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華胎藏院へようこそ

我於金胎兩部大法所修持之本尊,大悲胎藏曼荼羅之本尊乃觀音母白處尊亦名白衣觀世音、白衣觀自在、白衣佛母;

梵名為pāṇḍara-vāsinī、pāṇḍarā或是pāṇḍarādevī。
又日本密教真言宗之《覺禪抄》所載之白衣觀音形象,身穿白色輕柔衣、頭髮上覆白帛即是對應之襲純素衣。左手持開敷蓮花,代表成就菩提之母德,並具有「本覺」的意義。圖像中白衣觀音之髮冠為如意寶珠,即是蓮華摩尼、蓮華妙寶,「蓮華摩尼、蓮華妙寶」(Maṇi-Padmā)也是白衣觀音之別名,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蓮華手院(觀音院)表增益方便,觀音母白衣觀音髮冠之如意寶珠也是開顯觀音院增益之德。

白衣觀音有二梵名,分別是「Pāṇḍaravāsinī」以及「Pāṇḍarā」,梵名Pāṇḍaravāsinī為「身穿白衣的女尊」、「住於最白淨處之女尊」;梵語Pāṇḍarā則開顯她自身就是「最白淨處」,也就是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中院八葉蓮華胎藏(子宮),因此善無畏三藏稱她為「最白淨處」(清淨無垢之子宮)並說明「從此最白淨處出生普眼」。
在日本密教現圖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東方佛母院列有『七俱胝佛母』,她是蓮華部的佛母而與白衣觀世音為一如不二之女尊。「七倶胝佛母)」所謂七俱胝(Saptakothī)意譯為七千萬其實是代表無量數,她即是出生無量諸佛菩薩之佛母,七倶胝佛母又名 「准胝觀音佛母」亦名「Cundā」、「Cundrā」、「Caṇḍā」、「Candrā 」、「Cuṇḍrā」以及「Cundavajrī」等梵名,在漢傳經典中將其音譯為「純陀」、「宗達」、「尊那」等等,這些皆源自「女神教」(shaktism)的女神別名,依印度各地語言(方言)之差異而有不同稱呼。

所受持金剛界曼荼羅之本尊乃蓮華部母法波羅蜜(Dhrama-pāramitā)亦名法金剛女(Dhrama-vajrī)。

以日本真言密教所言金胎不二,則觀音母名白衣觀世音與蓮華部母法金剛女乃一如不二之女尊也。又依金剛頂瑜伽密教之教義,法波羅蜜・法金剛女代表金剛法性、真如波羅蜜多與般若波羅蜜多,是以她與佛母般若波羅蜜多乃一如不二之女尊也。
在顯教則信仰中國佛教之女性尊──觀世音菩薩,俗稱觀音佛祖、觀音娘娘,日本則稱為觀音樣。

中國化的觀世音菩薩的身世,即是《香山大悲菩薩傳》的妙善公主傳說,妙善公主成道為千手觀世音菩薩。

蓮華胎藏院的主題為日本密教、神道暨巫女文化,中國道家、觀音暨女神信仰,印度女神教(Shaktism)和中國藏密等等.....

女性佛菩薩──對女性更公平的世界


今天三月八日是國際婦女節,今天就以象徵「男女兩性平等,更正性別為女性的仙女座瞬妹妹」慶祝婦女節,祝全天下的女性,婦女節快樂!

