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GO】三大愛之女神

FGO的三大愛之女神
Ištar
蘇美神話的司掌愛情、性愛、美麗、戰爭、正義與政治、生命繁衍、萬物豐饒、金星與天空的女神ištar。

密教的「慾金剛女(Iṣṭa-vajrī)」,亦名「意生金剛女(Manobhava-vajrī)」」、「金剛見女(Vajra-dṛṣṭi)」、「大樂女尊(Mahāsukhā)」、「金剛吉祥女(Vajraśrī)」。她名字的「慾」之梵語為「Iṣṭa」與女神Ištar之名「ištar(阿卡德語)」有關。

慾金剛女(Iṣṭa-vajrī)代表《理趣經》所云:「慾箭(rāgakāṇḍa)清淨句是菩薩位(慾望如飛矢般訊速激烈地作用,也是清淨菩薩的境界)」, 她也代表《理趣經》所云:「見(dṛṣṭi)清淨句是菩薩位(心存慾望觀看異性,也是清淨菩薩的境界)」。
Kāma
「Kāma」是意慾、性慾、愛的意思。

在吠陀時代,Kāma被尊奉為創造的原理,為「無(asat)」與「有(sat)」的聯繫,因為有慾望(kāma)才令宇宙本初所處並非是「無(asat)」(註:這裡梵語asat是真正的什麼都沒有的無的狀態)也非是「有(sat)(註:這裡梵語sat是指恆有,就始終都存有的狀態)」的狀態,產生了現在的宇宙,因此「意慾(kāma)」是創造的原理。

印度哲學者、佛教學者木村泰賢教授,解釋「意慾(kāma)」作為「無(asat)」與「有(sat)」的聯繫而說道:「意慾(kāma)意指連綿不絕的努力尋求生存,藉由叔本華所說,就是生活意志(Wille zum Leben),以此作為有無之聯繫。」在吠陀神話以「意慾(kāma)」作為「無(asat)」與「有(sat)」的聯繫而希臘之創世神話則以『愛(Eros)』聯絡「大地(Gaia)」和由她所出生的「天空(Uranus)」」。

Amor

拉丁語Amor是「愛」的意思,作為神靈相當於希臘神話的「Eros(Ἔρως)」,希臘語「Ἔρως」是「慾望」的意思。

 

在希臘創世神話「Eros」是沒有具體樣貌之神靈,無人知道此神的模樣,而是一種抽象的概念,「Eros(慾望)」比較像是推動萬物誕生的能量和促進成長的生命力,而可說「Eros(慾望)」是生命的起因、生命力。大地母神Gaia在「Eros(慾望)」的推動力和能量影響下,她自身在不依靠男性下,從自己身體最深邃處也就是她的子宮出生巨大之男性神Uranus,Uranus是天空,他一出生就延展覆蓋在母神Gaia的身上,大地有多寬廣,包覆在大地上的天空就有多廣大。當時,天空神Uranus還像是一個無邊的天花板僅僅壓在地板上一樣,緊緊貼緊在大地母神Gaia身上,他撫摸著母神Gaia全身,沒有停止,他盡可能與母神Gaia黏在一塊,也就是無時無刻地不停與母神Gaia性愛交媾,跟母神Gaia做愛是Uranus唯一的活動,充滿著性愛的「Eros(慾望)」沒法停止與母神Gaia交媾,也無法停止擁抱她、與她肉體結合。於是母神Gaia妊娠,她與Uranus的孩子將是希臘神譜中最初得真正的神,擁有具體形象與性格特徵的神。

 

在希臘神話中還有另一位「Eros」,這位「Eros」是司掌愛情、性愛、美麗、生命繁衍、萬物豐饒、金星的女神Aphrodite的孩子,在羅馬稱這位神為Cupid,也就是我們熟悉那長著一對翅膀,背著箭桶,手拿著弓的愛神邱比特,只要被邱比特的箭射中,心裡就會燃起無法克制的愛慾。

