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華胎藏院へようこそ

我於金胎兩部大法所修持之本尊,大悲胎藏曼荼羅之本尊乃觀音母白處尊亦名白衣觀世音、白衣觀自在、白衣佛母;

梵名為pāṇḍara-vāsinī、pāṇḍarā或是pāṇḍarādevī。
又日本密教真言宗之《覺禪抄》所載之白衣觀音形象,身穿白色輕柔衣、頭髮上覆白帛即是對應之襲純素衣。左手持開敷蓮花,代表成就菩提之母德,並具有「本覺」的意義。圖像中白衣觀音之髮冠為如意寶珠,即是蓮華摩尼、蓮華妙寶,「蓮華摩尼、蓮華妙寶」(Maṇi-Padmā)也是白衣觀音之別名,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蓮華手院(觀音院)表增益方便,觀音母白衣觀音髮冠之如意寶珠也是開顯觀音院增益之德。

白衣觀音有二梵名,分別是「Pāṇḍaravāsinī」以及「Pāṇḍarā」,梵名Pāṇḍaravāsinī為「身穿白衣的女尊」、「住於最白淨處之女尊」;梵語Pāṇḍarā則開顯她自身就是「最白淨處」,也就是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中院八葉蓮華胎藏(子宮),因此善無畏三藏稱她為「最白淨處」(清淨無垢之子宮)並說明「從此最白淨處出生普眼」。
在日本密教現圖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東方佛母院列有『七俱胝佛母』,她是蓮華部的佛母而與白衣觀世音為一如不二之女尊。「七倶胝佛母)」所謂七俱胝(Saptakothī)意譯為七千萬其實是代表無量數,她即是出生無量諸佛菩薩之佛母,七倶胝佛母又名 「准胝觀音佛母」亦名「Cundā」、「Cundrā」、「Caṇḍā」、「Candrā 」、「Cuṇḍrā」以及「Cundavajrī」等梵名,在漢傳經典中將其音譯為「純陀」、「宗達」、「尊那」等等,這些皆源自「女神教」(shaktism)的女神別名,依印度各地語言(方言)之差異而有不同稱呼。

所受持金剛界曼荼羅之本尊乃蓮華部母法波羅蜜(Dhrama-pāramitā)亦名法金剛女(Dhrama-vajrī)。

以日本真言密教所言金胎不二,則觀音母名白衣觀世音與蓮華部母法金剛女乃一如不二之女尊也。又依金剛頂瑜伽密教之教義,法波羅蜜・法金剛女代表金剛法性、真如波羅蜜多與般若波羅蜜多,是以她與佛母般若波羅蜜多乃一如不二之女尊也。
在顯教則信仰中國佛教之女性尊──觀世音菩薩,俗稱觀音佛祖、觀音娘娘,日本則稱為觀音樣。

中國化的觀世音菩薩的身世,即是《香山大悲菩薩傳》的妙善公主傳說,妙善公主成道為千手觀世音菩薩。

蓮華胎藏院的主題為日本密教、神道暨巫女文化,中國道家、觀音暨女神信仰,印度女神教(Shaktism)和中國藏密等等.....

