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華胎藏院へようこそ

我於金胎兩部大法所修持之本尊,大悲胎藏曼荼羅之本尊乃觀音母白處尊亦名白衣觀世音、白衣觀自在、白衣佛母;

梵名為pāṇḍara-vāsinī、pāṇḍarā或是pāṇḍarādevī。
又日本密教真言宗之《覺禪抄》所載之白衣觀音形象,身穿白色輕柔衣、頭髮上覆白帛即是對應之襲純素衣。左手持開敷蓮花,代表成就菩提之母德,並具有「本覺」的意義。圖像中白衣觀音之髮冠為如意寶珠,即是蓮華摩尼、蓮華妙寶,「蓮華摩尼、蓮華妙寶」(Maṇi-Padmā)也是白衣觀音之別名,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蓮華手院(觀音院)表增益方便,觀音母白衣觀音髮冠之如意寶珠也是開顯觀音院增益之德。

白衣觀音有二梵名,分別是「Pāṇḍaravāsinī」以及「Pāṇḍarā」,梵名Pāṇḍaravāsinī為「身穿白衣的女尊」、「住於最白淨處之女尊」;梵語Pāṇḍarā則開顯她自身就是「最白淨處」,也就是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中院八葉蓮華胎藏(子宮),因此善無畏三藏稱她為「最白淨處」(清淨無垢之子宮)並說明「從此最白淨處出生普眼」。
在日本密教現圖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東方佛母院列有『七俱胝佛母』,她是蓮華部的佛母而與白衣觀世音為一如不二之女尊。「七倶胝佛母)」所謂七俱胝(Saptakothī)意譯為七千萬其實是代表無量數,她即是出生無量諸佛菩薩之佛母,七倶胝佛母又名 「准胝觀音佛母」亦名「Cundā」、「Cundrā」、「Caṇḍā」、「Candrā 」、「Cuṇḍrā」以及「Cundavajrī」等梵名,在漢傳經典中將其音譯為「純陀」、「宗達」、「尊那」等等,這些皆源自「女神教」(shaktism)的女神別名,依印度各地語言(方言)之差異而有不同稱呼。

所受持金剛界曼荼羅之本尊乃蓮華部母法波羅蜜(Dhrama-pāramitā)亦名法金剛女(Dhrama-vajrī)。

以日本真言密教所言金胎不二,則觀音母名白衣觀世音與蓮華部母法金剛女乃一如不二之女尊也。又依金剛頂瑜伽密教之教義,法波羅蜜・法金剛女代表金剛法性、真如波羅蜜多與般若波羅蜜多,是以她與佛母般若波羅蜜多乃一如不二之女尊也。
在顯教則信仰中國佛教之女性尊──觀世音菩薩,俗稱觀音佛祖、觀音娘娘,日本則稱為觀音樣。

中國化的觀世音菩薩的身世,即是《香山大悲菩薩傳》的妙善公主傳說,妙善公主成道為千手觀世音菩薩。

蓮華胎藏院的主題為日本密教、神道暨巫女文化,中國道家、觀音暨女神信仰,印度女神教(Shaktism)和中國藏密等等.....

