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華胎藏院へようこそ

我於金胎兩部大法所修持之本尊,大悲胎藏曼荼羅之本尊乃觀音母白處尊亦名白衣觀世音、白衣觀自在、白衣佛母;

梵名為pāṇḍara-vāsinī、pāṇḍarā或是pāṇḍarādevī。
又日本密教真言宗之《覺禪抄》所載之白衣觀音形象,身穿白色輕柔衣、頭髮上覆白帛即是對應之襲純素衣。左手持開敷蓮花,代表成就菩提之母德,並具有「本覺」的意義。圖像中白衣觀音之髮冠為如意寶珠,即是蓮華摩尼、蓮華妙寶,「蓮華摩尼、蓮華妙寶」(Maṇi-Padmā)也是白衣觀音之別名,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蓮華手院(觀音院)表增益方便,觀音母白衣觀音髮冠之如意寶珠也是開顯觀音院增益之德。

白衣觀音有二梵名,分別是「Pāṇḍaravāsinī」以及「Pāṇḍarā」,梵名Pāṇḍaravāsinī為「身穿白衣的女尊」、「住於最白淨處之女尊」;梵語Pāṇḍarā則開顯她自身就是「最白淨處」,也就是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中院八葉蓮華胎藏(子宮),因此善無畏三藏稱她為「最白淨處」(清淨無垢之子宮)並說明「從此最白淨處出生普眼」。
在日本密教現圖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東方佛母院列有『七俱胝佛母』,她是蓮華部的佛母而與白衣觀世音為一如不二之女尊。「七倶胝佛母)」所謂七俱胝(Saptakothī)意譯為七千萬其實是代表無量數,她即是出生無量諸佛菩薩之佛母,七倶胝佛母又名 「准胝觀音佛母」亦名「Cundā」、「Cundrā」、「Caṇḍā」、「Candrā 」、「Cuṇḍrā」以及「Cundavajrī」等梵名,在漢傳經典中將其音譯為「純陀」、「宗達」、「尊那」等等,這些皆源自「女神教」(shaktism)的女神別名,依印度各地語言(方言)之差異而有不同稱呼。

所受持金剛界曼荼羅之本尊乃蓮華部母法波羅蜜(Dhrama-pāramitā)亦名法金剛女(Dhrama-vajrī)。

以日本真言密教所言金胎不二,則觀音母名白衣觀世音與蓮華部母法金剛女乃一如不二之女尊也。又依金剛頂瑜伽密教之教義,法波羅蜜・法金剛女代表金剛法性、真如波羅蜜多與般若波羅蜜多,是以她與佛母般若波羅蜜多乃一如不二之女尊也。
在顯教則信仰中國佛教之女性尊──觀世音菩薩,俗稱觀音佛祖、觀音娘娘,日本則稱為觀音樣。

中國化的觀世音菩薩的身世,即是《香山大悲菩薩傳》的妙善公主傳說,妙善公主成道為千手觀世音菩薩。

蓮華胎藏院的主題為日本密教、神道暨巫女文化,中國道家、觀音暨女神信仰,印度女神教(Shaktism)和中國藏密等等.....

【FGO】以慾調世間的迦摩和烏摩


熱門手遊fgo的欲界最高天他化自在天主「迦摩」與色界最高天色究竟天主「烏摩」。密教以十地和十波羅蜜多配欲界六天與色界四禪天,色界四禪天之色究竟天即對應「法雲地」(Dharmameghā-bhūmi)和智波羅蜜多,色究竟天正是金剛頂經瑜伽十八會之初會『一切如來真實大乘現證大教王』』也就是《一切如來真實攝大乘現證三昧大教王經》的說會處,以四波羅蜜(金剛波羅蜜、寶波羅蜜、法波羅蜜、羯磨波羅蜜)即四智(大圓鏡智、平等性智、妙觀察智、成所作智)構成大、三、法、羯之四種曼荼羅,開顯法界體性智的真實境界,此即金剛界佛母,也就是金剛界自在女。

慾界第六天他化自在天即對應現前地 (Abhimukhī-bhūmi)和般若波羅蜜多,他化自在天正是金剛頂經瑜伽十八會之第六會『安樂不空三昧耶真實瑜伽』也就是《般若波羅蜜多理趣經》的說會處,不空三藏於《大樂金剛不空真實三摩耶經·般若波羅蜜多理趣釋》即云:「他化自在天宮者,名為欲界頂。他化自在天王宮殿菩薩,證得第六地位──現前地菩薩,住般若波羅蜜觀,多作此天眾王,為天人說般若波羅蜜。其天界,五欲殊勝超越諸天,是故毘盧遮那佛,為金剛薩埵,說大樂大貪染,加持現證瑜伽理趣速疾」。

在密教祖師不空三藏在所翻譯的《理趣經》中,對應「慾」的梵語為「Rāga」,如《理趣經》:「菩薩摩訶薩大慾最勝成就故,得大樂最勝成就,菩薩摩訶薩大樂最勝成就故,則得一切如來大菩提最勝成就,菩薩摩訶薩得一切如來大菩提最勝成就故,則得一切如來摧大力魔最勝成就,菩薩摩訶薩得一切如來摧大力魔最勝成就故,則得遍三界自在主成就,菩薩摩訶薩得遍三界自在主成就故,則得淨除無餘界一切有情住著流轉,以大精進常處生死,救攝一切利益安樂,最勝究竟皆悉成就。」其中大慾的梵語就是「Māha-Rāga」,梵語「Rāga」也是「愛染」的意思,在金剛頂瑜伽密教蓮華部也被稱為愛染部,這是因為如《理趣經》所言:「蓮華本染不為垢所染」的緣故。

梵語「迦摩」(Kāma)與「Rāga」皆有「慾」的意思,只不過梵語「Rāga」還具有「依戀於慾望之對象」的意思。密教以此來表示菩薩對眾生大愛染慈悲而依依不捨,眾生尚未度盡而不入涅槃的意義,是以《理趣經》云:「菩薩勝慧者,乃至盡生死,恒作眾生利,而不趣涅槃。 般若及方便,智度所加持,諸法及諸有,一切皆清淨。 慾(Rāga)等調世間,令得淨除故,有頂及惡趣,調伏盡諸有。如蓮體本染(Rāga),不為垢所染, 諸慾(Rāga)性亦然,不染利群生,大慾(Māha-Rāga)得清淨,大安樂富饒, 三界得自在,能作堅固利。」以慾(Rāga)調伏世間眾生,令眾生解脫塵垢煩惱而得清淨大樂,這也是《一切如來真實攝大乘現證三昧大教王經》屬於蓮華部的<遍調伏品>之法門。

fgo的迦摩也正是如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