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華胎藏院へようこそ

我於金胎兩部大法所修持之本尊,大悲胎藏曼荼羅之本尊乃觀音母白處尊亦名白衣觀世音、白衣觀自在、白衣佛母;

梵名為pāṇḍara-vāsinī、pāṇḍarā或是pāṇḍarādevī。
又日本密教真言宗之《覺禪抄》所載之白衣觀音形象,身穿白色輕柔衣、頭髮上覆白帛即是對應之襲純素衣。左手持開敷蓮花,代表成就菩提之母德,並具有「本覺」的意義。圖像中白衣觀音之髮冠為如意寶珠,即是蓮華摩尼、蓮華妙寶,「蓮華摩尼、蓮華妙寶」(Maṇi-Padmā)也是白衣觀音之別名,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蓮華手院(觀音院)表增益方便,觀音母白衣觀音髮冠之如意寶珠也是開顯觀音院增益之德。

白衣觀音有二梵名,分別是「Pāṇḍaravāsinī」以及「Pāṇḍarā」,梵名Pāṇḍaravāsinī為「身穿白衣的女尊」、「住於最白淨處之女尊」;梵語Pāṇḍarā則開顯她自身就是「最白淨處」,也就是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中院八葉蓮華胎藏(子宮),因此善無畏三藏稱她為「最白淨處」(清淨無垢之子宮)並說明「從此最白淨處出生普眼」。
在日本密教現圖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東方佛母院列有『七俱胝佛母』,她是蓮華部的佛母而與白衣觀世音為一如不二之女尊。「七倶胝佛母)」所謂七俱胝(Saptakothī)意譯為七千萬其實是代表無量數,她即是出生無量諸佛菩薩之佛母,七倶胝佛母又名 「准胝觀音佛母」亦名「Cundā」、「Cundrā」、「Caṇḍā」、「Candrā 」、「Cuṇḍrā」以及「Cundavajrī」等梵名,在漢傳經典中將其音譯為「純陀」、「宗達」、「尊那」等等,這些皆源自「女神教」(shaktism)的女神別名,依印度各地語言(方言)之差異而有不同稱呼。

所受持金剛界曼荼羅之本尊乃蓮華部母法波羅蜜(Dhrama-pāramitā)亦名法金剛女(Dhrama-vajrī)。

以日本真言密教所言金胎不二,則觀音母名白衣觀世音與蓮華部母法金剛女乃一如不二之女尊也。又依金剛頂瑜伽密教之教義,法波羅蜜・法金剛女代表金剛法性、真如波羅蜜多與般若波羅蜜多,是以她與佛母般若波羅蜜多乃一如不二之女尊也。
在顯教則信仰中國佛教之女性尊──觀世音菩薩,俗稱觀音佛祖、觀音娘娘,日本則稱為觀音樣。

中國化的觀世音菩薩的身世,即是《香山大悲菩薩傳》的妙善公主傳說,妙善公主成道為千手觀世音菩薩。

蓮華胎藏院的主題為日本密教、神道暨巫女文化,中國道家、觀音暨女神信仰,印度女神教(Shaktism)和中國藏密等等.....

六字大明王母(Ṣaḍakṣarī-Mahāvidyārājñī)


觀自在菩薩的「微妙本心」(paramahṛdaya)──「六字大明王陀羅尼」(Ṣaḍakṣarī-Mahāvidyārājñī-Dhāraṇī )之根本經典乃《大乘莊嚴寶王經》(Kāraṇḍavyūha Sūtra)。
依宋代天息災所翻譯的四卷《大乘莊嚴寶王經》,觀自在菩薩告知蓮華上如來要得到六字大明陀羅尼(Ṣaḍakṣarī-Mahāvidyā-Dhāraṇī)需先見曼拏攞(即曼荼羅)才可得,引經文觀自在菩薩所云:「不見曼拏攞者不能得此法,云何知是蓮華印,云何知是持摩尼印,云何知是一切王印,云何知是曼拏攞清淨體。今此曼拏攞相,周圍四方方各五肘量中心曼拏攞安立無量壽粉布應用因捺囉(二合)禰攞寶粖,鉢訥麼(二合)囉(引)誐寶粖,摩囉揭多寶粖,玻胝迦寶粖,蘇嚩囉拏(二合)嚕(引)播寶粖。於無量壽如來右邊,安持大摩尼寶菩薩;於佛左邊,安六字大明,四臂肉色白如月色種種寶莊嚴,左手持蓮華,於蓮華上安摩尼寶,右手持數珠,下二手結一切王印。於六字大明足下安天人,種種莊嚴,右手執香爐,左手掌鉢滿盛諸寶,於曼拏攞四角列四大天王,執持種種器仗,於曼拏攞外四角,安四賢瓶,滿盛種種摩尼之寶。」

