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GO職階為Avenger的泳裝迦摩(水着カーマちゃん)。話說,既然在FGO之設定「她的身心都已經是女性」,那麼她的名字之梵語就應當從男性形的「Kāmā」改為女性形的「Kāmā」,不過中文音譯都是「迦摩」,日文片假名則寫為「カーマー」。
在印度女神教之密續《Kubjikāmata-tantra》中,女神「Kāmā」是代表「心性」與「情感」之母神(Mātṛ),在母輪(Mātṛcakra)之五大中,她代表「火大」,就如金剛頂瑜伽密教中大愛染慈悲之蓮華部也是對應「火大」。
回到FGO的泳裝迦摩,可以發現在她肩上有鸚鵡,在印度神話中迦摩的坐騎就是鸚鵡,鸚鵡象徵著慾望的滿足,在印度宗教文化中,鸚鵡也經常出現在男女交媾的神像旁邊。
有趣的是,我們華人信仰的慈悲女神觀世音菩薩,她的身邊有有鸚鵡,在古代,女性養鸚鵡,代表女子自身的清白無垢。
此外,在FGO中,可以在泳裝迦摩之戰鬥畫面見到她騎著摩竭魚(Makara),在吠陀時期魔竭魚為慾神迦摩的象徵,代表男女的愛情與性慾。
因此在金剛頂瑜伽密教中魔竭魚為「愛金剛女」的象徵代表「大悲愛染」,「愛金剛女(rāga-vajrī)」又名「金剛貪愛女(Vajra-Tṛṣṇā)」、「愛縛金剛女(Snehabandhana-vajrī)」、「悲愍金剛女(Priyabandhana-vajrī)」、「念金剛女(smṛti-vajrī)」、「金剛多羅(Vajratārā)」。
她代表《理趣經》所云:「愛縛(Snehabandhana)清淨句是菩薩位(對異性的愛與激烈的擁抱,也是清淨菩薩的境界)」,如《理趣經釋》所云:「愛縛清淨句是菩薩位者,由修愛縛金剛瑜伽三摩地,得愛縛清淨句。是故獲得愛金剛菩薩位」以及《金剛薩埵等一十七聖大曼荼羅義述》所云:「所謂悲愍金剛菩薩,以悲愍故,以愛念繩,普縛眾生未至菩提,終不放捨,亦如摩竭大魚吞啗所遇,一入口已更無免者,所以持此摩竭魚幢,而現其愛縛捨離俱幻平等智身」。 她也代表《理趣經》所云:「愛(Tṛṣṇā)清淨句是菩薩位(男女之愛情,也是清淨菩薩的境界)」,如《理趣經釋》所云:「愛清淨句是菩薩位者,由修貪金剛瑜伽三摩地,得愛清淨句,是故獲得貪金剛菩薩位 」以及《金剛薩埵等一十七聖大曼荼羅義述》所云:「所謂金剛貪菩薩,即貪愛而得清淨故,遂能以貪而積集一切功德智慧,疾證菩提,由住貪愛性故,所以持悲愍之契,而現其三昧之身」。 依《金剛頂瑜伽金剛薩埵五祕密修行念誦儀軌》之記載,她即「多羅(Tārā)菩薩」,住大悲解脫,愍念無邊受苦有情,常懷拔濟施與安樂,如《理趣經釋》云「如蓮體本染,不為垢所染, 諸慾性亦然,不染利群生」以及「菩薩摩訶薩得一切如來摧大力魔最勝成就故,則得遍三界自在主成就」乃愛金剛女的三摩地,金剛愛女菩薩三摩地行,即為大慈悲。
值得一提的是,在大中華地區與日本所信仰的「鰲頭觀音」,如下圖即「騎乘或站立在鰲之上的觀音」,所謂「鰲」源自於印度傳說的「魔竭魚(梵語:Makara)」。|
「魔竭魚(梵語:Makara)」乃印度十二宮第十宮魔竭宮(對應於希臘羅馬十二宮的魔羯宮),因此在日本密教現圖大悲胎藏生曼荼羅的最外院之南方即有魔竭宮,形象為幻想的「大魚」,如下圖,傳入中國與日本後則與中國傳說的魚龍「鰲」習合為同一。
