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包含「OMURO88」標籤的文章。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包含「OMURO88」標籤的文章。顯示所有文章

【OMURO88】菩提心、行、等覺、涅槃


先前以《大日經》之經疏書《大日經疏》闡釋阿字,現在再以《理趣經》之注釋書來闡釋阿字:

㈠阿字短聲『(a)』,即對應『發心門』,所發之心是『菩提心』。《理趣經釋》云:「『(a)』字『菩提心』義,如此字,一切字之為先。於大乘法中,趣向無上菩提菩提心為先」。

㈡阿字引聲『(ā)』,即對應『修行門』,所修之行即『菩提行』。《理趣經釋》云:「『(ā)』字者『行』義,則四智印,瑜伽教中修行速疾方便,由集福德智慧資糧,證成無上菩提正因。

㈢暗字短聲『(aṃ)』,即對應『菩提門』,也就是『證悟菩堤』。《理趣經釋》云:「『(aṃ)』字者『等覺』義,由證無邊智解脫三摩地陀羅尼門,摧伏四種魔羅,受十方一切 如來三界法王灌頂,轉正法輪。

㈣惡字短聲『(aḥ)』,即對應『涅槃門』乃『般若涅槃之義』。《理趣經釋》云:「『(aḥ)』字者『涅槃』義,由斷二種障,謂煩惱所知之障,證得四種圓寂,所謂一者自性清淨涅槃,二者有餘依涅槃,三者無餘依涅槃,四者無住涅槃,前三通異生聲聞緣 覺,第四唯佛獨證不同諸異乘。

據《理趣經釋》云:「此四字(即)是毘盧遮那佛(即大日如來)自覺聖智四種智解脫,外現四轉輪王菩薩,所謂第一金剛薩埵,第二金剛寶菩薩,第三金剛法菩薩,第四金剛羯磨菩薩是也」

又如先前所提過,四國八十八箇所靈場配密教修行之四門,位於阿波國(德島縣)之第一至第二十三所靈場屬「發心門」;位於土佐國(高知縣)之第二十四所至第三十九所靈場屬「修行門」;位於伊予國(愛媛縣)」之第四十所至第六十五所靈場屬「菩提門」;位於讃岐國(香川縣)之第六十六所至第八十八所靈場屬「涅槃門」。對應四國八十八箇所靈場的「御室八十八箇所之御堂」的八十八名『御室ムスメ(御室娘)』也配屬密教修行之發心、修行、菩提、涅槃等四門。在此從八十八名『御室ムスメ(御室娘)』挑選四名來作此四門之代表。

㈠『發心門』字菩提心義

依《理趣經釋》由金剛部尊金剛薩埵來代表,根據日本密教金剛薩埵乃大日如來之因位,由於阿波國(德島縣)之第一至第二十三所場屬「發心門」的靈場無以金剛薩埵為本尊之靈場,因此以代表第四番靈場黒巖山遍照院本尊大日如來的『御室ムスメ(御室娘)──大日 遍音(だいにち あまね)』來代表。

 

 

依《理趣經釋》,她即代表金剛平等現正等覺,而以大菩提金剛堅固故者,由如來淨阿賴耶於大圓鏡智相應,證得堅固無漏之三摩地,能淨無始無明地微細煩惱。

㈡『修行門』字行義

依《理趣經釋》由寶部尊金剛寶菩薩,也就是虛空藏菩薩來代表,因此以代表土佐國(高知縣)之第二十四所至第三十九所屬「修行門」靈場之第24番室戸山明星院本尊虛空藏菩薩的『御室ムスメ(御室娘)──最御崎 明華音(ほつみさき あかね)』來代表。

依《理趣經釋》,她即代表義平等現等覺,以大菩提一義利故者,第七無漏末那與第八淨阿賴耶識中無漏種子,能緣所緣平等平等,離能取所取故,證得平等性智,流出隨其眾生愛樂身,由如眾色摩尼,能作無邊有情義利。

