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華胎藏院へようこそ

我於金胎兩部大法所修持之本尊,大悲胎藏曼荼羅之本尊乃觀音母白處尊亦名白衣觀世音、白衣觀自在、白衣佛母;

梵名為pāṇḍara-vāsinī、pāṇḍarā或是pāṇḍarādevī。
又日本密教真言宗之《覺禪抄》所載之白衣觀音形象,身穿白色輕柔衣、頭髮上覆白帛即是對應之襲純素衣。左手持開敷蓮花,代表成就菩提之母德,並具有「本覺」的意義。圖像中白衣觀音之髮冠為如意寶珠,即是蓮華摩尼、蓮華妙寶,「蓮華摩尼、蓮華妙寶」(Maṇi-Padmā)也是白衣觀音之別名,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蓮華手院(觀音院)表增益方便,觀音母白衣觀音髮冠之如意寶珠也是開顯觀音院增益之德。

白衣觀音有二梵名,分別是「Pāṇḍaravāsinī」以及「Pāṇḍarā」,梵名Pāṇḍaravāsinī為「身穿白衣的女尊」、「住於最白淨處之女尊」;梵語Pāṇḍarā則開顯她自身就是「最白淨處」,也就是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中院八葉蓮華胎藏(子宮),因此善無畏三藏稱她為「最白淨處」(清淨無垢之子宮)並說明「從此最白淨處出生普眼」。
在日本密教現圖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東方佛母院列有『七俱胝佛母』,她是蓮華部的佛母而與白衣觀世音為一如不二之女尊。「七倶胝佛母)」所謂七俱胝(Saptakothī)意譯為七千萬其實是代表無量數,她即是出生無量諸佛菩薩之佛母,七倶胝佛母又名 「准胝觀音佛母」亦名「Cundā」、「Cundrā」、「Caṇḍā」、「Candrā 」、「Cuṇḍrā」以及「Cundavajrī」等梵名,在漢傳經典中將其音譯為「純陀」、「宗達」、「尊那」等等,這些皆源自「女神教」(shaktism)的女神別名,依印度各地語言(方言)之差異而有不同稱呼。

所受持金剛界曼荼羅之本尊乃蓮華部母法波羅蜜(Dhrama-pāramitā)亦名法金剛女(Dhrama-vajrī)。

以日本真言密教所言金胎不二,則觀音母名白衣觀世音與蓮華部母法金剛女乃一如不二之女尊也。又依金剛頂瑜伽密教之教義,法波羅蜜・法金剛女代表金剛法性、真如波羅蜜多與般若波羅蜜多,是以她與佛母般若波羅蜜多乃一如不二之女尊也。
在顯教則信仰中國佛教之女性尊──觀世音菩薩,俗稱觀音佛祖、觀音娘娘,日本則稱為觀音樣。

中國化的觀世音菩薩的身世,即是《香山大悲菩薩傳》的妙善公主傳說,妙善公主成道為千手觀世音菩薩。

蓮華胎藏院的主題為日本密教、神道暨巫女文化,中國道家、觀音暨女神信仰,印度女神教(Shaktism)和中國藏密等等.....

【二十一度母觀音】顰眉度母(Bhrukuṭī-Tārā ,Bhṛkuṭī-Tārā)、顰眉觀音(Bhrukuṭī ,Bhṛkuṭī )


「顰眉度母(Bhrukuṭī-Tārā ,Bhṛkuṭī-Tārā )」是能摧滅一切魔障的大威神力度母,梵語「Bhrukuṭī」也寫作「Bhṛkuṭī」,意思是忿怒而顰眉。在印度女神教(Shaktism)乃八母神(AśṭaMātṝkās)中的「Cāmuṇḍā(Cāmuṇḍī)」之別名,她也與時母(kālī)為同一女尊,依據《女神的榮光(Devi Mahatmya)》的記載「難近母(Durgā)」面對阿修羅「Cānda」與 「Muṇda」率領之惡魔大軍而怒容皺眉(Bhrukuṭī),從中出現怖畏大女神「時母(kālī)」,摧破一切魔障的「時母(kālī)」的成功斬下「Cānda」與 「Muṇda」的頭顱消滅惡魔後,「難近母(Durgā)」對「時母(kālī)」說:『由於妳誅滅了「Cānda」和「Muṇda」,此後世人將稱妳為「Cānda」和「Muṇda」的誅滅者──「Cāmuṇḍā(Cāmuṇḍī)」。』

