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華胎藏院へようこそ

我於金胎兩部大法所修持之本尊,大悲胎藏曼荼羅之本尊乃觀音母白處尊亦名白衣觀世音、白衣觀自在、白衣佛母;

梵名為pāṇḍara-vāsinī、pāṇḍarā或是pāṇḍarādevī。
又日本密教真言宗之《覺禪抄》所載之白衣觀音形象,身穿白色輕柔衣、頭髮上覆白帛即是對應之襲純素衣。左手持開敷蓮花,代表成就菩提之母德,並具有「本覺」的意義。圖像中白衣觀音之髮冠為如意寶珠,即是蓮華摩尼、蓮華妙寶,「蓮華摩尼、蓮華妙寶」(Maṇi-Padmā)也是白衣觀音之別名,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蓮華手院(觀音院)表增益方便,觀音母白衣觀音髮冠之如意寶珠也是開顯觀音院增益之德。

白衣觀音有二梵名,分別是「Pāṇḍaravāsinī」以及「Pāṇḍarā」,梵名Pāṇḍaravāsinī為「身穿白衣的女尊」、「住於最白淨處之女尊」;梵語Pāṇḍarā則開顯她自身就是「最白淨處」,也就是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中院八葉蓮華胎藏(子宮),因此善無畏三藏稱她為「最白淨處」(清淨無垢之子宮)並說明「從此最白淨處出生普眼」。
在日本密教現圖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東方佛母院列有『七俱胝佛母』,她是蓮華部的佛母而與白衣觀世音為一如不二之女尊。「七倶胝佛母)」所謂七俱胝(Saptakothī)意譯為七千萬其實是代表無量數,她即是出生無量諸佛菩薩之佛母,七倶胝佛母又名 「准胝觀音佛母」亦名「Cundā」、「Cundrā」、「Caṇḍā」、「Candrā 」、「Cuṇḍrā」以及「Cundavajrī」等梵名,在漢傳經典中將其音譯為「純陀」、「宗達」、「尊那」等等,這些皆源自「女神教」(shaktism)的女神別名,依印度各地語言(方言)之差異而有不同稱呼。

所受持金剛界曼荼羅之本尊乃蓮華部母法波羅蜜(Dhrama-pāramitā)亦名法金剛女(Dhrama-vajrī)。

以日本真言密教所言金胎不二,則觀音母名白衣觀世音與蓮華部母法金剛女乃一如不二之女尊也。又依金剛頂瑜伽密教之教義,法波羅蜜・法金剛女代表金剛法性、真如波羅蜜多與般若波羅蜜多,是以她與佛母般若波羅蜜多乃一如不二之女尊也。
在顯教則信仰中國佛教之女性尊──觀世音菩薩,俗稱觀音佛祖、觀音娘娘,日本則稱為觀音樣。

中國化的觀世音菩薩的身世,即是《香山大悲菩薩傳》的妙善公主傳說,妙善公主成道為千手觀世音菩薩。

蓮華胎藏院的主題為日本密教、神道暨巫女文化,中國道家、觀音暨女神信仰,印度女神教(Shaktism)和中國藏密等等.....

成了羅剎女的天照大神

我国号大日本国事

密談云(忠快)或人物語云。 大日如来色界ノ頂成道ス。 南浮提之海中天逆鉾ヲ投下給。

入海之時泡沫凝テ成州。所謂日本国是也。

日本国南州ノ二中州内遮末羅州也。 倶舎ニハ此州ヲ羅刹婆居矣。 其羅刹婆ハ伊勢太神宮是也。

私云。大日ノ垂迹也。 内外宮ハ因果両部曼荼羅ノ意也。 [中略]

*「天逆鉾」亦即「天沼矛(あめのぬぼこ)」。

*佛教世界觀,以須彌山為中心的四大洲,各有二中洲附屬之,

南贍部洲的二中洲是遮末羅洲(華譯貓牛)與筏羅遮末羅洲(華譯勝貓牛);

東勝身洲的二中洲是提訶洲(華譯身)與毗提訶洲(華譯勝身);

西牛貨洲的二中洲是舍諦州(華譯諂)與嗢怛羅漫怛里拏洲(華譯上儀);

北俱盧洲的二中洲是矩拉婆洲(華譯勝邊)與憍拉婆洲(華譯有勝邊)。

八中洲皆為人所居住,其中遮末羅洲有羅刹娑(Rākṣasa)居住。

羅剎(Rākṣasa)乃印度神話之鬼神和地獄之鬼卒,男羅剎為黑身、朱髮、綠眼,

女羅剎則如絕美女人,富有魅人之力,專食人之血肉。相傳在楞伽島中,即有羅剎女國,

為羅剎女之國,無男人,可說是女子國、女子島。(額外一提,台灣原著民也有女人島傳說

由於日本國在所謂中華文化世界觀亦被稱為「東海姫氏国」「東海女国」「女子国」、「女子国」,

日本方面對於此稱號的解釋則是來自日本國祖(主)天照大神為女神,所以日本國別稱女子國。

編寫於鎌倉時代末期的佛教書籍『渓嵐拾葉集』記載之一說,女子国=日本國,

移花接木等同佛教神話的羅剎女國,如此將日本定位於當時的世界性宗教-佛教的世界觀之中,

伊勢神宮所祭祀的日本國主之女神天照大神也因此成了魅誘的羅剎。

天照大神除了成為羅剎,『渓嵐拾葉集』還記載天照大神因為生氣素戔鳴尊的胡作非為,

於是就把自己變成「辰狐(荼枳尼天)」躲在天岩戸之中不肯出來.....

(fate go的C狐=天照大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