【萌え仏】烏樞沙摩明王


繪師「いぬひろ」所造的「烏樞沙摩明王像」。「烏樞沙摩明王( Ucchuṣma-Vidyārāja)」亦名「烏芻澁摩菩薩(Ucchuṣma-Bodhisattva)」、大力威怒金剛烏樞沙摩(Vajra-Krodha-Mahābala-Ucchuṣma),「烏樞沙摩」為梵語「Ucchuṣma」的音譯,此梵語由「Ucca(高、上、頂處)」與「Śuṣma(著火、火焰、明亮)」所組成,因此漢譯佛經將此梵語意譯為「火首」、「火頭」,如唐代阿地瞿多所翻譯的《陀羅尼集經》即將「烏樞沙摩明王」譯名為「火頭金剛」。烏樞沙摩明王亦名「不淨金剛」、「穢積(穢跡)金剛」,如唐密祖師不空三藏所翻譯的《攝無礙大悲心大陀羅尼經計一法中出無量義南方滿願補陀落海會五部諸尊等弘誓力方位及威儀形色執持三摩耶幖幟曼荼羅儀軌》即註解「穢積即鳥芻澁摩菩薩也」。「不淨」、「穢積(穢跡)」是對梵語「Ucchiṣṭa」的意義,此梵語由「ucchi(放棄、捨棄)」與「Iṣṭa(想要)」而為不想要的「廢物」、「穢物」的意思,此外「Ucchiṣṭa」也是「殘食(吃剩的食物)」的意思,在印度宗教文化中將「殘食(Ucchiṣṭa)」視為不潔、汙穢,在唐密祖師不空三藏所翻譯的《底哩三昧耶不動尊聖者念誦祕密法》中不動明王即是「喫殘食者(吃殘食者)」,在此儀軌書也以密教的秘密意解釋「殘食(Ucchiṣṭa)」指的是「一切眾生惡業煩惱重障」。其實所謂「明王(Vidyārāja)」也是「夜叉持明(Yakṣa)」,在密教中「夜叉(Yakṣa-Vidyādhara)」即是「利牙食噉一切罪障不淨」的意義,進一步依密教解夜叉持明的梵語「Yakṣa-Vidyādhara」,由「Yakṣa(食噉)」與「Vidyā(明)」以及「Dha(法界)」和「Ra(垢)」即「為能噉世間垢,能食諸業垢等惡之明」此正是明王的意義



在唐密祖師善吾畏三藏所講述的《大日經述》中記載能噉食「不淨(Ucchiṣṭa)」的不動明王化身為「不淨金剛」也就是「烏樞沙摩明王( Ucchuṣma-Vidyārāja)」,將三千大千世界之主大自在天所變化的一切穢污之物,在須臾之間全部食盡而毫無剩餘,最後還降伏了大自在天。在無能勝三藏所翻譯的《穢跡金剛說神通大滿陀羅尼法術靈要門》則說穢跡金剛即烏樞沙摩明王是由釋迦如來之左心所化出,降伏䗍髻梵王(Śikhin),將䗍髻梵王所化出的種種穢物(Ucchiṣṭa),以一指化為清淨大地。密教中釋迦如來與金剛界曼荼羅之北方羯摩部之部主不空成就如來為同尊,在唐密祖師不空三藏所翻譯的《攝無礙大悲心大陀羅尼經計一法中出無量義南方滿願補陀落海會五部諸尊等弘誓力方位及威儀形色執持三摩耶幖幟曼荼羅儀軌》中說明:「金剛藥叉──不空成就佛忿怒,自性輪即可是寂靜身。又穢積金剛為不空成就佛忿怒。自性輪金剛業也。穢積即鳥芻澁摩菩薩也」可知不空成就如來的忿怒身有二,分別是金剛藥叉明王與穢積金剛也就是烏樞沙摩明王,而當烏樞沙摩明王作為不空成就如來之忿怒身時,自性輪身為「金剛業」。
此外依不空三藏所翻譯的《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多經陀羅尼念誦儀軌》可知「金剛藥叉菩薩即金剛牙菩薩乃正法輪身,淨身金剛也就是金剛藥叉明王乃教令輪身」,因此日本東密的五大明王中北方明王為「金剛夜叉明王」,天台密教則將五大明王中北方明王定為「烏樞沙摩明王」。
烏樞沙摩明王的形象有多種,如二臂像,四臂像,六臂像及八臂像,其中四臂像如《大威力烏樞瑟摩明王經》所記載:「大忿怒形,目赤色通身靘黑色,舉體焰起而有四臂 ,右上手執劍,次下羂索,左上打車棒,下三股叉,器仗上並焰起。」烏樞沙摩明王的六臂形象,則如天臺密教的智証大師(圓珍)所請的六臂烏樞瑟摩明王法像,烏樞沙摩明王的右三臂從上至下依序持金剛杵、羂索、打車棒,左三臂從上至下依序持金剛輪、數珠、結授予印,下圖的繪師はと所繪的烏樞沙摩女高校生,則將打車棒改為驅鬼用的木枝插沙丁魚頭,授予印則改為施無畏印。

