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繪師綾瀬はづき所造的「辯才天(弁財天)像」。弁財天的梵語為「Sarasvatī」乃主司「創造」、「知識」、「語言」、「音樂」、「藝術」、「靈感」與「啟發」之女神, 她有許多別名如「Shatarupa(擁有百種美貌的女神)」、「Brāhmī(梵,創世女神)」、「Vedamātā (知識之母)」、 「Sāvitrī(太陽女神)」、「Gāyatrī(詩歌女神)」、「Vāgīśvarī(主宰語言之女神・語自在女)」、 「Vāc(語言女神,一切真言陀羅尼皆是她的創造)」、「Svaravatī(妙音女神,她創造了svara-mandala」 所謂「svara-mandala(聲音曼荼羅)」,世界一切皆源自於此,真言陀羅尼也源自於她。 又學者考究《妙法蓮華經》之經句妙音觀世音中的「妙音」梵文應是「svara-mandala-paramim gatah」 即「體得聲音曼荼羅之究竟者」,所指為「觀世音(Avalokitesvara)」菩薩。
「Mahā-Śvetā」也是她的別名。梵語「Śvetā」是「白色」、「鮮白」、「乳白」、「淨白」、「潔白」的意思,乃密教的五色之一,如《大日經疏》和《NāṭyaŚāstra》所言「月光」、「白雲」、「乳奶」、「星光」、「恆河」、「雪山」皆為此「白色(Śvetā)」,表為白色的另一個梵語『Sitā』與『Śvetā』同義,所以白度母的梵語可寫成『Sitā-tārā』或『Śvetā-tārā』,同樣代表白色的『Pāṇḍarā』也與『Śvetā』同義,所以白衣觀音(Pāṇḍarā/Pāndara-vāsinī)的真言即稱她為「Śvete-Pāndara-vāsinī(潔白的白衣觀音)」,額外一提女性分泌的愛液『Stri-Śukra』(即《秘密相經》所言之『蓮華乳相』)也稱為「Śvetā」或是「Pāṇḍarā」。「Mahā」則是大的意思,「Mahā-Śvetā」即是「大白」,『辯才女神(Sarasvatī)』之所以別名為「Mahā-Śvetā」,是因為她的肌膚「乳白明皙」又時常穿著「潔白衣裳」之緣故。
『辯才女神(Sarasvatī)』是音樂、語言、藝術以及學問和智慧的女神,她同時也是與她同名的印度一條聖河之女神,她是印度眾河之首,最為清淨之河流能滌淨一切汙穢,消除一切罪障,作為女神她具有超凡的智慧與擁有無量福德來哺育眾生界,她的梵名Sarasvatī是由具有『水』和『語言」意思的『Saras」,加上擁有~的女性意思的『vatī」,所以「Sarasvatī」是『擁有豐沛水之女神』以及『語言之女神』,在中國南北朝曇無讖所翻譯的《金光明經》將『Mahā-Sarasvatī』意譯為『大辯天』、唐朝義淨所翻譯的《金光明最勝王經》將『Mahā-Sarasvatī』意譯為『大辯才天女』,即將「Sarasvatī」意譯為「辯天」、「辯才天女」,唐密祖師善無畏翻譯的《大日經》則將『Sarasvatī』意譯為『美音天』,又『Sarasvatī』亦名『Svaravatī』即為妙音女神,她創造了svara-mandala」 所謂「svara-mandala(聲音曼荼羅)」,世界一切皆源自於此,真言陀羅尼也源自於她。
