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華胎藏院へようこそ
我於金胎兩部大法所修持之本尊,大悲胎藏曼荼羅之本尊乃觀音母白處尊亦名白衣觀世音、白衣觀自在、白衣佛母;
梵名為pāṇḍara-vāsinī、pāṇḍarā或是pāṇḍarādevī。
又日本密教真言宗之《覺禪抄》所載之白衣觀音形象,身穿白色輕柔衣、頭髮上覆白帛即是對應之襲純素衣。左手持開敷蓮花,代表成就菩提之母德,並具有「本覺」的意義。圖像中白衣觀音之髮冠為如意寶珠,即是蓮華摩尼、蓮華妙寶,「蓮華摩尼、蓮華妙寶」(Maṇi-Padmā)也是白衣觀音之別名,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蓮華手院(觀音院)表增益方便,觀音母白衣觀音髮冠之如意寶珠也是開顯觀音院增益之德。
白衣觀音有二梵名,分別是「Pāṇḍaravāsinī」以及「Pāṇḍarā」,梵名Pāṇḍaravāsinī為「身穿白衣的女尊」、「住於最白淨處之女尊」;梵語Pāṇḍarā則開顯她自身就是「最白淨處」,也就是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中院八葉蓮華胎藏(子宮),因此善無畏三藏稱她為「最白淨處」(清淨無垢之子宮)並說明「從此最白淨處出生普眼」。
在日本密教現圖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東方佛母院列有『七俱胝佛母』,她是蓮華部的佛母而與白衣觀世音為一如不二之女尊。「七倶胝佛母)」所謂七俱胝(Saptakothī)意譯為七千萬其實是代表無量數,她即是出生無量諸佛菩薩之佛母,七倶胝佛母又名 「准胝觀音佛母」亦名「Cundā」、「Cundrā」、「Caṇḍā」、「Candrā 」、「Cuṇḍrā」以及「Cundavajrī」等梵名,在漢傳經典中將其音譯為「純陀」、「宗達」、「尊那」等等,這些皆源自「女神教」(shaktism)的女神別名,依印度各地語言(方言)之差異而有不同稱呼。
所受持金剛界曼荼羅之本尊乃蓮華部母法波羅蜜(Dhrama-pāramitā)亦名法金剛女(Dhrama-vajrī)。
以日本真言密教所言金胎不二,則觀音母名白衣觀世音與蓮華部母法金剛女乃一如不二之女尊也。又依金剛頂瑜伽密教之教義,法波羅蜜・法金剛女代表金剛法性、真如波羅蜜多與般若波羅蜜多,是以她與佛母般若波羅蜜多乃一如不二之女尊也。
在顯教則信仰中國佛教之女性尊──觀世音菩薩,俗稱觀音佛祖、觀音娘娘,日本則稱為觀音樣。
中國化的觀世音菩薩的身世,即是《香山大悲菩薩傳》的妙善公主傳說,妙善公主成道為千手觀世音菩薩。
蓮華胎藏院的主題為日本密教、神道暨巫女文化,中國道家、觀音暨女神信仰,印度女神教(Shaktism)和中國藏密等等.....
