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錄 印度哲學及佛教專家黃心川為世界哲學家叢書《商羯羅》作序中談及道教與密教之一段:
『(前略)印度密教與中國道教也有過因緣。道教和密教在修行的理論和實踐分面有著很多共同之處。例如密教認為,世界是由男女和合產生的,道教主張「陰陽抱合」,兩者都崇拜女性:印密和佛密認為女性原理是宇宙的根本原理,「性力(Śakti)」是宇宙的自然能力或第一推動力,甚至認為,佛性存在於女性生殖器(Bhaga)中,因此,無論中國或印度的密教都崇拜象徵化了的性力女神及其化身,如中國密教盛行著對白衣觀音母、救度母觀音崇拜等等;中國道教以陰性作為世界、人自身的主體象徵,崇拜女性,這種崇拜大概從遠古就開始。《道德經》第六說:「谷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谿」,在這裏「玄」為深奧幽遠的意思,「牝為女性生殖器」的意思,玄牝為微妙的母性,不可思議的生殖力和大道無形的創造力量。道教和密教都重視精神和肉體的修練,密教的修行法中有「雙身(男女交媾)」,道教中有「房中術、男女合氣之術」;密教與道教都從事內、外丹的修練,道教認為是「長命術」,密教則認為是保持肉體的「不朽之術」。
印度瑜伽大概與佛教同時傳入我國。但有史料可證,最早見於元魏吉迦夜於472年譯出的《方便心論》。印度瑜伽術傳入我國與佛教、道教、儒教、醫學、武術、民間的氣功都有過關係。我國佛教禪宗提出的「上乘禪」,天台宗修持的「六妙法門」,淨土宗所主張「念佛三昧」都可見到瑜伽的明顯影響。我國古代史籍中記錄的健身術與印度瑜伽術有關的,有南北朝時流行的《易筋經》、《洗髓經》,唐時傳入的「天竺按摩法」與宋代流傳的「婆羅門導引法」等,這些皆由源自印度瑜伽術。
《洗髓經》相傳被禪宗二祖慧可遺失,根據印度教《濕婆本集》解釋,禅那(dhyāna)・三昧(samādhi)是一種精神集中的作用,這種作用由人的腦髓所管理,腦髓在梵門之中,是一種細微的物質,梵門經下方會陰至六輪每重「脈輪(cakraṃ)」都有著若干脈蔓,連貫大小諸脈起著重要的作用,「洗髓」可能就與此種理論有關。
《易筋經》相傳為達摩祖師所傳,長期在我國民間流傳。《易筋經》所傳的功法,大致可以分別為「外壯、內壯、動功、靜功、煉形、煉氣、煉意」等,這與印度古典瑜伽提出的「八支行法」即「內修、外修、坐法(煉氣)、調息(煉氣)、禪定(煉意)」大體相似,《易筋經》闡述的十二勢與達摩所創立的十八羅漢手,與印度十二世紀出現的《摩訶瑜伽之燈》所列的勢法相比較,可以看出:在運氣與身體姿勢有些相似,少數名詞也雷同,如《易筋經》的「倒拽九牛尾勢」與瑜伽的「牛頭功」,《易筋經》的「韋陀獻杵勢」與瑜伽的「金剛功」,《易筋經》的「出爪亮翅勢」與瑜伽的「孔雀功」都很相似。「婆羅門導引法」最早見於宋時張君房所著《雲笈七簽》這時密教在印度已廣泛流行,「訶陀瑜伽(haṭhayoga)」已傳入中國內地,少林武術也由十八手發展至七十二手,因此婆羅門導引十二法中有些名稱與中世紀印度訶陀瑜伽派經典著作《格楞陀說本集(gheraṇḍasaṁhitā)》極為相似,如中國「龍引」與印度瑜伽「蛇功(Bhujaṅgāsana,古代常將bhujanga翻譯成龍,原本意思為眼鏡蛇)」,「仙人排天功」與「仙人功」、「鳳凰鼓翅」與「孔雀功」、「鶴舉」與「鸛功」,「寒松提雪」與「蓮花功」等。
在中國氣功中,有人常把他門的武術概括為龍、虎、豹、蛇、鶴等五式,這與印度「訶陀瑜伽(haṭhayoga)」所提到的名稱與姿態有許多契合之處。郭希盼先生在其著作《中國體育史》中在論述中國氣功與印度瑜伽的關係曾說:「予按印度婆羅門教徒,有按摩十八勢、婆羅門導引法十二法,以一定之時間行之,其結果有身體強健之經驗,則達摩之十八手或即按摩法、導引法之變相歟。」這種說法是有歷史根據的。』
摘錄這篇文的用意,是想要說明中國氣功與印度瑜伽的密切關聯,所以說動漫《鬼滅之刃》的「呼吸法」之創作靈感取自「印度瑜伽」也是貼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