佛刀舎之佛畫師「卵の黄身師」所造之「牛頭天王像」


佛刀舎之佛畫師「卵の黄身師」所造之「牛頭天王像」。牛頭天王是日本佛教信仰的護法善神,與帝釋天(Śakro devānām indraḥ)、金剛手夜叉(Vajrapāṇi Yakṣa)、執金剛神(Vajradhara)同樣為護衛如來的「護法神(dharmapāla )」,在京都東山的「祇園感神院(現在的八坂神社)」將牛頭天王奉為祇園精舍的守護神,又名「祇園天神」,「祇園精舍(Jetavana-vihāra)」是釋迦牟如來當年傳法的一大重要場所,為歷史上悉達多在世時規模最大的精舍,在《平家物語》中開頭所詠文句也提及到祇園精舍──「祇園精舍的鐘聲, 有諸行無常的聲響, 沙羅雙樹的花色, 顯盛者必衰的道理。 驕奢者不久長, 只如春夜的一夢, 強梁者終敗亡, 恰似風前的塵土。」

牛頭天王與武塔神為同神,如平安時代辭書《伊呂波字類抄》記載:「自天竺北方有國,其名曰九相;其中有園,名曰吉祥; 其園中有城,其城有王、牛頭天王,又名曰武塔天神。」關於武塔神的記載,首見於鎌倉時代末期卜部兼方所撰之《釋日本紀》, 該書卷七引用《備後國風土記》佚文「疫隈國社(えのくまのくにつやしろ, 即今廣島縣福山市新市町之素戔嗚神社)」內容大意是「北海有位武塔神,迎娶南海女神,途中日已暮,遂就地求宿,時遇蘇民將來兩兄弟, 哥哥貧窮弟弟富裕,富裕的弟弟拒絕武塔神的借宿,貧窮的哥哥則爽快應允並以僅有的栗飯盡力招待。 幾年後,武塔神帶著自己的八個孩子來道謝並對貧窮的哥哥說: 為了報答你昔日的招待之恩,你可叫家人用茅草結圈掛在腰上。 貧窮的哥哥知其言,是夜除了蘇民將來之一女以外皆死。 如是,武塔神自稱速須佐雄能神,並告訴貧窮的哥哥說: 希望你轉告子孫,日後如有疫病流行只要腰著茅草圈即可免。」武塔神自稱速須佐能神(すさのおのかみ)即「素戔鳴神(すさのおのかみ)」,武塔神即為素戔鳴尊。又故事中提到的茅草圈演就成為「夏越祓」與「年越祓」穿越茅輪的風俗,藉穿越茅輪驅避疾病,轉而有去除穢厄之涵意,在穿越茅輪後,拔下兩三根茅草後帶回,豎立或吊掛在家門口,庇佑無病息災,武塔神即素戔鳴尊也被奉為降伏疫病之神。

牛頭天王等同武塔神,武塔神所迎娶之南海女神也等同《三國相傳陰陽輨轄簠簋内伝金烏玉兎集》所記載牛頭天王迎娶的沙竭羅龍王之三女兒「頗梨采女」,又牛頭天王等同素戔鳴尊,因此「婆利采女」也與素戔鳴尊的愛妻出雲女神「奇稻田姬命」視為同一女神。

在日本室町時代鯿撰的《祇園社略記》如此記載:「或曰、神家祇園稱素戔鳴尊、佛家是為牛頭天王、曆家配之天道神、餘解會各家之說。」 可知祇園社祭神祇園天神在神道視為「素戔鳴尊」,日本佛教則稱為「牛頭天王」,曆家即陰陽道則將牛頭天王配為「天道神」,陰陽道之天道神乃曆神也就是主每一日子之禍凶吉福,祭祀此神可轉禍為福,又懲惡賞善也是天道神之性格,亦相當於裁決人間一切禍福之天帝。

牛頭天王的妻子「頗梨采女」在陰陽道則為幸運女神「歲德神」,乃主吉兆福瑞之女神。「歳徳頗梨采女也、八将神母也、容顔美麗忍辱慈之躰也」 容顏美麗又忍辱慈善的神后,其容貌美麗手持摩尼寶珠而如吉祥天,頗梨采女與牛頭天王所生的八柱王子神,陰陽道稱為八將神,分別是「太歲、大将軍、太陰、歳刑、歳破、歳殺 、黄幡、 羅睺、豹尾」。

