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野山真言宗「齋藤仁鐵阿闍梨(筆名為『蝉丸P』)」所策劃的萌佛像之『仏像これくしょん(仏これ)』,由繪師依存所造之「觀自在菩薩像」乃胸乳豐滿性感之女尊。觀自在菩薩即觀世音菩薩,佛教與印度文化之學者岩本裕主張『觀世音菩薩原為中亞、西亞之女神納入佛教, 由於歧視女性之顯教《法華經》主張龍女必須變成男子身才能成佛, 以及顯教主張沒有女性佛菩薩,因此女神不幸變性為男性菩薩。 觀世音菩薩的女神前身為中亞的古代盛國貴霜帝國(西元1世紀至3世紀)諸王所發行貨幣上, 可見女神Nanaia的圖案(見下圖)。
以及Ardoxkṣo女神,此女神也就是波斯神話的女神Ashi,她是司掌豐饒、婚姻、幸運的女神:
Ashi 波斯女神「Ashi」名字語源為「獲得」、「應得的份」「報酬」之意。使人作善行而獲得應有的善報,就是女神「Ashi」的職責。 這位女神的身材高挑,且全身發出金色的光芒,她是最高神阿胡拉・瑪滋達的愛女,Ashi是一位心地善良的女神,在神話中時常展現她純真善良的一面, 她是英雄和女性的守護神,她令英雄成就豐功偉業,令女性得到幸福,然而世上仍存在著不幸的女性,令她感到十分心痛。 她悲傷歎息說「世上的哀傷真令人痛心,我應該返回天上嗎?還是躲在地下呢?」 這時阿胡拉・瑪滋達回答「美麗聰慧的Ashi啊,別回到天上,也別躲在地下。妳就留在這裡,住在我蓋好的華麗宮殿裡好了。」 女神Ashi沒有示弱地逃離大地,而是住在阿胡拉・瑪滋達建造的宮殿。她在吸收波斯諸神所形成的宗教「瑣羅亞斯德教」的古經「阿維斯陀」中也以天使的身份出現。 |
波斯女神Ashi與印度幸運女神Lakṣmī系出同源,然而後來波斯神話中許多原屬於Ashi的描述, 都變成了水之女神Anāhitā活躍的場面。雖然和Anāhitā不同,Ashi不是水之女神, 但二女神仍有「賜予人類財富」、「引導信者邁向勝利」、「同為豐收女神」等許多共通點,所以即使將神話中Ashi登場的敘述換成Anāhitā之習合,也不會有太突兀之處。 因此Ashi在神話中登場的次數越來越少, 有時甚至連對她而言堪稱最為重要的『授予英雄勝利的女神』之職責也會分派給女神Anāhitā。
由於Anāhitā與Ashi之習合信仰, 日本種智院大學教授賴富本宏先生則如此主張觀世音源於「波斯女性水神Anāhita」, 印順在《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與開展-觀世音》也提到「 觀世音的來源, 或以為基於波斯的女性水神Anāhita。」Anāhitā是水之女神,她的名字意謂「清淨」:
Anāhitā 根據波斯之信仰,在全世界所有河川中流動的水,都是來自於她所管轄的水源。 由於水是孕育萬物的生命之源,所以Anāhitā被視為生命、豐收的女神。Anāhitā是身材高挑且皮膚潔白的女性。 她身披黃金斗篷,配戴項鍊、耳環等飾品,頭上頂著以繁星裝飾的冠冕。西亞到南亞一帶區域,自古以來就常有文化交流。 因此Anāhitā也和亞洲其他的女神有著密切的關聯性, 例如西亞的女神Ishtar,Anāhitā也被認為是金星之女神。 