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華胎藏院へようこそ

我於金胎兩部大法所修持之本尊,大悲胎藏曼荼羅之本尊乃觀音母白處尊亦名白衣觀世音、白衣觀自在、白衣佛母;

梵名為pāṇḍara-vāsinī、pāṇḍarā或是pāṇḍarādevī。
又日本密教真言宗之《覺禪抄》所載之白衣觀音形象,身穿白色輕柔衣、頭髮上覆白帛即是對應之襲純素衣。左手持開敷蓮花,代表成就菩提之母德,並具有「本覺」的意義。圖像中白衣觀音之髮冠為如意寶珠,即是蓮華摩尼、蓮華妙寶,「蓮華摩尼、蓮華妙寶」(Maṇi-Padmā)也是白衣觀音之別名,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蓮華手院(觀音院)表增益方便,觀音母白衣觀音髮冠之如意寶珠也是開顯觀音院增益之德。

白衣觀音有二梵名,分別是「Pāṇḍaravāsinī」以及「Pāṇḍarā」,梵名Pāṇḍaravāsinī為「身穿白衣的女尊」、「住於最白淨處之女尊」;梵語Pāṇḍarā則開顯她自身就是「最白淨處」,也就是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中院八葉蓮華胎藏(子宮),因此善無畏三藏稱她為「最白淨處」(清淨無垢之子宮)並說明「從此最白淨處出生普眼」。
在日本密教現圖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東方佛母院列有『七俱胝佛母』,她是蓮華部的佛母而與白衣觀世音為一如不二之女尊。「七倶胝佛母)」所謂七俱胝(Saptakothī)意譯為七千萬其實是代表無量數,她即是出生無量諸佛菩薩之佛母,七倶胝佛母又名 「准胝觀音佛母」亦名「Cundā」、「Cundrā」、「Caṇḍā」、「Candrā 」、「Cuṇḍrā」以及「Cundavajrī」等梵名,在漢傳經典中將其音譯為「純陀」、「宗達」、「尊那」等等,這些皆源自「女神教」(shaktism)的女神別名,依印度各地語言(方言)之差異而有不同稱呼。

所受持金剛界曼荼羅之本尊乃蓮華部母法波羅蜜(Dhrama-pāramitā)亦名法金剛女(Dhrama-vajrī)。

以日本真言密教所言金胎不二,則觀音母名白衣觀世音與蓮華部母法金剛女乃一如不二之女尊也。又依金剛頂瑜伽密教之教義,法波羅蜜・法金剛女代表金剛法性、真如波羅蜜多與般若波羅蜜多,是以她與佛母般若波羅蜜多乃一如不二之女尊也。
在顯教則信仰中國佛教之女性尊──觀世音菩薩,俗稱觀音佛祖、觀音娘娘,日本則稱為觀音樣。

中國化的觀世音菩薩的身世,即是《香山大悲菩薩傳》的妙善公主傳說,妙善公主成道為千手觀世音菩薩。

蓮華胎藏院的主題為日本密教、神道暨巫女文化,中國道家、觀音暨女神信仰,印度女神教(Shaktism)和中國藏密等等.....

日本中元盂蘭盆會-精霊流し

日本民間習俗以船作為憑依來送走祖霊、亡霊或驅逐惡鬼至海上他界。

(例如常世之國,但在佛教影響下則為極樂淨土。)

其中,有個名為「放流精靈」(精霊流し)的民俗,其意亦同。

九洲的佐賀市,於舉行中元盂蘭盆祭時,有製作一船形的花舟裝載車上,花舟上裝滿燈籠,

黃昏時將此車子停到十字路口,庄內的人家把中元盂蘭盆祭的供品放入後,放流河川。

在岡山市,此舟稱之為「送行舟」(送り舟),用菰草葉或是稻草編成,

而且每於節日將屆時,有業者作來兜售,不過在十三日以前舉行的話,則不叫「送行舟」。

此岡山市的實例,在請神、迎接祖霊或是鬼魂時,雖然不說「迎接舟」(迎え舟),

但是可確定祖霊或是鬼魂來臨時,是以船為手段。

又「放流精靈」(精霊流し)的習俗,重點放在祭祀尾聲送鬼魂回去,

然而三重縣尾鷲市的部份地方,在請神、迎鬼魂時,也有用船。

七日的早晨,根據家中供奉幾位先人而決定作幾條竹葉船,然後和送神送鬼魂回去時一樣,

裝入供品放流海上,此稱之為「迎接精靈」(精霊迎え)。

此外,送祖先或鬼魂回去的船,有些地方稱之為「麥梗舟」。

在伊豆賀茂郡下河津村,於十六日那天製作「麥梗舟」,舟內擺上船夫及歌唱的人偶,

傍晚送出海上放流等等。

<万灯流し>

也為「精霊流し」之一種,作為慰送祖先回去的船。

亦有將亡魂接引西方極樂淨土之意,為日本佛教法會的一種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