【OMURO88】吉祥 美蔵莉(きちじょう みくり )=毘沙門天
御詠歌:「身の中の悪しき悲報を打ちすてて みな吉祥を 望み祈れよ」
對應於四國八十八箇所之第六十三番札所「密教山胎蔵院吉祥寺之本尊「 毘沙門天」的御室娘「吉祥 美蔵莉(きちじょう みくり )」。,傳說日本弘仁年間(810年-823年)弘法大師見到一綻放瑞光的檜樹,於是取其木枝雕刻吉祥天、毘沙門天、善賦師童子之尊像,為了救濟貧苦眾生建立佛堂安置三尊像,這就是吉祥寺之起源, 吉祥寺的寺名也正是源自福德滿願之女神「吉祥天」之名。
在日本佛教將「吉祥天」視為四天王天之北方天王毘沙門天之王后,密教經典並無此記載,在印度宗教與神話傳統中吉祥天為「毘濕奴(亦名那羅延天)」之妻,因此在密教的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中「吉祥天」與「毘濕奴(亦名那羅延天)」之妻「那羅延女(Nārāyaṇī)」、「毘紐女(Vaishṇavī)」皆為異名同尊之女神。在唐密祖師不空三藏所翻譯的《大吉祥天女十二契一百八名無垢大乘經》中的第八十六名「依丈夫身」,丈夫梵語為「puruṣa(原人)」乃「毘濕奴(亦名那羅延天)」之別名,「依丈夫身」的別名即來自「吉祥天」是那羅延天之妻而來。
不知為何在日本佛教,吉祥天被設定為北方天王毘沙門天之妻,我猜也許是將不空三藏翻譯的《毘沙門儀軌》中這句「天王第三子那吒太子,捧塔常隨天王。吉祥天女亦名功德天自有真言。」錯解成「天王第三子那吒太子,捧塔。常隨天王,吉祥天女亦名功德天自有真言」因此誤解成了吉祥天女常隨在毘沙門天身邊而推斷是毘沙門天之王后。訛傳吉祥天女為毘沙門天之妻,那麼哪吒也就成了吉祥天女與毘沙門天的孩子了.....。
吉祥寺之本尊毘沙門為梵語「Vaiśravaṇa」之音譯,此梵語的語根為『vi(普及、廣泛)-śru(聽聞)』,因此意譯為「多聞」而稱為「多聞天」。毘沙門天之前身即為護守印度北方的夜叉王『Kubera』, 所謂北方指的是濕婆神與雪山神女夫婦居住的喜馬拉雅山脈的Kailāsa山(也就是佛教的Sumeru,須彌山), 夜叉(Yakṣa)族在此也為濕婆神與雪山神女夫婦之侍從而稱為『Gaṇa(群)』, 夜叉王Kubera率領夜叉眾守護護大地的「寶藏(Ratnagarbha)」,他們將寶物如摩尼寶珠裝在罐(Kubha)中, 在印度傳統中罐象徵母體子宮,因此寶藏(Ratnagarbha)也代表生命之源與豐收富足,Kubera之名源於藏匿的動詞字根『kumba』也符合夜叉(Yakṣa)之別名「Guhyka(秘密)」。 唐密祖師善無畏於《 大日經疏》開示:「西方謂『夜叉(Yakṣa)』為『祕密(Guhyaka)』,以其身、口、意速疾隱祕難可了知故,舊翻或云『密迹(Guhyapāda)』。若淺略明義 ,『祕密主(Guhyakapati)』即是夜叉王(Yakṣarāja)也,執金剛杵常侍衛佛,故曰『金剛手(Vajrapāṇi)』。然是中深義,言夜叉者 ,即是如來『身密(kāya-guhya)』、『語密(vāg-guhya)』、『意密(mano-guhya)』,唯佛與佛乃能知之,乃至彌勒菩薩等,猶於如是祕密神通力所不及,祕中最祕,所謂心密之主,故曰『祕密主(Guhyakapati)』,能持此『印(mudrā)』,故云『執金剛(Vajradhara)』也。」因此到了真言密教,源於夜叉的金剛手秘密主則守護『秘密胎藏(Guhyagarbha』即密藏,就是源於此。毘沙門天以甲冑裝扮的忿怒相貌來呈現,手持長戟與寶塔。
多聞天王守護北俱蘆洲(Uttarakuru)、 Uttarakuru,意為高勝、福地。《阿含經》稱:「北面有洲,名鬱單越,其地縱廣十千由旬,四方正等」, 《阿毘曇論》說:「地方高大,定壽千歲,無諸苦,常受樂,勝餘洲,故名高勝」。 北俱盧洲地多山,山側有諸園觀浴池,共有四個遊樂苑,即善現苑、普賢苑、善華苑、喜樂苑。 在《起世經》中,認為這是個充滿幸福快樂的地方。 原是雅利安人居住的地方,雅利安人由此向東拓展,為婆羅門教的起源地,又稱婆羅門國。在密教中,毘沙門天是鎮守十二天裡的八方天之一,為北方的守護神,統率羅剎與夜叉。 此外,毘沙門天也名列守護大般若經的十六善神之一。
對應於「密教山胎蔵院吉祥寺之本尊「 毘沙門天」的御室娘「吉祥 美蔵莉(きちじょう みくり )」,乳房高聳,容貌妍麗,右手持授予財富的算盤,左手持五輪寶塔。毘沙門天的種子字為「(vai)」,真言為「Tadyathā aṭṭe taṭṭe vanaṭṭe anade nāḍi kunaḍi svāh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