㈢『菩提門』字等覺義

依《理趣經釋》由蓮華部尊金剛法菩薩,也就是觀世音菩薩來代表,因此以伊予國(愛媛縣)」之第四十所至第六十五所屬「菩提門」靈場之52番瀧雲山護持院本尊十一面觀世音菩薩的『御室ムスメ(御室娘)──太山 美雲(たいさん みく)』來代表。

依《理趣經釋》,她即代表法平等現等覺,以大菩提自性清淨故者,猶如來清淨意識,與妙觀察智相應,證得一切法本性清淨,於淨妙佛國土為諸菩薩能轉無上法輪。

㈣『涅槃門』字涅槃義

依《理趣經釋》由羯磨部尊金剛羯磨菩薩來代表,根據日本密教金剛羯磨菩薩乃不空成就如來之因位,不空成就如來與釋迦如來為同尊,由於讃岐國(香川縣)之第六十六所至第八十八所屬「涅槃門」的靈場,無以金剛羯磨菩薩為本尊之靈場,因此以代表第73番靈場求聞持院本尊釋迦如來的『御室ムスメ(御室娘)──出釈迦 明求(しゅっしゃか めぐ 』來代表。

依《理趣經釋》,她即一切業平等現等覺,以大菩提一切分別無分別性故者,由如來無漏五識與成所作智相應,現三業化於淨妙國土及雜染世界,任運無功用無分別作佛事有情事。

【OMURO88】「十楽 蓮唯(じゅうらく れい」=阿彌陀如來


御詠歌:「人間の八苦を早く離れなば 到らん方は九品十楽」
對應於四國八十八箇所之第7番札所「光明山蓮華院十樂寺之本尊「阿彌陀如來」的御室娘「十楽 蓮唯(じゅうらく れい」。阿彌陀如來之梵名為「Amitābha-Tathāgata」或「Amitāyus-Tathāgata」,梵語「Amitāyus」則為「無量壽命」的意思,如《佛說阿彌陀經》所云「彼佛壽命及其人民無量無邊阿僧祇劫,故名阿彌陀(Amitāyus)。」以及《佛說無量壽經》所云:「無量壽佛,壽命長久不可稱計」;梵語「Amitābha」為「無量光明」的意思,如《佛說阿彌陀經》所云:「彼佛光明無量。照十方國無所障礙。是故號為阿彌陀(Amitābha)。」光明山之山號即來自無量光明。十樂寺的寺名則寓意脫離生、老、病、死、愛別離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蘊熾盛苦等八苦,得到聖眾來迎樂、蓮華初會樂、身相神通樂、五妙境界樂、快樂無退樂、引接結緣樂、聖眾俱會樂、見佛聞法樂、隨心供佛樂、增進佛樂等十樂。「蓮華院」則來自蓮華胎藏之極樂淨土,《佛說阿彌陀經》所云:「彼土何故名為極樂,其國眾生無有眾苦。但受諸樂故名『極樂(Sukhāvatī)』。」極樂之梵語『Sukhāvatī』中的『Su』是『妙』的意思,『khā』是如女性生殖器內的『虛空、空間』而有『快樂』與『幸福』的意思,,『vatī』是『擁有~的女性』,因此『Sukhāvatī』是「擁有妙樂女性」的意思,乃阿彌陀如來的「Śakti(性力)」也就是「蓮華部母白衣觀音」的別名。

白衣觀音的「體內」也就是「蓮華胎藏世界(padma-garbha-loka-dhātu)」即為「極樂世界(Sukhāvatī)」,如密教之《密藏記》所云:「此蓮華藏世界最上妙樂在其中,故名極樂。」眾生在她的胎藏世界內,無有眾苦,但受諸樂,故名極樂,究竟必至,一生補處,因此蓮華部母白衣觀音即為出生諸佛的佛母,這就是極樂世界的秘密義,又「阿彌陀如來」本身亦在白衣觀音之胎內(女性生殖器中)的「極樂世界」,此即金剛頂瑜伽密教所云「如來在『女性生殖器之中(yoṣidbhageṣu)』」的真義。中國宋代密教的「金剛頂瑜伽系統密續」中白衣觀音也為蓮華部母,而為「阿彌陀如來」的「Śakti(有能、性力)」,阿彌陀如來之所以能成就本誓願乃至成就無上菩提果皆是因為「白衣觀音」的緣故,阿彌陀如來若失去了她則淪為毫無作用的「無能(A-Śakti)」之狀態。顯教之淨土宗的往生淨土教義,主張在現實世界無法成佛,而信賴阿彌陀如來的本願,求來世往生淨土,入白衣觀音胎內之極樂世界(Sukhāvatī)以期成佛,這就是「隔生成佛」亦名「順次往生」。