將這段經文對照梵本與藏譯本可知六字大明之梵語為「Ṣaḍakṣarī Mahāvidyā」也就是六字大明母,也稱為「Ṣaḍakṣarī-Mahāvidyārājñī」即六字大明王母。正如「準提陀羅尼」的本身(自性)就是「準提觀音佛母」,同理可知,六字大明王陀羅尼(Ṣaḍakṣarī-Mahāvidyārājñī-Dhāraṇī )的本身(自性)就是六字大明母(Ṣaḍakṣarī Mahāvidyā),她乃是六字大明陀羅尼法之女性本尊,中文或可稱她為佛母六字大明王、六字大明佛母,西藏則稱她為「聚明六字佛母」。
六字大明母(Ṣaḍakṣarī Mahāvidyā)的形象如天息災所翻譯的經本描述:「四臂肉色白如月色種種寶莊嚴,左手持蓮華,於蓮華上安摩尼寶,右手持數珠,下二手結一切王印。」其中「一切王印」則可見西藏的《大乘莊嚴寶王經》之英譯本之說明:「aḍakṣarī Mahāvidyā, who has four arms and is white like the autumn moon. She is adorned with various adornments and holds a lotus in her left hand. Draw a jewel upon that lotus. Draw a jewel rosary in her left hand. Portray the palms of two hands being placed together in the gesture named the lord-of-all-kings.」兩手合掌之手印即稱「一切王印」。
下圖為尼泊爾十五世紀的六字大明母(Ṣaḍakṣarī Mahāvidyā)之佛像。

胸乳豐滿,雙手於乳前合掌結「一切王印」。

下圖為中國西藏自治區的夏魯寺之六字大明母(Ṣaḍakṣarī Mahāvidyā)壁畫。

胸乳渾圓豐滿,如經中所云:「四臂肉色白如月色種種寶莊嚴,左手持蓮華,於蓮華上安摩尼寶,右手持數珠,下二手結一切王印」。
下圖印度出土的11 - 12世紀的六字大明母(Ṣaḍakṣarī Mahāvidyā)石雕佛像。

女性性徵明顯彰顯佛母生諸佛之德,左手持蓮華,於蓮華上安摩尼寶,右手持數珠,下二手結一切王印。
六字大明母(Ṣaḍakṣarī Mahāvidyā)的四臂代表慈、悲、喜、捨之四無量心與常、樂、我、淨之四波羅蜜滿足,雙腿金剛跏趺坐(又稱蓮華坐)表示空樂無二的智慧。肌膚白皙如白月,代表自性清淨法性亦即她的妙女身具足法身一切功德。她的右手持念珠代表救度眾生脫離諸苦趣入大樂證悟之境,左手持蓮華代表大愛染慈悲,蓮華上有寶珠代表她能滿足眾生一切心願。兩手蓮華合掌結一切王印,代表她的大悲遍覆眾生,她的胸乳豐滿渾圓,女性的乳房能分泌乳汁哺育孩子,因此代表六字大明母(Ṣaḍakṣarī Mahāvidyā)有撫養眾生的能力。
下圖為印度出土的12世紀六字大明母(Ṣaḍakṣarī Mahāvidyā)佛像。
 
