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日本的「勤勞感謝之日」,感謝日本國民勤勞的「勤勞感謝之日」原為農業祭典「新嘗祭」。新嘗祭是日本全國上下共同舉行的要典。 其歷史可追溯到彌生時代慶祝收穫的農耕儀式。秋收之後,人們在深夜和特設的聖所,用新穀招請穀靈降歸, 犒勞感謝神靈賜予豐收,祈願來年再有好收成。
正式定為新嘗祭,初見仁德天皇四十年(352年)「當新嘗之月,以宴會日,賜酒於內外命婦等」。 大寶律令規定每年11月下卯日為祭日(即接近冬至,太陽女神重生之日)。1873年採取新曆後,固定在十一月二十三日舉行,一直沿襲至今。 神社本廳將其列為大祭,屆時,全國神社和宮中相互呼應而行。
在宮中舉辦「新嘗祭」之前,伊勢神宮先於十月秋收之時舉行收穫祭,將今年收成的初穗作為「神饌」和「神酒」獻給太陽女神天照大神以感謝「五穀豐收」先嘗而名為「神嘗祭」,日期制定於十月十七日。根據《日本書紀》日本的農業起源於高天原之女帝太陽女神天照大神:《日本書紀》神代篇中天照大神(太陽女神,名為大日孁貴)所照臨的「天國(《古事記》則稱高天原)」, 是一個祥和、安定、溫飽的農業理想社會,反映出神話的農耕社會的背景,與古代大和人民的心願。
在神話中,天照大神不僅是「光華明彩,照徹於六合之內」的太陽女神,而且還是一位躬身耕織的女神。 她親自農耕,擁有農田多處,有天安田、天平田、天邑并田、天垣田、天狹田、天長田等等。這些神田都均築有畦畔、水渠、水溝等等.都是即使遭遇旱災或是澇災皆能豐收的良田, 《日本書紀》云「雖經霖旱,無所損傷」。每到農作物收割的時候,她還會舉行「新嘗祭」。 在天照大神的理想國天國(あまつくに)還設有「齋服殿」,內有「織機」,她親自編織「神衣(かむみぞ)」。 從此可以看出,她治理下的「天國(あまつくに)」,完全是食有糧、穿有衣,社會安定人人勤奮的理想國。
《日本書紀》又說,天照大神不但善於治理天國,並且還關心地上的蒼生, 為他們尋找維持生存的必需品-糧食。 天照大神聽說葦原中國有一位保食神,她能生產人們生活中的必需品-糧食。 為了弄清保食神的情況,她派月夜見尊去見這位保食神。月夜見尊奉天照大神之命降到葦原中國拜訪保食神,保食神以口中吐出的食物招待月讀尊, 月夜見尊見此十分惱怒,「妳好大的膽,竟敢將口中食物吐給我吃,令人作嘔!」於是抽出劍殺死了保食神。 她回到高天原將此事告訴天照大神,原以為自己的作為會被姊姊稱讚, 誰知道天照大神聽後大怒:「妳是一位殘暴的惡神!我再也不想見到妳了!」 從此天照大神與月夜見尊分開而居。這就是太陽與月亮一個白天出來一個夜晚出來的原因。 責備月夜見尊之後,天照大神再派天熊人去看保食神的情況,發現保食神確實已死, 但是發現了頭上長出牛馬,顱上生粟,眉上生繭,眼中生稗,腹中生稻, 下體生麥及大豆-小豆,把這些東西收集起來,回報天照大神。 天照大神看到後高興極而說:「顯見蒼生(現世的人們)就能吃到這些食物,生存下去。」 於是天照大神將粟-稗-麥-豆種在乾燥土裡是為陸田種子。將稻灑在水裡是為水田的種子。 她又任命天邑君監督撥種這些穀物在自己的天狹田及長田試種。結果到了秋天,獲得了豐收。 與此同時開始了「養蠶」,天照大神又把繭放在嘴裡抽絲.於是創造出抽絲技術。 因此天照大神即是賜予地上蒼生衣食的偉大女神。
在《日本書紀》之天孫降臨的段落中,天照大神敕曰:「以吾高天原所御齋庭之穗,亦當御於吾兒.」 原本降臨葦原中國是天照之子天忍穗耳尊,然而中途生下一子, 所以改由天孫天津彥火瓊瓊杵尊降世,這段記載亦成為日本稻作由來的傳說之一, 也因此在農曆九月裡新稻初熟,清境無穢的初穗理應先獻給伊勢神宮的皇祖神天照大神先嘗,這就是伊勢神宮於十月十七日舉行「神嘗祭」之由來,神嘗祭乃是由侍奉處女神天照大神的齋宮(由皇室未婚的女性所擔任)所主祭。
古代舉辦新嘗祭會選在農曆十一月的下之卯日進行,如今則是定在每年十一月二十三日於宮中的神嘉殿舉行。舉行的時間(農曆十一月的下之卯日)比實際上稻穀收割的時間(舊曆十月)晚了將近一個月,是因為稻穀收割的舊曆十月需舉行神嘗祭,並且舉行新嘗祭之前一個月須執行忌籠的儀式以潔淨身心,這也是舊曆十月稱為神之月(かんなづき)的由來,後來訛傳為神無月(かんなづき)。