此外,Anāhitā別名「Harahvatī Arədvī Sūrā」意謂擁有水滋潤萬物者, 印度的河水之女神Sarasvatī與她系出同源為同一女神,日本則習合水神市杵島姬命。 在希臘化時代,Anāhitā則與愛和美之女神女神Aphrodite習合而被稱為「’Αναϊ^τις」。 當祆教於西元前六世紀左右誕生後, 在地的女神Anāhitā就被降級次於「Aməša Spənta」的中級神Yazata。 不過她的重要性非但沒有因此有任何減少,反而更為增加了。 在祆教的教典波斯古經中, Anāhitā的正式名稱是「Arədvī Sūrā Anāhitā(純潔無垢的激流)」,可說是備受讚許。 根據波斯古經所記載的天地創造神話,世上一切河川、海洋之水,全部都是來自於Anāhitā所擁有的水瓶。Anāhitā與Sarasvatī為同源之女神,而印順法師提到觀世音菩薩之由來是基於Anāhitā, Sarasvatī是水之女神也是音樂與語言之女神,她創造了「svara-mandala(聲音曼荼羅)」, 世界一切皆源自於此,真言陀羅尼也源自於她。 又學者考究《妙法蓮華經》之經句「妙音觀世音」中的「妙音」梵文應是「svara-mandala-paramim gatah」, 即「體得聲音曼荼羅之究竟者」也就是指「觀世音(Avalokitesvara)」菩薩。更增添此說法的意義。 |
在波斯伊朗的Taq-e Bostan發現的薩珊國王Khosrow二世即位儀式之雕刻中, 國王右手邊手持水壺流出泉水的女神就是Anāhitā。這也是持瓶觀音的原型。
水瓶與蓮華同樣是女陰子宮的象徵,如德國印度文化學者施勒伯格在《印度諸神的世界-印度教圖像手冊》所說『『蓮華』象徵原始胎藏、 母親的子宮、她是yonī(女陰)也就是大自在女王雪山神女(Maheśvarī・Pārvatī)的標誌, Linga從她深處誕生』、『從一開始水瓶就與母親神連繫在一起,水瓶代表著母體子宮, 因而象徵著生命之源與豐收富足』以及參考羅伯特比爾著繪的《藏傳佛教象徵符號與器物圖解》: 「在印度文化中蓮華被性隱喻為神聖子宮、陰道,蓮華是梵文女性陰道的同義詞, 女性陰道柔軟,呈粉紅色且有開口」。
觀世音菩薩又名蓮華手菩薩,宗教學家朱·坎貝爾在《空行母-性別、身分定位,以及藏傳佛教》, 主張觀世音菩薩的前身就是蓮華女神,並且對於觀世音菩薩的別名『Maṇi-Padme』, 也就是觀世音菩薩六字真言「Oṃ maṇi padme hūṃ」, 具有女陰崇拜的意義:『A.H.弗蘭克(A. H. Francke)在他的一篇解釋該咒語含義的文章中指出, padme中的「e」是以「a」結尾的陰性名詞的呼格。 他主張該咒語是在稱呼名為瑪尼帕德瑪(Manipadma) 的女神—「寶珠蓮花之神」 ,或珍珠蓮花女神, 這樣一個稱號也可以貼切地適用於中國觀音(Kuan-Yin) 以及西藏觀音(Chenrezig)的前身女神, 在古代呈現的不同身相;依照上述之解讀方式, 該祈願文便成為祈頌女性根本性徵—即陰蒂陰道之神— 很有力量之咒語。』 此外,在《佛說祕密相經》大日如來亦對觀世音菩薩說『即汝蓮華手是名為蓮華』。