六字大明母(Ṣaḍakṣarī Mahāvidyā)的四臂形象也正與印度女神教(Shaktism)十大智慧女尊大明母(Mahāvidyā)皆為四臂之模樣符合。在印度女神教的《大薄伽梵往世書》中濕婆(Śiva)對仙人那羅陀(Nārada)開示「大明母(Mahāvidyā)」的崇高與偉大。書中寫道,大自在女神難近母(Durgā)化身為生主Dakṣa的女兒「Satī」,「Satī」日後嫁給「濕婆(Śiva)」,成為「濕婆(Śiva)」的妻子。一日,Dakṣa舉行大祭卻未邀女婿濕婆與女兒Satī參加,Satī雖然未被獲邀,但是她認為自己作為女兒赴父親的祭祀是天經地義的事。於是她猶如一位恭順的印度妻子,低聲下氣而再三請求丈夫允許她去,然而濕婆非但不允許她去,反而對她橫加指責。「Satī」不禁勃然大怒,她嘴唇顫抖,目噴烈焰,猶如劫末(末世)的大火。緊接著,「Satī」又張開巨口,齜出獠牙,放聲狂笑。濕婆嚇得緊閉雙目,觳觫不已,扭過臉去。當濕婆因為恐懼而極其艱難地睜開眼睛時,卻看到一個令他毛骨悚然的形象,只見「Satī」赤身裸體,披頭散髮,吐出舌頭。她具有四臂,體色黝黑,大汗淋漓,骷髏環為頸飾,發出可怕的吼聲。她頭上有一輪新月,頂冠燦若朝陽。就這樣,她的形象怖畏,光芒四射,咆嘯著立于濕婆面前。濕婆驚慌失措,扭頭四處奔逃。「Satī」一心想降伏濕婆,便以十個恐怖形象出現在十方,也就是十尊「大明母」(Mahāvidyā)。無論濕婆逃往哪個方向,都會與一個大怖畏女神遭遇。最後,濕婆逃無可逃而停下腳步,只能閉上眼睛。再度睜開眼時,濕婆看到披頭散髮、怒目圓睜的黑女神立於面前。黑女神告訴驚恐未定的濕婆,自己就是「Satī」。包括「kālī」、「Tārā」、「Ṣoḍaśī」、「 Bhuvaneśvarī」、 「Bhairavī」、 「Chinnamastā」、「Dhūmāvatī」、「Bagalā」、 「Mātaṅgī」、「 Kamalā」等十位女神都是自己的至高形象,她們同時遍及她的其他形象。
又如印度女神教之教義女神Pārvatī是濕婆(Śiva)的一切能力、活力的來源,也就是Śakti,若無Pārvatī則濕婆只是一具「無能為力」(Aśakti)的「屍體」(Śava)。同樣,六字大明母(Ṣaḍakṣarī Mahāvidyā)是觀自在菩薩之「微妙本心」,微妙本心的梵語為「paramahṛdaya」,直譯為究竟殊勝心,六字大明母(Ṣaḍakṣarī Mahāvidyā)正是觀自在菩薩的一切能力、活力的來源,正如印度女神教所言的Śakti,又微妙本心(paramahṛdaya)也正是般若波羅蜜多心(Prajñāpāramitāhṛdaya)──究竟殊勝圓滿的智慧之心。如此,六字大明母(Ṣaḍakṣarī Mahāvidyā)與佛母般若波羅蜜多一如不二,《大乘莊嚴寶王經》即言:「一切如來般若波羅蜜多母,宣說如是六字大明王(Mahāvidyārājñī),一切如來應正等覺及菩薩眾而皆恭敬合掌作禮。」。

(佛母般若波羅蜜多)
若以金剛頂瑜伽密教之金剛界曼荼羅而言,觀自在菩薩之母即蓮華部母法金剛女乃聚集般若波羅蜜多之女尊,因此也可將六字大明母(Ṣaḍakṣarī Mahāvidyā)等同於法金剛女。

(蓮華部母法金剛女)
六字大明王陀羅尼(Ṣaḍakṣarī-Mahāvidyārājñī-Dhāraṇī)
六字大明陀羅尼『Oṃ Maṇi Padme Hūṃ』, 『MaṇiPadme』即『Mani padmā』的呼格(vocative),日本佛教學者岩本裕在《仏教と女性》說明Maṇi是陰蒂的隱語,padmā是女性陰戶的隱語,因此岩本裕將『Oṃ Maṇi Padme Hūṃ』解釋為『皈命具有如摩尼寶珠之陰蒂的陰戶啊 Hūṃ』,主張這是源於女神教(Shaktism)的「女陰崇拜」,此與佛教顯教將女人的身體視為污穢和可厭不同,女神教(Shaktism)將女人身體本身就是清淨神聖的,甚至女人的「女陰」就是「曼荼羅」(maṇḍala),佛教密教也是同樣重視女性,密教的《理趣經》也正是在女神教(Shaktism)的影響下所產生,並且金剛頂瑜伽密教則將女陰(bhaga,薄伽)視為佛母般若波羅蜜多(Prajñā-pāramitā)。

