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華胎藏院へようこそ

我於金胎兩部大法所修持之本尊,大悲胎藏曼荼羅之本尊乃觀音母白處尊亦名白衣觀世音、白衣觀自在、白衣佛母;

梵名為pāṇḍara-vāsinī、pāṇḍarā或是pāṇḍarādevī。
又日本密教真言宗之《覺禪抄》所載之白衣觀音形象,身穿白色輕柔衣、頭髮上覆白帛即是對應之襲純素衣。左手持開敷蓮花,代表成就菩提之母德,並具有「本覺」的意義。圖像中白衣觀音之髮冠為如意寶珠,即是蓮華摩尼、蓮華妙寶,「蓮華摩尼、蓮華妙寶」(Maṇi-Padmā)也是白衣觀音之別名,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蓮華手院(觀音院)表增益方便,觀音母白衣觀音髮冠之如意寶珠也是開顯觀音院增益之德。

白衣觀音有二梵名,分別是「Pāṇḍaravāsinī」以及「Pāṇḍarā」,梵名Pāṇḍaravāsinī為「身穿白衣的女尊」、「住於最白淨處之女尊」;梵語Pāṇḍarā則開顯她自身就是「最白淨處」,也就是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中院八葉蓮華胎藏(子宮),因此善無畏三藏稱她為「最白淨處」(清淨無垢之子宮)並說明「從此最白淨處出生普眼」。
在日本密教現圖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東方佛母院列有『七俱胝佛母』,她是蓮華部的佛母而與白衣觀世音為一如不二之女尊。「七倶胝佛母)」所謂七俱胝(Saptakothī)意譯為七千萬其實是代表無量數,她即是出生無量諸佛菩薩之佛母,七倶胝佛母又名 「准胝觀音佛母」亦名「Cundā」、「Cundrā」、「Caṇḍā」、「Candrā 」、「Cuṇḍrā」以及「Cundavajrī」等梵名,在漢傳經典中將其音譯為「純陀」、「宗達」、「尊那」等等,這些皆源自「女神教」(shaktism)的女神別名,依印度各地語言(方言)之差異而有不同稱呼。

所受持金剛界曼荼羅之本尊乃蓮華部母法波羅蜜(Dhrama-pāramitā)亦名法金剛女(Dhrama-vajrī)。

以日本真言密教所言金胎不二,則觀音母名白衣觀世音與蓮華部母法金剛女乃一如不二之女尊也。又依金剛頂瑜伽密教之教義,法波羅蜜・法金剛女代表金剛法性、真如波羅蜜多與般若波羅蜜多,是以她與佛母般若波羅蜜多乃一如不二之女尊也。
在顯教則信仰中國佛教之女性尊──觀世音菩薩,俗稱觀音佛祖、觀音娘娘,日本則稱為觀音樣。

中國化的觀世音菩薩的身世,即是《香山大悲菩薩傳》的妙善公主傳說,妙善公主成道為千手觀世音菩薩。

蓮華胎藏院的主題為日本密教、神道暨巫女文化,中國道家、觀音暨女神信仰,印度女神教(Shaktism)和中國藏密等等.....

熱田神宮之七五三準備

熱田神宮

熱田神宮的巫女們於九月八日,開始準備著授予七五三參詣者的「千歳飴」,在熱田神宮稱「千歳飴」為「福笹飴」。四名巫女進行手工作業,將「福笹飴」、祈願之繪馬以及祓邪的土鈴綁於細長笹竹上,作為孩子健康成長的祈願。

熱田神宮之祭神為「草薙神劔」=「天叢雲劔」,即「熱田大神」,「草薙神劔(天叢雲劔)」視同天照大神之御神体,所以「熱田大神」即「太陽女神天照大神」。太陽女神天照大神在八百萬諸神中是至高無上的女神,也是日本國民的大母神。 依照《記紀》スサノオ斬八岐大蛇而得到「天叢雲劔(あまのむらくものつるぎ)」獻予姊神天照大神,然而在時代演變下則有天叢雲劔原本就是天照大神的所有物,素戔鳴尊是幫忙姊神取回遺失物而物歸原主,例如:江戶時代初期林羅山的《本朝神社考》中「熱田」一欄就記載スサノオ將神劔獻予姊神天照大神之際, 天照大神說「我隱於天巌戶之時,此劍遺落於を近州伊布貴山。這是我的神劔。」《源平盛衰記》也記載天叢雲劔原是天照大神的神劔,天岩戸關閉自己時不慎將神劔遺落在近江國膽吹嶺。 室町時代成書的《雲州樋河上天淵記(うんしゅうひのかわかみあまがふちのき)』就有此記載。伊布貴山、膽吹嶺即伊吹山,後世傳說「八岐大蛇」=「伊吹山之荒神」即伊吹童子。傳說,被素戔鳴尊斬殺而身體四分五裂的八岐大蛇,靈魂棲宿在伊吹山,化為當地的神靈即成為伊吹山之荒神。 一個說法指出八岐大蛇之魂得到人世肉身後,便是惡鬼伊吹童子,伊吹童子擄走地方上的女孩後,使其懷孕.生下的孩子就是日後的酒吞童子,另外也有不同的說法指稱,伊吹童子其實就是酒吞童子的別名。此外,在記紀神話中,因將天叢雲劍托於宮簀媛而沒帶在身上的日本武尊倭建命, 無法看出伊吹山之神的化身(古事記為白豬、日本書紀則為白蛇),遭受神罰重病而死。 就以伊吹山之神與八岐大蛇的關係來思考,或許可說是八岐大蛇對大和一族的復仇吧。倭建命死後,天叢雲劔並無返回伊勢神宮而是由宮簀媛保管,宮簀媛在「尾張(おわり)國」建立神社祭祀這把神劔,相傳這就是熱田神宮的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