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華胎藏院へようこそ

我於金胎兩部大法所修持之本尊,大悲胎藏曼荼羅之本尊乃觀音母白處尊亦名白衣觀世音、白衣觀自在、白衣佛母;

梵名為pāṇḍara-vāsinī、pāṇḍarā或是pāṇḍarādevī。
又日本密教真言宗之《覺禪抄》所載之白衣觀音形象,身穿白色輕柔衣、頭髮上覆白帛即是對應之襲純素衣。左手持開敷蓮花,代表成就菩提之母德,並具有「本覺」的意義。圖像中白衣觀音之髮冠為如意寶珠,即是蓮華摩尼、蓮華妙寶,「蓮華摩尼、蓮華妙寶」(Maṇi-Padmā)也是白衣觀音之別名,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蓮華手院(觀音院)表增益方便,觀音母白衣觀音髮冠之如意寶珠也是開顯觀音院增益之德。

白衣觀音有二梵名,分別是「Pāṇḍaravāsinī」以及「Pāṇḍarā」,梵名Pāṇḍaravāsinī為「身穿白衣的女尊」、「住於最白淨處之女尊」;梵語Pāṇḍarā則開顯她自身就是「最白淨處」,也就是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中院八葉蓮華胎藏(子宮),因此善無畏三藏稱她為「最白淨處」(清淨無垢之子宮)並說明「從此最白淨處出生普眼」。
在日本密教現圖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東方佛母院列有『七俱胝佛母』,她是蓮華部的佛母而與白衣觀世音為一如不二之女尊。「七倶胝佛母)」所謂七俱胝(Saptakothī)意譯為七千萬其實是代表無量數,她即是出生無量諸佛菩薩之佛母,七倶胝佛母又名 「准胝觀音佛母」亦名「Cundā」、「Cundrā」、「Caṇḍā」、「Candrā 」、「Cuṇḍrā」以及「Cundavajrī」等梵名,在漢傳經典中將其音譯為「純陀」、「宗達」、「尊那」等等,這些皆源自「女神教」(shaktism)的女神別名,依印度各地語言(方言)之差異而有不同稱呼。

所受持金剛界曼荼羅之本尊乃蓮華部母法波羅蜜(Dhrama-pāramitā)亦名法金剛女(Dhrama-vajrī)。

以日本真言密教所言金胎不二,則觀音母名白衣觀世音與蓮華部母法金剛女乃一如不二之女尊也。又依金剛頂瑜伽密教之教義,法波羅蜜・法金剛女代表金剛法性、真如波羅蜜多與般若波羅蜜多,是以她與佛母般若波羅蜜多乃一如不二之女尊也。
在顯教則信仰中國佛教之女性尊──觀世音菩薩,俗稱觀音佛祖、觀音娘娘,日本則稱為觀音樣。

中國化的觀世音菩薩的身世,即是《香山大悲菩薩傳》的妙善公主傳說,妙善公主成道為千手觀世音菩薩。

蓮華胎藏院的主題為日本密教、神道暨巫女文化,中國道家、觀音暨女神信仰,印度女神教(Shaktism)和中國藏密等等.....

戀之呼吸


甘露寺蜜璃的呼吸法為戀之呼吸為炎之呼吸的衍生。 招式能夠劈開敵人的各種術式,配合上特製的軟刃日輪刀,能在發起攻擊的同時完成防守。攻防一體的流派。
在日本密教之金剛頂瑜伽法中蓮華部配屬「火大」,代表「愛染」,也就是「戀愛」,又以蓮華部母白衣觀音為主尊,主 「Vaśīkaraṇa」即迷人、受人喜愛、戀愛成就,在印度女神教為愛慾自在女( Kāmeśvarī)等同「Lalitā」,金剛頂瑜伽密教則為白衣觀音。

甘露寺蜜璃之苗字甘露寺即與密教蓮華部族有關,名字蜜璃(みつ り)則是花嫁(marry)之諧音,可說具蓮華部母白衣觀音主戀愛成就(Vaśīkaraṇa)之意象。

戀之呼吸(恋の呼吸)
壹之型·初戀的戰慄(壱ノ型 初恋のわななき)
如同皮鞭抽打般的用日輪刀斬擊切碎敵人。
貳之型·懊惱梭巡之戀(弐ノ型 懊悩巡る恋)
快速移動的同時使用刀刃斬擊。
參之型·戀貓時雨(参ノ型 恋猫しぐれ)
在大範圍內使用宛如貓兒的跳躍並揮動刀刃,同時劈砍攻擊
伍之型·搖擺不定的戀情·絕爪(伍ノ型 揺らめく恋情・乱れ爪)
晃動刀刃行進無規律的連續斬擊。
陸之型·貓足戀風(陸ノ型 猫足恋風)
自身迴轉的同時進行迴旋斬擊,甚至可以劈開對方的攻擊。

斑紋(痣)
開啟斑紋能大幅增加身體素質,據記載凡出現斑紋者,將會如同共鳴般讓周圍的人也得到斑紋。開啟斑紋時會給身體造成極大負擔,據戀柱所言,感覺就像是「咕啊啊啊~就來了!咕地一下,噗地一聲,心臟撲通撲通地跳,耳朵也嗖地一下,很快很快很快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