在密教的明王「大威德明王(yamāntaka)」是征服死亡之明王,在藏密中大威德明王有頭部為水牛頭的形象而稱「牛頭明王」,似乎牛頭天王與這尊「牛頭明王」有關,但是誠如《三國相傳陰陽輨轄簠簋内伝金烏玉兎集》記載牛頭天王的面容為頭上裝飾有黄牛面,手持斧頭與羂索,可知牛頭天王的「牛」並不是「水牛」而是「黄牛(家牛)」了,值得一提的是在印度將「黄牛(家牛)」視為神聖,反倒是「水牛」則與惡魔和死神連繫在一起,大自在天夫婦之坐騎即為「黄牛(家牛)」。

在《三國相傳陰陽輨轄簠簋内伝金烏玉兎集》又記載牛頭天王為藥寶賢明王,本地佛為藥師如來,由於牛頭天王為藥師如來之垂迹,因此能降伏疫病,庇佑無病息災。至於牛頭天王的愛妻「頗梨采女」的本地佛則為「十一面觀音菩薩」亦為「南海觀世音菩薩」慈悲濟度眾生

牛頭天王是的「祇園感神院」的主祭神,在慶應四年(1868年)神佛分離後,「祇園感神院」改名為「八坂神社」,主祭神之神名皆作更改,「牛頭天王」為「素戔嗚尊 (すさのおのみこと)」,「頗梨采女」為「奇稲田姫命 」等等。素戔鳴尊於記紀神話中為暴風神與斬除魔獸之英雄神,日本神話學者高山樗牛發表的論文《古事記神代巻の神話及び歷史》主張素戔鳴尊與印度的Indra(因陀羅)具有相同之神格,無獨有偶日本佛教學者高楠順次郎與木村泰賢合著的《印度哲學宗教史》亦主張Indra與素戔鳴尊之神話深具相對照研究之價值,尤其二者皆是斬除魔獸之英雄神。

Indra原是雷霆之神格化,但經過長久歲月,其性質由自然現象發展成偉大之勇者。彼由母牝牛(Gṛṣṭi,雲)之脇腹出生,出生後立即成為勇者而能活動,為此,天地怖畏而震動,常持金剛杵(Vajra)作為武器,故一名「金剛手(Vajrahasta)」。Indra之神能主要是能退治惡魔,尤其是能征服Vṛtra(隱蔽者),Vṛtra是與日本神話八岐大蛇可相較之恐怖惡蛇(Ahi),能堰水斷流,令雲隱而雨不降,為此,Indra大怒,乘蘇摩酒之餘威,振其金剛杵討伐之,最後惡蛇Vṛtra如大樹仆倒,天地因而震動。顯然將電光閃爍,迅雷頻仍,最後沛然雨降之景象,想像成雷神Indra與惡蛇Vṛtra之狀態與結束。在吠陀神話中,Indra為諸天神之最有力者而為天帝。值得一提的是,太陽系第七大行星名稱為「Uranus」,Uranus為希臘神話的天空之王,因此印度給予太陽系第七大行星之印度名即為統治天國的天帝「Indra(इन्द्र)」之名。日本則將太陽系第七大行星「Uranus」譯名為「天王星」。

話說,日本牛頭天王信仰之興盛,提到天王就會想到牛頭天王。如日本東京都品川區東品川的天王洲アイル, 其名就是來自牛頭天王,牛頭天王亦等於風暴神素戔鳴尊,因此在經典動漫《美少女戰士Sailor moon》中「天王星」就被設定為「風之星」。知名手遊《Fate/Grand Order》則將牛頭天王與Indra習合為同一神,素戔鳴尊與的Indra皆是斬除魔獸之英雄神。

(「帝釋天的金剛杵。也就是由聖仙骨鑄造而成的神之槍。降臨此處,殲滅所有敵人————釋提桓因·金剛杵!」)

佛刀舎之佛畫師「卵の黄身師」所造之「牛頭天王像」為胸乳豐滿的牝牛女神,頭上有野牛的牛角,身穿乳牛斑紋衣,金色天衣繞身,脖子戴的鈴鐺有常樂我淨之聲響,雙乳分泌大悲甘露乳水療癒眾生疾苦,右手持金剛斧能斷一切疾災,左手結與願印滿足眾生希求。

