktism)的女神別名,依印度各地語言(方言)之差異而有不同稱呼。

所受持金剛界曼荼羅之本尊乃蓮華部母法波羅蜜(Dhrama-pāramitā)亦名法金剛女(Dhrama-vajrī)。

以日本真言密教所言金胎不二,則觀音母名白衣觀世音與蓮華部母法金剛女乃一如不二之女尊也。又依金剛頂瑜伽密教之教義,法波羅蜜・法金剛女代表金剛法性、真如波羅蜜多與般若波羅蜜多,是以她與佛母般若波羅蜜多乃一如不二之女尊也。
在顯教則信仰中國佛教之女性尊──觀世音菩薩,俗稱觀音佛祖、觀音娘娘,日本則稱為觀音樣。

中國化的觀世音菩薩的身世,即是《香山大悲菩薩傳》的妙善公主傳說,妙善公主成道為千手觀世音菩薩。

蓮華胎藏院的主題為日本密教、神道暨巫女文化,中國道家、觀音暨女神信仰,印度女神教(Shaktism)和中國藏密等等.....

女人菩薩・聖觀音立像


由日本佛師瑞康師傅所造的『女人菩薩・聖觀音立像』。此尊女人菩薩・聖觀世音可說是與金剛頂十八會瑜伽之初會—金剛秘密曼荼羅的女性觀自在菩薩相應。

她的梵名為「Avalokiteśvarī」,梵語『Avalokiteśvarī』這個複合名詞是由『avalokita』與『īśvarī』結合而成。『avalokita』為『觀』,而『īśvarī』為『自在(女)』、『自在母』所以翻譯為「觀自在」、「觀自在母」;而因為連音或連聲(saṃdhi)的關係,avalokita+īśvarī變成了『Avalokiteśvarī』。
事實上,ava-lokita為一過去分詞,為所觀察或現見,觀見之意,假如把Avalokiteśvarī視為限定複合詞看待的話,則其意為「觀見之自在(女)」(īśvarī of the observed);若為同格限定複合詞的話,則為「觀見到的自在(女)」(observed īśvarī),意即現見之自在,也就是可以觀見到的自在(女),眾生所見到之自在母的意思。 這個意義假如以她的別名「lokeśvarī」來加以比較的話,將更為清楚,lokeśvarī假如看成限定複合詞的話,則為世界自在(女)、世界自在母──『lokeśvarī』=『loka(世界、眾生)』+『īśvarī(女性自在主)』=世界自在母,īśvarī為自在的女性詞。 又loka也有觀見的意思,因此也可以翻譯成『觀世自在母』。

也就是世界之主宰者的意思。 以依主釋與持業釋來了解『Avalokiteśvarī』,兩者之意涵不免有所差別,依主釋強調自在母觀照眾生之面相,而持業釋則強調信眾可以觀見之自在母,兩者之間在意義上可以相互補足,指向信眾與觀世自在女之間可以相互觀見之情況。

如《白淨識者奧義書》云:「自性即Māyā(摩耶),當知摩耶主, 即是大自在。 其分為萬有,一切遍住此世界」自在天的身體自成一個新的神聖宇宙,自在母的身體是千變萬幻也就是Māyā(摩耶),所謂Māyā(摩耶)指「神的超自然的特殊變化能力或本領」、「技能、魔力、不可思議的能力」也就是「神變自在力」。「摩耶(Māyā)」也稱為「自性(prakrti)」即自在主用來創造世界的一種客觀原則。 自在主憑藉「摩耶(Māyā)」從自身產生出一切法,將究竟實相現為多元的世界,觀世自在(Avalokiteśvarī)亦能夠以「Māyā(摩耶)」普門示現種種身救濟眾生,而可謂Mahāmāyā (大幻化母)。《大日經疏》即云:「以善巧方便,於如如不動中,起十緣生無邊大用,以如幻三昧遍至十方佛剎,親近種種善知識,普學無量度人門,隨諸眾生應以何等像類言音而得度者即皆現之而為說法。是故世間見如是事迹,故號為觀世自在者。此中自在,梵本正翻是富貴義,如人得大勢位具足財寶,隨心所欲自然成就。此菩薩亦爾,假令十方世界一切有情,希求世出世間種種資具,隨其性欲種種不同,能以如幻三昧一時給與,各得滿其所願。」

女人聖觀音菩薩的形象為頂戴髮冠(jaṭā makuṭa),代表「法界大自在之如來普門方便智」──《大乘莊嚴寶王經》云:「觀自在菩薩摩訶薩隨彼有情應可度者,如是現身而為說法,救諸有情皆令當證如來涅盤之地」 以及「一切智智瑜伽自在之蓮華智」── 《最上根本大樂金剛不空三昧大教王經》云:「譬如妙色蓮,處泥常清淨,貪瞋癡本性,無染亦如是。所有一切法,是觀察, 諸法本清淨,當滅諸煩惱。常在諸三昧,成佛一切智,證如是法已,是名觀自在。」。髮冠上飾有觀自在王如來表蓮華部族,左手持未開敷蓮華,表清淨菩提心,右手施滿足眾生一切希求之與願印,挽天衣婀娜多姿,她的面容呈現法樂熙悅微笑,雙胸乳房豐滿代表大慈大悲與福慧圓滿,身色如妙法白蓮,光鮮潤徹白如大悲乳水,息眾生一切苦。

在《大日經》中觀世自在菩薩的種子心為『(saḥ)』,字門真實義,無諸法染著。在《般若理趣經》中觀世自在菩薩的種子心則為『(hrīḥ)』,即蓮體本染不為垢所染的大悲愛染,觀世音真言:「Oṃ Maṇi Padme Hū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