又,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觀音母白衣觀音(pāṇḍara-vāsinī)又名「Maṇi-Padmā」(蓮華摩尼、蓮華妙寶),因此『Maṇi Padme 』乃歸命並呼喊別名為蓮華摩尼寶的觀音母白衣觀音(pāṇḍara-vāsinī)。依金剛頂瑜伽密教觀音母白衣觀音(pāṇḍara-vāsinī)是觀自在王如來一切能力、活力的來源,正如印度女神教所言的Śakti。觀音母・白衣觀音亦有別名『Sukhāvatī』,此梵語中的『Su』是『妙』的意思,『khā』是如女性生殖器內的『虛空、空間』而有『快樂』與『幸福』的意思,『vatī』是『擁有~的女性』,因此『Sukhāvatī』是「擁有妙樂女性」,這也是西方極樂世界之梵名,白衣觀音的「體內」也就是「蓮華胎藏世界(padma-garbha-loka-dhātu)」即為極樂世界(Sukhāvatī),眾生在她的胎藏世界內,無有眾苦,但受諸樂,故名極樂,究竟必至,一生補處,因此蓮華部母白衣觀音即為出生諸佛的佛母,這就是極樂世界的秘密義,又「阿彌陀如來」本身亦在白衣觀音之胎內(女性生殖器中)的「極樂世界」,此即金剛頂瑜伽密教所云「如來在『女性生殖器之中』(yoṣidbhageṣu)」的真義。中國宋代密教的「金剛頂瑜伽系統密續」中白衣觀音也為蓮華部母,而為「阿彌陀如來」的「Śakti(有能、性力)」,阿彌陀如來之所以能成就本誓願乃至成就無上菩提果皆是因為「白衣觀音」的緣故,阿彌陀如來若失去了她則淪為毫無作用的「無能」(A-Śakti)之狀態。因此在藏密大幻化網的《中陰救度密法》中阿彌陀如來即擁抱觀音母白衣觀音而呈男女相媾之姿,中陰狀態的亡者認識出觀音母白衣觀音發出的妙觀察智之紅光,即入她胎內的極樂世界之中。
印度學者Mithun Howladar在《大乘莊嚴寶王經》(Kāraṇḍavyūha Sūtra)的英譯本中,認為六字大明咒『Oṃ Maṇi Padme Hūṃ』的寓意,就是指眾生前往極樂世界(Sukhāvatī)而於蓮華妙寶中出生。可說就是入觀音母白衣觀音(pāṇḍara-vāsinī)之胎內,並從她所出生,解脫諸苦但受諸樂。

 (觀音母白衣觀音)
此外,在日本密教之現圖大悲胎藏生曼荼羅東方佛母院列有『七俱胝佛母』(Saptakoṭibuddhamātṛ),她是蓮華部的佛母而與白衣觀世音(pāṇḍara-vāsinī)為一如不二之女尊。所謂七俱胝(Saptakothī)意譯為七千萬其實是代表無量數,她即是出生無量諸佛菩薩之佛母,七倶胝佛母又名 「准胝觀音佛母」亦名「Cundā」、「Cundrā」、「Caṇḍā」、「Candrā 」、「Cuṇḍrā」以及「Cundavajrī」等梵名,在漢傳經典中將其音譯為「純陀」、「宗達」、「尊那」等等,這些皆源自「女神教」(shaktism)的女神別名,依印度各地語言(方言)之差異而有不同稱呼。

