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華胎藏院へようこそ

我於金胎兩部大法所修持之本尊,大悲胎藏曼荼羅之本尊乃觀音母白處尊亦名白衣觀世音、白衣觀自在、白衣佛母;

梵名為pāṇḍara-vāsinī、pāṇḍarā或是pāṇḍarādevī。
又日本密教真言宗之《覺禪抄》所載之白衣觀音形象,身穿白色輕柔衣、頭髮上覆白帛即是對應之襲純素衣。左手持開敷蓮花,代表成就菩提之母德,並具有「本覺」的意義。圖像中白衣觀音之髮冠為如意寶珠,即是蓮華摩尼、蓮華妙寶,「蓮華摩尼、蓮華妙寶」(Maṇi-Padmā)也是白衣觀音之別名,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蓮華手院(觀音院)表增益方便,觀音母白衣觀音髮冠之如意寶珠也是開顯觀音院增益之德。

白衣觀音有二梵名,分別是「Pāṇḍaravāsinī」以及「Pāṇḍarā」,梵名Pāṇḍaravāsinī為「身穿白衣的女尊」、「住於最白淨處之女尊」;梵語Pāṇḍarā則開顯她自身就是「最白淨處」,也就是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中院八葉蓮華胎藏(子宮),因此善無畏三藏稱她為「最白淨處」(清淨無垢之子宮)並說明「從此最白淨處出生普眼」。
在日本密教現圖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東方佛母院列有『七俱胝佛母』,她是蓮華部的佛母而與白衣觀世音為一如不二之女尊。「七倶胝佛母)」所謂七俱胝(Saptakothī)意譯為七千萬其實是代表無量數,她即是出生無量諸佛菩薩之佛母,七倶胝佛母又名 「准胝觀音佛母」亦名「Cundā」、「Cundrā」、「Caṇḍā」、「Candrā 」、「Cuṇḍrā」以及「Cundavajrī」等梵名,在漢傳經典中將其音譯為「純陀」、「宗達」、「尊那」等等,這些皆源自「女神教」(shaktism)的女神別名,依印度各地語言(方言)之差異而有不同稱呼。

所受持金剛界曼荼羅之本尊乃蓮華部母法波羅蜜(Dhrama-pāramitā)亦名法金剛女(Dhrama-vajrī)。

以日本真言密教所言金胎不二,則觀音母名白衣觀世音與蓮華部母法金剛女乃一如不二之女尊也。又依金剛頂瑜伽密教之教義,法波羅蜜・法金剛女代表金剛法性、真如波羅蜜多與般若波羅蜜多,是以她與佛母般若波羅蜜多乃一如不二之女尊也。
在顯教則信仰中國佛教之女性尊──觀世音菩薩,俗稱觀音佛祖、觀音娘娘,日本則稱為觀音樣。

中國化的觀世音菩薩的身世,即是《香山大悲菩薩傳》的妙善公主傳說,妙善公主成道為千手觀世音菩薩。

蓮華胎藏院的主題為日本密教、神道暨巫女文化,中國道家、觀音暨女神信仰,印度女神教(Shaktism)和中國藏密等等.....

梭織之女神

《古事記》記載「須佐之男命猶其惡態不止而轉。天照大御神坐忌服屋而令織神御衣之時、穿其服屋之頂、

逆剥天斑馬剥而所墮入時、天服織女見驚而於梭衝陰 (ほと)上而死,故於是天照大御神見畏、

開天石屋戸而幽居也。」《日本書紀》則記載「天照大神方織神衣居齋服殿,則剝天斑駒,穿殿甍而投納。

是時天照大神驚動,以梭傷身。由此發慍,乃入于天石窟,閉磐戶而幽居焉」。

一書記載「稚日女尊乃驚而墮機,以所持梭傷體,而「神退矣(かむさります)」。

故天照大神謂素戔嗚尊曰:「汝猶有黑心,不欲與汝相見!」乃入于天石窟而閉著磐戶焉。」

「入石窟幽居」即隱喻「神退」,天照大神如伊邪那美因「ほと」受傷而「神退矣(かむさります)」,

伊邪那美神退而成為主宰死亡的黃泉津大神。

然而,太陽女神死去,世界皆會失去光明,也因為是太陽,所以在舉行神樂之後,開啟岩戶復活。

至於所謂「梭 (ひ,從引(ひ)而來)」乃織布時往返牽引緯線(橫線)的工具,兩頭尖,中間粗,像棗核形,

梭織即左右反覆來回編織,古代亦等同杼,如木蘭詩「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唯聞女嘆息。」

其中「唧唧」是嘆息聲,機杼聲則是札札聲,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

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

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漢清且淺,相去複幾許?

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又,㳐㳐,水流貌。一曰水聲。不禁令人連想,『延喜式』大祓詞有云「高山短山の末より、

さくなだりに落ちたぎつ速川の瀬に坐す瀬織津比賣と云ふ神、大海原に持出でなむ。」

鎮坐於川瀬的淨化女神「瀬織津比賣 (せおりつひめ)」的「織」除了作機織解釋,亦可從「機織聲」聯想「流水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