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華胎藏院へようこそ

我於金胎兩部大法所修持之本尊,大悲胎藏曼荼羅之本尊乃觀音母白處尊亦名白衣觀世音、白衣觀自在、白衣佛母;

梵名為pāṇḍara-vāsinī、pāṇḍarā或是pāṇḍarādevī。
又日本密教真言宗之《覺禪抄》所載之白衣觀音形象,身穿白色輕柔衣、頭髮上覆白帛即是對應之襲純素衣。左手持開敷蓮花,代表成就菩提之母德,並具有「本覺」的意義。圖像中白衣觀音之髮冠為如意寶珠,即是蓮華摩尼、蓮華妙寶,「蓮華摩尼、蓮華妙寶」(Maṇi-Padmā)也是白衣觀音之別名,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蓮華手院(觀音院)表增益方便,觀音母白衣觀音髮冠之如意寶珠也是開顯觀音院增益之德。

白衣觀音有二梵名,分別是「Pāṇḍaravāsinī」以及「Pāṇḍarā」,梵名Pāṇḍaravāsinī為「身穿白衣的女尊」、「住於最白淨處之女尊」;梵語Pāṇḍarā則開顯她自身就是「最白淨處」,也就是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中院八葉蓮華胎藏(子宮),因此善無畏三藏稱她為「最白淨處」(清淨無垢之子宮)並說明「從此最白淨處出生普眼」。
在日本密教現圖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東方佛母院列有『七俱胝佛母』,她是蓮華部的佛母而與白衣觀世音為一如不二之女尊。「七倶胝佛母)」所謂七俱胝(Saptakothī)意譯為七千萬其實是代表無量數,她即是出生無量諸佛菩薩之佛母,七倶胝佛母又名 「准胝觀音佛母」亦名「Cundā」、「Cundrā」、「Caṇḍā」、「Candrā 」、「Cuṇḍrā」以及「Cundavajrī」等梵名,在漢傳經典中將其音譯為「純陀」、「宗達」、「尊那」等等,這些皆源自「女神教」(shaktism)的女神別名,依印度各地語言(方言)之差異而有不同稱呼。

所受持金剛界曼荼羅之本尊乃蓮華部母法波羅蜜(Dhrama-pāramitā)亦名法金剛女(Dhrama-vajrī)。

以日本真言密教所言金胎不二,則觀音母名白衣觀世音與蓮華部母法金剛女乃一如不二之女尊也。又依金剛頂瑜伽密教之教義,法波羅蜜・法金剛女代表金剛法性、真如波羅蜜多與般若波羅蜜多,是以她與佛母般若波羅蜜多乃一如不二之女尊也。
在顯教則信仰中國佛教之女性尊──觀世音菩薩,俗稱觀音佛祖、觀音娘娘,日本則稱為觀音樣。

中國化的觀世音菩薩的身世,即是《香山大悲菩薩傳》的妙善公主傳說,妙善公主成道為千手觀世音菩薩。

蓮華胎藏院的主題為日本密教、神道暨巫女文化,中國道家、觀音暨女神信仰,印度女神教(Shaktism)和中國藏密等等.....

【FGO】魔王「織田信長」──一念三千


FGO的魔王「織田信長」,職階為「Avenger(復仇者)」。
織田信長。與原本信長的靈基形態最為接近的信長。盡管這種說法並不嚴謹,但方便起見會這麼評價。 盡管作為Avenger職階被召喚,但狀態和Archer時的召喚比較接近。 然而作為神佛眾生之敵,背負了眾多民眾恐懼與怨恨的罪業,令其即便作為英靈,也無法被收入『原本只是個普通人類』的靈基內,通過不斷再臨來開啟信長的更多可能性。 眾多可能性這話聽起來好聽,但實際最終結果只有擴散導致的意義消失,信長本人早已意識到了這點,卻沒有提及。

獲得了謎之終極火繩槍與魔王加特林機炮作為新武器。旋轉連射的火繩是不是超愉快且帥氣?
「不過嘛,不管怎麼說,你難道不覺得我在所有人中算最可愛最伶俐的一個嗎? 話說最大的那個我是不是太可怕了?」

魔王信長。與各種信長的可能性相差最大,也是最接近深淵的信長。 自稱第六天魔王,被對各種時代信長的恐怖與敬畏之念燒灼的她那身體,已然變生成空虛而強大,可以被稱作真正魔王的存在。而這個形態的根源並非否定神佛的存在,而是表現了「人的可能性屬於人,神佛可被崇拜,但不可依賴,話說誰要成為佛啦」這種信長的信念。 盡管類似無辜的怪物,但作為神佛之敵,生存的殘酷強加於眾生的反英雄魔王信長的存在方式,最根本來看更為接近站在佛法一方的天魔的存在方式。

「吾乃魔王信長——超越化生完成變生的神佛眾生之敵。」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這個『魔王信長』並非究極信長。雖然是誕生於『信長』這一故事中的最強形態之一,但並非『究極』,倒不如說是最為遠離『真理』的表現──是燃燒於彼岸的人形火焰。

