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深般若波羅蜜多的觀自在菩薩,她在《般若波蘿蜜多心經》云:『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台灣真言宗新逍遙園譯經院出版的《心經奧義》主張:『這段經文是解釋什麼是「空(Sūnyatā)」的最究竟意義。
因此可知,觀自在菩薩所說的「空(Sūnyatā)」,不是別的,而是:「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這是她給「空(Sūnyatā)」下的定義:離於生滅,無有染淨,在聖不增,在凡不減,其體虛寂一相,
用即遍一切處,這是什麼?這就是「如來胎藏之妙真如性」,所以觀自在菩薩,她所照見的,
不是「什麼都沒有」的外道凡夫之斷滅空,或小乘壓制一切令不起的偏空,而是這不變而能隨緣、
隨緣而能不變的妙真如性,所以能「度一切苦厄」,乃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試想以偏空智,或以斷滅空,如何能證阿耨菩提?
所以「五蘊皆空」是指「五蘊」皆是本妙明心所顯之相,如虛空華,非有非無,非不有無,離於有無,
這才是離於四句的聖諦第一義大空;以如是故,故能究竟無垢無淨,不增不減等。
是故乃至下面的十二入、十八界,以及世出世間一切法,也皆是「空如來藏性」之用,
因此轉「空如來藏」為「不空如來藏」,而起「無作意」大用。』
「無作意」如果以動漫來比喻就是『身勝手の極意:完成形』。
《心經奧義析微》進一步解釋:『大般若經講十八空,其中最後一個空就是「第一義諦大空」,
「第一義諦大空」相當於「如來藏(Tathāgatagarbha)」。
「四句」是分別諸法為「有」、「空」、「亦有亦空」、「非有非空」四種不同之論。
此處是說因為「五蘊」皆是如來藏所顯之相,離於四句之言說戲論而屬第一義大空,
究竟「無垢無淨」、「不增不減」。不但五蘊如此,六根、六塵、十二入、十八界、
世出世間一切法也都是如此-皆是「如來藏性」之用。如來藏依其功用而言,可分為兩種:
一是「空如來藏」,一是「不空如來藏」。前面說的不變隨緣是「不空如來藏」,隨緣不變是「空如來藏」。
何以隨緣不變是空如來藏呢?因為雖然表面隨緣變化,但她並沒真的改變,因為沒變,所以是空的,
因此這種如來藏之用稱為「空如來藏」。何以不變隨緣是「不空如來藏」呢?
雖然她從來也沒變,但她還是能隨因緣而變現一切法,因為隨緣變現,所以不是空的,
因此這種如來藏之用稱為「不空如來藏」。(這個名詞本身就是密教的詞,密教才講「不空」。)
因此「五蘊」乃至一切法其實就是如來藏起無作意大用而將「空如來藏」轉為「不空如來藏」罷了,
「無作意」即「不思議」之意-不必去想就自然而然能起那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