話說,在古印度悉達多創立的原始佛教乃至發展出的小乘佛教以及大乘佛教(顯教)中皆具有種種歧視女人的教義,甚至主張所謂"平等"就是沒有女人身僅有男子身,這樣消滅女身"的滅絕思想,因此只有男性的佛陀,西方極樂淨土沒有女人,充分表現出"仇女"、"厭女"乃至"恐女"的思想,十分荒誕可笑。
與此對比,超越佛教的「密教」則是尊敬女性,如金剛瑜伽女密續之《大忿怒尊成就法》宣佈:「必須尊崇女性,女性是天堂,女性是正法,女性是轉化的至高火炎;女性是佛,女性是僧;女性是圓滿的智慧」並且積極主張女人不須捨棄女身而可成為女性身之佛陀,同時也主張各種女性菩薩(Bodhisattvā)乃至女性佛陀(Buddhā)
如日本之《密教要義》云:「密教教益殊勝之一乃女身成佛。《法華》所稱龍女成佛,必先變成男子,然後往無垢世界,,成等正覺。《華嚴經·十地品》謂初地永離女人之身。此無他。顯教謂女人身有五障,不特不能成佛,並不能作梵天帝釋及轉輪王也。密教則不謂然,以一切眾生色心實相,即是毗盧遮那平等智身,茍男子可以即身成佛者,即無不可以女身直接成佛之理。萬有皆為六大之所成,草木國土,尚不無修行成佛之義,況等是父母所生之身,寧可就形性而分別岐視乎?曼荼羅上之四波羅蜜菩薩,及八供養、四攝智菩薩,均為女身,皆足表顯男女之絕對平等,其意可深長思也。」

(四攝之金剛鎖菩薩)
《密教綱要》云:「小乘論女人具五障,故女身不能成佛,三乘教者,權方便之教也。其説法多隨於小乘,故立女人變成男子而成佛之義,此亦不許女身之成佛也。阿彌陀佛四十八願,其第三十五立變成男子之願,故果上之安養界不置女人,蓋其本願之所以立者,由於三乘教也,抑別有深旨歟!若一乘教之天台,以法華提婆品説龍女變成男子於南方無垢世界成正覺故。女身不許成佛,經有顯證,或有欲立女身成佛義而為種種解釋者,皆曲解也。若《華嚴經》雖未明女身之不能成佛,而亦未説女身之成佛也。此皆顯教隨機隨他意之説法,非如來隨自意之説法,所以不能盡佛教之真髓也。密教者,佛隨自意説自內證之法也,非對機説法也,故其於佛教之真髓,即一切法之真理,顯豁呈露而無餘。且夫法性不緣起而開天闢地也,斯亦已耳。若緣起而成天以覆,成地以載,則位於其中間之人類動物,其男女雌雄者,法性緣起自然之法理也。且男子與女子皆六大之所成,故得以男子之身成佛者,亦得以女子之身成佛。何以故?同六大之所成故,六大即本有本覺之毘盧遮那身故。夫何變成男子之云也?男女者,法性真理所具之功德也,夫又將何取而何捨哉!故毘盧遮那如來之密嚴淨土,有四波羅蜜之定妃,内外八供養之天女使,鉤索鎖鈴之四攝天女菩薩 者,示男女之皆得以父母所生肉身成佛也,斯真男女平等之玄旨也,斯教之所以稱密也。若於平等法上且隨順世諦,於行持嚴男女之別,則顯教矣。蓋於同一六大所成之法,而嚴男女之別者,眾生之妄見也。隨順其妄見而方便接引者,隨他意之説法也,顯教也。又余於世界之最初,信有男女,印度古代之神話,謂住劫最初無男女之別,後以貪地味多食故,情欲起,隨而生男女之別者,不足信也!」密教有所謂本初如來與本初佛母,本初如來即男性如來之普賢王如來,本初佛母即女性佛之普賢佛母,因此本初即有男女性別,並且平等為無上正等正覺,因此權田雷斧在《密教綱要》中所言:「余於世界之最初,信有男女!」」即相信世界之本初,就已有男性與女性,這就是密教教理,因此對於印度古代神話所說劫初,沒有男女之別等,認為不足為信

(本初佛母普賢佛母之佛像)
我國學者李南女士在《道教與密教的女性崇拜》中表示:「密教金剛乘的萬神殿中也有著數量巨大的女性神明,甚至還有佛教中地位最高的神──女佛,或曰佛母。早期佛教經典雖然勉強承認婦女可以獲得正覺,但是堅決否認會有女性佛的存在。大乘佛教盡管主張諸法本凈,心性本凈;認為佛性與生俱有,故而從理論上來說,一切修道者只要認真修習皆可成佛,然而仍然否定女性佛的存在。據說這是因為一切女人都是天生的不凈,無明,根本無法獲得完美的佛性。女人要想成佛,只能經過累世的修煉,成為一位男性佛。而密教的學說則主張即身成佛。鑒於身體既可為男身,也可為女體,若否定女性佛的存在,“即身成佛”的理論就顯得不夠完滿。於是,大乘有關佛性與生俱有的學說便被發展成密教的一個重要理論,即男人與男佛同一,女人與女佛同一。」金剛秘密曼荼羅即有女性之五方如來乃至十六尊女性菩薩,如下圖。