高野山寶善院住職佐藤任在《密教の神々 その文化史的考察》認為觀世音菩薩前身的蓮華女神就是『śrī』、 『Lakṣmī』,又如《大日經疏》所言蓮華的別名為『水生(ambu-ja)』, 吉祥女神(śrī-Lakṣmī)之別名也是『水生(ambujāsanā)』。 密教不同於歧視女性的顯教接受女性女身佛菩薩,蓮華部族便有許多源自吉祥女神(śrī-Lakṣmī)以及性力派的觀音女尊,如大吉祥明觀音等等, 而不必再如顯教將女性轉為男性的佛教恐女思想。大中華地區則是奇蹟似的將觀音菩薩還原為女性, 如神話學大師約瑟夫·坎伯認為中國的觀音女神正是回歸她原型的女神本質。印順在《佛法是救世之光》提到『觀世音在今日印度教中,也是有人知道的,而且還是女性。 所以唐宋以來,觀音像塑為女相,是有意義與根據的』。確實,在印度佛教被印度教吸收之後, 觀世音菩薩成為印度教的女神, 如雪山神女、難近母,其實千手觀音也是從『Durgā』的千手型態而來。 所以印度人看到大中華地區與日本的千手觀音都會當成是『難近母』 。
如前述觀世音菩薩起源於中亞、西亞之女神乃至印度的蓮華女神與女神『Śrī・Lakṣmī』深有淵源。 Śrī亦名Lakṣmī,她在吠陀神話時代即為象徵幸福、富饒與美麗的女神, 作為豐饒的女性生殖繁衍的女神,她亦名「蓮華(Padmā)」與「Kamalā」, 蓮華象徵「原始胎藏」、「母親的子宮」、 在印度教與佛教經文中蓮華被性隱喻為神聖子宮、陰道, 蓮華是梵文女性陰道的同義詞, 女性陰道柔軟,呈粉紅色且有開口,粉色或淡紅色蓮華的梵文是「Kamalā」,也是蓮華女神Lakṣmī的另一個名字。 梵文「Kamalā」一詞源自詞根「Kama」,其意為愛、渴望、性慾和性交,所以在亦有Kama是她的孩子的傳說。 梵文「Padma」和「Kamala」這兩個詞都是女性柔軟、粉色、有開口的陰道的同義詞, 與梵文「Yonī」為同義詞乃為性力(Śakti)女神Pārvatī的象徵, 她是yonī(女陰)也是大自在女王雪山神女(Maheśvarī・Pārvatī)的標誌, 所以在印度教亦有Lakṣmī與Pārvatī一如不二之信仰,其實都是最高本初性力(Adi-Parāśakti)之呈現。
在印度密教Kamalā為十大智慧女神『Mahāvidyā』之一,Mahāvidyā代表解脫煩惱達到最高認識境界, 即實相般若智慧(vidyā),她在真言密教現圖大悲胎藏生曼荼羅觀音院則稱『大吉祥明觀音(Śrī-mahāvidyā)菩薩』、 『大吉祥大明觀音(MahāŚrī-mahāvidyā)』菩薩乃至『大吉祥變觀音菩薩(Lakṣmīmahāvidyā)』等觀音尊。 也就是說作為印度性力密教十大智慧女神『Mahāvidyā』的蓮華女神Kamalā=(MahāŚrī・Lakṣmī), 此女神在真言密教名為Śrī-mahāvidyā、MahāŚrī-mahāvidyā、Lakṣmī-mahāvidyā, 在印度性力密教她代表清淨無垢的意識即無垢識(amala-vijñāna)與自性清淨法性(Sva-bhāva-śuddha), 也就是真言密教蓮華部之蓮華藏極樂淨土世界之基礎。印度性力派所信仰的蓮華女神大吉祥(MahāŚrī)女神是神聖的母親,最高本初性力(Adi-Parāśakti), 她是一切的開端,她孕育了「金胎(Hiranyagarbha)」是世界之母也是一切生命的原始母親。從上述內容可知真言密教的《 佛說大吉祥天女十二名號經》與《大吉祥天女十二契一百八名無垢大乘經》中, 大吉祥天女菩薩摩訶薩在極樂世界也是理所當然, 密教不認同仇女厭女的顯教經典所主張清淨的西方極樂世界沒有女性, 而是積極表示極樂世界不僅有女性, 就連蓮華部極樂世界都是由女尊白衣觀音所生出的,她就是最白淨處即大悲蓮華胎藏, 女性也可以身為如來菩薩,這就是密優於顯的地方。一切蓮華部母心真言即為大吉祥天女大菩薩,也可知她與蓮華部的密切關聯性。