「時母(kālī)」也視為與難近母的九個化身『Navadurgā(九難近母)』之一的「Kālarātrī(黑闇天)」為同尊,她是九難近母最為恐怖與忿怒的形式,具有四臂面目兇惡暴怒,她是毀滅之闇夜、吞噬時間與死亡乃超越時間的『實體(bhūta-Tathatā)』。如此可知在女神教(Shaktism)中,「Bhrukuṭī(Bhṛkuṭī)」=「Cāmuṇḍā(Cāmuṇḍī)」=「kālī」=「Kālarātrī」。

顰眉度母的形象有六臂三面與一目雙臂。三面六臂的顰眉度母為青黑色膚,面容怖畏胸乳豐滿,腳踩男性的大黑天母(Mahākāla)模樣,無餘摧毀對密教行者做障礙的魔類。在印度女神教(Shaktism)中三面六臂的大黑天母(Mahākāla),她的三面分別代表「Tamas(毀滅能量)」、「Rajas(創生能量)」、「Sattva(光明與智慧的能量)」,因此她是開端也是結束,是慈愛又具毀滅性的女尊。

「皈命震地顰眉度母,雙足踩踏作鎮壓,現忿怒顰眉作吽聲,能摧破七險伏難調。」
顰眉度母忿怒中含著悲憫,以吽(Hūṃ)聲調伏各類難調剛強頑劣眾生,遍布三惡道、三界與人間道。在日本密教的法界體性之六大(地、水、火、風、空、識),「識大」的種子字為梵字『(Hūṃ)』代表『我覺』,其「因」位名識,果位名「智」亦為「無垢識(amala-vijñāna)」,智即「覺(Bodhi)」,「識」有了知之性質,有判斷或是決斷之作用,能以種種形為形,種種色為色, 同時「識」有摧破煩惱障礙之用,『(Hūṃ)』亦有『摧破』的意思,因此作為「識大」的種子字。在金剛界曼荼羅中『(Hūṃ)』為金剛部之部母・金剛波羅蜜亦名法金剛女的種子字,代表「菩提心」與摧破一切煩惱障礙的「能破」的意思。在《理趣經》中『(Hūṃ)』字為「一切金剛三摩耶心」即一切堅固不壞金剛本誓願心,依唐密祖師不空三藏所說明,『(Hūṃ)』具四種輪,也就是《金剛頂經》所開顯之四部曼荼羅──屬於金剛部的<金剛界品>之六種曼荼羅、屬於寶部的<降三世品>之十種曼荼羅、屬於蓮華部的<遍調伏品>之六種曼荼羅、屬於羯磨部的<一切義成就品>之六種曼荼羅。以<金剛界品>之六種曼荼羅為四部曼荼羅之本質的綜合內容為基礎,<降三世品>之十種曼荼羅為金剛界對為煩惱的眾生顯現聖怒(krodha)予以調伏而金剛灌頂攝入,<遍調伏品>之六種曼荼羅闡明調伏煩惱,世界之本性皆清淨,故不捨慾望,若善於控制,一切皆成清淨,將生命(繁衍)的能量用於建設金剛界,<一切義成就品>之六種曼荼羅開顯降伏煩惱的忿怒,調伏煩惱時,我人本性的如意珠寶之心顯現,證得大空妙樂世界,而這不外是體證金剛界,是體證法界體性智之悟者。吽音叱咤度母即以此『(Hūṃ)』所具四種輪(四部曼荼羅)的密義,鉤召、調伏、攝受一切眾生。在西藏密教中,將『吽(Hūṃ)』解釋為大悲菩提心與般若波蘿蜜多智慧的樂空雙運,她所發出的樂空悲智雙運之『吽(Hūṃ)』聲遍三界一切處,懷攝七種有情眾生(天、人、阿修羅、旁生、餓鬼、地獄、聲聞緣覺),度母並且以她的蓮華足踏除無明、障難,守護一切眾生。

一目雙臂的顰眉度母為青黑色膚,面露忿怒胸乳豐滿的女尊,手持蓮華上有調伏眾生的淨瓶。顰眉度母運用雙足的力量,踩踏大地,震撼三界,怖畏魔軍,表現出她是統領三界的女主。
度母三尊

