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華胎藏院へようこそ

我於金胎兩部大法所修持之本尊,大悲胎藏曼荼羅之本尊乃觀音母白處尊亦名白衣觀世音、白衣觀自在、白衣佛母;

梵名為pāṇḍara-vāsinī、pāṇḍarā或是pāṇḍarādevī。
又日本密教真言宗之《覺禪抄》所載之白衣觀音形象,身穿白色輕柔衣、頭髮上覆白帛即是對應之襲純素衣。左手持開敷蓮花,代表成就菩提之母德,並具有「本覺」的意義。圖像中白衣觀音之髮冠為如意寶珠,即是蓮華摩尼、蓮華妙寶,「蓮華摩尼、蓮華妙寶」(Maṇi-Padmā)也是白衣觀音之別名,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蓮華手院(觀音院)表增益方便,觀音母白衣觀音髮冠之如意寶珠也是開顯觀音院增益之德。

白衣觀音有二梵名,分別是「Pāṇḍaravāsinī」以及「Pāṇḍarā」,梵名Pāṇḍaravāsinī為「身穿白衣的女尊」、「住於最白淨處之女尊」;梵語Pāṇḍarā則開顯她自身就是「最白淨處」,也就是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中院八葉蓮華胎藏(子宮),因此善無畏三藏稱她為「最白淨處」(清淨無垢之子宮)並說明「從此最白淨處出生普眼」。
在日本密教現圖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東方佛母院列有『七俱胝佛母』,她是蓮華部的佛母而與白衣觀世音為一如不二之女尊。「七倶胝佛母)」所謂七俱胝(Saptakothī)意譯為七千萬其實是代表無量數,她即是出生無量諸佛菩薩之佛母,七倶胝佛母又名 「准胝觀音佛母」亦名「Cundā」、「Cundrā」、「Caṇḍā」、「Candrā 」、「Cuṇḍrā」以及「Cundavajrī」等梵名,在漢傳經典中將其音譯為「純陀」、「宗達」、「尊那」等等,這些皆源自「女神教」(shaktism)的女神別名,依印度各地語言(方言)之差異而有不同稱呼。

所受持金剛界曼荼羅之本尊乃蓮華部母法波羅蜜(Dhrama-pāramitā)亦名法金剛女(Dhrama-vajrī)。

以日本真言密教所言金胎不二,則觀音母名白衣觀世音與蓮華部母法金剛女乃一如不二之女尊也。又依金剛頂瑜伽密教之教義,法波羅蜜・法金剛女代表金剛法性、真如波羅蜜多與般若波羅蜜多,是以她與佛母般若波羅蜜多乃一如不二之女尊也。
在顯教則信仰中國佛教之女性尊──觀世音菩薩,俗稱觀音佛祖、觀音娘娘,日本則稱為觀音樣。

中國化的觀世音菩薩的身世,即是《香山大悲菩薩傳》的妙善公主傳說,妙善公主成道為千手觀世音菩薩。

蓮華胎藏院的主題為日本密教、神道暨巫女文化,中國道家、觀音暨女神信仰,印度女神教(Shaktism)和中國藏密等等.....

菖蒲の節句

今天是日本的菖蒲(しょうぶ)之節句,也是日本的國民祝日「こどもの日(兒童節)」。
菖蒲之節句
菖蒲之節句原本是在農曆五月五日,明治改曆後沿用制定於新曆五月五日,在改曆前農曆五月初的時候開始進入梅雨季,這時萬物容易發霉而腐壞、受到毒氣侵襲, 所以自古人們就習慣利用菖蒲或艾草等味道較重的植物來袪除毒氣。

多雨的農曆五月乃是播種季節。播種是稻作的第一個步驟, 也是祈求豐收的神聖農耕活動。 在進行播種時,身上蘊含著產靈即生育這項神秘靈力的女性就被當成主角, 這些女孩被稱為「早乙女(さおとめ)」。 《 古事記》所記載大氣都姫神的女兒「若狹那賣神」即是早乙女之女神。在農曆五月初四夜到初五(這段時間稱為「女天下」)她們會寄宿在屋頂鋪上了菖蒲的小屋裡, 這些小屋叫做「娘宿」或「女之家」。 女孩子待在裡頭受到保護以避免沾染外界的「穢れ」, 並且潔淨身心(恢復生命力),再到田裡去播種。 小屋裡還有菖蒲酒可喝,所以這一天對女孩子來講算是輕鬆休憩的日子。

也因此這一天本是「女性的節日」,然而後來卻來武士抬頭導致,以男性為主的武家社會把原本以「女性為主祈禱豐收祥和的菖蒲之節句」意含加以改變。 尤其端午節句一定會用到的「菖蒲(ショウブ)」,在日文的發音正跟崇尚武力的「尚武(ショウブ)」同音,日本民間也相信「菖蒲(ショウブ)」、艾草、楝木即栴檀等具有辟邪驅魔的效力, 有把它攜帶在身上,或是把它覆概在屋頂的習俗。

再者,據說古代宮廷中也相信在殿舍的屋頂上舖上菖蒲可辟火災, 甚而在南宮殿東西兩側的階梯上,擺置用菖蒲做成的小舍殿或神轎來鎮邪。

值得一提的是,江戶時代的書籍《玉籤集》中,對天叢雲劔的劔刃形容如同「菖蒲」的葉片,天叢雲劒在江戶時代以菖蒲直葉來形容,也是基於尚武精神吧。 而宮廷裡也剛好在這個時節舉辦騎馬射箭(騁射、流鏑馬)的活動, 所以就逐漸轉化成「崇尚武力的男性節日」。 相對於原本是女性節日的五月五日端午節句已經轉變為與男性有關的節日「男兒節」, 自古以來祈禱女孩健康成長的三月三日(桃の節句)則是女兒節, 後來日本政府訂定國民祝日「こどもの日(兒童節)」是選擇五月五日, 因此三月三日非為祝祭日,被認為是一種重男輕女的情況。