大吉祥天女菩薩之別名為蓮華,蓮華的意義可見北宋法賢譯《佛說最上根本大樂金剛不空三昧大教王經》云: 「譬如妙色蓮,處泥常清淨,貪瞋癡本性,無染亦如是,所有一切法,應如是觀察,諸法本清淨, 當滅諸煩惱,常在諸三昧,成佛一切智,證如是法已,是名觀自在。」 北宋施護譯《佛說祕密相經》云「大哉一切佛如來,清淨蓮華愛無上,於無我中我手持,蓮華中住蓮華相, 所有金剛杵住於蓮華上,彼金剛杵及與蓮華,二法和合相應成就,獲得妙樂無滅無盡。」 在印度宗教文化中,蓮華代表了水生植物的總體結構:『根在水下,象徵一切生命來源於水; 葉子鋪在水面上,代表大地。從大地和水中長出美麗的花朵,結出果實。 蓮華也象徵原始胎藏、母親的子宮、她是yonī(女陰)也就是大自在女王雪山神女(Maheśvarī・Pārvatī)的標誌,Linga從她深處誕生。花苞象徵著少女純潔,而盛開的花朵則代表了母體子宮與太陽,大悲胎藏生曼荼羅即源自於此。在不斷自我更信的創生中,蓮華意謂著美麗與清淨無垢。』大吉祥天女菩薩之別名為乘獅子,即視同大自在女王雪山神女(Maheśvarī・Pārvatī)化身的乘獅的戰女神難近母。 大吉祥天女菩薩之別名「白(Śvetā)」於真言密教現圖胎藏生曼荼羅觀音院則稱為白身觀自在(Śvetabhagavatī), 在印度文化中月亮(Soma)、星星、恆河、母乳ˋ、雪山(喜馬拉雅山、聖母峰)皆為白色(Śveta),白衣觀音明:「Oṃ śvete śvete Pāṇḍara vāsinī svāhā」 也以śvete來稱讚她的潔白,「Pāṇḍara」本身也是潔白淨白的意思,白色也代表慈悲息災的意義。「白」也具有月亮(Soma)的象徵,印度奧義書云-「分髮美人兮!我心安立於明月! 永生女主兮!使我毋至哀慟! 分髮美人兮!汝心造物主內存,我思我知此,使我毋至哀慟! 分髮美人兮! 已得永生之樂娛,由於造物之主神,有以入汝心而內存,永不至哀慟! 月光女神乎!汝之美乳,其酬我飲,助人克仇敵!蘇摩女神(Soma)兮!增永生之歡樂! 最上之光榮,汝於天安置。」 「Soma」即是令人不朽之神仙飲食與甘露「Amrita(A=不,mrita=朽壞、死亡,Amrita=不死) 」乃是同義詞, 西方蓮華胎藏世界也是流露不死甘露「Amrita」的永恆「樂園(Sukhāvatī)」。
聖觀自在菩薩即聖觀音菩薩乃日本日本密教信仰七觀音之一,日本密教七觀音是從天台宗的六觀音信仰發展而來,天台大師智顗的《摩訶止觀》裡, 闡述救濟六道眾生之大悲觀音、大慈觀音、獅子無畏觀音、大光普照觀音、天人丈夫觀音、大梵深遠觀音。 這六觀音分別配置在地獄、餓鬼、畜生、阿修羅、人、天等六道,各六道輪迴裡救度煩惱痛苦者。 這類型的六觀音,從十世紀到十一世紀初葉,分別誕生於法性寺、法成寺、比叡山惠心院等寺院。 十世紀時,藤原一門竄起,以往的名家相繼沒落。上層階級的人,因極度擔憂前世帶來的因果, 而使強調宿命論與無常論的厭世思想,籠罩整個時代。 