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華胎藏院へようこそ

我於金胎兩部大法所修持之本尊,大悲胎藏曼荼羅之本尊乃觀音母白處尊亦名白衣觀世音、白衣觀自在、白衣佛母;

梵名為pāṇḍara-vāsinī、pāṇḍarā或是pāṇḍarādevī。
又日本密教真言宗之《覺禪抄》所載之白衣觀音形象,身穿白色輕柔衣、頭髮上覆白帛即是對應之襲純素衣。左手持開敷蓮花,代表成就菩提之母德,並具有「本覺」的意義。圖像中白衣觀音之髮冠為如意寶珠,即是蓮華摩尼、蓮華妙寶,「蓮華摩尼、蓮華妙寶」(Maṇi-Padmā)也是白衣觀音之別名,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蓮華手院(觀音院)表增益方便,觀音母白衣觀音髮冠之如意寶珠也是開顯觀音院增益之德。

白衣觀音有二梵名,分別是「Pāṇḍaravāsinī」以及「Pāṇḍarā」,梵名Pāṇḍaravāsinī為「身穿白衣的女尊」、「住於最白淨處之女尊」;梵語Pāṇḍarā則開顯她自身就是「最白淨處」,也就是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中院八葉蓮華胎藏(子宮),因此善無畏三藏稱她為「最白淨處」(清淨無垢之子宮)並說明「從此最白淨處出生普眼」。
在日本密教現圖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東方佛母院列有『七俱胝佛母』,她是蓮華部的佛母而與白衣觀世音為一如不二之女尊。「七倶胝佛母)」所謂七俱胝(Saptakothī)意譯為七千萬其實是代表無量數,她即是出生無量諸佛菩薩之佛母,七倶胝佛母又名 「准胝觀音佛母」亦名「Cundā」、「Cundrā」、「Caṇḍā」、「Candrā 」、「Cuṇḍrā」以及「Cundavajrī」等梵名,在漢傳經典中將其音譯為「純陀」、「宗達」、「尊那」等等,這些皆源自「女神教」(shaktism)的女神別名,依印度各地語言(方言)之差異而有不同稱呼。

所受持金剛界曼荼羅之本尊乃蓮華部母法波羅蜜(Dhrama-pāramitā)亦名法金剛女(Dhrama-vajrī)。

以日本真言密教所言金胎不二,則觀音母名白衣觀世音與蓮華部母法金剛女乃一如不二之女尊也。又依金剛頂瑜伽密教之教義,法波羅蜜・法金剛女代表金剛法性、真如波羅蜜多與般若波羅蜜多,是以她與佛母般若波羅蜜多乃一如不二之女尊也。
在顯教則信仰中國佛教之女性尊──觀世音菩薩,俗稱觀音佛祖、觀音娘娘,日本則稱為觀音樣。

中國化的觀世音菩薩的身世,即是《香山大悲菩薩傳》的妙善公主傳說,妙善公主成道為千手觀世音菩薩。

蓮華胎藏院的主題為日本密教、神道暨巫女文化,中國道家、觀音暨女神信仰,印度女神教(Shaktism)和中國藏密等等.....

佛刀舎之佛畫師「fzwrAym師」所造之『雙身・敬愛天』


佛刀舎的新作御朱印帳『敬愛天』,由佛畫師fzwrAym師所造之『雙身・敬愛毘沙門天』,所謂「雙身」即是梵語『Mithuna』而為『夫妻』的意思,於密教的造像乃男尊與女尊彼此「相擁」乃至「相媾」姿態。 

因此『雙身・敬愛毘沙門天』,顧名思義就是毘沙門天與其天后大辨功徳娑怛那(Santānā)彼此相親相愛的姿態,不過在此是由吉祥天的妹妹「黑闇天(Kālarātrī)」扮演「毘沙門天」,「吉祥天(Mahāsrī)」則是扮演「毘沙門天后大辨功徳娑怛那(Santānā)」,如此成為姊妹雙身,姊妹同行。

在密教中「黑闇天(Kālarātrī)」能加護眾生,消除黑夜中諸多恐怖過患,並且能摧破一切煩惱魔障;「吉祥天(Mahāsrī)」則是饒益眾生,除一切煩惱,摧一切罪,鉤召一切福,除一切不祥,鉤召一切福德,獲得一切吉祥一切安樂喜悅,一切天擁護一切事業悉得成就,又「吉祥天(Mahāsrī)」乃是赦免一切罪過的女尊,赦免的梵語是「Kṣamā」,中文音譯為「懺摩」,懺悔與悔過即由此而來,向女尊吉祥天(Mahāsrī)」悔過即可赦免一切罪業,這就是「吉祥悔過」。

又所謂「敬愛( vaśīkarana)」即是祈伏悖己者,令其隨順、男女情侶夫婦相互親愛,感情和睦、鉤召不隨順己心者,令生敬愛、令違逆本覺之三惡趣者之無明畢竟歸入本覺佛果,依金剛頂瑜伽密教,「敬愛法」屬於「蓮華部法」,這也是因為印度文化中「蓮華」象徵「女陰」而可愛之緣故。

吉祥天與黑闇天成為♀雙身♀之敬愛天,也具有必有姊妹感情好的御利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