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華胎藏院へようこそ

我於金胎兩部大法所修持之本尊,大悲胎藏曼荼羅之本尊乃觀音母白處尊亦名白衣觀世音、白衣觀自在、白衣佛母;

梵名為pāṇḍara-vāsinī、pāṇḍarā或是pāṇḍarādevī。
又日本密教真言宗之《覺禪抄》所載之白衣觀音形象,身穿白色輕柔衣、頭髮上覆白帛即是對應之襲純素衣。左手持開敷蓮花,代表成就菩提之母德,並具有「本覺」的意義。圖像中白衣觀音之髮冠為如意寶珠,即是蓮華摩尼、蓮華妙寶,「蓮華摩尼、蓮華妙寶」(Maṇi-Padmā)也是白衣觀音之別名,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蓮華手院(觀音院)表增益方便,觀音母白衣觀音髮冠之如意寶珠也是開顯觀音院增益之德。

白衣觀音有二梵名,分別是「Pāṇḍaravāsinī」以及「Pāṇḍarā」,梵名Pāṇḍaravāsinī為「身穿白衣的女尊」、「住於最白淨處之女尊」;梵語Pāṇḍarā則開顯她自身就是「最白淨處」,也就是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中院八葉蓮華胎藏(子宮),因此善無畏三藏稱她為「最白淨處」(清淨無垢之子宮)並說明「從此最白淨處出生普眼」。
在日本密教現圖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東方佛母院列有『七俱胝佛母』,她是蓮華部的佛母而與白衣觀世音為一如不二之女尊。「七倶胝佛母)」所謂七俱胝(Saptakothī)意譯為七千萬其實是代表無量數,她即是出生無量諸佛菩薩之佛母,七倶胝佛母又名 「准胝觀音佛母」亦名「Cundā」、「Cundrā」、「Caṇḍā」、「Candrā 」、「Cuṇḍrā」以及「Cundavajrī」等梵名,在漢傳經典中將其音譯為「純陀」、「宗達」、「尊那」等等,這些皆源自「女神教」(shaktism)的女神別名,依印度各地語言(方言)之差異而有不同稱呼。

所受持金剛界曼荼羅之本尊乃蓮華部母法波羅蜜(Dhrama-pāramitā)亦名法金剛女(Dhrama-vajrī)。

以日本真言密教所言金胎不二,則觀音母名白衣觀世音與蓮華部母法金剛女乃一如不二之女尊也。又依金剛頂瑜伽密教之教義,法波羅蜜・法金剛女代表金剛法性、真如波羅蜜多與般若波羅蜜多,是以她與佛母般若波羅蜜多乃一如不二之女尊也。
在顯教則信仰中國佛教之女性尊──觀世音菩薩,俗稱觀音佛祖、觀音娘娘,日本則稱為觀音樣。

中國化的觀世音菩薩的身世,即是《香山大悲菩薩傳》的妙善公主傳說,妙善公主成道為千手觀世音菩薩。

蓮華胎藏院的主題為日本密教、神道暨巫女文化,中國道家、觀音暨女神信仰,印度女神教(Shaktism)和中國藏密等等.....

蓮華

今天一家人前往陽明山踏青,途見蓮華池)

北宋法賢譯《佛說最上根本大樂金剛不空三昧大教王經》云:

「譬如妙色蓮,處泥常清淨,貪瞋癡本性,無染亦如是,所有一切法,應如是觀察,諸法本清淨,

當滅諸煩惱,常在諸三昧,成佛一切智,證如是法已,是名觀自在。」

北宋施護譯《佛說祕密相經》云「大哉一切佛如來,清淨蓮華愛無上,於無我中我手持,蓮華中住蓮華相,

所有金剛杵住於蓮華上,彼金剛杵及與蓮華,二法和合相應成就,獲得妙樂無滅無盡。」

北宋濂溪所作《愛蓮說》云「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在印度宗教文化中,蓮華代表了水生植物的總體結構:『根在水下,象徵一切生命來源於;

葉子鋪在水面上,代表大地。從大地和水中長出美麗的花朵,結出果實。

蓮華也象徵原始胎藏、母親的子宮、她是yonī(女陰)也就是大自在女王雪山神女(Maheśvarī・Pārvatī)的標誌,

Linga從她深處誕生。花苞象徵著少女純潔,而盛開的花朵則代表了母體子宮與太陽,大悲胎藏生曼荼羅即源自此。

在不斷自我更信的創生中,蓮華意謂著美麗與清淨無垢。』

羅伯特比爾著《藏傳佛教象徵符號與器物圖解》提到:「從埃及到日本眾多世界偉大文明中都把蓮華視為神聖的象徵,

並將其廣泛地融入自己的藝術和建築之中。

蓮華隨太陽升落而開闔,在古埃及,人們認為黎明時太陽從東邊的蓮華中升起,日落時落入西邊的蓮華之中。

(換言之太陽如蓮華所產出),在印度教與佛教經文中蓮華被性隱喻為神聖子宮、陰道,

蓮華是梵文女性陰道的同義詞,女性陰道柔軟,呈粉紅色且有開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