此厭世思想的具體表現就是佛教的六道輪迴,特別加添地獄恐怖場面的描述, 拯救六道輪迴的六觀音信仰在此厭世代因此廣受崇信。 然而大悲以下的六觀音,名號教不為人熟悉,經典出處也不明。 為了發揚真言宗密教與天台宗密教競爭的意義,而在真言宗小野流的實力者, 又名雨僧正的仁海努力之下,重新編輯廣為人知的密教傳承觀世音, 也就是十一面觀音、千手觀音、 如意輪觀音、馬頭觀音、准胝觀音、聖觀音等六尊觀世音菩薩。 真言宗六觀音信仰蔚為風行, 天台宗密教也採用此組合,然而將不空羂索觀音取代准胝觀音。 如此誕生於平安時代中期並因宗派之不同而分為兩種版本的六觀音, 之後演變成綜合東密與台密兩派的六觀音而形成:千手觀音、聖觀音、如意輪觀音、 十一面觀音、 馬頭觀音、不空羂索觀音、准胝觀音等七尊觀音。
觀世音之名即《法華經》所云:「若有無量百千萬億眾生、受諸苦惱,聞是觀世音菩薩,一心稱名, 觀世音菩薩即時觀其音聲,皆得解脫。」觀世音菩薩亦名觀世自在菩薩, 《大日經疏》云「以如幻三昧隨諸眾生應以何等像類言音而得度者,即皆現之而為說法。 是故世間見如此事迹故,號為觀世自在者。」又解釋「自在」為「富貴」的意思:「如人得大勢位具足財寶, 隨心所欲自然成就,此菩薩亦爾。假令十方世界一切有情,希求世出世間種種資具,隨其性欲種種不同。 能以如幻三昧一時給與。各得滿其願。然未能絕起用之迹。使諸有所作皆如金剛。」密號「正法金剛」、「本淨金剛」。
繪師依存所造之「觀自在菩薩像」乃手持未開敷之金色蓮華,乳房豐滿婀娜多姿。由觀音母・白衣觀音所生出的觀自在菩薩於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中乃「蓮華手院(觀音院、蓮華部院)」之主尊,在《大日經》的大悲胎藏法中蓮華手院(觀音院)屬於六大中的地大,顏色屬於增益色黃色,於金剛界法不同的是,代表蓮華部的如來為南方「開敷華王(saṃkusumitarāja)如來」而不是無量壽如來,「開敷華王(saṃkusumitarāja)如來」又稱為開敷華佛、華開敷佛, 所謂開敷即蓮華綻放(開苞)而為「覺(Bodhi)」的意思,如盛開敷蓮華無有點污。亦能開敷一切眾生。 開敷華王如來乃現圖大悲蓮華胎藏生曼荼羅中臺八葉院南方之如來,住於離垢三昧,以菩提心種子, 長養大悲萬行,成就遍覺萬德開敷,故稱開敷華王如來。 花開敷持黃色,以成正覺時。萬德開敷皆到金剛實際,亦如來念處萬德開敷,為「地大」增益法, 亦蓮華三昧之心開敷,攝蓮華部,蓮華三昧門即為增益善巧方便法。
在《大日經》中觀世自在菩薩的種子心為『(saḥ)』,字門真實義,無諸法染著。在《般若理趣經》中觀世自在菩薩的種子心則為『(hrīḥ)』,即《佛說最上根本大樂金剛不空三昧大教王經》云: 「譬如妙色蓮,處泥常清淨,貪瞋癡本性,無染亦如是,所有一切法,應如是觀察,諸法本清淨, 當滅諸煩惱,常在諸三昧,成佛一切智,證如是法已,是名觀自在。」 觀世音真言:「namaḥ samanta-buddhānāṃ sarva-tathāgatāvalokita-karuṇā-maya ra ra ra hūṃ jaḥ svāh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