「順次往生」在密教的淨土信仰中屬於次等的,密教主要是以「現身往生」為主,及今生以肉體之現身往生淨土,這就是即深成佛之理,如《金剛頂經》之秘密成就云:「於婆伽(bhaga)入身,女人或丈夫,一切想入已,彼身令遍舒」此處「婆伽(bhaga)」代表「女陰」,在密教的「現身往生」指為蓮華部母白衣觀音的大悲蓮華胎藏,無論女人或男人,只要入內,便得秘密成就,生得無礙真如智慧,而得以即身成佛,因此唐密祖師不空阿闍黎翻譯的《如意寶珠轉輪祕密現身成佛金輪呪王經》其中『有情決定成佛真言』:『oṃ a vaṃ raṃ haṃ khaṃ maṇi-padme hūṃ』,其中「maṇi-padme」即是憶念(呼喊)觀音母白衣觀音之別名『Mani padmā』的呼格(vocative),而開顯「現身往生」之「即身成佛」,又密教無女人必須捨棄女性性徵才能成佛,女人能夠即身成為女性之法身如來。

對應於「光明山蓮華院十樂寺之本尊「阿彌陀如來」的御室娘「十楽 蓮唯(じゅうらく れい」是個胸乳豐滿充滿母性肉肉的大姊姊,她具如「阿彌陀如來拯救一切人脫離苦難」的慈悲行願。值得一提的是,她的膝枕能夠讓人無任何憂慮下安穩地睡上好覺,恢復精神,在充足精神下面對任何問題皆能迎刃而解。大悲胎藏生的阿彌陀如來種子字為「(sa)」,為蓮華藏印之主體也是無量壽如來的種子字,代表「真諦(Satya)」即萬法實相的真實,真言為蓮華藏之印『Namaḥ samantabuddhānāṃ saṃ saḥ svāhā』。 根本大咒真言:『namo ratna-trayāya, namah ārya-amitābhāya-tathāgatāya-arhate-saṃyak-sambuddhāya. tadyathā oṃ amṛte amṛto-dbhave amṛta-sambhave amṛta-garbhe amṛta-siddhe amṛta-teje amṛta-vikrānte amṛta-vikrānta gāmine amṛta-gagana kīrti-kare amṛta-duṃdubhi svare sarvārtha-sādhane sarva-karma kleśa kṣayaṃ-kare svāhā』。金剛界曼荼羅的阿彌陀如來種子字為「(hrīḥ)」,代表「蓮華愛染性」即「男女的情愛是清淨的」。

【OMURO88】「延命 宝香(えんめい ほうか )」=不動明王


御詠歌:「くもりなき鏡の縁とながむれば 残さず影をうつすものかな」
對應於四國八十八箇所之第五十四番札所「近見山寶鐘院延命寺之本尊「 不動明王」的御室娘「延命 宝香(えんめい ほうか )」。所謂明王其實就是「持明夜叉」,在印度「濕婆教(Shaivism)」與「女神教(Shaktism)」中乃居於居於喜馬拉雅山脈的岡仁波齊峰(梵語Kailāsa,佛教彌盧山之原型)的大自在天濕婆與大自在女神Pārvatī之僕人,在密教中作為明王的「持明夜叉」則是一切如來(大日如來)的僕人。在密教中「 不動明王」以火焰燒盡一切邪惡之法像,源自大自在天濕婆也就是暴惡神(Rudra)以第三隻眼燒死惡魔的「Caṇḍamahāroṣaṇa(暴悪忿怒尊)」之形象,「Caṇḍamahāroṣaṇa(暴悪忿怒尊)」也是密教「不動明王」之別名。在《大日經疏》稱「Rudra」等同於「伊舍那天(Īśāna)」乃欲界第六天之天主,在《佛説大方廣曼殊室利經》稱「伊舍那天(Īśāna)」為鬼神主(Bhūteśvara),也與金剛頂瑜伽十八會之初會《一切如來真實攝大乘現證三昧大教王經》稱大自在天(Maheśvara)為「一切部多最大自在」相應,部多(Bhūta)即鬼神,在護世八方天中「伊舍那天(Īśāna)」守護東北方,也令日本將東北方視為鬼門之方位。

