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華胎藏院へようこそ

我於金胎兩部大法所修持之本尊,大悲胎藏曼荼羅之本尊乃觀音母白處尊亦名白衣觀世音、白衣觀自在、白衣佛母;

梵名為pāṇḍara-vāsinī、pāṇḍarā或是pāṇḍarādevī。
又日本密教真言宗之《覺禪抄》所載之白衣觀音形象,身穿白色輕柔衣、頭髮上覆白帛即是對應之襲純素衣。左手持開敷蓮花,代表成就菩提之母德,並具有「本覺」的意義。圖像中白衣觀音之髮冠為如意寶珠,即是蓮華摩尼、蓮華妙寶,「蓮華摩尼、蓮華妙寶」(Maṇi-Padmā)也是白衣觀音之別名,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蓮華手院(觀音院)表增益方便,觀音母白衣觀音髮冠之如意寶珠也是開顯觀音院增益之德。

白衣觀音有二梵名,分別是「Pāṇḍaravāsinī」以及「Pāṇḍarā」,梵名Pāṇḍaravāsinī為「身穿白衣的女尊」、「住於最白淨處之女尊」;梵語Pāṇḍarā則開顯她自身就是「最白淨處」,也就是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中院八葉蓮華胎藏(子宮),因此善無畏三藏稱她為「最白淨處」(清淨無垢之子宮)並說明「從此最白淨處出生普眼」。
在日本密教現圖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東方佛母院列有『七俱胝佛母』,她是蓮華部的佛母而與白衣觀世音為一如不二之女尊。「七倶胝佛母)」所謂七俱胝(Saptakothī)意譯為七千萬其實是代表無量數,她即是出生無量諸佛菩薩之佛母,七倶胝佛母又名 「准胝觀音佛母」亦名「Cundā」、「Cundrā」、「Caṇḍā」、「Candrā 」、「Cuṇḍrā」以及「Cundavajrī」等梵名,在漢傳經典中將其音譯為「純陀」、「宗達」、「尊那」等等,這些皆源自「女神教」(shaktism)的女神別名,依印度各地語言(方言)之差異而有不同稱呼。

所受持金剛界曼荼羅之本尊乃蓮華部母法波羅蜜(Dhrama-pāramitā)亦名法金剛女(Dhrama-vajrī)。

以日本真言密教所言金胎不二,則觀音母名白衣觀世音與蓮華部母法金剛女乃一如不二之女尊也。又依金剛頂瑜伽密教之教義,法波羅蜜・法金剛女代表金剛法性、真如波羅蜜多與般若波羅蜜多,是以她與佛母般若波羅蜜多乃一如不二之女尊也。
在顯教則信仰中國佛教之女性尊──觀世音菩薩,俗稱觀音佛祖、觀音娘娘,日本則稱為觀音樣。

中國化的觀世音菩薩的身世,即是《香山大悲菩薩傳》的妙善公主傳說,妙善公主成道為千手觀世音菩薩。

蓮華胎藏院的主題為日本密教、神道暨巫女文化,中國道家、觀音暨女神信仰,印度女神教(Shaktism)和中國藏密等等.....

密教「傳持八祖」源於「仁和寺」住持所立

真言宗御室派的總本山「仁和寺」境內對應於「四國八十八箇所靈場」的「御室八十八個御堂」之『御室ムスメ(御室娘)』企劃。


談到「仁和寺」就不得不提及仁和寺御室的第六任住持守覺法親王(1150-1202),兼承密教的廣澤流與小野流,並統合兩大教派,稱為仁和寺御流。守覺法親王以廣澤流和小野流的著作為首,並以此為根本『聖教』,後由仁和寺御流傳承。就此以後,密教相承必有『聖教』一併傳承。仁和寺所存《紺表紙小雙紙 》,即是重要的事相傳承書。

所謂『聖教』,是以祖師先德的著述為核心──例如宗祖空海等阿闍黎的著作,稱為「御書」、「御作」,領域更包括周邊的次要著作類別,是根據各寺或各派、各宗標準所構成的宗教文本之總稱。進而加上後繼者的注釋書或解說書,形成在數量上不斷成長的總體型態。尤其在中世密教在面臨法脈分歧與各派差異顯著化的趨勢下,為了構築密教的正統性與真實性,聖教體系形成精緻、優良的系統。如同醍醐寺三寶院流的遍智院成賢(1162-1231)在《修學(真言)土代 》之中明確提示般,聖教的體系架構大致是從「事相」、「教相」、「目錄」、「血脈」至「持戒行業」,這部分的記述提示了建構真言密教基礎的文本體系。

回到仁和寺御室的第六任住持守覺法親王的話題上,守覺法親王在密教相承方面,有別於弘法大師主張的「付法八祖」,另行「傳持八祖」的新祖統之說。「付法八祖」之說是根據《金剛頂經》所創,僅有金剛頂瑜伽密教之傳法相承,欠缺《大日經》系統相承。對於主張金胎不二智理一如的真言密教而言,實有必要明示《大日經》系統相承。

守覺法親王參照弘法大師的《略付法傳》以補遺闕,其血派相承省略大日如來與金剛薩埵,依序是龍猛菩薩、龍智菩薩、金剛智三藏、善無畏三藏、不空三藏、一行阿闍棃、惠果和尚、弘法大師空海,是為「傳持八祖」。日本真言密教之道場通常皆安置傳持八祖之尊像,而非付法之八祖。