在女神教中作為創世之性力女神的『辯才女神(Sarasvatī)』又名「Brāhmī(梵,創世女神)」是宇宙創生之原理,宇宙萬有皆源自於她;『辯才女神(Sarasvatī)』作為「靈感」與「啟發」之女神被稱為「Vedamātā (知識之母)」;『辯才女神(Sarasvatī)』是主宰語言之女神「Vāgīśvarī(語自在女神)」,她創造了『Mantra(真言)』,甚至她就是真實語之本身『Vāc(語言女神)』。在密教『辯才女神(Sarasvatī)』種子字是『(sa)』,表「真實(Satya)」,她就是「真實語(Satya-Vāc)」之女神。
在印度之奧義書將宇宙原理『梵』的本體說明為「智慧(prajñā),也是妙樂(sukha)」,這就是的『辯才女神(Sarasvatī)』作為「Brāhmī(梵,創世女神)」的性質,她是精神(靈魂)之實在,是認識的主體,以完全的認知為其本質,梵即是與有相待而成為本體之一相,如此「梵」就是「般若prajñā)」,般若之梵語「Prajñā」,此梵語是由接頭詞「Pra(向前方、前進)」與動詞詞根「√jñā-9(認識、了知)」構成的女性名詞,原意是「向某個對象前進去認識它」,即「全面地、直接地、徹底地去體驗而覺知某個對象,「認識的主體」與「被認識的客體」彼此一如而主客俱泯就是「Prajñā」,她就是「Brāhmī(梵,創世女神)」即辯才女神(Sarasvatī)。
在密教中辯才天(Sarasvatī)亦稱妙音佛母(Svaravatī)、智慧藏妙音女度母觀世音菩薩,她的聖身如白皙如明月、冰清玉潔, 她的智慧如銀河的明亮星光(在印度銀河也視為聖河Sarasvatī),無量聚集在一起而潔白晶亮, 所放射出來的智慧光明能照亮眾生愚昧無知的晦暗之心,消除愚痴黑闇,能令行者聰慧之門成為極明亮的照射, 智慧之光亮燦爛分明,開啟一切所知的萬法之門。在西藏密教中妙音佛母(Svaravatī)為文殊菩薩的性力( Śakti),文殊菩薩的智慧即源自於她才得以揮劍斬除一切戲論,辯才天(Sarasvatī)即是生出一切如來的佛母般若波蘿蜜多(prajñāpāramitā)。
- 八臂大辯才女神
Sarasvatī是《Devī māhātmyam(女神榮光)》的女神之一,屬於女神的信條教(性力教)的性力女神,她八臂戰女神型態稱為大辯才女神(Mahāsarasvatī),她與大自在女神(Maheśvari)、大吉祥女神(MahāŚrī)乃三位一體,為本初最高性力(Ādi Parāśakti)之顯現,在大乘佛教也崇信性力女神,如《金光明最勝王經》「大辯才天女品」即崇信「Mahāsarasvatī(大辯才天)」乃增長智惠、技術、辯才、學問和福德的女神,在大乘佛教中她的形象與性力教同樣為八臂戰女神,《金光明最勝王經》所述大辯才天女(Mahāsarasvatī)以八臂自莊嚴, 各持弓、矢、刀、矛、斧、長杵、鉄輪、羂索。
《性力密續》中大辯才女神(Mahāsarasvatī)的形象為八臂,蓮華手持鈴、三叉戟、犁鏵、海螺、杵、鐵輪,弓和箭矢,面容如無塵明淨的秋夜滿月, 身放光芒並從光芒中降下甘露,坐在白蓮華上,在藏密稱她為「百秋朗月度母」即「智慧寶庫妙音佛母」。 大辯才女神(Mahāsarasvatī)作為性力女神她與Durgā(難近母)是一如不二的。
「大辯才女神(Mahāsarasvatī)」作為性力女神她與Durgā(難近母)為一如不二,學者Ludvik Catherine在這篇《A Harivamsa Hymn in Yijing's Chinese Translation of the Sutra of Golden Light》中詳細對照了Harivaṃsa梵文與中國《金光明最勝王經》之漢譯,比照發現在《金光明最勝王經》憍陳如婆羅門即以稱讚Durgā(難進母)的讚美詩(Harivaṃsa)頌讚大辯才女神:
唐代義淨所翻譯《金光明最勝王經》的的讚美詩(Harivaṃsa)如下,學者Ludvik 發現譯文與印度Harivaṃsa之梵文有所出入,認為僧人義淨不懂印度之女神信仰,所以詞不達意。
「敬禮天女那羅延, 於世界中得自在; 我今讚歎彼尊者, 皆如往昔仙人說。
吉祥成就心安隱, 聰明慙愧有名聞; 為母能生於世間, 勇猛常行大精進。
於軍陣處戰恒勝, 長養調伏心慈忍; 現為閻羅之長姊, 常著青色野蠶衣。
好醜容儀皆具有, 眼目能令見者怖; 無量勝行超世間, 歸信之人咸攝受。
或在山巖深險處, 或居坎窟及河邊; 或在大樹諸叢林, 天女多依此中住。
假使山林野人輩, 亦常供養於天女; 以孔雀羽作幡旗, 於一切時常護世。
師子虎狼恒圍遶, 牛羊雞等亦相依; 振大鈴鐸出音聲, 頻陀山眾皆聞響。
或執三戟頭圓髻, 左右恒持日月旗; 黑月九日十一日, 於此時中當供養。
或現婆蘇大天女, 見有鬪戰心常愍; 觀察一切有情中, 天女最勝無過者。
權現牧牛歡喜女, 與天戰時常得勝; 能久安住於世間, 亦為和忍及暴惡。
大婆羅門四明法, 幻化呪等悉皆通; 於天仙中得自在, 能為種子及大地。
諸天女等集會時, 如大海潮必來應; 於諸龍神藥叉眾,咸為上首能調伏。
於諸女中最梵行, 出言猶如世間主; 於王住處如蓮華, 若在河津喻橋栰。
面貌猶如盛滿月, 具足多聞作依處; 辯才勝出若高峯, 念者皆與為洲渚。
阿蘇羅等諸天眾, 咸共稱讚其功德; 乃至千眼帝釋主, 以殷重心而觀察。
眾生若有悕求事, 悉能令彼速得成; 亦令聰辯具聞持, 於大地中為第一。
於此十方世界中, 如大燈明常普照; 乃至神鬼諸禽獸, 咸皆遂彼所求心。
於諸女中若山峯, 同昔仙人久住世; 如少女天常離欲, 實語猶如大世主。
普見世間差別類, 乃至欲界諸天宮; 唯有天女獨稱尊, 不見有情能勝者。
若於戰陣恐怖處, 或見墮在火坑中; 河津險難賊盜時, 悉能令彼除怖畏。
或被王法所枷縛, 或為怨讎行殺害; 若能專注心不移, 決定解脫諸憂苦。
於善惡人皆擁護, 慈悲愍念常現前; 是故我以至誠心, 稽首歸依大天女。」
婆羅門又以真言讚大辯才天女曰:
「敬禮敬禮世間尊(Bhagavatī), 於諸母中最為勝;三種世間咸供養, 面貌容儀人樂觀。
種種妙德以嚴身, 目如脩廣青蓮葉; 福智光明名稱滿, 譬如無價末尼珠。
我今讚歎最勝者, 悉能成辦所求心; 真實功德妙吉祥, 譬如蓮花極清淨。
身色端嚴皆樂見, 眾相希有不思議; 能放無垢智光明, 於諸念中為最勝。
猶如獅子獸中上, 常以八臂自莊嚴; 各持弓箭刀矟斧, 長杵鐵輪并羂索。
端正樂見如滿月, 言詞無滯出和音; 若有眾生心願求, 善事隨念令圓滿。
帝釋諸天咸供養, 皆共稱讚可歸依; 眾德能生不思議, 一切時中起恭敬。」
其中『敬禮天女那羅延, 於世界中得自在』學者Ludvik對照Harivaṃsa梵文得知原文為以『Nārāyaṇī(那羅延女神)』和『Lokeśvarī(世自在女神)』敬稱女神「大辯才女神(Mahāsarasvatī)」;『為母能生於世間, 勇猛常行大精進。』