「伊舍那天(Īśāna)」梵名「Īśāna」,意思是「統治、創造之主」之意,在印度教中濕婆(Śiva)所擁有的五個面向,對應地、水、火、風、空, 第五面朝向上(天空)就被稱為「Īśāna」,對應「空大(Ākāśa)」。濕婆教(Shaivism)」對濕婆的讚頌:「自身持有世界,如鏡中像。在睡夢中,通過幻象作用,想像世界從己分離;醒時知道自己是變換型態的唯一。作為導師,賜予我們智慧,敬拜這主人,朝向南方者。作為永恆不變的自我,何時何地都閃爍在生命中。通過神聖的符號,祂能讓虔誠的人看到祂的存在。作為導師,賜予我們智慧,禮拜這主人,朝向南方者。體現為水、火、地、風、空和日、月、靈魂,祂以八者展現自身。智者知道祂是唯一的多與一。作為導師,賜予我們智慧,禮拜這主人,朝向南方者。」由於濕婆與愛妻Pārvatī位於印度北方喜馬拉雅山脈的「岡仁波齊峰(Mt. Kailash,梵語Kailāsa)」而坐北朝南,因此以朝向南方者尊稱。

在《大日經疏》又將等同於「伊舍那天(Īśāna)」暴惡神(Rudra)稱為大黑天(Mahākāla),即濕婆(Śiva)作為破壞神毀滅宇宙的型態,《大日經疏》與金剛頂瑜伽十八會之第六會《理趣經釋》亦將大黑天(Mahākāla)解釋為大日如來的化身,《理趣經釋》將Mahākāla解釋為大時,「時(kāla)」為三世無礙之意,「大(Mahā)」是大日如來法身無處不遍,而為遍於時空之神。而不動明王亦為大日如來的教令輪身,正法輪身為「金剛波羅蜜多菩薩」,即般若佛母代表証悟「空性(śūnyatā)」的智慧,也是「般若波羅蜜多(Prajñāpāramitā)」。

(佛母般若波蘿蜜多)
證悟「空性」的智慧・般若波羅蜜多,如「金剛(Vajra)之銳利能斬斷一切戲論、顛倒夢想、三毒煩惱、無明魔障。不動明王手持之利劍即為般若波羅蜜多,揮劍降伏一切魔障,在日本密教的不動明王信仰,不動明王的劍上盤捲名為倶利伽羅的龍王,因此又稱為「倶利迦羅劍」。


FGO揮三密金剛劍的「女人宮本武藏」

對應於「近見山寶鐘院延命寺之本尊「 不動明王」的御室娘「延命 宝香(えんめい ほうか )」,她以延命寺的映山紅(躑躅)為髮飾,乳房豐滿如佛母般若波蘿蜜多,所謂「大乘信為子,般若以為母,禪胎大悲乳,諸佛如實子。」左手持代表真理學問的書,右手持斬斷一切無明錯誤知見的智慧劍,腳下燃起燒盡一切煩惱的火焰。不動明王種子:『(hāṃ)』意為「極行大空」,不動明王慈救咒:『namaḥ samanta vajrāṇāṃ caṇḍamahāroṣaṇa sphoṭaya hūṃ traṭ hāṃ māṃ. 』不動明王火界咒『 namaḥ sarvatathāgatebhyaḥ sarvamukhebhyaḥ sarvathā traṭ caṇḍamahāroṣaṇa kha khāhikhāhi sarvavighanaṃ hūṃ traṭ hāṃ māṃ』