相對於三月三日桃の節句的「雛人形」,五月五日端午節句則擺設五月人形, 其習俗文化本出自於中世的武家社會,故「五月人形」的主題內容象徵著武士、 勇武, 進而祈求小孩子能健康長大成人。 「五月人形」擺設,以三段式為主流。其擺飾首先用綠色或白色絨布鋪底,最上段的中央, 擺放甲冑,甲冑的左邊擺飾弓箭,右邊擺飾武士刀,風旛和鯉魚旗則置於兩側,然後用屏風或布幕作背景。 中段,中間擺飾大鼓、戰鼓,戰鼓的左邊擺飾指揮用的軍扇,右邊擺飾軍用斗笠。 此外,亦有加上鍾馗、或是桃太郎、金太郎等的人偶。


三段擺飾壇的最下段,中央擺飾菖蒲,左邊供奉的叫「柏餅」的麻薯,右邊則擺供粽子, 最後在於左右兩邊擺上篝火,全部大致完成。 關東人這時節吃的和菓子是「柏餅」,關西人則吃「粽」。 「柏」指的是槲樹,槲樹若不發嫩芽,老葉不落,在日本意味子孫繁榮。「柏餅」是用槲樹葉包麻糬的甜點,包外葉的表示裡面是紅豆餡,包裡葉的則是味噌餡。 西部地區因槲樹不易入手,通常用菝契(金剛頭、鐵菱角、山歸來)葉子代替。 夜晚泡「菖蒲湯」(しょうぶゆ)以除厄。 超市在這天都會賣一束一百五十日圓的菖蒲葉,放入熱水浴缸內, 有一股清香味,而且可促進血液循環,還有止痛效用。「菖蒲湯」是俳句五月季語之一。女孩子可以用菖蒲葉玩占卜游戲「菖蒲占い」, 在葉子中央打個結, 掛在屋檐下祈願,與七夕習俗相似,倘若蜘蛛在葉上結網,表示願望可以實現。
「思うこと軒のあやめにこと問わんかなわばかけよささがにの糸」

日本治寶山淨泉寺彩色御朱印
日本愛知縣豐川市之治寶山淨泉寺彩色御朱印的五月主題是『こどもの日(兒童節)』,住持特別請繪師森島コン來繪製『こどもの日(兒童節)』主題的彩色御朱印,繪師森島コン是喜愛創作お姉さん(大姊姊)與正太調情的漫畫,也就是俗稱的"小孩玩大車"。

  • 馬頭觀音菩薩姊姊與童子


在褐膚性感豐滿的馬頭觀音菩薩姊姊的調教下「前途有望!」,馬頭觀音姊姊將童子的"煩惱不淨"全部咬吞無餘,必能證得無上正等正覺。

密教馬頭觀音亦為蓮花部明王,在唐密祖師善無畏三藏 《大佛頂如來放光悉怛多般怛羅大神力都攝一切呪王陀羅尼經大威德最勝金輪三昧呪品》將馬頭明王稱為「馬頭羅剎」,當然在此馬頭觀音姊姊就是「羅剎女(Rākṣasī)」,依《大日經疏》將「Rākṣa」分析為表塵垢的「Ra」與噉食的「kṣa」以及代表堅固的「Sa」所組成,也就是「噉食眾生的煩惱塵垢而堅固不退轉,馬頭觀音的密號為「噉食金剛」,所以馬頭觀音姊姊可說是將"煩惱不淨全部咬吞無餘,令得清淨大樂的「羅剎女(Rākṣasī)」。

  • 聖觀音菩薩姊姊與童子

在乳白美麗慈悲的聖觀音菩薩姊姊的撫愛下「元氣潑溂」,聖觀音姊姊以大悲乳水哺育童子解脫一切苦惱,精進成就無上正等正覺。


在密教中白色代表「大悲息災,日本密教六大之一「水大」的顏色,就是乳白色代表「廣大普遍慈悲」。觀音母白衣觀音即大悲乳水潤生一切眾生,她的豐滿雙乳流出白如雪乳的大慈悲水,給予眾生飲用或是觸摸,迅即除去一切苦患,令眾生必定成就無上菩提,此大慈悲乳水即同於『甘露(amṛta)』。

除了繪師森島コン繪製的彩色御朱印,也有治寶山淨泉寺住持所繪製『こどもの日(兒童節)』主題的彩色御朱印。

  • 旃檀雙葉──幼女聖觀音與馬頭觀音


旃檀雙葉是取自日本古諺『栴檀は雙葉より芳し』:
旃檀(せんだん)即旃檀娜(Candana),是一種帶有香味的樹木,梵語「Candana」意譯為「與樂」。《慧苑音義》曰:「旃檀,此雲與樂,謂白檀能治熱病,赤檀能去風腫,皆是除疾身安之樂,故名與樂。」《玄應音義》曰:「旃彈那,或作旃檀那,此外國香木也,有赤白紫等諸種」。「雙葉(ふたば)」指“剛剛發芽時的兩片嫩葉”,也可以寫作:「二葉」。『栴檀は雙葉より芳し』的意思是「旃檀木自剛剛發芽就芳香宜人」;引申為:偉人從小就出眾,與眾不同。即:「英雌出幼女」。

聖觀音與馬頭觀音在幼女時期就出類拔萃,初發心時,便成正覺,知一切法,真實之性,具足慧身,不由他悟。

此外,治寶山淨泉寺與靈山一心寺合作舉辦御朱印会,並且推出連動彩色御朱印──


聖觀音菩薩慈愛的雙乳 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