吾之去處乃是十界破滅的無間地獄。出征,稱霸三千世界吧。沒事,這不難。只需與我共生,與我共滅即可。不斷渴望著人類的罪業,直至遙遠的涅槃盡頭吧。
所謂「十界(dasa-dhātavaḥ)」乃將眾生分為十種界。分別是指:佛界、菩薩界、緣覺界、聲聞界、天界、人界、阿修羅界、畜牲界、餓鬼界和地獄界。前四者稱為四聖,後六者稱為六凡,合稱為四聖六凡或六凡四聖。依天台宗教義云:「百界千如,三千世間一念之中頓具,不縱不橫」,「地獄界」就是「嗔恚」、「餓鬼界」就是「貪婪」、「畜牲界」就是「愚痴」、「阿修羅界」就是「紛爭」、「人界」俱足前種四種妄念,話雖如此卻也能夠調伏這些妄念、「天界」就是「歡喜」,以上稱為「六凡」,發心求菩提的人包含在六凡中,不發心求菩提的人也包含在六凡中。發解脫心修學小乘法之心就是「聲聞界」、領悟十二因緣而解脫就是「緣覺界」、發心求菩提興起為一切眾生進一切力的決心就是「菩薩界」,大慈大悲成就菩提的心就是「佛界」,以上稱為「四聖」,代表人們若志求佛道也有可能擁有佛的心,因此天台宗主張「十界互具」,人的起心動念跨入這十界之中,心起嗔恚念則入「地獄界」,心起慈悲念則入「菩薩界」,又此十界內亦含攝十界,如「佛界」內亦具有十界,於是以十乘十,「十界互具,十界成百界,謂十界互具」,人的心即可以擴大為百種。FGO的魔王「織田信長」是各種信長的心念融合一體,可說是體現天台宗中人心俱足百種呢!


  •  百界千如

闡釋過「百界」後,接著說明「千如」。「千如」這個語詞來自《妙法蓮華經》的「十如是」:如是相、如是性、如是體、如是力、如是作、如是因、如是緣、如是果、如是報、是本末究竟。「如是」有本來如此,以及確實地、一定地、絕對地這兩層意思。因此如是,一定屬於親自的體驗實證,一定是在明確的理解其實情實況的狀態下所作判斷與認可。例如我在喝水,我說「這杯水是暖的。」如果有人不信,我可以把杯子遞給他,讓他親自喝一口,他一定會毫不猶豫地說:「就是這樣子地暖啊!」如果還有人懷疑,就也讓他喝一口,他也會說:「真是暖的。」至於暖到什麼程度,只有喝到了這杯水的人才能真正體會到。因此,「如是」一定就是如此這般的事實,這是大家都明白的例子,稱為「如人飲水,冷暖自知」,是很主觀的。如果是每一個人都可能親自體驗到的,便可以成為超越於主客觀的事實,那就是諸法的實相,總名共有十個,名為十如是。
(一)如是相:乃指諸法之相貌或形相,例如法界中,下自地獄界,上至佛界,如法住法位,外顯種種差別相貌。
(二)如是性:乃指諸法之本性,在內而不改不變者,下自地獄界,上至佛界,如法各具十界之性分,終始無變。
(三)如是體:乃指諸法相性所依之心法及色法,即是體質,下自地獄界,上至佛界,如法各具十界自體的身心。
(四)如是力:乃指諸法之體所具的功能,如十界的眾生,各各法界皆自具備力用功能。
(五)如是作:乃指十界眾生均有各自的造作,下自地獄界,上至佛界,如法運動,造作諸有無漏業。
(六)如是因:乃指十界眾生由於各以因中熏習而招善惡業果。
(七)如是緣:乃指緣助業之形成,下自地獄界,上至佛界,各依善惡業之緣助,如法而得苦樂之報。苦樂之性分,名為習因,使之感果者,乃是善惡之業
(八)如是果:乃指習果,即是從習因及緣所成之結果。下自地獄界,上至佛界,習成善因而生善果,習成惡因而生惡果,任何一法,無非各各習成自因而生自果,各如其法。
(九)如是報:乃指酬因之果報,下自地獄界,上至佛界,各各皆如其法,依過去所作善惡之習因及緣,而得現生所受苦樂之果報,復依今生善惡之習因及緣,而得來生苦樂之果報。
(十)如是本末究竟:乃指初以「如是相」為「本」,終以「如是報」為「末」,十法界的各各法界,均以如是相為本為始,亦均以如是報為末為終,都是平等的一如實相,故稱為「究竟」。

十界的每一法界,乃至每一法界的每一法,都有她的根本和枝末。因此,將一切存在的事物分成十個層面,於是十界乘十界是百界,百界再乘以十就是千,而這個一千再乘以三世間即成為三千。

  • 一念三千

何謂「三世間」?首先是「國土世間」,簡而言之就是這個現實世界;「眾生世間」 是人們聚集而成的世間,所以國家、社會是眾生世間;最後的「五蘊世間」是指構成社會的親屬、個人以及我們全部的生活環境。如此一來,個人、社會、國家以及世界中都具有千如是,三世間乘以千如是等於三千。因此不管是國家、社會或一切事物,都具有這三千。  於是「此宗百界千如,三千世間一念之中頓具」,也就是說生起的一念之中,就具足三千世間。然而這一念心是如何生起的呢?是「不縱不橫」, 「縱」是指時間,「橫」是指空間。不單只在某個時間,而且不單是在某個場合,這就是「不縱不橫」。「縱」 指的時間包括過去、現在與未來,不綜指不僅是一時,而是涵蓋過去、現在與未來,因此說「不縱」 , 「不橫」是說不單只是在那個場合,一切人際網絡甚至網際網路、報紙、電視等也屬於「橫」,因此「不橫」指的是不侷限於某個關聯性而是無限的橫向關係,,所有一切橫向關係都無限地相互連接。如此,所起的這「一念心」乃是由於無限的時間與無限的橫向關係所產生的進一步來說,依天台宗主張性具善惡,即使成佛,如來也不斷性惡,但由於「不縱不橫」因此,慈悲的佛陀之性惡是成為至阿鼻地獄教化眾生之自在作用

 

FGO魔王「織田信長」自稱自己是稱霸三千世界的魔王,又史載織田信長火焚日本天台宗總本山比叡山延曆寺而為「魔」,但要稱霸三千世界,也必要能主宰一念三千世界之心,性具善惡,縱是魔亦能是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