【OMURO88】吉祥 美蔵莉(きちじょう みくり )=毘沙門天


御詠歌:「身の中の悪しき悲報を打ちすてて みな吉祥を 望み祈れよ」
對應於四國八十八箇所之第六十三番札所「密教山胎蔵院吉祥寺之本尊「 毘沙門天」的御室娘「吉祥 美蔵莉(きちじょう みくり )」。,傳說日本弘仁年間(810年-823年)弘法大師見到一綻放瑞光的檜樹,於是取其木枝雕刻吉祥天、毘沙門天、善賦師童子之尊像,為了救濟貧苦眾生建立佛堂安置三尊像,這就是吉祥寺之起源, 吉祥寺的寺名也正是源自福德滿願之女神「吉祥天」之名。

在日本佛教將「吉祥天」視為四天王天之北方天王毘沙門天之王后,密教經典並無此記載,在印度宗教與神話傳統中吉祥天為「毘濕奴(亦名那羅延天)」之妻,因此在密教的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中「吉祥天」與「毘濕奴(亦名那羅延天)」之妻「那羅延女(Nārāyaṇī)」、「毘紐女(Vaishṇavī)」皆為異名同尊之女神。在唐密祖師不空三藏所翻譯的《大吉祥天女十二契一百八名無垢大乘經》中的第八十六名「依丈夫身」,丈夫梵語為「puruṣa(原人)」乃「毘濕奴(亦名那羅延天)」之別名,「依丈夫身」的別名即來自「吉祥天」是那羅延天之妻而來。

不知為何在日本佛教,吉祥天被設定為北方天王毘沙門天之妻,我猜也許是將不空三藏翻譯的《毘沙門儀軌》中這句「天王第三子那吒太子,捧塔常隨天王。吉祥天女亦名功德天自有真言。」錯解成「天王第三子那吒太子,捧塔。常隨天王,吉祥天女亦名功德天自有真言」因此誤解成了吉祥天女常隨在毘沙門天身邊而推斷是毘沙門天之王后。訛傳吉祥天女為毘沙門天之妻,那麼哪吒也就成了吉祥天女與毘沙門天的孩子了.....。

吉祥寺之本尊毘沙門為梵語「Vaiśravaṇa」之音譯,此梵語的語根為『vi(普及、廣泛)-śru(聽聞)』,因此意譯為「多聞」而稱為「多聞天」。毘沙門天之前身即為護守印度北方的夜叉王『Kubera』, 所謂北方指的是濕婆神與雪山神女夫婦居住的喜馬拉雅山脈的Kailāsa山(也就是佛教的Sumeru,須彌山), 夜叉(Yakṣa)族在此也為濕婆神與雪山神女夫婦之侍從而稱為『Gaṇa(群)』, 夜叉王Kubera率領夜叉眾守護護大地的「寶藏(Ratnagarbha)」,他們將寶物如摩尼寶珠裝在罐(Kubha)中, 在印度傳統中罐象徵母體子宮,因此寶藏(Ratnagarbha)也代表生命之源與豐收富足,Kubera之名源於藏匿的動詞字根『kumba』也符合夜叉(Yakṣa)之別名「Guhyka(秘密)」。 唐密祖師善無畏於《 大日經疏》開示:「西方謂『夜叉(Yakṣa)』為『祕密(Guhyaka)』,以其身、口、意速疾隱祕難可了知故,舊翻或云『密迹(Guhyapāda)』。若淺略明義 ,『祕密主(Guhyakapati)』即是夜叉王(Yakṣarāja)也,執金剛杵常侍衛佛,故曰『金剛手(Vajrapāṇi)』。然是中深義,言夜叉者 ,即是如來『身密(kāya-guhya)』、『語密(vāg-guhya)』、『意密(mano-guhya)』,唯佛與佛乃能知之,乃至彌勒菩薩等,猶於如是祕密神通力所不及,祕中最祕,所謂心密之主,故曰『祕密主(Guhyakapati)』,能持此『印(mudrā)』,故云『執金剛(Vajradhara)』也。」因此到了真言密教,源於夜叉的金剛手秘密主則守護『秘密胎藏(Guhyagarbha』即密藏,就是源於此。毘沙門天以甲冑裝扮的忿怒相貌來呈現,手持長戟與寶塔。