老子之女性:萬物之母


節錄夏海的《老子與哲學 》之<老子之女性:萬物之母>之內容,並於其中揀擇重點段落。
老子之女性:萬物之母
在老子的所有比喻中,最重要的喻體有三個,這就是水、女性和嬰兒。女性是老子偏愛的意象,經常用來闡述道的思想。《紅樓夢》説:「女人是水做的骨肉。」在中國傳統中,把女性與水聯繫在一起,已成為一種文化意向和美的象徵。《周易》中陰爻的圖案就是水紋之狀,女性的美麗如芙蓉出水,女性的溫柔如春江之水,女性的眼睛如一泓秋水。文學作品讚美女人如水,就是讚美晶瑩光亮的形、冰清玉潔的魂、溫婉柔曼的情。與文學形象和感性認識相比,老子更為智慧,他把女性和水一起昇華為哲學喻象和人格理想。清人魏源指出:「老子主柔賓剛,而取牝取雌取母,取水之善下,其體用皆出於陰。」因而有的研究認為,老子哲學是女性之學和陰柔之學。
《老子》讚美女性,推崇陰柔之美,老子哲學的最高範疇是「道」,「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道是萬物之宗,蓄養萬物,具有無窮的創造力和潛在力量。但是,「道之為物,惟恍惟惚」,玄妙難識,這就需要有意象和喻體來形象化地説明道,老子從母系社會汲取哲思的靈感和源泉,以女性為喻闡述其玄思妙想。
《老子》通篇充滿了母性主題和女性特點,無論是母、雌、谷、陰、牝、玄牝等表現女性性別的詞語,還是水、 靜、柔、弱、韌等表現女性特徵的詞語,都能形象化地説明老子的思想。老子的哲思與女性特質有着高度契合,「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慈,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在這段話中,我們仿佛看到了一位母系氏族女首領的生動形象和具有的全部美德。
所謂「慈」,是氏族女首領贏得人們愛戴的基本美德,既有母愛護備至、細緻入微的柔情,又有女性忍辱負重、無私曲成的寬容。慈愛並非軟弱,故慈能勇。
「儉」是女性重要的美德,也是氏族女首領善於持家、 管理氏族經濟社會生活的基本手段。沒有節儉就沒有原始人類的生存;只有節儉,才能用得更多、用得長久,維繫人類的生存。千百年來,女性總是節儉持家,節儉是女性的象徵。節儉並非吝嗇,故儉能廣。
「不敢為天下先」,意指女性陰柔之美,表現出氏族女首領寬容謙和、溫良忍讓的高尚品德。  謙卑並非軟弱,「故能成器長」。成器,指的是成就器具,造就萬物。意思是,所以能成為造就萬物的母體。
這説明《老子》一書重陰、尚柔、守雌、好靜、謙下的特徵,都是對女性特有道德品格的哲學抽象,表現了女性崇高的氣質和獨特的智慧。母性是老子最看重的女性品質。魯迅說過,女人只有女兒性和母性。女兒性是女人與生俱來的特性,母性則是深藏於女人骨子裏的天性。所謂母性,是生育和愛護子女的本能。老子重視的正是女人的母性,因為母性具有創造和養育生命的能力,道亦具有創造並保有萬物的能力,兩者本質上是一致的。因此,老子在描述道的內容時,使用了文化意義上的母親形象,認為道具有母性的品質。老子以母性喻道,和遠古時期人類社會的女始祖崇拜和女性崇拜有着密切關係。
女性被認為是締造生命的神靈,是繁衍人類的母體。在老子那裏,母性的形式是豐富多彩的,但都是為了闡述道的內容。有時,老子用母體形式來描述道生長並保有萬物的特點,「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意思是,有物渾然一體,先於天地生成。無聲而又無形,獨立長存從不改變,循環運行永不停止,可以説是天地之母體和本根。我不知她的本名,給她取名叫道,勉強取名叫大。在這段話中,老子不僅用母性喻道,而且把母性與道等同起來有時,老子用生殖特點來描述道綿延不絕的創造力。「谷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王弼從字形出發,認為谷似山谷之谷,意為虛無(空間),谷神是指道;牝是指女性之重要性徵(女性生殖器)。老子連續用谷神、玄牝、玄牝之門和天地之根來描述宇宙和萬物的起源及其根據。這段話的意思是,道是那樣神妙而永恆,她就是深妙莫測的母體。深妙莫測的母體,她就是天地的本根。母體綿密不斷而又川流不息,她的功用無窮無盡。
有時,老子用母與子的關係來描述道與萬物的密切關係。「天下有始,以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復守其母,沒身不殆。」老子認為,只有認識了道,認識萬物之根源,才能認識萬物。同時,對具體事物的認識又必須返本探源,「復守其母」,不能脫離對道體的基本認識,這樣才能終身無憂。《老子》一書喜歡用母性比喻宇宙萬物的根源 ,使得老子之道具有溫情色彩和偉岸形象,這就是善於化育生成而又柔弱溫和的德性。