新嘗祭是把秋天的收成獻給神明表達感謝的收穫祭,也是和神明吃同樣食物的神今食儀式。 為了從儀式中得到神的力量,因此每個人都必須慎重地執行忌籠來潔淨身體才行。 這樣才能讓身心變回能夠迎接神力的清淨狀態。自古以來,主持新嘗祭的是女性。 萬葉的東歌(東國之歌)中,有巫女夾在新嘗祭的忌籠義務與心愛的戀人見面之間兩難的和歌。 「為了在新嘗祭時獻上以葛裝飾的早稻,必需整晚待在居中齋戒; 但如果心愛的人來到門前,該把他關在外面嗎?」這正是神無月和巫女間羅曼蒂克的淵源。
新嘗祭當天下午,神嘉殿内會設立神座待傍晚時分天皇親臨上座之後,按照傳統禮儀將神獻給皇祖太陽女神天照大神以及她麾下的天神地祇。天皇兩次進行與太陽女神天照大神共食,以示從女神處更新生命力與靈威。 這是由於原本在在農曆十一月第二個卯日舉行的新嘗祭基本上接近「冬至」, 身為太陽女神的後代、以及與稻靈相等的邇邇藝命的子孫所進行的神今食(和神明吃同樣的神饌)儀式, 如同太陽重生的儀式=天皇更新自身生命力與統治地上的靈威的意義。頗有太陽重生之象徵意義在。
蓮華胎藏院へようこそ
我於金胎兩部大法所修持之本尊,大悲胎藏曼荼羅之本尊乃觀音母白處尊亦名白衣觀世音、白衣觀自在、白衣佛母;
梵名為pāṇḍara-vāsinī、pāṇḍarā或是pāṇḍarādevī。
又日本密教真言宗之《覺禪抄》所載之白衣觀音形象,身穿白色輕柔衣、頭髮上覆白帛即是對應之襲純素衣。左手持開敷蓮花,代表成就菩提之母德,並具有「本覺」的意義。圖像中白衣觀音之髮冠為如意寶珠,即是蓮華摩尼、蓮華妙寶,「蓮華摩尼、蓮華妙寶」(Maṇi-Padmā)也是白衣觀音之別名,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蓮華手院(觀音院)表增益方便,觀音母白衣觀音髮冠之如意寶珠也是開顯觀音院增益之德。
白衣觀音有二梵名,分別是「Pāṇḍaravāsinī」以及「Pāṇḍarā」,梵名Pāṇḍaravāsinī為「身穿白衣的女尊」、「住於最白淨處之女尊」;梵語Pāṇḍarā則開顯她自身就是「最白淨處」,也就是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中院八葉蓮華胎藏(子宮),因此善無畏三藏稱她為「最白淨處」(清淨無垢之子宮)並說明「從此最白淨處出生普眼」。
在日本密教現圖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東方佛母院列有『七俱胝佛母』,她是蓮華部的佛母而與白衣觀世音為一如不二之女尊。「七倶胝佛母)」所謂七俱胝(Saptakothī)意譯為七千萬其實是代表無量數,她即是出生無量諸佛菩薩之佛母,七倶胝佛母又名 「准胝觀音佛母」亦名「Cundā」、「Cundrā」、「Caṇḍā」、「Candrā 」、「Cuṇḍrā」以及「Cundavajrī」等梵名,在漢傳經典中將其音譯為「純陀」、「宗達」、「尊那」等等,這些皆源自「女神教」(shaktism)的女神別名,依印度各地語言(方言)之差異而有不同稱呼。
所受持金剛界曼荼羅之本尊乃蓮華部母法波羅蜜(Dhrama-pāramitā)亦名法金剛女(Dhrama-vajrī)。
以日本真言密教所言金胎不二,則觀音母名白衣觀世音與蓮華部母法金剛女乃一如不二之女尊也。又依金剛頂瑜伽密教之教義,法波羅蜜・法金剛女代表金剛法性、真如波羅蜜多與般若波羅蜜多,是以她與佛母般若波羅蜜多乃一如不二之女尊也。
在顯教則信仰中國佛教之女性尊──觀世音菩薩,俗稱觀音佛祖、觀音娘娘,日本則稱為觀音樣。
中國化的觀世音菩薩的身世,即是《香山大悲菩薩傳》的妙善公主傳說,妙善公主成道為千手觀世音菩薩。
蓮華胎藏院的主題為日本密教、神道暨巫女文化,中國道家、觀音暨女神信仰,印度女神教(Shaktism)和中國藏密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