多聞天王守護北俱蘆洲(Uttarakuru)、 Uttarakuru,意為高勝、福地。《阿含經》稱:「北面有洲,名鬱單越,其地縱廣十千由旬,四方正等」, 《阿毘曇論》說:「地方高大,定壽千歲,無諸苦,常受樂,勝餘洲,故名高勝」。 北俱盧洲地多山,山側有諸園觀浴池,共有四個遊樂苑,即善現苑、普賢苑、善華苑、喜樂苑。 在《起世經》中,認為這是個充滿幸福快樂的地方。 原是雅利安人居住的地方,雅利安人由此向東拓展,為婆羅門教的起源地,又稱婆羅門國。在密教中,毘沙門天是鎮守十二天裡的八方天之一,為北方的守護神,統率羅剎與夜叉。 此外,毘沙門天也名列守護大般若經的十六善神之一。

對應於「密教山胎蔵院吉祥寺之本尊「 毘沙門天」的御室娘「吉祥 美蔵莉(きちじょう みくり )」,乳房高聳,容貌妍麗,右手持授予財富的算盤,左手持五輪寶塔。毘沙門天的種子字為「(vai)」,真言為「Tadyathā aṭṭe taṭṭe vanaṭṭe anade nāḍi kunaḍi svāhā」。

【OMURO88】大日 遍音(だいにち あまね)=大日如來


御詠歌:「ながむれば月白妙の夜半なれや ただ黒谷にすみぞめの袖」
  對應於四國八十八箇所之第四番札所「黒巌山遍照院大日寺之本尊「大日如來」的御室娘「大日 遍音(だいにち あまね)」。大日如來是日本密教的本尊,她是宇宙法界的根本體,並且是云云眾生的根本生命。依現代日本密教的主張,宇宙法界的根本體性是「宇宙本身的創造力」,宇宙藉由本身的創造力而無止境地生成發展,她一邊創造,一邊使創造力的本身具體化,創造力的物象化(reification)即是宇宙法界的創造發展,換言之,世界的現象即是宇宙創造力的具體化;我們每天都在經歷的現實生活便是宇宙創造力的具體呈現。宇宙法界的根本體性──創造力即是純粹的創造能源(梵語稱為「Ādi Parāśakti」)。那就是妙法(Sad-dharma),也就是實相(dharmatā)亦即是法身(Dharma-kāya),即如弘法大師在《聲字實相義》所言「法身是實相」,大日如來就是此根本創造力之法身。在日本神佛習合「太陽女神天照大神(大日孁貴)」與「大日如來」習合為同一女尊,她的御體就是妙法、法性(dharmatā)與真如(tathatā)。

  日本密教的根本經典之一的《大日經》說明,宇宙本身的創造力──法身具有如是六德:「我覺本不生,出過語言道,諸過得解脫,遠離於因緣,知空等虛空」。第一句「我覺本不生」中的「我」即是指大日如來本身,「本不生」是無始本來,宇宙之本初乃是無始本來而以己力持續創造,此本不生的宇宙法即是法身大日如來,所以「大日如來(我)覺本不生」即「大日如來自覺到本不生法」,而她的自覺內證之德為「出過語言道」即「本不生之境地是宇宙創造力的本身,超越一般言語戲論能表達,唯有以真實之言(例如科學的語言數學)才能描述」;「諸過得解脫」即「在本不生之境界得以在現實解脫錯誤的知見」;「遠離於因緣」即「原本即有的法本體就是宇宙自身的創造力,因此沒有外在的因緣造作」;「知空等虛空」即「空去錯誤的謬論,可得知本不生的真理遍及時空」以上六德總而言之就是「本不生」、「離言說」、「無垢染」、「離因緣」、「等虛空」、「我覺」。對照《大日經》所云「我即同心位,一切處自在,普遍於種種,有情及非情。(A)字第一命,(Va)字名為水,(Ra)字名為火,(ha)字名為風,(kha)字名為空」,則以下種子宇來表示法身之六德,本不生是(A)而為「地大」、離言說是(Va)而為「水大」、無垢染是(Ra)而為「火大」、等虛空是(kha)而為「空大」,我覺則是依弘法大師的開示,對應的種子字是(Hūṃ)而為「識大」,因位名識,果位名智,智即「覺(Bodhi)」也。這我覺之境地即一切智智。大日如來的法身即此六大──宇宙創造力即純粹的創造能源(梵語稱為「Ādi Parāśakti」)。