大年初一初詣

大年初一初詣,前往「淡水龍山寺」與「寶藏巖觀音亭」參拜觀世音菩薩,由於華人信仰的觀音是女性菩薩,因此又稱她為觀音娘娘。

在金剛頂瑜伽密教中觀世音菩薩是蓮華部觀自在王如來的四親近菩薩之首,名為「金剛法」。「蓮華部」又稱「法部」,四親近菩薩依序是金剛法、金剛利、金剛因、金剛語,金剛利即文殊師利菩薩,代表《大般若波蘿蜜多經》的「一切法自性空」之法門;金剛因即彌勒菩薩,代表《解深密經》的「一切法唯識」之法門;金剛語即真言菩薩,代表《大日經》的「真實語」之法門。

「金剛法」即觀世音菩薩(觀自在菩薩),她統合這三大法門─《大般若波蘿蜜多經》所言「自性空(svabhāva-śūnyatā)」即《解深密經》所言的「圓成實性(pariniṣpanna-svabhāva)」,也就是「真如(tathatā)」,真如是遍滿於一切法,而無不俱足,所以叫做「圓」;其體常住不滅,永遠成就,所以叫做「成」,又為一切諸法的真實體性,不是虛妄,所以叫做「實」,一切法的真實體性就是「空性(śūnyatā)」,「空性(śūnyatā)」並不是斷滅的「虛無」,也不是會生滅的「有」,而是「妙有」,即以《大日經》的「地、水、火、風、空、識」之六大來開顯「空性(śūnyatā)」,如實了知法界體性之空性為「六大」,知道成就一切事物現象的原理(就好比物理學),這就是觀世音菩薩(觀自在菩薩)的法門,因此她才能自在救渡眾生。

大神神社「おんだ祭☆豊年講大祭」

大神神社

大和國一宮大神神社舉行「おんだ祭☆豊年講大祭」,由二位巫女擔任早乙女(神聖插秧女)於拜殿模仿插秧動作(古昔則是做出女性之性愛模樣,袒露女陰,藉由女性生殖的靈力也就是產巢日來賦予穀物豐饒),之後巫女奉納鈴神樂之巫女舞,以此祈佑新的一年,五穀豐收・風調雨順。

大神神社的主祭神是大物主神,以三輪山為御神體,又稱三輪明神,於神佛習合與大黑天為同神,大黑天具有福神性格,而能賜予財富豐饒。

又祭祀建造大和國之大物主神的大神神社乃大和國之一宮,儘管如此,以大和為名的戰艦大和, 她的艦內神社則不是祭祀大和國一宮大神神社之分魂而是祭祀大和神社之祭神分魂了。

瑪姆的「パンツ」!?


在動畫《勇者鬥惡龍 達伊的大冒險(DRAGON QUEST -ダイの大冒険-)》第十八話大師兄修凱爾帥氣救了師妹瑪姆,並吩咐說由自己來打倒魔軍司令哈德拉,要瑪姆與波普快去與達伊會合,一同對抗於冰炎魔團長「弗雷札特」,拯救遭受冰封的雷歐娜公主。
(看到修凱爾燃盡最後生命發出光芒的瑪姆,擔心修凱爾的安危)
在動畫《勇者鬥惡龍 達伊的大冒險(DRAGON QUEST -ダイの大冒険-)》第十九話,瑪姆與波普和達伊齊心對抗「弗雷札特」,瑪姆卻被「弗雷札特」拎住腳踝而呈現頭下腳上狼狽模樣,下圖是新舊動畫的比較:

可以見到新版動畫中瑪姆的「パンツ」沒有走光,似乎不符合牛頓力學!?
因此,就有懂力學的畫師,修正新版動畫不不合理之處!

以及畫出另一個角度,冰炎魔團長「弗雷札特」的視角.....看到瑪姆的「みほと(御火戸)」部位上......|||

恭賀新禧 !牛轉乾坤 幸福好運犇向你

 

「炮竹一聲除舊歲,桃符萬戶迎新春。」在辛丑牛年,就以大陸流行語,祝賀有個牛屄的一年!

