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華胎藏院へようこそ

我於金胎兩部大法所修持之本尊,大悲胎藏曼荼羅之本尊乃觀音母白處尊亦名白衣觀世音、白衣觀自在、白衣佛母;

梵名為pāṇḍara-vāsinī、pāṇḍarā或是pāṇḍarādevī。
又日本密教真言宗之《覺禪抄》所載之白衣觀音形象,身穿白色輕柔衣、頭髮上覆白帛即是對應之襲純素衣。左手持開敷蓮花,代表成就菩提之母德,並具有「本覺」的意義。圖像中白衣觀音之髮冠為如意寶珠,即是蓮華摩尼、蓮華妙寶,「蓮華摩尼、蓮華妙寶」(Maṇi-Padmā)也是白衣觀音之別名,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蓮華手院(觀音院)表增益方便,觀音母白衣觀音髮冠之如意寶珠也是開顯觀音院增益之德。

白衣觀音有二梵名,分別是「Pāṇḍaravāsinī」以及「Pāṇḍarā」,梵名Pāṇḍaravāsinī為「身穿白衣的女尊」、「住於最白淨處之女尊」;梵語Pāṇḍarā則開顯她自身就是「最白淨處」,也就是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中院八葉蓮華胎藏(子宮),因此善無畏三藏稱她為「最白淨處」(清淨無垢之子宮)並說明「從此最白淨處出生普眼」。
在日本密教現圖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東方佛母院列有『七俱胝佛母』,她是蓮華部的佛母而與白衣觀世音為一如不二之女尊。「七倶胝佛母)」所謂七俱胝(Saptakothī)意譯為七千萬其實是代表無量數,她即是出生無量諸佛菩薩之佛母,七倶胝佛母又名 「准胝觀音佛母」亦名「Cundā」、「Cundrā」、「Caṇḍā」、「Candrā 」、「Cuṇḍrā」以及「Cundavajrī」等梵名,在漢傳經典中將其音譯為「純陀」、「宗達」、「尊那」等等,這些皆源自「女神教」(shaktism)的女神別名,依印度各地語言(方言)之差異而有不同稱呼。

所受持金剛界曼荼羅之本尊乃蓮華部母法波羅蜜(Dhrama-pāramitā)亦名法金剛女(Dhrama-vajrī)。

以日本真言密教所言金胎不二,則觀音母名白衣觀世音與蓮華部母法金剛女乃一如不二之女尊也。又依金剛頂瑜伽密教之教義,法波羅蜜・法金剛女代表金剛法性、真如波羅蜜多與般若波羅蜜多,是以她與佛母般若波羅蜜多乃一如不二之女尊也。
在顯教則信仰中國佛教之女性尊──觀世音菩薩,俗稱觀音佛祖、觀音娘娘,日本則稱為觀音樣。

中國化的觀世音菩薩的身世,即是《香山大悲菩薩傳》的妙善公主傳說,妙善公主成道為千手觀世音菩薩。

蓮華胎藏院的主題為日本密教、神道暨巫女文化,中國道家、觀音暨女神信仰,印度女神教(Shaktism)和中國藏密等等.....

【FGO】兩儀式生日快樂!


2月17日為《空之境界》的女主角兩儀式的誕生日!式姊生日快樂!

接著年前這篇文章:【FGO】通往根源的兩儀式

通往根源的兩儀式(根源式),她就是『空(śūnyatā)』,在劇場版《空之境界》之終章,根源式與黑桐幹也的談話中,她向幹也透漏一件事,”式的殺人衝動源自於她而非是式的嗜好”而要幹也安心,並且進一步表明:「如果有殺人鬼的話,那就是我(根源式)──想要殺你的,不是別人,正是我」。

通往根源的兩儀式(根源式)在此透漏她身為『空(śūnyatā)』的「怖畏」一面,所謂殺人鬼,「鬼」所指就如密教的「荼吉尼(Ḍākinī)」、「具時母(kālī)形象的空行母(ḍākinī)」。不過,在日本的話,荼吉尼(Ḍākinī)則是美麗的天女而不顯得畏怖了,乃是滿足眾生心願的辰狐王菩薩,通往根源的兩儀式(根源式)也具有滿足心願的能力,不過幹也並沒有想要實現的心願,因為有兩儀式陪伴在身邊就心滿意足了嘛。而幹也對於根源式的表明,則是全然可以理解,而欣然一笑,顯然幹也已然十分接近於證『空(śūnyatā)』或是說已然知『道』了呢,密教行者看見這些怖畏之女尊,可說就如幹也的心理一樣。