誠如前言作為慾神迦摩的坐騎之魔竭魚,代表男女的愛情與性慾,在密教這就是大愛染慈悲,因此在密教中魔竭魚為愛金剛女的象徵,,依《金剛頂瑜伽金剛薩埵五祕密修行念誦儀軌》所言,她住大悲解脫,愍念無邊受苦有情,常懷拔濟施與安樂,手持魔竭幢,能淨意識緣慮於淨染有漏心,成妙觀察智亦名蓮華智,所謂「如蓮體本染,不為垢所染, 諸慾性亦然,不染利群生」,她又名「悲愍金剛菩薩(即悲愍金剛女)」,依《般若波羅蜜多理趣經大樂不空三昧真實金剛薩埵菩薩等一十七聖大曼荼羅義述》所言,悲愍金剛女以悲愍故,以愛念繩,普縛眾生未至菩提,終不放捨;亦如摩竭大魚吞啗所遇,一入口已更無免者,所以持此摩竭魚幢,而現其愛縛捨離俱幻平等智身,即《理趣經》十七清淨句所云「愛縛(Snehabandhana)清淨句是菩薩位:對異性的愛與激烈的擁抱,也是清淨菩薩的境界」。在密教魔竭魚吞噬即隱喻女性以女陰吞噬陽具,唯有對方達到高潮後,才吐出陽具,即以女性對男性之愛來表示「慈悲救度」,令對方證得菩提。
蓮華胎藏院へようこそ
我於金胎兩部大法所修持之本尊,大悲胎藏曼荼羅之本尊乃觀音母白處尊亦名白衣觀世音、白衣觀自在、白衣佛母;
梵名為pāṇḍara-vāsinī、pāṇḍarā或是pāṇḍarādevī。
又日本密教真言宗之《覺禪抄》所載之白衣觀音形象,身穿白色輕柔衣、頭髮上覆白帛即是對應之襲純素衣。左手持開敷蓮花,代表成就菩提之母德,並具有「本覺」的意義。圖像中白衣觀音之髮冠為如意寶珠,即是蓮華摩尼、蓮華妙寶,「蓮華摩尼、蓮華妙寶」(Maṇi-Padmā)也是白衣觀音之別名,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蓮華手院(觀音院)表增益方便,觀音母白衣觀音髮冠之如意寶珠也是開顯觀音院增益之德。
白衣觀音有二梵名,分別是「Pāṇḍaravāsinī」以及「Pāṇḍarā」,梵名Pāṇḍaravāsinī為「身穿白衣的女尊」、「住於最白淨處之女尊」;梵語Pāṇḍarā則開顯她自身就是「最白淨處」,也就是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中院八葉蓮華胎藏(子宮),因此善無畏三藏稱她為「最白淨處」(清淨無垢之子宮)並說明「從此最白淨處出生普眼」。
在日本密教現圖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東方佛母院列有『七俱胝佛母』,她是蓮華部的佛母而與白衣觀世音為一如不二之女尊。「七倶胝佛母)」所謂七俱胝(Saptakothī)意譯為七千萬其實是代表無量數,她即是出生無量諸佛菩薩之佛母,七倶胝佛母又名 「准胝觀音佛母」亦名「Cundā」、「Cundrā」、「Caṇḍā」、「Candrā 」、「Cuṇḍrā」以及「Cundavajrī」等梵名,在漢傳經典中將其音譯為「純陀」、「宗達」、「尊那」等等,這些皆源自「女神教」(shaktism)的女神別名,依印度各地語言(方言)之差異而有不同稱呼。
所受持金剛界曼荼羅之本尊乃蓮華部母法波羅蜜(Dhrama-pāramitā)亦名法金剛女(Dhrama-vajrī)。
以日本真言密教所言金胎不二,則觀音母名白衣觀世音與蓮華部母法金剛女乃一如不二之女尊也。又依金剛頂瑜伽密教之教義,法波羅蜜・法金剛女代表金剛法性、真如波羅蜜多與般若波羅蜜多,是以她與佛母般若波羅蜜多乃一如不二之女尊也。
在顯教則信仰中國佛教之女性尊──觀世音菩薩,俗稱觀音佛祖、觀音娘娘,日本則稱為觀音樣。
中國化的觀世音菩薩的身世,即是《香山大悲菩薩傳》的妙善公主傳說,妙善公主成道為千手觀世音菩薩。
蓮華胎藏院的主題為日本密教、神道暨巫女文化,中國道家、觀音暨女神信仰,印度女神教(Shaktism)和中國藏密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