在中國佛教所造的《楞嚴經》中記載烏樞沙摩明王是以火大成就圓通(火大圓通),即以自身之淫慾心成智慧火,也就是「慾火即智火」,如密教大日經的《內護摩法》以「男女愛慾」為柴薪,自心(菩提心)為火種燃起「般若波蘿蜜(Prajñā-pāramitā)」之慧火為「明(Vidyā)」,破除一切昏闇無明。這可說就是中國佛教對烏樞沙摩明王的認識,有趣的是,在這本中國所造《楞嚴經》中記載有一位名為寶蓮香的女尼,持菩薩戒,然後與男性交媾性愛,宣稱「行淫非殺非偷,無有業報」這句意思是說,男女性愛只要不是背著夫妻偷人,男未婚女未嫁又不是作姦犯科,沒有損害任何人,怎麼能是作罪業而有業報呢,就如日本現在僧人也可以娶妻生子,則本就合情合理,寶蓮香這種說法並無過咎,然而《楞嚴經》的作者,因為恐女、恐性,就編造說寶蓮香在宣說「行淫非殺非偷,無有業報」後,就「女根大猛火,後於節節猛火燃然」說人家的女性性器官就燒起來,然後全身枝節都猛烈燃燒,這當然只是可見《楞嚴經》作者的心理多麼變態,此人對女人的仇恨的詛咒還不僅如此,最後還要說寶蓮香「墮無間地獄」,也就是令寶蓮香這名女性永受痛苦而無可救贖,這真的是割喉割到斷的「性愛恐懼症」的扭曲心理。
又依科學常理,哪可能說一句話就導致女陰燒起來,這種自身燃起火來,不是物理層面,而是「心靈層面」即密教內護摩法,所以《楞嚴經》的作者不明白此理,而只是用來詛咒女人用(笑),如前言大日經的《內護摩法》即以「男女愛慾」為柴薪,自心(菩提心)為火種燃起「般若波蘿蜜(Prajñā-pāramitā)」之慧火為「明(Vidyā)」,破除一切昏闇無明。所以,寶蓮香的女尼之女陰啟大猛火,然後全身猛火燃然,就是「慾火即智火」,換言之,男女夫妻性愛也可成為菩提之道而無上正等正覺,這就是密教的道理

在《大日經疏》所揭露開顯的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中的一切遍知印即『一切如來智印(salvatathāgatajiñāna-mahāmudrā)』乃蓮華上之銳角朝下三角形即《大日經疏》所云:「畫作一切遍知印,作三角形其銳下向純白色,光焰圍之在白蓮花上。」||
三角代表六大之一的火大,而銳角朝下三角形在印度文化中代表「女陰」,印度之《歌者奧義書》即稱護摩之火來自「女陰」:「祭火便是女人。其火來自女陰,煙是感情的親密, 火焰是陰道,餘燼是對她的穿透,火花是高潮。 在這種火中,諸神奉獻精液,通過這種奉獻,子嗣得以產生。

因此,此一切遍知印代表生出一切如來的「佛母般若波蘿蜜多」亦即生出一切智者的「大悲胎藏」。

在日本佛教中,由於烏樞沙摩明王具有以智火燃燒一切不淨的力量,因此被視為「火神」亦即「竈神 (かまどがみ ) 」,日蓮宗就在台所(廚房)供奉「烏樞沙摩明王」。又,因為烏樞沙摩明王能淨化一切汙穢,因此在日本也有將烏樞沙摩明王奉為守護廁所之神的信仰。

繪師「いぬひろ」所造的「烏樞沙摩明王像」為守護廁所之女神形象。烏樞沙摩明王密號為「大力金剛」,種子字為『(hūṃ)』,hūṃ是羯磨輪之種子,乃降伏義,噉食一切汙穢。烏樞沙摩明王解穢真言:「Oṃ krodhana hūṃ ja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