根據"民明書房"出版的《好牛逼》這本書的說明,所謂「牛逼」出自《道德经》,由宇宙根源的「玄牝」的「牝」演化而来,也就是將「牝」拆成牛匕,所謂「玄牝」是到道母的深邃玄妙之女性生殖器,從此處出生宇宙萬物,非常厲害,因此「牛匕」就是形容很厲害的意思,後來「牛匕」訛傳成「牛逼」、「牛屄」成為大陸的流行語,以上是"民明書房"出版的《好牛逼》的說明(笑)。

*ps:民明書房源於日本漫畫《魁!!男塾》中多次被引用的虛構出版社。由於其「出版作品」內容多荒誕不經,或惡搞歷史人物、自然等知識,因此在惡搞文化中往往成為引經據典的依據所在。

 

除夕參拜關渡宮


庚子年的最後一日也就是除夕前往關渡宮參拜天上聖母媽祖與觀音媽。話說,關渡宮也有供奉財神爺,看到不少人跪拜財神爺求發財,而少見人跪拜關渡宮之主祭神,查覺到這樣的情況,我腦中閃現了「……世の中、金です!」這句話(笑),這句話正是動漫角色卡蓮之名言。

關渡宮的主神正是天上聖母媽祖,她是道教與佛教的女神,可說是證『道』亦證『空(śūnyatā)』。依老子的《道德經》所述,宇宙的本源就是『道』,天地萬物皆由『道』所生,『道』是宇宙之母,她有個深邃玄妙的女性生殖器,老子稱為『玄牝』,『玄牝之門』就是道母的『陰道口』,宇宙萬物從此出生,老子的《道德經》說:「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緜緜若存,用之不勤」。

道母之玄牝是永續不絕亦存亦無,所以稱為「緜緜若存」,所謂「無」即《道德經》所說:「無,名天地之始」,所謂『存』,就是『有』,即《道德經》所說:「有,名天地之母」。「無」不是虛無、什麼都沒有的意思,而是空(emptiness),如女性子宮和陰道內的「空」,因此如果看向內部會覺得「無」,但是明瞭道母是「實有」,『玄牝之門』就是道母的『陰道口』,則會知道是「存有」,神妙的道母是永恆而不窮竭的,因此「緜緜若存」。「用之不勤」即「用之不盡」,道母作為宇宙根本原理,她的作用令宇宙萬象發生的作用是愈勤愈出,無窮無盡的。『道』也就是『道母』在誕生萬物後,她也隨之存在宇宙萬物之中,因為她是萬物存在的原理,若無理則該物就不存在,這就是『德』,『德』是『道』的作用,也就是『道』的顯現,所以『道』和『德』只有全與分的差異,而沒有本質上的分別,萬物也因此能夠通過『德』返回生命之源的『道母』,萬物這種向生命本源回歸的作用,老子稱為『歸根』也叫做『復命』。

在大乘佛教《大般若波蘿蜜多經》主張宇宙的體性是空(śūnya),也就是說「宇宙的本體(dharma-dhātu-svabhāva)」就是「空性(śūnyatā)」,梵語「śūnyatā」是形容詞「śūnya」的名詞化,可以翻譯成「空」或是「空性」。梵語śūnyatā的動詞字根為「√Vi(√ū)」此動詞字根具有膨脹、增長、成長的意思,如女性生殖器的子宮和陰道是膨脹而中空,這是存在而有(bhāva),又從陰道口往內看,則是「裏頭什麼都沒有的空無(abhāva)」,因此非「有(bhāva)」也非「無((abhāva))」,超越有無的狀態就是「śūnyatā(空性)」,如女性子宮能出生生命,宇宙萬法也因為「śūnyatā(空性)」而得以存在,「śūnyatā(空性)」就是宇宙萬法的基礎,如道家以深邃玄妙的女性生殖器『玄牝』來稱『道』,密教也以女性生殖器『薄伽(Bhaga)』來稱生出一切如來的佛母般若波羅蜜多,佛母般若波羅蜜多與『空(śūnyatā)』是一如不二,因此女性生殖器『薄伽(Bhaga)』也是『空(śūnyatā)』的意義,大乘佛教與道家皆具有大母神崇拜的元素在內。又自性(svabhāva)就是空性(śūnyatā),禪宗六祖將空性(śūnyatā)視同老子《道德經》中能生出宇宙萬物的『道』,因此說「何期自性能生萬法!」,自性就是空性就是道母而能出生宇宙萬法。因此,證『道』亦證『空(śūnyatā)』也是理所當然了

