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華胎藏院へようこそ

我於金胎兩部大法所修持之本尊,大悲胎藏曼荼羅之本尊乃觀音母白處尊亦名白衣觀世音、白衣觀自在、白衣佛母;

梵名為pāṇḍara-vāsinī、pāṇḍarā或是pāṇḍarādevī。
又日本密教真言宗之《覺禪抄》所載之白衣觀音形象,身穿白色輕柔衣、頭髮上覆白帛即是對應之襲純素衣。左手持開敷蓮花,代表成就菩提之母德,並具有「本覺」的意義。圖像中白衣觀音之髮冠為如意寶珠,即是蓮華摩尼、蓮華妙寶,「蓮華摩尼、蓮華妙寶」(Maṇi-Padmā)也是白衣觀音之別名,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蓮華手院(觀音院)表增益方便,觀音母白衣觀音髮冠之如意寶珠也是開顯觀音院增益之德。

白衣觀音有二梵名,分別是「Pāṇḍaravāsinī」以及「Pāṇḍarā」,梵名Pāṇḍaravāsinī為「身穿白衣的女尊」、「住於最白淨處之女尊」;梵語Pāṇḍarā則開顯她自身就是「最白淨處」,也就是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中院八葉蓮華胎藏(子宮),因此善無畏三藏稱她為「最白淨處」(清淨無垢之子宮)並說明「從此最白淨處出生普眼」。
在日本密教現圖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東方佛母院列有『七俱胝佛母』,她是蓮華部的佛母而與白衣觀世音為一如不二之女尊。「七倶胝佛母)」所謂七俱胝(Saptakothī)意譯為七千萬其實是代表無量數,她即是出生無量諸佛菩薩之佛母,七倶胝佛母又名 「准胝觀音佛母」亦名「Cundā」、「Cundrā」、「Caṇḍā」、「Candrā 」、「Cuṇḍrā」以及「Cundavajrī」等梵名,在漢傳經典中將其音譯為「純陀」、「宗達」、「尊那」等等,這些皆源自「女神教」(shaktism)的女神別名,依印度各地語言(方言)之差異而有不同稱呼。

所受持金剛界曼荼羅之本尊乃蓮華部母法波羅蜜(Dhrama-pāramitā)亦名法金剛女(Dhrama-vajrī)。

以日本真言密教所言金胎不二,則觀音母名白衣觀世音與蓮華部母法金剛女乃一如不二之女尊也。又依金剛頂瑜伽密教之教義,法波羅蜜・法金剛女代表金剛法性、真如波羅蜜多與般若波羅蜜多,是以她與佛母般若波羅蜜多乃一如不二之女尊也。
在顯教則信仰中國佛教之女性尊──觀世音菩薩,俗稱觀音佛祖、觀音娘娘,日本則稱為觀音樣。

中國化的觀世音菩薩的身世,即是《香山大悲菩薩傳》的妙善公主傳說,妙善公主成道為千手觀世音菩薩。

蓮華胎藏院的主題為日本密教、神道暨巫女文化,中國道家、觀音暨女神信仰,印度女神教(Shaktism)和中國藏密等等.....

【萌え仏】大威徳明王


由繪師ゾハンモハン所造的「大威徳明王像」。大威徳明王之名是由「聖閻曼德威怒王」而來,其中「閻曼德」全稱為「閻曼德迦」,其梵語則是「Yamāntaka」,由死神閻摩之名「Yama」與具有降伏、終結意思的梵語「antaka」所組成,因此閻曼德(Yamāntaka)之意譯為「降閻魔尊」,又在印度教中與「Yamāntaka」同義的梵語為「Kālāntaka」,Kālā是死亡的意思乃死神「閻摩(Yama)」之別名,「Kālāntaka」即終結死神者,這是大自在天濕婆(Śiva)之別名;「威怒」的梵語為「Bhairava」乃大自在天濕婆(Śiva)的怖畏形象;「王」即「明王(vidyā-rāja)」乃持明(Vidyādhara)之夜叉(yakṣa/yakṣī),所謂「明(vidyā)」即知識、智慧,在奧義書中「vidyā」所指涉的是超越日常的知識而為神秘體驗所啟蒙的智慧, 可說是依靠啟發「vidyā」的冥想來照見這個世界而超越識別的世界得到『真實圓滿的究竟智慧(Prajñāpāramitā)』。 因此,「持明」即住持真言,善了真言的密義,以真言的大慧光明,照破無明黑闇,顯現如來的真實智慧,所以稱為持明,又「持明(Vidyādhara)」於印度教中乃大自在天濕婆與大自在女神Pārvatī的僕人,乃能行於虛空之半神,與夜叉族同類,在密教中明王則是如來的僕役乃至化身。
大威徳明王有以下諸名:金剛怖畏(vajrabhairava )、閻摩敵(Yamāri) 、剋水牛者(Mahiṣasaṃvara)。有趣的是,在女神教(shaktism)的《女神的榮光(devīmāhātmyam)》中水牛所指的是阿修羅王「Mahiṣāsura」,此阿修羅王戰勝因陀羅(Indra)而成為天界的統治者,諸神苦不堪言,於是三界之母神難近母(Durgā)為救度三界眾生而威凜現世,以大威徳神力降伏諸阿修羅魔軍,不敵女神之威的阿修羅王「Mahiṣāsura」現出水牛(Mahiṣa)形象,打算以蠻力推倒女神難近母(Durgā),反被難近母斬殺,因此「剋水牛者」可說是源自「難近母(Durgā)」戰勝阿修羅王「Mahiṣāsura」之神話了。

