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摧碎度母(Pramardinī-Tārā)」之梵名「Pramardinī「消伏壞散之女尊」的意思,她能夠消伏壞散一切煩惱魔障怨敵。摧碎度母又名「勝伏他方度母(Aparadhṛṣyā-Tārā)」能以悲智雙運之力勝伏一切違緣逆境。
摧碎度母是摧滅一切魔眾、修持明咒之主,由聖口中發出威猛的明咒聲,能夠徹底窮盡地摧碎一切煩惱、魔眾、怨敵、違緣、逆境、瘟疫、災禍,明咒「Phaṭ(泮吒)」是摧破魔障,滅殺令其永不復生,如《大日經疏》云:「伴吒(Phaṭ)是叱呵之義,即訶叱一切魔障令滅沒也。」又云「泮吒(Phaṭ)是破壞義,令彼諸怖退散也。」、「泮吒(Phaṭ)極令除故。」、「泮吒(Phaṭ)是不生義,猶體壞不令生 ,故必當死,謂破諸法(魔障)無所不遍悉令永不復生。」。她以「Phaṭ(泮吒)」之「明(Vidyā)」將一切不祥、災厄、疫病、暴政,悉皆摧碎,令其永不復生,因此人們在生活中遇到違緣和障礙時,可向摧碎度母祈求庇佑。
「皈依頂禮摧碎度母 泮吒大明滅盡魔障 右足曲踡左足伸踏 烈焰瀰漫最熾烈母」
摧碎度母的形象有二臂姿與四臂姿,膚色皆呈藍黑色,四臂的摧碎度母的形象如印度女神教的大明母(Mahāvidyā)「時母(kāḷī)」。摧碎度母之尊身四周有本智光明烈焰,四處瀰漫開來,神情略帶忿怒,她的右腿曲踡代表慈悲,左腿伸踏象徵智慧,以悲智雙運之力勝伏一切違緣逆境。
摧碎度母的第一對雙手之右手持輪,左手結期克印而伸展;第二對雙手之右手持刀,左手持鉢裝盛一切怨敵魔障之血,令其永不再生,這是取自《女神的榮光(Devi Mahatmya)》中「時母(kāḷī)」降伏惡魔Raktabīja,由於惡魔Raktabīja流出的每一滴血,滴至地上就能馬上化為和他有同等力量的惡魔,於是當女神以輪斬殺惡魔Raktabīja後,時母(kāḷī)張開嘴巴將惡魔身湧出的鮮血一飲而盡,令惡魔Raktabīja無法再生,而在造時母(kāḷī)飲惡魔之法像時,就有時母(kāḷī)持鉢裝盛惡魔的血來表現,滅盡怨敵令不復生。
蓮華胎藏院へようこそ
我於金胎兩部大法所修持之本尊,大悲胎藏曼荼羅之本尊乃觀音母白處尊亦名白衣觀世音、白衣觀自在、白衣佛母;
梵名為pāṇḍara-vāsinī、pāṇḍarā或是pāṇḍarādevī。
又日本密教真言宗之《覺禪抄》所載之白衣觀音形象,身穿白色輕柔衣、頭髮上覆白帛即是對應之襲純素衣。左手持開敷蓮花,代表成就菩提之母德,並具有「本覺」的意義。圖像中白衣觀音之髮冠為如意寶珠,即是蓮華摩尼、蓮華妙寶,「蓮華摩尼、蓮華妙寶」(Maṇi-Padmā)也是白衣觀音之別名,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蓮華手院(觀音院)表增益方便,觀音母白衣觀音髮冠之如意寶珠也是開顯觀音院增益之德。
白衣觀音有二梵名,分別是「Pāṇḍaravāsinī」以及「Pāṇḍarā」,梵名Pāṇḍaravāsinī為「身穿白衣的女尊」、「住於最白淨處之女尊」;梵語Pāṇḍarā則開顯她自身就是「最白淨處」,也就是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中院八葉蓮華胎藏(子宮),因此善無畏三藏稱她為「最白淨處」(清淨無垢之子宮)並說明「從此最白淨處出生普眼」。
在日本密教現圖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東方佛母院列有『七俱胝佛母』,她是蓮華部的佛母而與白衣觀世音為一如不二之女尊。「七倶胝佛母)」所謂七俱胝(Saptakothī)意譯為七千萬其實是代表無量數,她即是出生無量諸佛菩薩之佛母,七倶胝佛母又名 「准胝觀音佛母」亦名「Cundā」、「Cundrā」、「Caṇḍā」、「Candrā 」、「Cuṇḍrā」以及「Cundavajrī」等梵名,在漢傳經典中將其音譯為「純陀」、「宗達」、「尊那」等等,這些皆源自「女神教」(shaktism)的女神別名,依印度各地語言(方言)之差異而有不同稱呼。
所受持金剛界曼荼羅之本尊乃蓮華部母法波羅蜜(Dhrama-pāramitā)亦名法金剛女(Dhrama-vajrī)。
以日本真言密教所言金胎不二,則觀音母名白衣觀世音與蓮華部母法金剛女乃一如不二之女尊也。又依金剛頂瑜伽密教之教義,法波羅蜜・法金剛女代表金剛法性、真如波羅蜜多與般若波羅蜜多,是以她與佛母般若波羅蜜多乃一如不二之女尊也。
在顯教則信仰中國佛教之女性尊──觀世音菩薩,俗稱觀音佛祖、觀音娘娘,日本則稱為觀音樣。
中國化的觀世音菩薩的身世,即是《香山大悲菩薩傳》的妙善公主傳說,妙善公主成道為千手觀世音菩薩。
蓮華胎藏院的主題為日本密教、神道暨巫女文化,中國道家、觀音暨女神信仰,印度女神教(Shaktism)和中國藏密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