  善無畏三藏在《大日經疏》說明大日如來化身大黑天(Mahākāla)降伏荼吉尼的故事:「摩訶迦羅,所謂大黑神也。毘盧遮那以降伏三世法門,欲除彼,故化作大黑神。過於彼無量示現,以灰塗身,在曠野中,以術悉召一切法成就乘空履水皆無礙諸荼吉尼,而訶責之:『猶汝常噉人故,我今亦當食汝。』即吞噉之,然不令死,彼伏已,放之,悉令斷肉。彼白佛言:『我今悉食肉得存,今如何自濟?』 佛言:『聽汝食死人心。』彼言:『人欲死時,諸大夜叉等知彼命盡,爭來欲食。我云何得之?』 佛言為『汝說真言法及印。六月未死即能知之,知已,以法加護,勿令他畏得損,至命盡時, 聽汝取食也。」如是稍引令得入道。故有此真言。」不空三藏在《理趣經釋》則說明大黑天(Mahākāla)的名字意義,「kāla」為「時」代表「現在、過去、未來無障礙」,「Mahā」即「大」代表「大日如來法身無處不遍」,這可與中文由代表「四方上下」的「宇」和「古往今來」的「宙」所組合的「宇宙」相對應。

  在日本常見的大黑天之形象為身著狩衣,揹著大袋,手持能槌出種種寶物的木槌之形象,奉為帶來吉祥豐饒之福神,在神佛習合信仰中大黑天與出雲國之大國主命、大和國三輪山大物主神(三輪明神)視為同神,又「三輪神道(みわ‐しんとう)」將三輪大明神與伊勢神宮的太陽女神天照大神視為同躰,因此三輪明神也成了女神,能樂「三輪」中,三輪明神就以"身穿男性神職裝束"的"女神"姿態現身,向一名遠避俗世前往三輪山隱居的僧人說了往昔的故事,往昔在大和國,有一對感情和睦的夫婦, 然而,丈夫只有晚上才來,天一亮就消失了,妻子懷疑丈夫的真身而詢問, 丈夫的回答卻是「妳若知道曉得我的真實面目♀,我就不會再來找妳了」(古昔訪妻婚習俗)。 仍不死心的妻子,悄悄地將細線縫在丈夫的衣角上,當天一亮丈夫消失後,妻子跟著線索走, 最後走著走竟然走到三輪山的神木神杉,妻子才曉得原來丈夫就是三輪明神。

  這段故事改編活玉依媛(いくたまよりひめ)的神話,最大的差異,這裡的三輪明神是男裝的女神。 女神又向僧人說了第二個故事-古昔神代之時,太陽女神天照大神躲入天岩戸之中, 諸神於岩戶前的歌舞,這就是神樂的由來,說完這則故事後,三輪明神開始踊舞起來重現岩戸神樂,於常闇的世界中遍響的神遊之音聲。天照大神感應此聲而開啟岩戶,終於令世界恢復光明。 僧人才領悟了「神道之秘」,眼前的女神是三輪明神,而她也正是太陽女神天照大神,

  對應於「黒巌山遍照院大日寺之本尊「大日如來」的御室娘「大日 遍音(だいにち あまね )」,胸乳豐滿代表大慈大悲,殊麗的大腿豐腴,手持木槌如大日如來所化身的日式大黑天,創立一切來滿足眾生希求。大日如來種子字為「(A)即本不生」,真言:「namaḥ samanta-buddhānām a vaṃ raṃ haṃ kha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