(難近母降伏Mahiṣāsura)
在宋代密教法賢三藏(?-1001年)所翻譯的《佛說妙吉祥瑜伽大教金剛陪囉嚩輪觀想成就儀軌經》記載「金剛陪囉嚩(vajrabhairava)」即金剛怖畏(vajrabhairava )之形象為九面三十四臂十六足,九面中的第一正面為「摩呬沙目佉相作大黑色」,摩呬沙目佉的梵語是「Mahiṣamukha」也就是「水牛面」,在西藏密教中就可見到大威德金剛(大威德明王)的水牛頭(九面、三十四臂、十六足)形象,而《佛說妙吉祥瑜伽大教金剛陪囉嚩輪觀想成就儀軌經》也是西藏密教無上瑜伽部之「大威德金剛密續」的略譯,在此密續中大威德金剛(大威德明王)擁抱佛母「Vajravetālī」,佛母「Vajravetālī」也就是大威德明王一切能力的由來即「性力(Śakti)」,有趣的是「Vetālī」正是三界之母神難近母(Durgā)的別名,就如「陪囉嚩(Bhairava)」原本就是濕婆的怖畏形象,濕婆一切能力的由來即「性力(Śakti)」就是大自在女神Pārvatī,她與難近母(Durgā)乃不二一如之大女神。在西藏密教中大威德金剛(大威德明王)是文殊菩薩的忿怒化身,文殊菩薩一切能力的由來即「性力(Śakti)」乃「妙音佛母(Sarasvatī)」,因此大威德金剛(大威德明王)所擁抱的佛母「Vajravetālī」即是「妙音佛母(Sarasvatī)」的化身,無上瑜伽部之「大威德金剛密續」是剋除死亡之密續能夠解脫輪迴之苦,可祛除肉體的非自然死亡與猝死以及心靈的死亡, 還有修密的走火入魔的密之死亡。

日本密教的大威德明王之形象乃是依據唐密善無畏三藏講述、一行阿闍黎記述的《大日經疏》之記載:「降閻摩尊是文殊眷屬具大威勢,其身六面六臂六足,水牛為座面有三目,色如玄雲作極忿怒之狀。」與唐密不空三藏翻譯的《聖閻曼德迦威怒王立成大神驗念誦法》之記載:「六足六首六臂,身乘青水牛,持種種器仗,以髑髏為瓔珞,頭冠虎皮為裙」,「六足」代表淨化「六趣(地獄趣、餓鬼趣、畜生趣、阿修羅趣、人趣、天趣)」,「六首」代表滿足「六度(即六波羅蜜多──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六臂」代表成就「六通(神足通、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漏盡通)」。



唐密不空三藏翻譯的《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多經陀羅尼念誦儀軌》記載五方菩薩之<第三西方金剛利菩薩>云: 「經西方金剛利菩薩摩訶薩,手持金剛劍放金色光,與四俱胝菩薩往護其國。解曰:『言金剛利者,如彼經云文殊師利菩薩也,依前法輪現勝妙身,正智圓滿得自在故,手持金剛劍者,示其所作能斷自他俱生障故,依教令輪現作威怒六足金剛,手臂各六坐水牛上,摧伏一切諸惡毒龍,興惡風雨損有情者令調伏故,放金色光者,顯能除遣惡龍等也,與彼西方廣目天王及無量諸龍富單那眾而為眷屬,與四俱胝菩薩往護其國。』」威怒六足金剛即「大威德明王」乃「文殊菩薩之教令輪身」,能摧伏一切諸惡毒龍,調幅損害眾生的興惡風雨之惡龍,金剛劍放出之金色光明代表能排除惡龍之害,西方廣目天王與所率領之及無量諸龍富單那眾為眷屬,與四千萬(或四億)菩薩一同守護西方國度。

唐密不空三藏翻譯的《攝無礙大悲心大陀羅尼經計一法中出無量義南方滿願補陀落海會五部諸尊等弘誓力方位及威儀形色執持三摩耶幖幟曼荼羅儀軌(補陀落海會軌)》則記載「六足尊,無量壽佛忿怒,自性輪文殊師利菩薩。」六足尊即「大威德明王」乃「蓮華部主無量壽如來(觀自在王如來)之忿怒身」,「無量壽如來(觀自在王如來)的自性輪身」則為「文殊菩薩」。又《補陀落海會軌》也記載「馬頭觀音,無量壽佛忿怒,自性輪觀世音為主,伴陀羅嚩子尼是白衣觀世音菩薩也。」馬頭觀音是「蓮華部主無量壽如來(觀自在王如來)之忿怒身」,則「無量壽如來(觀自在王如來)的自性輪身」以「觀世音」為主,也特別說明「伴陀羅嚩子尼(Pāṇḍara-Vāsinī)」是「白衣觀世音菩薩(亦名白處觀音 )」乃「蓮華部母」。因此,蓮華部主無量壽如來之忿怒身有二分別是「大威德明王」與「馬頭觀音(馬頭明王)」,所對應的自性輪身則分別是「文殊菩薩」與「觀世音菩薩」,蓮華部母「白衣觀世音菩薩」則是蓮華部主無量壽如來的佛母。

繪師ゾハンモハン所造的「大威徳明王像」為一面六臂雙足,膚色為紅蓮色,頭上有水牛角的胸乳豐滿而肌肉強壯之威猛女尊。大威德明王種子字為蓮華部種子『(hrīḥ)』,密號『大威德金剛』、『持明金剛』。 真言:『Oṃ hrīḥ ṣṭrī vikṛta-ānana hūṃ sarva-śatrūn nāśaya stambhaya stambhaya sphoṭa sphoṭa svāh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