印度中央邦西爾普爾出土的八世紀度母三尊像,中尊為三昧耶度母(Samaya-Tārā),她是羯磨部不空成就如來的一切能力來源,也就是性力;三昧耶度母的右手邊為白度母(Sitā-Tārā);三昧耶度母的左手邊即是「顰眉度母(Bhrukuṭī-Tārā ,Bhṛkuṭī-Tārā )」乃一面兩臂之形象。
顰眉觀音
在密教之大日經系統的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蓮華手院(又名蓮華部院、觀音院)有一名為「毘俱胝觀音」的女尊,「毘俱胝觀音」的梵名即為「Bhṛkuṭī」也就是顰眉的意思,因此又稱為「顰眉觀音」,她之所以「顰眉」乃是為了調伏難以降伏的無明眾生,「顰眉觀音」雖然忿怒顰眉,內心是充滿慈悲,她不忍愚痴眾生沉淪苦海,憐憫無明眾生而以蓮華面忿怒而顰眉,現大力威猛,令愚痴眾生怖畏而皈依正法,即如《理趣經》的一切法平等最勝出生般若理趣云『所謂欲無戲論性故,瞋無戲論性;瞋無戲論性故,癡無戲論性;癡無戲論性故,一切法無戲論性;一切法無戲論性故,應知般若波羅蜜多無戲論性。金剛手!若有聞此理趣,受持讀誦,設害三界一切有情,不墮惡趣,為調伏故,疾證無上正等菩提。』在日本密教中她的密號為『降伏金剛、定慧金剛、除障金剛』。

《大日經疏》記載顰眉觀音的形象為四臂女尊,右邊一手垂數殊鬘,一手作施願印,左邊一手持蓮花,一手執軍持,面有三目如大自在天,首戴髮冠,如毘盧遮那髮髻冠形,妙女身以潔白圓光圍繞,代表她的三昧之光,光中有黃赤白三色,黃色是增益色,白色是寂災色,赤色是降伏色,三昧光具有增益、寂災、降伏之三力用。
《大日經疏》也記載了顰眉觀音的由來,在大日如來集眾之大會中,諸尊持金剛夜叉眾顯現令人感到可怖畏懼的模樣,表現出一副在場的出席者沒能降伏的了他們的囂張跋扈,這時觀世音菩薩皺起眉頭,從她的顰眉中現出了顰眉觀音,顰眉觀音一現身就作大忿怒怖畏之狀,金剛夜叉眾見到頓時接心生畏懼,全躲入金剛藏菩薩(即普賢菩薩)的身中,這時顰眉觀音走到金剛藏菩薩面前,金剛藏菩薩也驚恐不已,躲進大日如來的獅子座下而求救說:「求如來庇護我」,大日如來便對顰眉觀音說:「姊,請妳就此住手吧」,顰眉觀音知曉如來心意,就此止住,並向如來說明:「唯佛所教勅我當奉行」就這樣,解除了金剛夜叉眾的恐懼,他們大歡喜而心悅臣服讚嘆顰眉觀音說:「大悲女尊,能展現如此大力威猛,真是甚為稀有啊」從這裡可見,蓮華手院的顰眉觀音(女尊)的威猛神力更勝金剛手院的諸尊金剛(男尊)了。

顰眉觀音的種子字有二其一為(bhḥ)』由「bha(三有)」、「ṛ(三摩地自在)」、「ḥ(除三有)」所組成;另一種子字為『(trā)』,為摧破障礙的意思。真言:『Oṃ Bhrukuṭi Padme trā trā hūṃ』(歸命 顰眉觀音 蓮華女啊  摧破障礙 摧破一切無明愚痴!)、『Namaḥ samanta-buddhānaṃ sarva-bhaya-trāsani hūṃ hūṃ sphāṭaya svāhā』 (歸命普遍諸佛,震驚一切兇惡者之女尊啊!怖畏、怖畏,汝破碎吧,汝當摧破一切魔障!)
印度尼西亞東爪哇的Candi Jago,13世紀的「顰眉觀音((Bhrukuṭī ,Bhṛkuṭī )」佛像。

胸乳渾圓豐滿,面容慈祥,一面四臂,分別垂數殊鬘(mālā ),一手作施願印,左邊一手執tridaṇḍa(代表身語意之修行杖),一手執軍持(kalaśa)。
下圖是Candi Jago的壁雕「顰眉觀音((Bhrukuṭī ,Bhṛkuṭī )」佛像,一面四臂,胸乳渾圓豐滿之女尊呈國王遊戲坐姿。

她的四臂,分別垂數殊鬘(mālā ),一手作施願印,左邊一手tridaṇḍa(代表身語意之修行杖),一手執軍持(kalaśa)。
下圖為位於尼泊爾拉利特普爾(舊稱帕坦)的「帕坦博物館(Patan Museum)」所展示的「顰眉觀音((Bhrukuṭī ,Bhṛkuṭī )」。

她肌膚呈黃色代表增益,面容慈祥,如大自在天有三目,呈四臂形象,她左邊第一條手臂的持物,據館方說明是持甘露水瓶,現在僅存水瓶上端部分,左邊第二條手臂則持如意摩尼寶,她右邊第一條手臂持念珠,第二條手臂則結與願印。由於膚色呈黃色,因此在西藏密教也稱「顰眉觀音((Bhrukuṭī ,Bhṛkuṭī )」為黃度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