淡嶋神社「針祭」

淡嶋神社

日本古昔二月八日稱為「事八日」,傳統上這一天是「事物開始之日」, 亦是「事物終止」之日。 兩者都是齋戒的日子,所以不能工作。這一天同時是供養縫針的日子。 江戶後期埋首於針線活的女性,會在這一天停下手頭工作, 把折斷損傷的針拿去淡嶋神社供養, 祈求自己來年的縫紉技術能夠更上層樓。

本月八日和歌縣淡嶋神社舉行稱為「針祭」之「針供養」, 巫女們將參拜客所供養的的舊針(約五萬根)於本殿進行禊祓後,再埋入針塚。 藉此感謝這些縫紉針的辛勞,並祈禱縫紉技術進步。 淡嶋神社的祭神「淡嶋明神」,其身份其中之一的說法為「婆利塞女(ばりさいじょ)」 婆利塞女的名字「婆利(はり)兩字的發音正巧與日文的針(はり)一樣。紀州志略引用社家之說法則記載「粟島神者天照大神之女、住吉明神妻、而本地虚空蔵也」。

 

淡嶋神在治療婦女病及庇佑安產方面相當靈驗, 自古便是知名的授子之神,信仰在江戶時代以女性為中心廣泛傳播。 神社的由來則與神功皇后有關。皇后在三韓征討之後凱旋,卻在瀨戶海上遭遇嚴重的暴風雨。

 

這時神功皇后獻上祈禱,聽從神明的指示前進,船隻果然平安無事抵達一座島嶼, 那座島就是友島,島上有座祭祀少名毗古那的小神社。 皇后捐獻寶物酬神,後來又將神社遷移到友島的對岸,形成如今的規模,以上為傳說中淡島神社的起源。

 

佛光緣美術館「三昧堂布袋戲偶新春特展」



昨日(2/9)前往佛光緣美術館台北館參觀「三昧堂布袋戲偶新春特展」以及參拜松山慈祐宮之二慈女尊──「觀音媽」與「媽祖」。在佛光緣美術館台北館展出三昧堂布袋戲偶中,感興趣的布偶就是「慈悲女菩薩觀世音」、「太陽女神天照大神」、「鳳凰花之戀・時間女神」、「荷花女仙何仙姑」。

  • 慈悲女菩薩觀世音

《西遊記》:「纓絡垂珠翠,香環結寶明,烏雲巧疊盤龍警,繡帶輕飄彩鳳翎。碧玉紐,素羅袍,祥光籠罩;錦城裙,金落索,瑞氣遮迎。眉如小月,眼似雙星。玉面天生喜,朱唇一點紅。手內托著一個施恩濟世的寶瓶,瓶內插著一枝灑青霄,撒大惡,掃開殘霧垂楊柳。玉環穿繡扣,金蓮足下深。三天許出入,這才是救苦救難觀世音。」

在三昧堂的四大菩薩布袋戲偶中,唯一的女性就是「觀世音菩薩」,她的髮型如大自在女神((Maheśvarī),髮髻作天髻並戴上髮冠,裝飾有數條雪紡紗;以透明材質做出她身後的背光;她的衣服的主布,是白色燙銀的雪紡紗,衣服的下襬用手染的漸層粉紅代表彩霞,具有女性性徵的胸部隆起,雙乳前裝飾有景泰藍纓絡,整體服裝呈現敦煌女神風格。

  • 太陽女神天照大神

《日本書紀》:「伊奘諾尊、伊奘冉尊共議曰:『吾已生大八洲國及山川草木,何不生天下之主者歟?』   於是共生日神,號大日孁貴。一書云,天照大神。一書云,天照大日孁尊。此子光華明彩,照徹於六合之內。故二神喜曰:『吾息雖多,未有若如此靈異之兒。不宜久留此國。自當早送于天,而授以天上之事。』是時天地相去未遠,故以天柱,舉於天上也。」