 (左:金剛秘密曼荼羅,右:女性阿彌陀如來)
此金剛秘密曼荼羅的內容也有收錄在日本密教的《五部心觀》,《五部心觀》乃天台密教的智証大師(圓珍)自大唐請來之善無畏三藏所傳金剛頂瑜伽密法,其中金剛秘密曼荼羅之五方如來乃至十六尊皆為女性尊,金剛事業曼荼羅則是金剛薩埵乃至金剛拳菩薩之十六尊皆為女性尊,如下圖,由於是委託唐朝長安之畫家所畫,因此女性乳房相較於印度和中國西藏之女尊圖,也顯得含蓄了一些

女性大日如來,則稱為金剛佛母(Vajra-dhātv-īśvarī),日本密教之女人即身成佛,成就之法身即為金剛佛母(Vajra-dhātv-īśvarī),如下圖。

從此可知密教之女人能即女人身成佛之理,對女性是真公平公正。
附註一提,對於淨土真宗與日蓮宗
日本親鸞聖人所開創淨土真宗,現代對於阿彌陀如來之西方極樂樂土沒有女人,以及對於阿彌陀如來之第三十五願女人皆變成男子願,主張廢止。主張第十八願「攝取十方衆生至極樂世界」就足夠,不需再有女人前往西方極樂世界還要變成男子,這樣的女性歧視。其實在密教之教理,阿彌陀如來之西方淨土是有女人的,甚至阿彌陀如來自身也有妻子,即白衣佛母,所以根本無顯教之歧視女性。

日蓮宗的宗祖日蓮聖人主張「凡夫成佛、即身成佛」。所謂「凡夫」指九界眾生,即平凡的普通人。因為十界互具,所以在凡夫身上,即能開顯佛境界,這就是「凡夫即極」、「凡夫即佛」之意。
日蓮聖人教示:「凡夫即佛,佛即凡夫也。」(御書1522頁)
成佛是顯現人原本具有的佛境界(本有的佛界),而不是成為遠離人的特別存在。在凡夫身上,就能開顯最高的人性,這就是日蓮聖人的成佛觀。這種成佛,稱為「即身成佛」。「即身成佛」就是眾生不改九界凡夫之身,即能獲得佛境界。女人也同樣能夠「即身成佛」,不需要轉男身,《法華經》雖然有龍女轉為男身成佛之例子,但這並不是日蓮聖人主張女人即身成佛之根據,日蓮聖人從不主張女人需要轉為男身材能成佛,而是主張女人即身成佛之理乃是依十界互具、一念三千的法理,因此九界與佛界相容,「女人與佛相即」而沒有轉男身之必要,換言之,《法華經》的龍女轉為男身成佛只是為了恐女者的方便說法
日蓮聖人主張女人在一生中成佛,乃是依《法華經》說示十界互具,主張成佛不是「成為特別存在的佛」,而是在女人在九界之女身中「開顯佛界的生命境界」。
針對成佛的「成」,御書云:「成是開之義。」(御書787頁)  
日蓮明示,使所有佛成佛的根源之法,即南無妙法蓮華經。並將與此根源之法合而為一的大聖人自身生命,圖顯為南無妙法蓮華經御本尊。透過信受南無妙法蓮華經御本尊,任誰都能在自身生命中湧現佛界。這就是日蓮宗之即身成佛之理。
額外一提,在密教中觀音母白衣觀音的梵名「Pāṇḍarā」,具有白蓮華(Puṇḍárīkā)而為妙法蓮華(Sad-dharma-Puṇḍárīkā)之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