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華胎藏院へようこそ

我於金胎兩部大法所修持之本尊,大悲胎藏曼荼羅之本尊乃觀音母白處尊亦名白衣觀世音、白衣觀自在、白衣佛母;

梵名為pāṇḍara-vāsinī、pāṇḍarā或是pāṇḍarādevī。
又日本密教真言宗之《覺禪抄》所載之白衣觀音形象,身穿白色輕柔衣、頭髮上覆白帛即是對應之襲純素衣。左手持開敷蓮花,代表成就菩提之母德,並具有「本覺」的意義。圖像中白衣觀音之髮冠為如意寶珠,即是蓮華摩尼、蓮華妙寶,「蓮華摩尼、蓮華妙寶」(Maṇi-Padmā)也是白衣觀音之別名,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蓮華手院(觀音院)表增益方便,觀音母白衣觀音髮冠之如意寶珠也是開顯觀音院增益之德。

白衣觀音有二梵名,分別是「Pāṇḍaravāsinī」以及「Pāṇḍarā」,梵名Pāṇḍaravāsinī為「身穿白衣的女尊」、「住於最白淨處之女尊」;梵語Pāṇḍarā則開顯她自身就是「最白淨處」,也就是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中院八葉蓮華胎藏(子宮),因此善無畏三藏稱她為「最白淨處」(清淨無垢之子宮)並說明「從此最白淨處出生普眼」。
在日本密教現圖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東方佛母院列有『七俱胝佛母』,她是蓮華部的佛母而與白衣觀世音為一如不二之女尊。「七倶胝佛母)」所謂七俱胝(Saptakothī)意譯為七千萬其實是代表無量數,她即是出生無量諸佛菩薩之佛母,七倶胝佛母又名 「准胝觀音佛母」亦名「Cundā」、「Cundrā」、「Caṇḍā」、「Candrā 」、「Cuṇḍrā」以及「Cundavajrī」等梵名,在漢傳經典中將其音譯為「純陀」、「宗達」、「尊那」等等,這些皆源自「女神教」(shaktism)的女神別名,依印度各地語言(方言)之差異而有不同稱呼。

所受持金剛界曼荼羅之本尊乃蓮華部母法波羅蜜(Dhrama-pāramitā)亦名法金剛女(Dhrama-vajrī)。

以日本真言密教所言金胎不二,則觀音母名白衣觀世音與蓮華部母法金剛女乃一如不二之女尊也。又依金剛頂瑜伽密教之教義,法波羅蜜・法金剛女代表金剛法性、真如波羅蜜多與般若波羅蜜多,是以她與佛母般若波羅蜜多乃一如不二之女尊也。
在顯教則信仰中國佛教之女性尊──觀世音菩薩,俗稱觀音佛祖、觀音娘娘,日本則稱為觀音樣。

中國化的觀世音菩薩的身世,即是《香山大悲菩薩傳》的妙善公主傳說,妙善公主成道為千手觀世音菩薩。

蓮華胎藏院的主題為日本密教、神道暨巫女文化,中國道家、觀音暨女神信仰,印度女神教(Shaktism)和中國藏密等等.....

佛刀舎之佛畫師「鶴亀師」所造之「韋駄天」


佛刀舎之佛畫師「鶴亀師」所造之「韋駄天」。韋駄的梵語為「Skanda」,意思為快捷、跳躍,義淨三藏在《金光明最勝王經》音譯為塞建陀天,曇無讖三藏在《大方等無想經》則音譯為「建馱」,至於「Skanda」之「韋駄」譯名則是後來的人抄錄時將「建」錯寫成「違」,並進一步以同音字略寫成「韋」而來。

(Pārvatī的兩側是她的愛子Vināyaka與Skanda)
大自在天后烏摩(Umā)又名「雪山神女」(Pārvatī),她與大自在天濕婆生下兩個孩子,長子是率領眾藥叉、持明者的群主毘那夜迦(Vināyaka),次子是取代因陀羅戰神之位的戰神韋駄(Skanda)。韋駄取代吠陀神話的天帝因陀羅的戰神之位的緣由,乃是當惡魔Tāraka威脅三界之時,因陀羅率領諸神皆毫無反抗之力,唯有濕婆與雪山神女之子韋駄能夠降伏此惡魔,因此韋駄(Skanda)取代因陀羅的戰神之位。