梵文原意則是尊稱「大辯才女神(Mahāsarasvatī)」為「Janani(母親)」即為世母「雪山神女(Pārvatī)」而『勇猛常行大精進』的原文是『durgā virā mahātapāḥ』是稱讚「大辯才女神(Mahāsarasvatī)」為『Durgā(難近母)』、『virā(女英雄)』精進修行產生巨大的創世原動力(mahātapāḥ);『於軍陣處戰恒勝』梵文原意則是稱讚「大辯才女神(Mahāsarasvatī)」為『Vijayā(勝利女神)』; 『現為閻羅之長姊』根據梵文原意則是閻羅之妹神『Yamī』,作為人類之母等同『Nāraynī』;『好醜容儀皆具有』梵文原意是指女神「大辯才女神(Mahāsarasvatī)」有各種容貌與形式但沒有提到醜貌,反而根據印度神話大辯才女神(Mahāsarasvatī)之別名「Shatarupa(擁有百種美貌的女神)」而是指各種美貌才是,學者Ludvik認為義淨如此錯譯此句是為了符合中國文化;『 眼目能令見者怖』梵文原意是稱「大辯才女神(Mahāsarasvatī)」為有著各種眼睛的女神『Virūpākṣī』以及有著水汪汪大眼精的女神『Virūpākṣī』;『或現婆蘇大天女』梵文原意是稱「大辯才女神(Mahāsarasvatī)」為『Bhagini vasudevasya(婆蘇女神即奎師那之姊神)』;『權現牧牛歡喜女』則是稱『或現婆蘇大天女』梵文原意是稱「大辯才女神(Mahāsarasvatī)」為『Gopinandā(牧牛歡喜女神)』;『乃至千眼帝釋主』梵文原意是稱「大辯才女神(Mahāsarasvatī)」為『sahasranayaneti(具有千眼者)』;『於大地中為第一』梵文原意是稱「大辯才女神(Mahāsarasvatī)」為『Vasudhārī(持地女神)』。『於諸女中若山峯』之梵文原文是『nārīṅāṃ Pārvatī ca tvam』即『在所有女性中,妳就像是山峰,妳就是雪山神女(Pārvatī )』; 『如少女天常離欲』梵文原意是稱讚「大辯才女神(Mahāsarasvatī)」為『Kanyā(處女神・少女神,難近母之別名)』,常離欲則是指她為貞潔的妻子;『實語猶如大世主』梵文原意即指「大辯才女神(Mahāsarasvatī)」是以「svara-mandala(聲音曼荼羅)」創造世界的「Mahāprajāpatī(大世主女神,也就是眾生之主)。
從《金光明最勝王經》的讚美詩(Harivaṃsa)可知佛教的「大辯才女神(Mahāsarasvatī)」即與『Durgā(難近母)』為不二,亦可知印度三大女神影響佛教信仰,之後到了密教(Shakta Buddhism)就成了主要皈依本尊。
- 江ノ島弁財天
江ノ島是密教女神弁財天的道場,江島神社之主祭神即為「弁財天(Sarasvatī)」,在江戶時代被稱為江島弁天・江島明神, 女神靈驗灼然,有求必應而深受廣大庶民之崇拜與敬仰,在江戸時代的隨筆作家三好想山所著《想山著聞集》記載之弁財天女神靈驗之故事就是一例:
一名男子因為懷著能親近如弁財天一樣美麗女子的心願(笑),前往江之島參籠,向弁財天祈願。 連續好幾天的祈求,某一天女神應他的祈願而現身,此男子向女神請求能夠共枕一夜, 以救渡深陷煩惱痛苦的自己,弁財天答應只與男子共度春宵一夜。 然而,與如此美麗的女神只共度一霄對於該男子而言是不夠的, 於是女神起身要離開之時,男子請求女神能夠永遠陪伴自己。 這番請求觸怒了弁財天,對於如此貪得無厭的男子, 弁財天一怒之下就將男子之前射入自己胎內的白濁液體取出,然後投向男子並且丟下這句話: 「下次如果你在向我祈求共度一夜的話,我就會奪走你的性命並打下無間地獄」離去。 之後,男子仍不死心,但是弁財天也僅是不理會再也沒有現身在男子面前而已,真是寬宏大量呢!