陰柔是老子最讚美的女性品質。在中國思想史上,陰與陽具有重要地位,是古人認識和把握世界的兩個重要範疇。古人認為,世間萬事萬物都是由陰與陽組成的,天為陽、地為陰,日為陽、月為陰,火為陽、水為陰,男為陽、女為陰,白天為陽、黑夜為陰,等等。陰與陽之間的互相作用及其不斷運動變化,進而產生世間萬事萬物。《老子》一書散發着濃郁的陰柔氣息。有趣的是,《老子》僅有一處提到陰與陽,即「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但是,這一段話對於解讀老子的思想很重要,不僅完整表達了老子的宇宙觀,而且展示了老子思想中的陰柔傾向。雖然老子認為陰與陽、女性與男性都是世界的重要組成部分,但老子不認為陽在陰之上,沒有把女性置於男性的附庸地位。老子甚至認 為「除柔比陽剛有用。女性比男性重要。在老子看來,陰柔是生命力的源泉。「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王弼注云:「凡有,始於無,故『未形』。『無名』之時,則為萬物之始,及其『有形』、『有名』之時,則長之育之,亭之毒之,為其母也。」馮友蘭認為,老子把「道」比為女性,天地萬物都是從其中出來。在老子看來,陰柔比陽剛更有優勢。老子推崇雌柔、虛靜、謙下、無為的品格,《老子》一書多次闡述他守柔的思想。「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谿。常德不離,復歸於嬰兒。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 知其榮,守其辱,為天下谷,常德乃足,復歸於樸。 」這段話沒有一個字寫到「柔」,但通篇是守「柔」的思想。一般研究者願意在「雌」字後加上「柔」字, 稱為「雌柔」。意思是,雖然雄強重要、光明顯赫、榮耀尊重,但都要甘居雌柔、幽暗、卑下的位置,無私無欲、簡單淳樸,從而才能保住美德,否則,就會喪失美德。在老子看來,陰柔比陽剛更有生命力,「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意思是,人活著的時候,身體是柔軟的,人死了身體就變得堅硬;草木成長的時候是柔軟的,死了就變得乾枯。所以說堅強是沒有生命力的表現,或生命力開始走下坡路,柔弱就是有生命力,正是生機勃發的時期。老子之所以崇尚女性,是因為向往女性柔弱不爭的品格中所蘊含的頑強生命力。在老子看來,陰柔勝剛強,「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以其無以易之。弱之勝強,柔之勝剛」。女性和水一樣,都是通過以柔克剛,以弱勝強來顯示其無窮的力量。水柔弱,卻可滴水石穿,恰似女性的溫柔寬厚,融化一顆顆男性堅硬的心;水善利,總是滋養萬物,哺育生命,恰似女性的無私大愛,撫育子女而不求圖報;水不爭,而能不拒細流、容納百川,恰似女性的包容、厚德和涵養,具有無窮的、勃勃堅韌的生命力。
虛靜是老子最欣賞的女性品質。虛與靜是既有聯繫又有區別的兩個概念。在老子那裏,虛總是與無、空 聯結。無論虛無、虛空,都是說明道創生萬物的能力。老子經常用谷神、溪谷、玄牝描述女性,説明女性和道一樣,具有虛無、虛空的品質,從而能夠創造生命。與無相聯結,虛無比實有更管用。《老子》第十一章以車軸套、陶器和居室門窗為例,説明製作車軸套、陶器和建築房屋不是目的,利用車軸套、陶器和房屋内的虛無和空間才是目的,「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虛無還是天下萬事萬物的來源,「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與空相聯結,虛空更是玄妙無比。《老子》第四章説:「道沖而用之或不盈,淵兮似萬物之 宗。」《說文》注釋「沖」為「盅」,意為「器虛也」。這段話意思是,道體如女性子宮、器皿中空,她的作用卻無窮無盡,道深邃而博大,猶如萬物的主宰。《老子》第五章又説:「天地之間,其猶橐籥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橐籥,猶如現今之風箱,古代為冶鑄所用噓風熾火之器。意思是,天地之間,不正像一只大風箱嗎?雖然空虛卻沒有窮盡,鼓動愈快風力也就愈大。
老子十分尊崇靜的品格,《老子》一書多次言靜,認為 「靜為躁君」、「有靜為天下正」。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靜通常是與女性相聯繫的 《管子・心術上》有「陰者靜」的說法;成語有「靜如處子,動如脫兔」。 老子認為,靜具有本體論意義,是萬物的本性。「夫物芸芸,各復歸其根。歸根曰靜,是謂復命。」這裏的「歸根」一詞是靜的定義,「復命」一詞是靜的寫狀。意思是,萬物儘管紛繁眾多,最終都要回歸其本根。回歸本根就稱為清靜,清靜中孕育出新的生命。老子又認為,靜具有辯證法意義。靜與動對立統一,相輔相成而不可分割,但老子強調靜能制動、靜之勝動,「牝常以靜勝牡,以靜為下」。牝為雌性,牡為雄性。意思是,雌性常常憑藉安靜勝於雄性。因為雌性安靜,總是處於卑下的位置。老子還認為,虛靜具有認識論意義。「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復。」意思是盡力達到心靈空明的極致,堅守清靜的最佳狀態。萬物都在蓬勃生長,我才能從中觀察和認識到它們的循環往復。
總之,老子偉大,尊重女性,尊崇女性睿智,推崇女性陰柔而強大之美,這樣的哲學豐富了中國人的精神生活和傳統文化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