(Pārvatī懷抱愛子Skanda)
韋駄(Skanda)迎娶因陀羅的女兒「天軍女神」(Devasenā)而擁有率領諸神軍隊之能力,換言之,「天軍女神」(Devasenā)即是韋駄(Skanda)的性力(Śakti)。韋駄(Skanda)因為妻子而擁有以下別名:「大軍」(Mahāsena)、「軍主(senāpati)」、「天大將軍(Devasenāpati)」。在南印度則說韋駄的妻子是毘濕奴與吉祥女神Lakṣmī的女兒所轉生而名為「Vallī」的女兒,由於韋駄的妻子有兩種說法,因此現在普遍是讓韋駄兼有這二名妻子,相伴左右。
韋駄的坐騎是孔雀,或者是印度文化中將軍常見的坐騎大象。按戰神的慣例,韋駄的法器主要是武器。韋駄有一種善於克敵制勝的武器「長矛」,命中目標後又回到手中,收放自如,此外,還有箭、弓、劍 子、金剛杵、鈴鐺、盾、念珠、戰旗,以及另一典型法器公雞。
韋駄(Skanda)又名鳩摩羅(Kumāra),梵語Kumāra是少年的意思,孔雀在印度文化中象徵著不朽,因此擁有永遠年輕之少年(Kumāra)別名的韋駄即以孔雀為坐騎,在金剛頂瑜伽密教中以孔雀為座的無量壽佛也有化身為鳩摩羅的修法儀軌,如金剛智三藏所翻譯的《無量壽佛化身大忿迅俱摩羅金剛念誦瑜伽儀軌法》。
在印度女神教中鳩摩羅(Kumāra)一切能力的來源,也就是性力(Śakti)乃為少女神(Kumārī),她的形象為四臂,分別持孔雀羽、結施無畏印、持金剛杵、持長矛。

韋駄又名Kārttikeya,這個名字來自韋駄曾經交由昴宿六位天女(Kṛttikā)撫養,甚至韋駄還因此長出六個腦袋來吸允這六位女神的乳房,也因此得名六面神(ṣaṇmukha)。在日本密教的現圖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最外院的西方位之鳩摩羅天(Kumāra)即是六張臉騎著孔雀。

(Pārvatī與她的愛子六面韋駄)
日本佛教傳說,釋迦牟尼佛涅槃後,有羅剎將釋迦牟尼佛的舍利子搶回去供奉,多虧善於行走的韋駄天奮力追奪回來,因此有了產生日本俗語「韋馱天走」。日本人奉韋駄天為廚房和僧坊的守護神,華人則奉韋駄天為寺院的護法神。
又中國民間佛話則有觀音與韋駄天乃對面夫妻之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福建要造洛陽橋。觀音菩薩自告奮勇,下凡募捐化緣。大家一看觀音菩薩下凡了,出錢的出錢,出力的出力,造洛陽橋的資本,差不多夠了。 但也有亂來的人,一看觀音娘娘漂亮,就想把她討來當老婆。觀音心生一計,自己坐在船頭,對大家講:只要有人用金銀擲到她,馬上就跟他成親。大家擲來擲去,有的落在水裡 ,有的落在船上,都被觀音收起來了。 有個叫韋馱的人,也想討觀音做老婆。這韋馱讀過《觀音經》 ,曉得觀音有法力,就想了個辦法,把金銀磨作粉再擲觀音。結果,觀音的衣裳角裡留了一點點金銀粉,觀音說一點點不算數,韋馱不肯,還說一點點也是金銀,不能賴。弄得觀音沒辦法,只好答應做個對面夫妻,就像現在佛殿裡的樣子一樣,日夜看得見,就是摸不著。

佛刀舎之佛畫師「鶴亀師」所造之「韋駄天」乃威風凜凜的戰女神,手持巨刃,身後有八幅劍輪,佇立在玄色蓮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