其實我並不喜歡三昧堂的天照大神整個慘白膚色的造型,是把她當成日本藝妓嗎?一點也不「面白い(おも来しろい)」她的服裝是白色,在神道代表純真無邪垢的「清明心(きよきあかきこころ)」,至於服裝的洋式設計,據設計者的說明是想呈現日本摺紙的感覺,因為日本人會折紙鶴來未人祈福,因此想呈現這樣的感覺,而用了許多折紙才會有的特殊角度。

  • 鳳凰花之戀・時間女神

日據時期,母校成大的前身臺灣總督府臺南高等工業學校之校歌:「熱帯圏下フローラの生命の火はもえもえて真紅の花と咲き出づる,われらが高工若人の魂の火は もえもえて高き理想花と咲く。」真紅之花所指就是鳳凰花,至於「フローラ」即羅馬神話中的花朵、青春生命、豐收的女神「Flora」,在熱帶氣候圈Flora的生命之火熊熊燃燒之下,真紅之花開始綻放。 我等高等工業學校年輕學子的靈魂之火熊熊燃燒,綻放出崇高理想的花朵。

看到這尊鳳凰花之戀・時間女神,我想起的是母校成功大學,對成大鳳凰花的印象很深。

三昧堂的鳳凰花之戀・時間女神之說明則寫道:「將歷時數百年,台南府城女性服飾與建築特色融合在一尊戲偶身上。鹿港的施麗梅老師,則是首次將傳統春仔花技法做成台南市花鳳凰花點綴偶身與造型,頭冠則是以明朝時媽祖的后冠樣式來做設計,用銅片與鐵絲綁出冠型,再以壓克力做出鳳凰展翅的樣貌。衣服的肩膀上有著清朝的垂脊為飾品,胸前則是有荷蘭的馬車,腰帶則是日本和服的腰帶,搭配台灣的春仔花,藉由時間的轉移,將不同年代女性服飾與造型特色融合在一尊戲偶上。以三昧堂獨有的設計,創作出與春仔花這項快要失傳的傳統技藝相結合的藝術作品,取名為時間女神,意謂她站在時間長流,看著台南府城文化在經歷,明朝、荷蘭入侵、清朝、日據時代與中華民國不同的時期,各種文化在台南融合,形塑成現今的台南文化。」

  • 荷花女仙何仙姑

李白《古風·其五十九》:「 碧荷生幽泉,朝日豔且鮮。 秋花冒綠水,密葉羅青煙。 秀色空絕世,馨香爲誰傳。 坐看飛霜滿,凋此紅芳年。 結根未得所,願託華池邊。」何仙姑詩:「 芳心煉作玉芙蓉,巧手輕拂濟世風。 武后鳳凰修聖館,荔枝掛綠醉龍宮。 」

何仙姑為八仙唯一的女仙,手持荷華,荷華又稱水芙蓉,以仙術救濟世人。詩中「荔枝掛綠醉龍宮」指的是「掛綠荔枝」與「八仙過海」:相傳有一日,何仙姑於增城西園寺大會群仙時,把一條翠綠色的綢帶掛在荔枝樹上,「掛綠」荔枝因此感染仙氣而長成,增城「掛綠」荔枝成為荔枝的極品,亦因這個美麗傳說而名揚四海。

八仙過海則是相傳,某次八仙在蓬萊閣上聚會飲酒,酒至酣時,鐵拐李提議乘興到海上一遊。眾仙齊附,並定下規則,要各人憑自己道法渡海,不得乘舟。漢鍾離率先把大芭蕉扇往海裏一扔,坦胸露腹仰躺在扇子上,向遠處漂去。何仙姑將荷花往水中一拋,頓時紅光萬道,何仙姑佇立荷花之上,隨波漂遊。而此事驚動龍宮,即詩中所謂的「醉龍宮」。

三昧堂的何仙姑布偶,設計者如此說明:「整體主要是以粉紅色的荷花意象做設計,用髮髻與壓克力、施華洛仕奇水鑽做出仙姑的華麗感。偶衣製作以粉紅色為主布,粉綠色為配布,為了表現出仙氣盈然,用了大量的雪紡紗。肩膀和下襬都用翻面的手法做出立體荷花,手持法器為用壓克力製作的荷花。」這尊何仙姑布偶也是展覽中我比較喜歡的一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