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華胎藏院へようこそ

我於金胎兩部大法所修持之本尊,大悲胎藏曼荼羅之本尊乃觀音母白處尊亦名白衣觀世音、白衣觀自在、白衣佛母;

梵名為pāṇḍara-vāsinī、pāṇḍarā或是pāṇḍarādevī。
又日本密教真言宗之《覺禪抄》所載之白衣觀音形象,身穿白色輕柔衣、頭髮上覆白帛即是對應之襲純素衣。左手持開敷蓮花,代表成就菩提之母德,並具有「本覺」的意義。圖像中白衣觀音之髮冠為如意寶珠,即是蓮華摩尼、蓮華妙寶,「蓮華摩尼、蓮華妙寶」(Maṇi-Padmā)也是白衣觀音之別名,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蓮華手院(觀音院)表增益方便,觀音母白衣觀音髮冠之如意寶珠也是開顯觀音院增益之德。

白衣觀音有二梵名,分別是「Pāṇḍaravāsinī」以及「Pāṇḍarā」,梵名Pāṇḍaravāsinī為「身穿白衣的女尊」、「住於最白淨處之女尊」;梵語Pāṇḍarā則開顯她自身就是「最白淨處」,也就是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中院八葉蓮華胎藏(子宮),因此善無畏三藏稱她為「最白淨處」(清淨無垢之子宮)並說明「從此最白淨處出生普眼」。
在日本密教現圖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東方佛母院列有『七俱胝佛母』,她是蓮華部的佛母而與白衣觀世音為一如不二之女尊。「七倶胝佛母)」所謂七俱胝(Saptakothī)意譯為七千萬其實是代表無量數,她即是出生無量諸佛菩薩之佛母,七倶胝佛母又名 「准胝觀音佛母」亦名「Cundā」、「Cundrā」、「Caṇḍā」、「Candrā 」、「Cuṇḍrā」以及「Cundavajrī」等梵名,在漢傳經典中將其音譯為「純陀」、「宗達」、「尊那」等等,這些皆源自「女神教」(shaktism)的女神別名,依印度各地語言(方言)之差異而有不同稱呼。

所受持金剛界曼荼羅之本尊乃蓮華部母法波羅蜜(Dhrama-pāramitā)亦名法金剛女(Dhrama-vajrī)。

以日本真言密教所言金胎不二,則觀音母名白衣觀世音與蓮華部母法金剛女乃一如不二之女尊也。又依金剛頂瑜伽密教之教義,法波羅蜜・法金剛女代表金剛法性、真如波羅蜜多與般若波羅蜜多,是以她與佛母般若波羅蜜多乃一如不二之女尊也。
在顯教則信仰中國佛教之女性尊──觀世音菩薩,俗稱觀音佛祖、觀音娘娘,日本則稱為觀音樣。

中國化的觀世音菩薩的身世,即是《香山大悲菩薩傳》的妙善公主傳說,妙善公主成道為千手觀世音菩薩。

蓮華胎藏院的主題為日本密教、神道暨巫女文化,中國道家、觀音暨女神信仰,印度女神教(Shaktism)和中國藏密等等.....

淡嶋神社「針祭」

淡嶋神社

日本古昔二月八日稱為「事八日」,傳統上這一天是「事物開始之日」, 亦是「事物終止」之日。 兩者都是齋戒的日子,所以不能工作。這一天同時是供養縫針的日子。 江戶後期埋首於針線活的女性,會在這一天停下手頭工作, 把折斷損傷的針拿去淡嶋神社供養, 祈求自己來年的縫紉技術能夠更上層樓。

本月八日和歌縣淡嶋神社舉行稱為「針祭」之「針供養」, 巫女們將參拜客所供養的的舊針(約五萬根)於本殿進行禊祓後,再埋入針塚。 藉此感謝這些縫紉針的辛勞,並祈禱縫紉技術進步。 淡嶋神社的祭神「淡嶋明神」,其身份其中之一的說法為「婆利塞女(ばりさいじょ)」 婆利塞女的名字「婆利(はり)兩字的發音正巧與日文的針(はり)一樣。紀州志略引用社家之說法則記載「粟島神者天照大神之女、住吉明神妻、而本地虚空蔵也」。

 

淡嶋神在治療婦女病及庇佑安產方面相當靈驗, 自古便是知名的授子之神,信仰在江戶時代以女性為中心廣泛傳播。 神社的由來則與神功皇后有關。皇后在三韓征討之後凱旋,卻在瀨戶海上遭遇嚴重的暴風雨。

 

這時神功皇后獻上祈禱,聽從神明的指示前進,船隻果然平安無事抵達一座島嶼, 那座島就是友島,島上有座祭祀少名毗古那的小神社。 皇后捐獻寶物酬神,後來又將神社遷移到友島的對岸,形成如今的規模,以上為傳說中淡島神社的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