(七俱胝佛母又名准胝觀音佛母)
在《大乘莊嚴寶王經》(Kāraṇḍavyūha Sūtra)中除蓋障菩薩獲得六字六字大明王陀羅尼:Oṃ Maṇi Padme Hūṃ後供養釋迦牟尼佛時,這時七十七俱胝如來應正等覺皆來集會並且一同念誦準提真言:『Namaḥ saptānāṃ samyak saṃbuddha koṭīnāṃ tadyathā: oṃ cale cule cunde svāhā.』這也是因為別名為「Maṇi-Padmā」(蓮華摩尼、蓮華妙寶)的觀音母白衣觀音與准胝觀音佛母奶一如不二之女尊的緣故。
六字大明王陀羅尼之十大功德
(一)陀羅尼本心
六字大明陀羅尼,是觀自在菩薩摩訶薩微妙本心,若有知是微妙本心,即知解脫。
(二)曠劫難遇 福齊諸聖
六字大明陀羅尼難得值遇,至於如來而亦不知所得之處。此六字大明王陀羅尼難得值遇,如彼金剛不可破壞,如見無上智,如無盡智,如如來清淨智,如入無上解脫,遠離貪、瞋、癡輪迥苦惱,如禪、解脫、三摩地、三摩缽底,如入一切法,而於恒時聖眾愛樂。
此六字大明王難得值遇,但念一遍,是人當得一切如來以衣服、飲食、湯藥及座臥等資具一切供養。
(三)三摩地相應
依法念此六字大明陀羅尼者,是人當得三摩地。 所謂:持摩尼寶三摩地、廣博三摩地、清淨地獄傍生三摩地、金剛甲冑三摩地、妙足平滿三摩地、入諸方便三摩地、入諸法三摩地、觀莊嚴三摩地、法車聲三摩地、遠離貪瞋癡三摩地、無邊際三摩地、六波羅蜜多門三摩地、持大妙高三摩地、救諸怖畏三摩地、現諸佛剎三摩地、觀察諸佛三摩地,得如是等一百八三摩地。」
除蓋障菩薩得此三摩地時,復得微妙慧三摩地、發起慈悲三摩地、相應行三摩地。
(四)不可思議功德
蓮華上如來即說此六字大明陀羅尼功德言:『善男子!所有微塵我能數其數量;善男子!若有念此六字大明陀羅尼一遍所獲功德,而我不能數其數量。 又如滿四大洲所住男子、女人、童子、童女,如是一切皆得七地菩薩之位,彼菩薩眾所有功德,與念六字大明一遍功德而無有異。
又如一俱胝數如來,在於一處經天一劫,以衣服、飲食、座臥、敷具,及以湯藥受用資具,種種供養彼諸如來,而亦不能數盡六字大明功德數量。
若有人以天金寶,造作如微塵數如來應正等覺形像,如是作已;而於一日慶讚供養,所獲果報,不如書寫此六字大明陀羅尼中一字所獲果報功德,不可思議善住解脫。
(五)六度圓滿
依法念此六字大明陀羅尼;是人而得無盡辯才,得清淨智聚,得大慈悲。 如是之人,日日得具六波羅蜜多圓滿功德,是人得天轉輪灌頂。
(六)不染三毒,滅罪證果
若有得此六字大明王陀羅尼者,是人貪、瞋、癡三毒不能染污;猶如紫磨金寶,塵垢不可染著。
彼觀自在菩薩摩訶薩有六字大明陀羅尼,難得值遇;若有人能稱念其名,當得生彼毛孔之中,不受沈淪。出一毛孔,而復往詣入一毛孔,於彼而住,乃至當證圓寂之地。 ◎不可思議無量禪定相應,即同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入解脫門,見涅槃地,貪瞋永滅,法藏圓滿。破壞五趣輪迥,淨諸地獄,斷除煩惱,救度傍生,圓滿法味,一切智智演說無盡。
六字大明陀羅尼,彼真言王,一切本母,憶念其名,罪垢消除,疾證菩提。
(七)利他功德
汝能得是如意摩尼之寶,汝七代種族,皆當得其解脫。
彼持明人於其腹中所有諸蟲,當得不退轉菩薩之位。
是人於其口中所出之氣,觸他人身,所觸之人,發起慈心離諸瞋毒,當得不退轉菩薩,速疾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八)戴持利益
此六字大明陀羅尼,若有戴持在身中者,是人亦不染著貪、瞋、癡病。
若此戴持之人,以手觸於餘人之身,蒙所觸者,是人速得菩薩之位。 ◎若是戴持之人,見其男子、女人、童男、童女,乃至異類諸有情身,如是得所見者。悉皆速得菩薩之位。如是之人,而永不受生老病死苦、愛別離苦,而得不可思議相應念誦。
若有得見以此六字大明陀羅尼,身中、項上戴持之人,則同見於金剛之身。又如見於舍利窣堵波,又如見於如來,又如見於具一俱胝智慧者。
(九)總持萬法
書寫此六字大明陀羅尼者,則同書寫八萬四千法藏而無有異。
善男子!此法於大乘中,最上精純微妙。何以故?於諸大乘契經、應頌、授記、諷頌、譬喻、本生、方廣、希法、論議中得。善男子!獲斯本母,寂靜解脫何假多耶
(十)威神廣大,龍天守護
當說此六字大明陀羅尼時,此四大洲并諸天宮,悉皆震搖如芭蕉葉,四大海水波浪騰湧,一切尾那野迦、藥叉、囉剎娑、拱伴拏、摩賀迦羅等,并諸眷屬諸魔作障者,悉皆怖散馳走。
若有人能而常受持此六字大明陀羅尼者,於是持誦之時, 有九十九殑伽河沙數如來集會, 復有如微塵數菩薩集會, 復有三十二天天子眾亦皆集會, 復有四大天王而於四方為其衛護。復有娑哦囉龍王、無熱惱龍王、得叉迦龍王、縛蘇枳龍王,如是無數百千萬俱脂那庾多龍王而來衛護是人, 復有地中藥叉虛空神等而亦衛護是人。
以上乃《大乘莊嚴寶王經》所載六字大明王陀羅尼之十大功德,六字大明王陀羅尼(Ṣaḍakṣarī-Mahāvidyārājñī-Dhāraṇī )的本身(自性)就是六字大明母(Ṣaḍakṣarī Mahāvidy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