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古代中國民間的中元節習俗,則以宋代東京夢華錄所載「中元節」為例,
其曰:
七月十五日中元節。先數日,市井賣冥器:靴鞋、幞頭帽子、
金犀假帶、五綵衣服,以紙糊架子盤遊出賣。
潘樓并州東西瓦子亦如七夕,要鬧處亦賣果食、種生、花果之類,及印賣《尊勝目連經》。
又以竹竿斫成三腳,高三五尺,上織燈窩之狀,謂之「盂蘭盆」,掛搭衣服冥錢在上焚之。
构肆樂人,自過七夕,便般「目連救母」雜劇,直至十五日止,觀者增倍。
中元前一日,即賣練葉,享祀時鋪襯卓面。
又賣麻穀窠兒,亦是繫在卓子腳上,乃告祖先秋成之意。
又賣雞冠花,謂之「洗手花」。十五日供養祖先素食,
纔明即賣穄米飯,巡門叫賣,亦告成意也。
又賣轉明菜、花花油餅、餕豏、沙豏之類。城外有新墳者,即往拜掃。
禁中亦出車馬詣道者院謁墳。
本院官給祠部十道,設大會,焚錢山,祭軍陣亡歿,設孤魂之道場。
縱觀上述,日本與中國兩國的共通點,大致可歸納如下:
一、祭台的設置,日本古昔的習俗是在祭桌上鋪上菰草席,中國宋代的民間習俗則是用「練葉」鋪襯桌面。
二、祭拜場所的佈置,日本古時習俗有在戶外插四支竹子,以民俗觀點來解釋,
此應是做「祖霊」的「憑依」之用,
對此宋代的民間習俗則是以「竹竿斫成三腳,高三五尺,上織燈窩之狀,謂之盂蘭盆」。
三、中元盂蘭盆的祭祀意義,日中兩國都含有謝秋成豐收之意。
如日本的盂蘭盆祭供品必以麵類、以及用胡瓜和茄子作成的牛、馬等,
據日本民俗學家的解釋,是含有麥子的收穫祭之意。
對此,宋代的習俗則是「・・・又賣麻穀窠兒,亦是繫在卓子腳上,乃告祖先秋成之意。」
四、有關供品,兩者具以素食供奉,如東京夢華錄載說「十五日供養祖先素食」等語。
其他,如供盆花、赴盆地祭拜、供養超度孤魂等等細節,都是兩國雷同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