這故事的另個版本則是弁財天女叮囑男子不要將二人一夜春宵之事傳出去。 但男子因為向外炫耀自己與天女共度春宵,而洩漏出去,惹得弁財天女神非常生氣, 故事寫道,身為水神的她向男子潑了許多水,男子被潑了水後,就得了怪病,不守約定規則,可謂是日本男子的通病,女人乃至女神總是受害者。
幕末來訪日本的德國人Rodolphe Lindau在他的著作Un Voyage Autour du Japon, Paris, 1861, (『日本周航記』)記載了江島弁才天信仰之盛況,還說女神被暱稱為「Omanko-sama」。「おまんこさま(おまんこ大人)」,「お」是敬稱詞,漢字可寫作「御」; 「まん」的話,源於日輪的佛教吉祥符號「卍(or卐)」,在日文就讀作「まん(万)」表吉祥萬德, 所以就是以御卍子(おまんこ)さま稱呼江島弁天來表示為吉祥之女神吧。w 不過,在印度教裡srivatsa「卍(卐)」倒真的是指Mahalakshmi/ Mahāśrī(大吉祥天女)) 閒扯結束XD「おまんこ」其實是「女陰」,由來則眾說紛紜,例如女性生產「万子之處」而為「萬幸」, 或是源於「おめのこ(御女子・御女戸・御女處)」轉音成「おまんこ」,おまんこ漢字也可寫成「御真處」, 則代表女性最重要之部位等等。 在記紀女生殖器則為「みほと」,秀可訓讀為ほ,例如真秀(まほ)ろば。 漢字可表記為御秀處(みほと)。 真秀之國大和也是從母神イザナミ的「みほと」所產出。 以記紀神話而言,みほと之語源為「御火戸(みほと)」,即指イザナミ產火神之神話。 所以這位德國人記載江島弁天被稱為「Omanko-sama」,意思就是「女陰さま」。
京都以弁財天為本尊的長建寺(島の弁天さん)則以弁天錢即女陰錢(象徵財富與豐饒)而為福錢,以及竹島弁天、江島弁天、嚴島弁天等也皆以女陰錢,來作為弁財天加護之御守。在日本性文化中,「弁天」也與「觀音樣」同樣作為「女陰」的隱語。
在密教中稱女陰為「Bhaga(音譯為「薄伽」)」同時代表佛母般若波蘿蜜多,不空三藏在《金剛頂經瑜伽十八會指歸》所言「第十五會名祕密集會瑜伽, 於祕密處說,所謂喻師婆伽處說,號般若波羅蜜宮」,喻師婆伽是「金剛喻師婆伽之略」還原梵文為「Vajrayoṣidbhaga」=「Vajra-yoṣit(金剛女的)」+「bhaga(女陰)」, 即「金剛女的女陰」,也就是「佛母般若波羅蜜多」, 因為「bhaga(女陰)」能平息煩惱轉為大樂,又能從中生出如來,即為「佛母般若波羅蜜多」。 根據印度醫學書《阿育吠陀(Āyurveda)》在女性性器官的解說中,女人的外生殖器(陰道口、陰蒂、大陰脣、小陰唇、陰道前庭)稱為「Bhaga(音譯為「薄伽」)」主要為性交做愛;子宮稱為「Garbhāśaya」,也可稱為「Garbha」,只是Garbha也有子宮內孕育的胎兒的意思;陰道則稱為「Yoni」,「Yoni」也可以作為女性生殖器整體之名稱,在女神教(Shaktism)中,「Yoni」即為「大自在女神(Maheśvara)」、「本初最高性力(Ādi Parāśakti)」,在密教中則主要以「Bhaga」作為女性生殖器整體的名稱,也是佛母般若波蘿蜜多之名,有破除一切煩惱的大樂和孕育如來的意義。
江島的妙音弁財天像為「美之象徵」而為裸體懷抱琵琶之座像。如滿月般純白無瑕的妙音弁財天像具備女性性徵而女陰具足,又稱為「裸弁天」,為鎌倉時代中期以來的傑作。人們向女神祈求保佑在音樂藝能方面進步。
實際上江之島最初的信仰是在島上的岩窟(現在的岩屋)祭祀女神, 岩窟即象徵「女陰」與「子宮」即為豐饒與新生的象徵,與弁天亦為女陰的隱語相互呼應。
由繪師綾瀬はづき所造的「辯才天(弁財天)像」,胸乳豐滿代表以福慧乳水哺育仲生,身穿妙蓮色衣,在印度教與佛教經文中蓮華被性隱喻為神聖子宮、陰道,「yoni」是大自在女神Pārvatī的象徵,女性陰道如蓮華柔軟,呈粉紅色且有開口,因此在印度文化中「蓮華」即是女性陰道(yoni)的同義詞。「辯才天(弁財天)像」的真言為「oṃ sarasvatye svāh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