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華胎藏院へようこそ

我於金胎兩部大法所修持之本尊,大悲胎藏曼荼羅之本尊乃觀音母白處尊亦名白衣觀世音、白衣觀自在、白衣佛母;

梵名為pāṇḍara-vāsinī、pāṇḍarā或是pāṇḍarādevī。
又日本密教真言宗之《覺禪抄》所載之白衣觀音形象,身穿白色輕柔衣、頭髮上覆白帛即是對應之襲純素衣。左手持開敷蓮花,代表成就菩提之母德,並具有「本覺」的意義。圖像中白衣觀音之髮冠為如意寶珠,即是蓮華摩尼、蓮華妙寶,「蓮華摩尼、蓮華妙寶」(Maṇi-Padmā)也是白衣觀音之別名,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蓮華手院(觀音院)表增益方便,觀音母白衣觀音髮冠之如意寶珠也是開顯觀音院增益之德。

白衣觀音有二梵名,分別是「Pāṇḍaravāsinī」以及「Pāṇḍarā」,梵名Pāṇḍaravāsinī為「身穿白衣的女尊」、「住於最白淨處之女尊」;梵語Pāṇḍarā則開顯她自身就是「最白淨處」,也就是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中院八葉蓮華胎藏(子宮),因此善無畏三藏稱她為「最白淨處」(清淨無垢之子宮)並說明「從此最白淨處出生普眼」。
在日本密教現圖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東方佛母院列有『七俱胝佛母』,她是蓮華部的佛母而與白衣觀世音為一如不二之女尊。「七倶胝佛母)」所謂七俱胝(Saptakothī)意譯為七千萬其實是代表無量數,她即是出生無量諸佛菩薩之佛母,七倶胝佛母又名 「准胝觀音佛母」亦名「Cundā」、「Cundrā」、「Caṇḍā」、「Candrā 」、「Cuṇḍrā」以及「Cundavajrī」等梵名,在漢傳經典中將其音譯為「純陀」、「宗達」、「尊那」等等,這些皆源自「女神教」(shaktism)的女神別名,依印度各地語言(方言)之差異而有不同稱呼。

所受持金剛界曼荼羅之本尊乃蓮華部母法波羅蜜(Dhrama-pāramitā)亦名法金剛女(Dhrama-vajrī)。

以日本真言密教所言金胎不二,則觀音母名白衣觀世音與蓮華部母法金剛女乃一如不二之女尊也。又依金剛頂瑜伽密教之教義,法波羅蜜・法金剛女代表金剛法性、真如波羅蜜多與般若波羅蜜多,是以她與佛母般若波羅蜜多乃一如不二之女尊也。
在顯教則信仰中國佛教之女性尊──觀世音菩薩,俗稱觀音佛祖、觀音娘娘,日本則稱為觀音樣。

中國化的觀世音菩薩的身世,即是《香山大悲菩薩傳》的妙善公主傳說,妙善公主成道為千手觀世音菩薩。

蓮華胎藏院的主題為日本密教、神道暨巫女文化,中國道家、觀音暨女神信仰,印度女神教(Shaktism)和中國藏密等等.....

蛇與雷

在『 かみデレ』中七福神之一的弁財天使用雷電,這是由於日本弁財天信仰,

弁財天的神使為「蛇」,又「蛇」與「雷」的關聯性所做的設定,

例如大物主(おおものぬし)櫛甕玉命是「蛇(おろち)」也是「雷(いかづち)」,

大物主之名櫛甕魂命即「奇妙的強大之魂」與「雷(いかづち)」亦是同義,

櫛(くし)=奇妙,甕(みか)=み(敬稱)+いか=強大,魂(たま)<ー>靈(ち)。

此外,常陸國鹿島神宮之主祭神「武甕槌(たけみかづち)」=「建御雷(たけみかづち)」,

神名即意謂勇猛的雷神,身為劍神、武神與雷神的建御雷神,是否亦與「蛇」有關呢?

 

在『常陸國風土記』那賀郡記載以下傳說-

茨城里.自此以北,高丘.名曰-晡時臥之山.

古老曰:有兄妹二人.兄名-努賀毗古,妹名-努賀毗咩.時妹在室,

有人,不知姓名.常就求婚,夜來晝去.遂成夫婦,一夕懷妊.

至可產月,終生小蛇.明若無言,闇與母語.於是,母伯驚奇,心挾神子.即盛淨杯,

設壇安置.一夜之間,已滿杯中.更易瓫而置之,亦滿瓫內.  

如此三四,不敢用器.母告子云:「量汝器宇,自知神子.我屬之勢,不可養長.宜從父在,不合有此者.」時子哀泣,

拭面答云:「謹承母命,無敢所辭.然,一身獨去,無人共右.望請,矜副一小子.」

母云:「我家所有,母與伯父.是亦,汝明所知.當無人可相從.」爰,子含恨而事不吐之.

臨決別時,不勝怒怨,震殺伯父而昇天.時母驚動,取盆投之,觸子不得昇.

因留此峰.所盛瓫‧甕,今存片岡之村.其子孫,立社致祭,相續不絕.[以下略之]

 由內容可知蛇與甕之關聯,即蛇=甕靈(みかづち)而後升天為雷(いかづち),

可聯想賀茂別雷神與大物主之神話,只是因此蛇殺害母親之兄,

因此被母親用盆投擊而無法升天留在山裡成為祭神,甕成了蛇之象徵。

那麼可以想見,常陸國之神「武甕槌(たけみかづち)」其原始信仰亦與蛇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