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華胎藏院へようこそ

我於金胎兩部大法所修持之本尊,大悲胎藏曼荼羅之本尊乃觀音母白處尊亦名白衣觀世音、白衣觀自在、白衣佛母;

梵名為pāṇḍara-vāsinī、pāṇḍarā或是pāṇḍarādevī。
又日本密教真言宗之《覺禪抄》所載之白衣觀音形象,身穿白色輕柔衣、頭髮上覆白帛即是對應之襲純素衣。左手持開敷蓮花,代表成就菩提之母德,並具有「本覺」的意義。圖像中白衣觀音之髮冠為如意寶珠,即是蓮華摩尼、蓮華妙寶,「蓮華摩尼、蓮華妙寶」(Maṇi-Padmā)也是白衣觀音之別名,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蓮華手院(觀音院)表增益方便,觀音母白衣觀音髮冠之如意寶珠也是開顯觀音院增益之德。

白衣觀音有二梵名,分別是「Pāṇḍaravāsinī」以及「Pāṇḍarā」,梵名Pāṇḍaravāsinī為「身穿白衣的女尊」、「住於最白淨處之女尊」;梵語Pāṇḍarā則開顯她自身就是「最白淨處」,也就是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中院八葉蓮華胎藏(子宮),因此善無畏三藏稱她為「最白淨處」(清淨無垢之子宮)並說明「從此最白淨處出生普眼」。
在日本密教現圖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東方佛母院列有『七俱胝佛母』,她是蓮華部的佛母而與白衣觀世音為一如不二之女尊。「七倶胝佛母)」所謂七俱胝(Saptakothī)意譯為七千萬其實是代表無量數,她即是出生無量諸佛菩薩之佛母,七倶胝佛母又名 「准胝觀音佛母」亦名「Cundā」、「Cundrā」、「Caṇḍā」、「Candrā 」、「Cuṇḍrā」以及「Cundavajrī」等梵名,在漢傳經典中將其音譯為「純陀」、「宗達」、「尊那」等等,這些皆源自「女神教」(shaktism)的女神別名,依印度各地語言(方言)之差異而有不同稱呼。

所受持金剛界曼荼羅之本尊乃蓮華部母法波羅蜜(Dhrama-pāramitā)亦名法金剛女(Dhrama-vajrī)。

以日本真言密教所言金胎不二,則觀音母名白衣觀世音與蓮華部母法金剛女乃一如不二之女尊也。又依金剛頂瑜伽密教之教義,法波羅蜜・法金剛女代表金剛法性、真如波羅蜜多與般若波羅蜜多,是以她與佛母般若波羅蜜多乃一如不二之女尊也。
在顯教則信仰中國佛教之女性尊──觀世音菩薩,俗稱觀音佛祖、觀音娘娘,日本則稱為觀音樣。

中國化的觀世音菩薩的身世,即是《香山大悲菩薩傳》的妙善公主傳說,妙善公主成道為千手觀世音菩薩。

蓮華胎藏院的主題為日本密教、神道暨巫女文化,中國道家、觀音暨女神信仰,印度女神教(Shaktism)和中國藏密等等.....

仙台七夕祭り

日本的三大祭典之一的仙台七夕祭,於八月六日至八月八日登場,極盡豪華,

每年吸引大量遊客前去觀光,招攬人潮。

仙台七夕祭結合了中國的牛郎織女傳說以及日本蘭盆節的習俗,

以各式色彩鮮豔的和紙造型及青竹裝飾著仙台市內街道及商店,

帶有祈願及慰祭先祖的意涵。

仙台特有的“七飾”ー

「吹き流し」ー用彩紙做成繡球,下面連上長長的風幡,象徵織物的布絲,藉此向織姬祈願。

 

「着物」ー用日式和紙做的和服,作為替身消災之意。

 

「巾着」ー用紙做的緊口的小口袋,祈求財運。

 

「千羽鶴」ー一束一千個摺紙而成的紙鶴串連,祈求延命長壽。

 


「投網」ー用紙做的捕魚用的網、祈求魚業豐收。

 


「くず篭」用紙做的筐等,’將以上的飾物所裁剪剩下的紙屑集中在內,表示儉約。

 

 

「七夕線香」-在水色小的風幡邊,各貼在一段線香。

這本是中元盂蘭盆會祭祀之一環.作為接迎祖先來臨之物。

然後現今因火災的顧慮,已經捨棄不用。

 

「短冊」(剪成長方形的彩紙),最初原是祈求女紅手藝精湛,

後來則在詩歌「七夕」「天の川」等,請求了和歌和書寫的進步.

現在則是寫下向織姬的祈願。

--------------------------------------

由以上,可知這些七夕裝飾寄托了人們對學問和書法的進步、闔家平安、

健康長壽、生意興隆、漁業興旺、五穀豐收的美好心願。

 

(織姬真是辛苦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