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華胎藏院へようこそ

我於金胎兩部大法所修持之本尊,大悲胎藏曼荼羅之本尊乃觀音母白處尊亦名白衣觀世音、白衣觀自在、白衣佛母;

梵名為pāṇḍara-vāsinī、pāṇḍarā或是pāṇḍarādevī。
又日本密教真言宗之《覺禪抄》所載之白衣觀音形象,身穿白色輕柔衣、頭髮上覆白帛即是對應之襲純素衣。左手持開敷蓮花,代表成就菩提之母德,並具有「本覺」的意義。圖像中白衣觀音之髮冠為如意寶珠,即是蓮華摩尼、蓮華妙寶,「蓮華摩尼、蓮華妙寶」(Maṇi-Padmā)也是白衣觀音之別名,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蓮華手院(觀音院)表增益方便,觀音母白衣觀音髮冠之如意寶珠也是開顯觀音院增益之德。

白衣觀音有二梵名,分別是「Pāṇḍaravāsinī」以及「Pāṇḍarā」,梵名Pāṇḍaravāsinī為「身穿白衣的女尊」、「住於最白淨處之女尊」;梵語Pāṇḍarā則開顯她自身就是「最白淨處」,也就是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中院八葉蓮華胎藏(子宮),因此善無畏三藏稱她為「最白淨處」(清淨無垢之子宮)並說明「從此最白淨處出生普眼」。
在日本密教現圖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東方佛母院列有『七俱胝佛母』,她是蓮華部的佛母而與白衣觀世音為一如不二之女尊。「七倶胝佛母)」所謂七俱胝(Saptakothī)意譯為七千萬其實是代表無量數,她即是出生無量諸佛菩薩之佛母,七倶胝佛母又名 「准胝觀音佛母」亦名「Cundā」、「Cundrā」、「Caṇḍā」、「Candrā 」、「Cuṇḍrā」以及「Cundavajrī」等梵名,在漢傳經典中將其音譯為「純陀」、「宗達」、「尊那」等等,這些皆源自「女神教」(shaktism)的女神別名,依印度各地語言(方言)之差異而有不同稱呼。

所受持金剛界曼荼羅之本尊乃蓮華部母法波羅蜜(Dhrama-pāramitā)亦名法金剛女(Dhrama-vajrī)。

以日本真言密教所言金胎不二,則觀音母名白衣觀世音與蓮華部母法金剛女乃一如不二之女尊也。又依金剛頂瑜伽密教之教義,法波羅蜜・法金剛女代表金剛法性、真如波羅蜜多與般若波羅蜜多,是以她與佛母般若波羅蜜多乃一如不二之女尊也。
在顯教則信仰中國佛教之女性尊──觀世音菩薩,俗稱觀音佛祖、觀音娘娘,日本則稱為觀音樣。

中國化的觀世音菩薩的身世,即是《香山大悲菩薩傳》的妙善公主傳說,妙善公主成道為千手觀世音菩薩。

蓮華胎藏院的主題為日本密教、神道暨巫女文化,中國道家、觀音暨女神信仰,印度女神教(Shaktism)和中國藏密等等.....

紀三井山金剛寶寺護國院

日前神宮&國懸神宮於中世紀神佛習合時代與紀三井寺於與之關聯性相當深遠~

參拜西國三十三所第二番禮所,救世觀音宗之總本山・紀三井山金剛寶寺護國院。

《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觀音妙智力 能救世間苦」

紀三井寺御本尊為「十一面觀世音菩薩」。

她的十一面也對應「普門品(Samantamukha-parivarta)」,「Samantamukha」即「面向周遍」,

周遍就是十方,因此除了她原本正面的臉之外, 還有其他十張臉之尊格,表現出觀照十方眾生,

對一切眾生有求必應的慈愛。十一面觀音也是為化「愛慾(rāga)」為「成就(siddhi)」的本尊

御詠歌:「ふるさとを はるばるここに 紀三井寺 花の都も 近くなるらん」

在令人目眩神迷的娑婆世界,一心信仰觀世音,一步一步稱名歸命觀世音菩薩而入紀三井寺,

迷惑的心眼也逐漸如蓮華綻開,與觀自在菩薩的蓮華藏世界也越來越接近了吧。」

救世觀音宗所依經典《般若理趣經》中「觀自在菩薩」=「得自性清淨法性如來」=觀自在王如來,

乃蓮華部主亦成就菩提門之主尊。

蓮華(padma)」亦「大悲胎藏(garbha)」也就是「眾生本有如來藏(Tathāgatagarbha),

如蓮處汙泥而不染,自性清淨法性(Sva-bhāva-śuddha)」。

「觀自在菩薩」即「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大日如來」,

她的莊嚴淨土世界即「蓮華胎藏世界(padma-garbha-loka-dhātu)」。

汙泥即三毒五塵煩惱,蓮種生於汙泥而不被玷汙如菩提心不受塵境所染自性清淨法性,

蓮長於汙泥,以大悲為根而以種種方便轉「煩惱(kleśa)」為「妙法(Saddharma)」長養「菩提法身」,

成就阿耨多羅三邈三菩提( anuttarāṃ-samyak-sambodhiṃ),因此「蓮華部」也被稱為「法部」

要與觀自在菩薩相應即瑜伽(yoga),即如般若理趣経觀自在般若理趣偈:「譬如妙色蓮,處泥常清淨,

貪瞋癡本性,無染亦如是。 所有一切法,應如是觀察, 諸法本清淨,當滅諸煩惱。

常在諸三昧,成佛一切智,證如是法已,是名觀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