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華胎藏院へようこそ

我於金胎兩部大法所修持之本尊,大悲胎藏曼荼羅之本尊乃觀音母白處尊亦名白衣觀世音、白衣觀自在、白衣佛母;

梵名為pāṇḍara-vāsinī、pāṇḍarā或是pāṇḍarādevī。
又日本密教真言宗之《覺禪抄》所載之白衣觀音形象,身穿白色輕柔衣、頭髮上覆白帛即是對應之襲純素衣。左手持開敷蓮花,代表成就菩提之母德,並具有「本覺」的意義。圖像中白衣觀音之髮冠為如意寶珠,即是蓮華摩尼、蓮華妙寶,「蓮華摩尼、蓮華妙寶」(Maṇi-Padmā)也是白衣觀音之別名,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蓮華手院(觀音院)表增益方便,觀音母白衣觀音髮冠之如意寶珠也是開顯觀音院增益之德。

白衣觀音有二梵名,分別是「Pāṇḍaravāsinī」以及「Pāṇḍarā」,梵名Pāṇḍaravāsinī為「身穿白衣的女尊」、「住於最白淨處之女尊」;梵語Pāṇḍarā則開顯她自身就是「最白淨處」,也就是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中院八葉蓮華胎藏(子宮),因此善無畏三藏稱她為「最白淨處」(清淨無垢之子宮)並說明「從此最白淨處出生普眼」。
在日本密教現圖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東方佛母院列有『七俱胝佛母』,她是蓮華部的佛母而與白衣觀世音為一如不二之女尊。「七倶胝佛母)」所謂七俱胝(Saptakothī)意譯為七千萬其實是代表無量數,她即是出生無量諸佛菩薩之佛母,七倶胝佛母又名 「准胝觀音佛母」亦名「Cundā」、「Cundrā」、「Caṇḍā」、「Candrā 」、「Cuṇḍrā」以及「Cundavajrī」等梵名,在漢傳經典中將其音譯為「純陀」、「宗達」、「尊那」等等,這些皆源自「女神教」(shaktism)的女神別名,依印度各地語言(方言)之差異而有不同稱呼。

所受持金剛界曼荼羅之本尊乃蓮華部母法波羅蜜(Dhrama-pāramitā)亦名法金剛女(Dhrama-vajrī)。

以日本真言密教所言金胎不二,則觀音母名白衣觀世音與蓮華部母法金剛女乃一如不二之女尊也。又依金剛頂瑜伽密教之教義,法波羅蜜・法金剛女代表金剛法性、真如波羅蜜多與般若波羅蜜多,是以她與佛母般若波羅蜜多乃一如不二之女尊也。
在顯教則信仰中國佛教之女性尊──觀世音菩薩,俗稱觀音佛祖、觀音娘娘,日本則稱為觀音樣。

中國化的觀世音菩薩的身世,即是《香山大悲菩薩傳》的妙善公主傳說,妙善公主成道為千手觀世音菩薩。

蓮華胎藏院的主題為日本密教、神道暨巫女文化,中國道家、觀音暨女神信仰,印度女神教(Shaktism)和中國藏密等等.....

【FGO】喜愛設下難關的邪龍Vṛtra


FGO的從者「邪龍Vṛtra」的性質(svabhāva)是「阻礙」,雖是如此,但是從她的幕間物語『邪龍小姐想要排解壓力』中,可以清楚了解到,與其說她以阻礙他人為樂,不如說她喜愛見到他人挑戰她所設下之障礙,進而突破她的妨礙取得成功。如幕間物語中,Vṛtra對御主的發言:「對於人、神、英雄,吾喜愛看到著他們面向挫折苦難的身影──抑或是將傳說或者故事的後續,化作自己的力量,人類對於必須跨越的障礙,不斷的挑戰,變成更加美好、嶄新的樣子。沒錯,吾永遠也不會變化,只是作為永遠不滅的魔(Māra)之存在(svabhāva)而已。不過,相對於此,你們人類會進行改變,在突破障礙後會變得更好,可能就是如此,我對人類設下難關,不論多少次都不會膩,真是太好了。」

另外,在印度神話中Pārvatī的孩子Gaṇeśa,乃是障礙之主即「Vighneśvara」,在FGO她就能破解「邪龍Vṛtra」設下的妨礙。在印度教中象頭神Gaṇeśa作為一切障礙的征服者,如同大象穿越叢林,能夠清除各種迷障和魔障,如同大象拔起樹木、踏平野草和池塘。象頭神Gaṇeśa的坐騎老鼠能夠進入任何一座封閉的穀倉,象徵著象頭神Gaṇeśa的內在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