之前的文章【FGO】兩儀式所通往的根源──『道(玄牝)』・『空(śūnyatā)』以根源式來闡述『道』與『空』的相似性,在老子的《道德經》中,宇宙的根源就是『道』,天地萬物皆由『道』所生,『道』是宇宙之母,她有個深邃玄妙的女性生殖器,老子稱為『玄牝』,『玄牝之門』就是道母的『陰道口』,宇宙萬物從此出生,老子的《道德經》說:「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緜緜若存,用之不勤」。道母之玄牝是永續不絕亦存亦無,所以稱為「緜緜若存」,所謂「無」即《道德經》所說:「無,名天地之始」,所謂『存』,就是『有』,即《道德經》所說:「有,名天地之母」。「無」不是虛無、什麼都沒有的意思,而是空(emptiness),如女性子宮和陰道內的「空」,因此如果看向內部會覺得「無」,但是明瞭道母是「實有」,『玄牝之門』就是道母的『陰道口』,則會知道是「存有」,神妙的道母是永恆而不窮竭的,因此「緜緜若存」。「用之不勤」即「用之不盡」,道母作為宇宙根本原理,她的作用令宇宙萬象發生的作用是愈勤愈出,無窮無盡的。在大乘佛教《大般若波蘿蜜多經》主張宇宙的體性是空(śūnya),也就是說「宇宙的本體(dharma-dhātu-svabhāva)」就是「空性(śūnyatā)」,梵語「śūnyatā」是形容詞「śūnya」的名詞化,可以翻譯成「空」或是「空性」。梵語śūnyatā的動詞字根為「√Vi(√ū)」此動詞字根具有膨脹、增長、成長的意思,如女性生殖器的子宮和陰道是膨脹而中空,這是存在而有(bhāva),又從陰道口往內看,則是「裏頭什麼都沒有的空無(abhāva)」,因此非「有(bhāva)」也非「無((abhāva))」,超越有無的狀態就是「śūnyatā(空性)」,如女性子宮能出生生命,宇宙萬法也因為「śūnyatā(空性)」而得以存在,「śūnyatā(空性)」就是宇宙萬法的基礎,如道家以深邃玄妙的女性生殖器『玄牝』來稱『道』,密教也以女性生殖器『薄伽(Bhaga)』來稱生出一切如來的佛母般若波羅蜜多,佛母般若波羅蜜多與『空(śūnyatā)』是一如不二,因此女性生殖器『薄伽(Bhaga)』也是『空(śūnyatā)』的意義,大乘佛教與道家皆具有大母神崇拜的元素在內。又自性(svabhāva)就是空性(śūnyatā),禪宗六祖將空性(śūnyatā)視同老子《道德經》中能生出宇宙萬物的『道』,因此說「何期自性能生萬法!」,自性就是空性就是道母而能出生宇宙萬法。因此,證『道』亦等同證『空(śūnyatā)』。在《空之境界》中通往根源的兩儀式(根源式)是『道』亦是『空(śūnyatā)』

又儒家解釋《易經(周易)》的《繫辭》說「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在此又將「太極」與「道」字相通,這些與老子的《道德經》的哲學不合,但卻有後人將《道德經》第二十八章竄添二十三字,《道德經》第二十八章云: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為天下溪,常德不離,復歸於嬰兒。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為天下式,常德不忒,復歸於無極。知其榮,)守其辱,為天下谷。為天下谷,常德乃足,復歸於朴。朴散則為器,聖人用之,則為官長,故大制不割。 」括弧內二十三字據學者考據氏後人增添內容,將到等同於”『道』的『無極(等同太極)』生兩儀的思想”竄改於《道德經》。

《空之境界》也參考了這內容,兩儀式的名字也是從這而來,因此等同於是『道』的根源式,就如『無極(等同太極)』生兩儀般,創造了”女性的式”和男性的シキ之兩種性格,然而這並不是「一陰一陽之謂道」,而是道生一陰一陽的「一生二」了,因為《道德經》的『道』本身就是『女性』,乃是遠古大母神的信仰留存下來的哲學,所以「根源式」就是「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